熾熱太平洋中間出現「赤道冷舌」,水溫冰冷,跨越赤道周長4分之1

2021-01-07 有趣探索

趣味探索訊 超級計算機中氣候模型預測:由於厄爾尼諾現象正在影響全球氣候,太平洋表面應該會變熱許多,儘管大多數海區都在按我們預期行事變得非常「熾熱」,但仍然有一個地方例外,一條相對冰冷的水帶,沿著赤道從秘魯延伸至西太平洋,跨越地球赤道周長4分之1,科學家將它稱之為「赤道冷舌」。

全球變暖氣候模型顯示,地球各地區針對溫室氣體上升都做出了快速反應,比如南北極冰雪融化,海水溫度升高,赤道冷舌也應該跟隨著一起變暖,然而實際測量數據顯示,赤道冷舌仍然頑固地冷。在過去60年中,冷舌溫度應該增加0.8攝氏度或更高,然後實際測量值顯示僅為0.4度或更低,這使得很多科學家都感到很困擾。

在氣象學中,氣象學家們一致認為,赤道冷舌在全球氣候模式中可能起著關鍵作用,例如它影響厄爾尼諾現象中的南方濤動,南方濤動又導致東太平洋地區降溫和變暖。當然,赤道冷舌還會對全球氣候造成其它負面影響,至於是哪些影響,有待專家進一步研究。

來自哥倫比亞大學Lamont-Doherty地球觀測站氣候科學家理察·塞格爾一直懷疑,是氣候模型讓赤道冷舌出錯,從東向西吹來的信風將堆積在西太平洋表面的溫暖海水推離赤道本身,較深水域的冷水補充進來,形成了奇怪赤道冷舌。

在1997年,大多數科學家以為冷舌變暖是由自然變率造成的,我們只需等待就好。然而現在,赤道冷舌與計算機模型的溫度差異越來越明顯了。是時候重新研究了,塞格爾和同事們使用簡化模型來分離熱帶太平洋大氣運動,結果發現除了受赤道信風影響外,還受到溫室氣體、火山、太陽輻射等因素的驅使。

那麼當前最重要的是,研究透赤道冷舌是否還會對大區域天氣造成影響,是否會牽連到世界糧食供應和危險天氣的爆發。然而氣象學家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預測則完全只依賴於當前氣候模型軟體,所以對與模型不相符的赤道冷舌無法進行研究。所以該到開發新模型的時候了。

