作者:DIGITIMES陳智德
摩爾定律(Moore’s Law)在28納米後的製程逐漸遇到物理瓶頸,但所幸並未影響到物聯網(IoT)的發展,由於網絡節點的多寡是決定物聯網影響力的重要因素,且物聯網可仰賴更舊的製程節點(如90納米),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在這幾年又逐漸浮上檯面被世人所討論。
Electronic Design報導,梅特卡夫定律於1993年由George Gilder提出,並以3Com創辦人Bob Metcalfe的姓氏命名,是一個闡述網絡價值潛力與網絡節點數量的定律,根據該定律,網絡中的節點(如設備、用戶或應用等)數量平方,與該網絡價值成正比,意即隨著網絡節點的增加,網絡的價值就會愈大。
如同摩爾定律,梅特卡夫定律事實上是個經驗法則的觀察,該定律在網絡泡沫破裂後遭到質疑,因為該定律預測的成長遠超過網絡所有者與投資者所看到的現實。
Bob Briscoe、Andrew Odlyzko與Benjamin Tilly提出修正的梅特卡夫定律,他們認為,網絡時代的人為價值與網絡創造的真正價值彼此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意即以節點數的平方估計網絡價值過於樂觀,但現實中並不會產生這麼龐大的價值。
英特爾(Intel)、ARM等科技公司預測了2020年將會有500億臺IoT設備連網,同時成長的設備數量會導致IoT設備的單位成本下降,這又與摩爾定律相當類似,即硬體創新(包括能力增加與功耗降低)時,未來IoT設備的成本也會更低,網通設備與邊緣運算會平衡原本過度樂觀的梅特卡夫定律,讓IoT不致重蹈網絡泡沫化的覆轍。
半導體領域的摩爾定律與網絡世界的梅特卡夫定律,在過去被用來解釋網絡產業的驚人崛起,由於物聯網的興起,這兩個經驗法則的交會又重新被檢視,由於這項定律都有其局限,尤其是梅特卡夫定律,若記住該定律的局限,將會降低科技泡沫化重演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