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黑貓緊張
地圖/網絡
導演山姆門德斯已經出名很長時間了,他的電影《美國麗人》獲得了第7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和第57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導演獎。《007大破天幕殺機》獲得第66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英國電影提名和第36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導演山姆門德斯又拍了一部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主題的電影,本文從兩名普通士兵的戰場經歷出發,回顧了戰爭的歷史。
電影《1917》講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故事,大量英國士兵駐紮在興登堡線的戰壕裡,只有16歲的布萊克和斯科菲爾德接受上級的任務,他們必須穿過封鎖公路,帶著屍體穿過交叉區域,隨時攻擊德軍,向前線發送信息。信息應在八小時內發出,否則,1600人將被摧毀。最終,他們完成了任務,挽救了無數士兵的生命。
這部119分鐘的大片,採用「一鏡到底」製作技術,憑藉這一技術,影片《1917》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最佳聲音和最佳攝影大獎。
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一鏡到底」的製作方法,並談談他給這部電影帶來的價值。
1、什麼是「一鏡到底」?
電影《1917》是一部改編自真人故事的戰爭電影,由夢工廠製作。影片最精彩的部分是運用「一鏡到底」的拍攝技巧和無縫過渡的剪輯技巧,將影片一次性展現給觀眾,整部電影從頭到尾都像一個鏡頭,沒有任何剪輯痕跡。
「一鏡到底」是近年來流行的一種電影製作方法,是指在不切割情況下的情況下,利用一定的拍攝技巧一次性拍攝作品。一般來說,拍攝一個長鏡頭,或不留痕跡將幾個鏡頭組合成一個鏡頭,消除了普通編輯帶來的視覺跳躍感。
在具體的生產過程中有兩種方法,首先,攝影師有很好的基本技能,不用任何剪輯就能用一個鏡頭拍攝一個故事。二是在拍攝過程中控制畫面的起降,以掩蓋剪輯痕跡,形成鏡頭。
在《1917》之前,電影《俄羅斯方舟》也採用了「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但這部電影都是室內場景,製作難度也和《1917》不一樣。
看完電影《1917》,一定會想,這部電影真的是從頭到尾的鏡頭嗎?119分鐘內沒有NG嗎?
事實上在《1917》電影中,導演使用了第二種方法,即通過做好設計,運用後期剪輯技巧,使電影看起來像是由一個鏡頭組成的。
因為無論是拍攝水平還是演員的表現,我們都不可能一次完成119分鐘的內容,我們看到的照片也經過了編輯,這只是愚弄了觀眾的眼睛。
2、「一鏡到底」的使用使《1917》的敘述更加簡潔
每部電影的敘事線索都是電影分析中的共同話題,從古典好萊塢時期開始,電影敘事被設定為兩條線索,這也深刻地影響了其他國家的電影。
無論是《珍珠港》中的戰爭與愛情還是《鐵達尼號》災難與愛情中的戰爭與愛情,這兩個故事情節已經成為當今電影的標準。
在電影《1917》中,只有一條敘事線索,那就是傳遞信息。
從布萊克到火線,斯科菲爾德和布萊克逃離被爆炸掩埋的隧道,然後通過德軍控制的小鎮,逃離對德軍的追捕,直到情報送到目的地。回顧情節,觀眾會發現電影《1917》中沒有第二條線索。例如,其他戰爭片中的英雄救美沒有出現,遠方的母親也沒有擔心戰場上的孩子。
這是因為「一鏡到底」所創造的連續畫面只能讓導演講一個好故事,不能把其他時空中的事件剪輯在一起,也沒有機會添加其他故事元素。
這種製作手法也影響了影片的敘事結構,影片中的故事只能線性展開,沒有倒敘或倒敘。
可以說「一鏡到底」是一種雙刃劍的製作技術,在視覺效果上得到了加分,在故事敘述上得到了降分。如何權衡的利弊得失,對於整個電影審美價值的提高,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課題。
導演山姆門德斯做到了!