相關焦點

  • 海洋所等在赤道太平洋溫躍層內動力過程研究中取得進展
    對溫躍層內混合過程表徵的不準確性被認為是導致當前海洋環流模式、海洋-大氣耦合模式及地球系統模式出現模擬偏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該研究利用研究海區所有的Argo浮標觀測數據和熱帶大氣海洋觀測陣列(TAO)的高解析度觀測數據,綜合運用多種診斷方法,確認了赤道太平洋冷舌區強混合過程在溫躍層內的普遍存在性,發現了強混合過程在溫躍層下半部分和赤道潛流下半部分的存在性
  • 《自然》雜誌:赤道東太平洋冷卻導致「全球變暖間斷」
    「間斷」是赤道東太平洋長達十年的氣候變冷所致。  在神秘的「全球變暖間斷」現象持續了長達16年之後,科學家有望得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這個氣候科學的最大謎團於1997年末開始出現,當時並沒有人發現這一點。  1997年末,吹過太平洋的熱帶信風出現了微妙的減弱。通常情況下,這些信風將被太陽曬熱的海水吹向印度尼西亞。
  • 赤道東太平洋冷卻導致「全球變暖間斷」—新聞—科學網
  • 「大洋一號」中國科考船首次在大西洋跨越赤道
    新華社「大洋一號」11月1日電(記者 邱紅傑)當地時間11月1日凌晨4時20分,中國「大洋一號」科考船在西經24度16分從北向南跨越赤道。  這是中國科考船首次在大西洋跨越赤道。1日上午,「大洋一號」的隊員們投放漂流瓶以示慶祝,還舉行了拔河比賽。
  • 這個群島地處赤道卻十分涼爽,位於熱帶卻有企鵝存在,咋這麼奇特
    在太平洋的東端,地球赤道經過的地方,有一片星羅棋布的島嶼,名叫加拉帕戈斯群島,其面積為8010平方公裡,海洋保護區面積為13300平方公裡,對地理和生物比較熟悉的朋友對這個地方一定不陌生,因為這裡有著獨特的地理、氣候特色,更被認為是地球生物界的天堂。
  • 中國海軍152艦艇編隊跨越赤道和國際日期變更線
    環球時報南太平洋12月24日電(代宗鋒)  最強烈的陽光照耀著在南太平洋破浪航行的一支現代化艦群。當地時間24日上午,正在執行環球訪問任務的中國海軍152艦艇編隊跨越赤道和國際日期變更線,編隊舉行慶祝儀式,紀念這一特殊時刻。
  • 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回升不利於「拉尼娜」事件形成
    會上,國家氣候中心專家周兵表示,近兩周,赤道中東太平洋的海溫回升,比常年平均偏低0.4℃,已經高於拉尼娜狀態-0.5℃的標準;同時,赤道西太平洋西風增強。總體來看,近期熱帶海洋天氣特徵不利於拉尼娜事件的行成。12月2日下午,中國氣象局召開12月新聞發布會。今年8月份,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距平指數為-0.53℃,進入拉尼娜狀態。
  • 赤道東太平洋海域進入拉尼娜狀態
    本報訊(記者 方正飛)12月8日,《中國海洋報》記者從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獲悉,目前赤道東太平洋海域進入拉尼娜狀態,需警惕對東南和華南沿海養殖業帶來不利影響。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氣候室首席預報員姜華介紹,按照大部分年份統計結果,拉尼娜現象主要影響我國南方地區,特別是東南沿海和華南沿海地區,致使氣溫偏低,對近海養殖業產生影響。
  • 企鵝作為南極的標誌,為什麼也可以在熱帶的赤道上生存?
    另外,有且只有一種類型的企鵝生活在赤道附近的科隆群島,跨越南北兩個半球,因此被稱為「赤道企鵝」。二、強大的秘魯寒流科隆群島位於東太平洋海域,距南美大陸約1000公裡,屬厄瓜多。首先,秘魯寒流可以直接把冰冷的南極海水直接推向赤道地區,橫跨將近60個緯度。
  • 企鵝作為南極的標誌性生物,為什麼也在熱帶的赤道上生存?
    目前已知的企鵝總數約為1.4億隻,可以分為18種類型。▲企鵝中的經典代表—帝企鵝,也是體型最大的企鵝其中,只有帝企鵝、阿德利企鵝兩種類型完全生活在南極,總數將近1.2億隻。也就是說,85%以上的企鵝聚集在南極。
  • 2020年冬天會是60年來最冷的冬天?拉尼娜:赤道海溫異常偏冷現象
    最近小編看到很多視頻傳聞拉尼娜現象出現,今年冬天會是最冷的冬天,那麼什麼是拉尼娜現象呢?究竟是不是真的來了呢?今年冬天會不會是最冷的冬天呢?小編帶你一起了解。首先, 拉尼娜是西班牙語——「小女孩,聖女」的意思,它是指赤道附近東太平洋水溫反常下降的一種現象,表現為東太平洋明顯變冷,同時也伴隨著全球性氣候混亂,總是出現在厄爾尼諾現象之後,同時也是厄爾尼諾現象的反相,也稱為「反厄爾尼諾」或「冷事件」。
  • 今冬天會是60年來最冷的冬天嗎?拉尼娜:赤道海溫異常偏冷現象
