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矽酸鹽所舉辦國際熱電材料及器件研討會

2021-01-21 中國科學院

    第一屆上海國際先進材料——熱電材料及器件研討會於11月9日至11日在蘇州召開。國際熱電協會主席、美國密西根大學C. Uher教授和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黨委書記王龍根到會並致賀辭。研討會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副所長陳立東研究員主持。

    本次會議邀請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B. Sales博士、美國JPL的T. Caillat博士、MIT的Gang Chen教授等歐美、日本的熱電材料與器件研究領域著名專家學者,他們和中國科學家一起,就先進熱電材料的設計理論、製備技術、器件技術及熱電轉換技術在空間電源、汽車尾氣等工業餘廢熱發電、太陽能光電-熱電複合發電中的應用展開了廣泛深入地探討。本次研討會對加強我國與國際同行的交流,進一步促進我國熱電轉換技術研究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研討會得到中國科學院王寬誠教育基金會的資助。

相關焦點

  • 上海矽酸鹽所在熱電器件研究中取得進展
    熱電發電器件是利用半導體材料的澤貝克效應將熱能直接轉換成電能,可用於空間特種電源、工業餘廢熱回收等領域。在實際應用中,轉換效率和功率密度是熱電發電系統設計的重要技術指標。長期以來,熱電器件的研究聚焦在如器件能量轉換效率的最大化,而另一個關鍵性能參數——功率密度一直被忽略。開發同時具有高轉換效率和高功率密度,即:「雙高」熱電發電器件,已成為推進熱電發電技術實用化的關鍵。
  • 中國實驗室: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熱電發電 材料研國際領先,清華重陶瓷...
    首屈一指的無疑是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該所是一個無機非金屬材料綜合性研究機構,不但研發能力一流,而且將產品研發和應用相結合,是將研發產業化的典範。在高校研究室方面,除了知名的清華大學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外,武漢理工大學矽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東華大學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都是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研究方面的頂尖實驗室。
  • 上海矽酸鹽所:薪火相承一甲子 材料築夢新時代
    她就是我國無機材料領域歷史最悠久、學科門類最齊全的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矽酸鹽所)。上海矽酸鹽所淵源於1928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工程所)。高性能熱電材料與器件研究亦取得突破。發展了「聲子液體」熱電材料新概念,設計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極低晶格熱導率的新熱電化合物,研發了轉換效率位居國際前列的熱電器件及級聯器件,突破了從瓦級到百瓦級同位素溫差電池特種電源集成技術。相關成果獲2013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4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高性能光電晶體及器件也實現了新發展。
  • 利用「器件」指導「材料」的反向設計實現「雙高」熱電器件
    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陳立東、柏勝強團隊和浙江大學朱鐵軍教授合作,提出了一種由「器件設計」指導「材料優化」的反向設計策略,利用「功率因子優先」和「熱導率匹配」的準則,成功實現了「雙高」熱電器件。
  • 上海矽酸鹽所在柔性有機/無機熱電複合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在柔性有機/無機熱電複合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06-01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傳統無機熱電材料具有優異的熱電性能,但不具備柔性功能;而有機熱電材料雖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彎曲性能,但熱電性能極低。有機/無機複合熱電材料可綜合無機材料的熱電高性能和有機材料的良好彎曲性能,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
  •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n型高性能類金剛石結構熱電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n型高性能類金剛石結構熱電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2018-01-10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許多新的高性能熱電材料體系也相繼被發現。
  • 上海矽酸鹽所等提出無機柔性熱電材料研究新方向
    柔性熱電能量轉換技術可將環境中無處不在的溫差轉化為電能輸出,在柔性電子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目前的高性能無機熱電材料均為脆性材料,不具備柔性功能,將其微型化併集成於柔性基板可獲得一定程度的彎曲性能,但在大彎曲或大變形下極易發生斷裂;而有機熱電材料雖然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彎曲性能,但載流子遷移率遠低於無機材料,難以實現高效的能量轉換與電能輸出。
  • 上海矽酸鹽所有機熱電材料研究取得進展---中國科學院
