殭屍真的存在嗎?這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
在前幾年風靡的殭屍系列電影中給我們全方位地展示了殭屍這一種「特殊生物」,電影中強烈的壓迫感讓我們感到一絲後怕,不止如此,除了東方的殭屍還有西方的喪屍,全世界範圍內都描寫到了這種類似的生物,所以時常給我們一種殭屍真的存在的錯覺,那麼殭屍在歷史上有沒有出現過?
殭屍為何物?
相信很多熱愛神話故事的人,一聽到殭屍就會聯想到《詩·大雅》中的旱魃,這個旱魃後續還出現在了《子不語》和《續子不語》中,時常被人認為是殭屍始祖,那我們就先來看一下旱魃到底是不是殭屍,旱魃最早出現於黃帝大戰蚩尤的時期的逐鹿戰場上,在戰場上立下奇功,但也身受重傷,無法返回天界;到了先秦時期,旱魃的形象沒有變化,還是一位天女,當時的人視為是旱神,驅逐旱神能夠達到驅旱求雨的目的,到了明初旱魃的形象就開始變化了。
在《續子不語》中記載:「屍初變旱魃,再變即為犼。」意思就是屍體首先變成旱魃,然後在變為犼,在《子不語》中記載:「猱形披髮,一足行。」從這個「一足行」就不難看出,這就是殭屍電影中的原型,那麼《山海經》時期的旱魃和清朝《子不語》中的旱魃是不是同一物呢?顯然不是,《山海經》時期的旱魃是指的一個人物,而且在其中有具體的描寫,到了清朝的《子不語》中,旱魃變成了一種生物,這種生物類似於殭屍,那麼《子不語》中的說法從何而來呢?難道歷史上真的出現過嗎?
實際上並沒有,歷史上對於殭屍的詳細描寫,分別出現在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和袁枚的《子不語》中,一個是寫於乾隆五十三年,一個是寫於乾隆五十四年,都是一個時期的人,而且在當時被稱為「南袁北紀」,這下大家知道為什麼在殭屍電影中的殭屍都是清朝的了吧?因為只有清朝時期的文章和書本才有關於殭屍的記載,那麼他們為什麼會寫這麼一種生物呢?難道出現過?然而並沒有,其實作者也都說了,這根本就是小說,這兩本書也都是小說。
對付殭屍的符咒呢?
然而也沒有,其實在影視劇中出現的大量對付殭屍的法器,大部分也都是出現在《子不語》中的,也就是說殭屍電影完全是按照《子不語》中的想法來拍攝的,那麼其中的符咒是不是真的存在呢?是的,這個確實真的存在,電影中提到的道教符咒大多數是選取的道教中有闢邪作用的符咒,比如說闢邪、驅鬼一類的,也就是說不是專門對付殭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