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富氧管狀碳可有效產生太陽能蒸汽

2020-09-06 材料分析與應用

成果簡介

碳材料具有良好的集光能力,是太陽能熱轉換的一種很有前途的光吸收材料。然而,開發適合太陽能蒸汽發電的具有特定形貌和性能的先進碳材料仍然具有挑戰性。本文,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所黃富強研究員團隊在《Carbon 》期刊發表名為「Oxygen-Enriched Tubular Carbon for Efficient Solar Steam Generation」的論文,研究通過配位配合物(PEG-CaCl2前體)的熱解合成具有均勻空心結構和某些缺陷結構的富氧管狀碳。

簡而言之,PEG分子可通過配位相互作用(Ca-O)促進熱解過程中CaCl 2納米棒的各向異性生長,並同時使用碳納米棒作為自摻雜管狀碳原位生長的碳和氧源作為理想的模板。所得的具有一維中空結構的管狀碳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613 m2g -1)用於光吸收,低熱導率(0.0474Wm-1K-1)用於熱定位,以及豐富的親水性含氧基團(8.62 at。%的氧氣)用於有效的水輸送。因此,通過添加瓊脂粘合劑製成的基於管狀碳的自浮式光熱膜顯示出寬帶光吸收率(96%),並且在一個陽光照射下實現了91.3%的高蒸發效率。這項工作為設計和合成具有可控形貌和結構的功能化碳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圖文導讀

圖1。(a)富氧管狀碳的合成步驟示意圖。(b)低倍和(c)高倍放大後製得的管狀碳的SEM圖像。(d)管狀碳的TEM圖像。


圖3。(a)N 2吸附/解吸等溫線,(b)XRD圖,(c)拉曼光譜,(d)熱導率,(e)管狀碳和無孔碳的XPS測量光譜。(F)XPSÔ1 與表示接觸角測量的插圖管狀碳的光譜。


圖4。(a)尺寸為20×20 cm的大型管狀碳瓊脂膜,插圖顯示了管狀碳瓊脂膜的柔韌性。(b)瓊脂膜和管狀碳瓊脂膜的吸收光譜(左Y軸),以及按標準AM1.5G太陽光譜加權的太陽光譜輻照度(右Y軸)。(c)在太陽模擬器照射下,瓊脂膜,管狀碳瓊脂膜和散裝水的表面溫度隨時間變化。(d)在功率密度為1 kW m -2的太陽照射600 s之前和之後(e),散裝水和漂浮在水面上的膜的表面溫度分布。


圖5。(a)在光熱膜浮在水面上的情況下在太陽能蒸汽產生中的應用示意圖。(b)蒸發水蒸汽量與照射時間的關係,(c)純水和覆蓋有瓊脂膜或管狀瓊脂膜的水的相應蒸發效率。(d)實際應用的太陽能脫鹽設備。(e)海水淡化前後的鹽度比較。


小結

總之,通過富氧前體和原子Ca-O配位相結合來開發無催化劑的策略來製造摻氧的管狀碳。這項工作的發現為設計先進的碳基光熱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該材料具有定製的結構和性能,可用於太陽能蒸汽的產生。