    上海矽酸鹽所有機熱電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2020-10-20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字體:與無機熱電材料相比,聚合物熱電材料種類匱乏、熱電轉換性能低,主要原因是缺乏對分子結構與熱電性能關係的深入認識。化學摻雜是提高聚合物導電能力、調控其熱電性能的主要手段,目前聚合物半導體材料摻雜效率低,且高濃度摻雜容易破壞聚合物自身堆積從而顯著降低載流子遷移率,不僅不能獲得高電導同時降低了澤貝克係數,而且限制熱電器件性能的提升。
  • 上海巴斯德所與法國裡昂大學舉辦「病原&免疫學」國際研討會
    上海巴斯德所與法國裡昂大學舉辦「病原&免疫學」國際研討會 2015-05-22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研究人員在熱電器件轉換效率與功率密度上取得重大突破
    長期以來,熱電器件的研究聚焦在如器件能量轉換效率的最大化,而功率密度一直被忽略。開發同時具有高轉換效率和高功率密度,即:「雙高」熱電發電器件,已成為推進熱電發電技術實用化的關鍵。
  • 先進熱電材料與器件設計的研究進展
    基於晶體缺陷的結構設計源自於熱電物理與化學的核心概念,其目的是製備高性能的熱電材料,包括零維點缺陷及通過元素摻雜所實現的能帶工程和高頻聲子散射,一維位錯和中頻聲子散射,二維界面及通過界面調控所實現的能量過濾效應、調製摻雜及低頻聲子散射,以及三維納米夾雜物/析出相和納米孔隙所造成的複合調製效果;2.
  • 柔性電熱技術新思路,上海矽酸鹽所揭示Ag2(S,Se)的熱電性能構效關係
    01、研究背景柔性熱電技術能夠將人體與環境之間存在的微小溫差轉化為電能,進而為各種各樣的傳感器或微型電子器件供能,在可穿戴電子設備、物聯網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除優良的熱電性能之外,柔性熱電技術需要熱電材料具有良好柔性以緊密貼合具有複雜曲率的人體體表,從而實現良好的熱傳導。
  • 中科院院士成會明在上海矽酸鹽所第十七期「東生講壇」作報告
    中科院院士成會明在上海矽酸鹽所第十七期「東生講壇」作報告 2019-01-10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小】 語音播報   1月8日上午,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在嘉定園區舉辦第十七期
  • 我國該如何讓熱電材料滿足經濟發展需求?
    10月12日,在第十二屆中國熱電材料及應用學術會議上,來自國外近600多位從事熱電學理論、材料與應用研究的專家學者,以及行業重點骨幹企業負責人集聚江蘇省溧陽市,共同圍繞熱電輸運理論與新物理機制、高性能熱電材料及其製備與表徵、宏觀熱電器件及系統的設計、開發與應用等6個方面的前沿與熱點,展開了深入的討論,並分享和交流最新科研成果,展望我國熱電事業未來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 先進光伏材料及熱電材料國內外科研、產業發展分析報告
    與牛津光伏公司所開發的商業應用領域類似,澳大利亞GreatCell Solar公司計劃建設一個生產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的示範基地。更多全球企業研發動態詳見原文。(2)科學研究領域在2016年舉辦的MRS(美國材料科學研究學會)國際大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研究團隊公開了他們的實驗進展;自2017年來,多個實驗團隊取得了矚目的進展。
  • 上矽所《AFM》:獲得一系列新型導電高分子!有機熱電材料進展
    有機聚合物熱電材料是一類新興的可實現熱與電直接轉換的清潔能源材料,這類材料可溶液加工、質輕價廉、具有優異的柔韌性,在可穿戴電子器件領域具有潛在應用價值。與無機熱電材料相比,聚合物熱電材料種類匱乏、熱電轉換性能低,主要原因是缺乏對分子結構與熱電性能關係的深入認識。
  • 什麼是熱電材料呢?
    熱電材料以其獨特的性能成為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功能材料, 它的應用包括溫差發電和溫差製冷。什麼是熱電材料呢?熱電材料是一種利用固體內部載流子運動實現熱能和電能直接相互轉換的功能材料。人們對熱電材料的認識具有悠久的歷史。1823年,德國人塞貝克(Seebeck)發現了材料兩端的溫差可以產生電壓,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溫差電現象。
  • 發現晶體微觀結構高性能熱電材料
    原標題: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發現晶體微觀結構高性能熱電材料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科研人員與美國密西根大學和西北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合成了一種既不同於尋常晶粒取向隨機的多晶材料、也不同於無晶界的單晶材料、具有高度取向性的馬賽克晶體熱電材料,從而實現了類似玻璃材料的極低熱導率和晶體材料的優異電輸運性能,其熱電優值遠高於普通多晶材料體系
  • 裴豔中課題組在《Joule》發文揭示最高效熱電材料
    熱電材料溫差發電示意圖(Joule期刊第1卷第4期封面)      熱與電轉換效率的提高需要熱電材料自身性能的優化(由熱電優值大小表示),即增強電傳輸性能並同時減弱熱傳輸性能,使之如金屬般導電卻如玻璃般絕熱。高晶體對稱性材料通常具有高的能帶簡併度,有多條等效通道同時參與電子的運輸,有利於獲得高的電導率;而低對稱性材料則往往具有複雜的晶體結構,有利於獲得低的熱導率。
  • 熱電薄膜材料的設計及其器件集成
    熱電材料是能將「熱」與「電」兩種不同形態的能量相互轉換的「綠色能源」材料,可充分利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的廢熱再發電。以熱電材料製造的溫差電池具有清潔、穩定性高、堅固、壽命長等一系列優點,是我國資源高效利用、餘熱餘能回收等節能環保科技專項中的重要研究內容。然而,目前熱電材料的能量轉化效率普遍只有~10-15%,嚴重製約著能量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