電影「《1917》導演薩姆門德斯成功的關鍵在於完美的技術準備和強烈的情感表達。CNN說。
3、「一鏡到底」維持著觀眾觀看情緒的連貫性
使用「一鏡到底」可以引導觀眾的情緒,增強觀眾的情緒感受。這項技術創造了一個長鏡頭的印象,並保持了觀眾的連貫性情緒,特別是在16歲的士兵斯科菲爾德的逃離小鎮在黑暗中。
在這一部分,斯科菲爾德潛入一個他必須經過的小鎮,小鎮到處都是黑暗,只有遠處的火光才能照亮道路。不料,他的行蹤被曝光,他被幾個德軍追趕,一個接一個地被槍殺,黑暗的天空被德軍類似白晝的耀斑擊中。
死亡和危險時時刻刻包圍著他,他在廢墟中奔跑,試圖找到他能藏身的每一個角落,他的生命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命運,因為只有他活下來,才能在遠方1600人的生存,如果他被捕或死亡,那些士兵也會死在戰場上。
由於「一鏡到底」的製作方式,本篇報導沒有編輯的幹擾,保證了觀眾情感的步步深度。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劇情的發展,觀眾長期沉浸在這一逃離情節中,觀眾的情緒與主人公逃避焦慮逐漸統一,觀眾逐漸融入故事,成為參與者和個人體驗,獲得沉浸式觀看體驗。
當我們沉浸在流暢的電影畫面和故事環境中時,影片中的許多編輯點被忽略了。
事實上這部電影有很多剪輯點,讓我們列出一些容易找到的編輯點。
例如,當布萊克和斯科菲爾德穿過海溝,發現一條隧道入口時,隧道入口非常黑,當布萊克和Scofield進入隧道時,圖片變成一個黑色區域,這為編輯提供了空間。
在另一個例子中,當布萊克和斯科菲爾德到達大草原河邊的一所房子時,他們穿過房子周圍的牆。在穿牆的瞬間,鏡頭並沒有從後面跟著兩人的身體,而是從兩人的身邊經過,攝像機和人之間有一堵牆,這是一個遮擋剪輯。你可以通過反覆觀察來看到痕跡。
這兩個地方是「一鏡到底」中常見的轉換方法,當然,電影的其他部分也有剪輯點,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試著找他們。
4、「一鏡到底」的技術創造了電影獨特的畫面感
在電影《1917》的開頭,戰壕裡有很多場景,狹長的戰壕裡擠滿了士兵,兩個士兵穿梭其間,每一張圖片都為觀眾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如上圖所示,圖片分為三個層次。前景是信使布雷克,主體是與他交談的軍官,背景非常豐富,他再現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壕中士兵的真實生活環境,結束戰鬥的士兵累了,在狹窄的戰壕裡休息,戰爭不僅在物理上摧毀了他們,而且更嚴重地摧毀了精神上。
「一鏡到底」的使用減少了圖片的焦距控制,並且整個圖片從前景到背景都清晰可見,因此大大的增加了圖片的信息量。畫面的前景、主題和背景為觀眾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在這幅圖中,人物和故事環境之間的關係被解釋,觀眾在觀看電影時,眼睛會不自覺地從角色轉移到背景環境中,從而獲得比畫面主體更多的信息。
狹窄的戰壕,沒有演員的水平活動空間,為深空的觀眾打開了視覺之門。這不僅考驗了導演的場景調度能力,走位的演員,還需要精湛的動作設計和鏡頭動作,在這裡拍攝「一鏡到底」效果確實不容易。
此外,通過畫面中的小細節影響觀眾的注意力也是電影《1917》的獨特之處。
因為「一鏡到底」排除了剪輯的跳躍感,所以電影中的許多場景是平滑過渡的。在電影中,兩個主角穿過戰壕外的一個大水坑,當他們爬上去時,畫面是戰場的全景,除了水坑周圍的鐵絲網外,沒有戰爭因素。
當觀眾看到這段文字怎麼說時,可能感覺不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有多麼激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也充滿了屍體和鮮血。
接下來的幾秒鐘卻改變了整部電影的氣氛。
斯科菲爾德躺在坑外,攝像機水平移動到屍體的頭部,攝影機隨角色移動,畫面從人物的全景逐漸移到一個死去士兵頭部的特寫鏡頭,在全景和特寫鏡頭之間沒有跳躍。
當這個特寫鏡頭出現在屏幕前時,給人很大的衝擊力,通過一個不經意的鏡頭動作,營造出緊張嚴肅的氣氛,讓觀眾感受到忍不住屏住呼吸,沉浸在濃烈的戰爭氣氛中。
結論:
一部電影結束,布萊克和斯科菲爾德的英勇表現在戰場上令觀眾驚嘆,透過這部電影,我們可以看到一百年前世界大戰的殘酷。生活在和平年代中,我們無法意識到戰爭對人類的嚴重性,然而影片中令人恐懼的畫面卻是真實戰爭場景的再現。
是的,斯科菲爾德最終活了下來,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多少士兵能夠從火線完全走下來,又有多少母親能夠看到自己的孩子回家。願我們記住戰爭的殘酷,願世界永沒有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