相關焦點

  • 富氧管狀碳可有效產生太陽能蒸汽
    然而,開發適合太陽能蒸汽發電的具有特定形貌和性能的先進碳材料仍然具有挑戰性。前體)的熱解合成具有均勻空心結構和某些缺陷結構的富氧管狀碳。(a)富氧管狀碳的合成步驟示意圖。(b)低倍和(c)高倍放大後製得的管狀碳的SEM圖像。(d)管狀碳的TEM圖像。
  • 中科院院士成會明在上海矽酸鹽所第十七期「東生講壇」作報告
    中科院院士成會明在上海矽酸鹽所第十七期「東生講壇」作報告 2019-01-10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東生講壇」,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成會明作為主講嘉賓,為上海矽酸鹽所130多名科研人員和研究生作了題為「石墨烯等二維材料的製備與應用探索」的學術報告。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1億元整體轉讓染料敏化太陽能...
    8月18日,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以1億元人民幣轉讓費,將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及器件技術整體轉讓給深圳光和精密自動化有限公司,共同推進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應用。  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如何充分利用,讓全球科研人員費盡心機。
  • ...科學報】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1億元整體轉讓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8月18日,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以1億元人民幣轉讓費,將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及器件技術整體轉讓給深圳光和精密自動化有限公司,共同推進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應用。  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如何充分利用,讓全球科研人員費盡心機。
  • 上海矽酸鹽所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成果實現轉移
    8月18日,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成果轉移籤約儀式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舉行。上海矽酸鹽所黨委書記、綠色光電轉換技術研發項目部主任劉巖與深圳市光和精密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明籤署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轉讓協議,共同推進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應用。
  • 上海矽酸鹽所:氮摻雜的分層多孔碳,可有效存儲電化學能量
    成果簡介 碳電極材料的大表面積,高電導率和豐富的活性部位是儲能裝置的必要特性。但是,碳電極材料的高導電性和高氮摻雜難以協調。本文,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畢輝、黃富強課題組在《Carbon Energy》期刊發表名為「Nitrogen‐doped hierarchical few‐layered porous carbon for efficient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的論文,研究開發了一種通過碳化含氮
  • 上海矽酸鹽所:薪火相承一甲子 材料築夢新時代
    她就是我國無機材料領域歷史最悠久、學科門類最齊全的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矽酸鹽所)。上海矽酸鹽所淵源於1928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工程所)。1950年,工程所改建為中國科學院工學實驗館,成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建立的15個研究機構之一,後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專攻陶瓷、玻璃、冶金三大學科領域;1959年獨立建所,定名為中國科學院矽酸鹽化學與工學研究所;1984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2019年,上海矽酸鹽所迎來了獨立建所60周年、工程所建所91周年華誕。一甲子櫛風沐雨,近百年春華秋實。
  • 上海矽酸鹽所提出鋰硫電池「三明治」結構催化-導電界面構築
    上海矽酸鹽所提出鋰硫電池「三明治」結構催化-導電界面構築 2020-06-18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李馳麟與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楊明輝合作,設計出催化劑-碳-催化劑「三明治」結構的、具有緊湊型二維催化-導電界面的硫宿主材料,實現高穩定性的鋰硫電池,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Angewandte Chemie(2020,doi.org/10.1002/anie.202004048)上。
  • 中科院1億元整體轉讓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
    原標題:中科院1億元整體轉讓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  ■本報記者 黃辛 通訊員 朱泰來   8月18日,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以1億元人民幣轉讓費,將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及器件技術整體轉讓給深圳光和精密自動化有限公司,共同推進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應用
  • 上海矽酸鹽所在柔性有機/無機熱電複合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在柔性有機/無機熱電複合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06-01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在可穿戴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中科院1億元整體轉讓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新聞—科學網
    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如何充分利用,讓全球科研人員費盡心機。第一代晶矽太陽能電池和第二代薄膜太陽能電池,因受困於對太陽光的「高要求」——陰雨天、霧霾天,甚至光照角度傾斜太大,發電效率都會大打折扣,難以充分滿足全球每年約1000億美元的光伏太陽能產業市場。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是模仿光合作用原理工作的一種新型太陽能電池,1991年由瑞士科學家發明。
  • 上海矽酸鹽所舉辦國際熱電材料及器件研討會
    第一屆上海國際先進材料——熱電材料及器件研討會於11月9日至11日在蘇州召開。國際熱電協會主席、美國密西根大學C. Uher教授和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黨委書記王龍根到會並致賀辭。研討會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副所長陳立東研究員主持。    本次會議邀請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B. Sales博士、美國JPL的T.
  • 中科院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成功轉讓—新聞—科學網
    )今天,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成果轉移籤約儀式在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舉行。據悉,上海矽酸鹽所將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及器件技術整體轉讓給深圳光和精密自動化有限公司,共同推進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應用,轉讓費共計人民幣1億元。   1991年,瑞士科學家格蘭澤爾教授將納米技術引入太陽能電池的製備工藝,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由此發明。
  • 中科院1億元轉讓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
    中化新網訊 從中國科學院獲悉,8月18日,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以1億元人民幣轉讓費,將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及器件技術整體轉讓給深圳光和精密自動化有限公司,共同推進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應用。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是模仿光合作用原理研製的一種新型太陽能電池,能耗低、無毒、無汙染、環境友好。
  •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董紹明:鑄就陶瓷基複合材料的「新畫卷」
    :這所我國無機材料領域歷史最悠久、學科門類最齊全的研究機構,恰好能讓他國外所學的陶瓷基複合材料專業發揮所長。而董紹明所要面對的,自然是接踵而來的困難與挑戰。對研究所來說,是多了一個新的學科方向和一個艱苦創業的人,可對董紹明而言,除了一片用幾堵牆分割的空地外,他幾乎是「一無所有」的。好在,董紹明這個山東漢子並未退縮,更不曾動搖自己的信念:任何事物都可用智慧與勞動創造!
  • Ti3C2Tx MXene雜化水凝膠用於高效產生太陽能蒸汽
    有效利用豐富的太陽能進行海水淡化和廢水淨化是生產清潔水的可持續技術之一,有助於緩解全球水資源短缺在本文中,我們將垂直排列的還原氧化石墨烯/Ti3C2Tx MXene(A-RGO/MX)雜化水凝膠與排列的通道作為獨立的太陽能蒸汽產生裝置,以高效地產生太陽能蒸汽。由液氮輔助定向凍結過程生成的垂直排列的通道不僅將水迅速向上傳輸到蒸發表面,以有效地產生太陽能蒸汽,而且還促進通道內太陽光的多次反射,從而有效吸收太陽光。略微減少使RGO具有大量極性基團,有效降低了水汽化焓,從而有效地加速了水汽化。
  • 【視點】中科院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成功轉讓
    昨天,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成果轉移籤約儀式在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舉行。據悉,上海矽酸鹽所將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及器件技術整體轉讓給深圳光和精密自動化有限公司,共同推進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應用,轉讓費共計人民幣1億元。
  • 中科院最新研究:乾旱半乾旱區造林可有效增加土壤碳氮儲量
    中科院最新研究:乾旱半乾旱區造林可有效增加土壤碳氮儲量 梁樂 朱彤/科技日報 2018-05-04 10:04
  • 碳電極CsPbI2Br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但是, CsPbI2Br鈣鈦礦產業還有幾個問題亟需解決:使用貴金屬做電極與及使用有機空穴傳輸材料極大的提高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製備成本,而且貴金屬電極與摻雜的有機空穴傳輸材料在運行的過程中不穩定。事實證明,不可避免的金屬遷移與空穴傳輸材料中的離子遷移會造成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嚴重衰減。導電碳材料(石墨烯和炭黑)經常用於低成本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電極。
  • 中國實驗室: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熱電發電 材料研國際領先,清華重陶瓷...
    首屈一指的無疑是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該所是一個無機非金屬材料綜合性研究機構,不但研發能力一流,而且將產品研發和應用相結合,是將研發產業化的典範。在高校研究室方面,除了知名的清華大學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外,武漢理工大學矽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東華大學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都是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研究方面的頂尖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