    最近小編看到很多視頻傳聞拉尼娜現象出現,今年冬天會是最冷的冬天,那麼什麼是拉尼娜現象呢?究竟是不是真的來了呢?今年冬天會不會是最冷的冬天呢?小編帶你一起了解。 首先, 拉尼娜是西班牙語——「小女孩,聖女」的意思,它是指赤道附近東太平洋水溫反常下降的一種現象
  • 赤道中東太平洋今年秋冬季將發生一次弱厄爾尼諾事件
    與會專家預測2018年秋冬季赤道中東太平洋將進入厄爾尼諾狀態,並將發展成一次強度較弱的厄爾尼諾事件。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夏季,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處於正常狀態,但次表層存在暖水,並從8月份開始進一步加強。9月份,在一次較強西風爆發東傳影響下,次表層暖水東移抬升,導致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近期顯著升高。
  • 【專題複習】關於赤道的幾個地理知識,有可能就是今年的熱門考點
    最值得關注和星標的地理科普備考資源庫 赤道是地球表面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的軌跡中周長最長的圓周線。赤道半徑6378.2千米,赤道周長40075.02千米(24901英裡)。它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是劃分緯度的基線。 提到赤道上的國家,你最先想到哪個呢?
  • 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拉尼娜狀態 我國易秋汛凍害
    新華社北京8月30日電(記者孫俠)記者30日從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獲悉,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已進入拉尼娜狀態,可能持續進而形成一次弱的拉尼娜事件,我國易出現秋汛和凍害,東北地區還容易發生早霜凍。
  • 赤道中東太平洋出現厄爾尼諾事件 已影響中國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獲悉,赤道中東太平洋2014年10月形成一次新的厄爾尼諾事件,在今年春夏季將繼續維持。這次厄爾尼諾事件已經導致全球氣候出現一些異常。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表面溫度持續偏高或偏低,就可能會出現「厄爾尼諾」或「拉尼娜」現象,進而通過海洋和大氣的相互作用影響全球氣候。  「厄爾尼諾」是西班牙語「聖嬰」的意思,特指發生在赤道太平洋中東部的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偏暖現象。反之,則稱為「拉尼娜」(西班牙語「小女孩」「聖女」)。厄爾尼諾事件一般2至7年發生一次,是當前科學預測氣候趨勢時重點考慮因素。
  • 廣東下雪海南降溫,還將向南跨越赤道
    ,被人們稱之為「霸王級寒潮」,它是自2016年11月以來,中央氣象臺時隔4年再次發布最高級別的寒潮預警。  然而這還不是全部,已經有專家表示這次寒潮還將橫越南海和菲律賓一帶,並且還會跨越赤道,難得呀,赤道地區都可以變涼快了。
  • 赤道中東太平洋再次進入拉尼娜狀態 應加強防禦秋臺影響
    中國氣象報記者胡亞報導  9月28日,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從9月份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大範圍異常偏冷,且區域平均海表溫度已較常年同期平均值偏低0.5℃,標誌著該地區時隔5個月之後再次進入拉尼娜狀態,並未來有可能發展為一次拉尼娜事件。
  • 中國海軍152艦艇編隊跨越赤道和國際日期變更線(圖)
    人民網南太平洋12月24日電 當地時間24日上午,正在執行環球訪問任務的中國海軍152艦艇編隊跨越赤道和國際日期變更線,編隊舉行慶祝儀式,紀念這一特殊時刻。 12月17日,我海軍152艦艇編隊圓滿完成對美國夏威夷的友好訪問後,離開珍珠港,前往澳大利亞布裡斯班訪問。
  • 赤道中東太平洋已進入拉尼娜狀態 今年我國會迎來「寒冬」嗎?
    央廣網北京9月30日消息(記者孫冰潔)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已進入拉尼娜狀態,預計10月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水將持續發展,並於冬季達到峰值。參照以往數據,這意味著今冬影響我國的寒潮冷空氣活動將可能較為頻繁,中東部地區氣溫也將較常年同期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