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一鏡到底」製作技術在電影《1917》中的運用

2021-01-09 露江談娛樂

文/黑貓緊張

地圖/網絡

導演山姆門德斯已經出名很長時間了,他的電影《美國麗人》獲得了第7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和第57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導演獎。《007大破天幕殺機》獲得第66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英國電影提名和第36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導演山姆門德斯又拍了一部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主題的電影,本文從兩名普通士兵的戰場經歷出發,回顧了戰爭的歷史。

電影《1917》講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故事,大量英國士兵駐紮在興登堡線的戰壕裡,只有16歲的布萊克和斯科菲爾德接受上級的任務,他們必須穿過封鎖公路,帶著屍體穿過交叉區域,隨時攻擊德軍,向前線發送信息。信息應在八小時內發出,否則,1600人將被摧毀。最終,他們完成了任務,挽救了無數士兵的生命。

這部119分鐘的大片,採用「一鏡到底」製作技術,憑藉這一技術,影片《1917》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最佳聲音和最佳攝影大獎。

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一鏡到底」的製作方法,並談談他給這部電影帶來的價值。

1、什麼是「一鏡到底」?

電影《1917》是一部改編自真人故事的戰爭電影,由夢工廠製作。影片最精彩的部分是運用「一鏡到底」的拍攝技巧和無縫過渡的剪輯技巧,將影片一次性展現給觀眾,整部電影從頭到尾都像一個鏡頭,沒有任何剪輯痕跡。

「一鏡到底」是近年來流行的一種電影製作方法,是指在不切割情況下的情況下,利用一定的拍攝技巧一次性拍攝作品。一般來說,拍攝一個長鏡頭,或不留痕跡將幾個鏡頭組合成一個鏡頭,消除了普通編輯帶來的視覺跳躍感。

在具體的生產過程中有兩種方法,首先,攝影師有很好的基本技能,不用任何剪輯就能用一個鏡頭拍攝一個故事。二是在拍攝過程中控制畫面的起降,以掩蓋剪輯痕跡,形成鏡頭。

在《1917》之前,電影《俄羅斯方舟》也採用了「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但這部電影都是室內場景,製作難度也和《1917》不一樣。

看完電影《1917》,一定會想,這部電影真的是從頭到尾的鏡頭嗎?119分鐘內沒有NG嗎?

事實上在《1917》電影中,導演使用了第二種方法,即通過做好設計,運用後期剪輯技巧,使電影看起來像是由一個鏡頭組成的。

因為無論是拍攝水平還是演員的表現,我們都不可能一次完成119分鐘的內容,我們看到的照片也經過了編輯,這只是愚弄了觀眾的眼睛。

2、「一鏡到底」的使用使《1917》的敘述更加簡潔

每部電影的敘事線索都是電影分析中的共同話題,從古典好萊塢時期開始,電影敘事被設定為兩條線索,這也深刻地影響了其他國家的電影。

無論是《珍珠港》中的戰爭與愛情還是《鐵達尼號》災難與愛情中的戰爭與愛情,這兩個故事情節已經成為當今電影的標準。

在電影《1917》中,只有一條敘事線索,那就是傳遞信息。

從布萊克到火線,斯科菲爾德和布萊克逃離被爆炸掩埋的隧道,然後通過德軍控制的小鎮,逃離對德軍的追捕,直到情報送到目的地。回顧情節,觀眾會發現電影《1917》中沒有第二條線索。例如,其他戰爭片中的英雄救美沒有出現,遠方的母親也沒有擔心戰場上的孩子。

這是因為「一鏡到底」所創造的連續畫面只能讓導演講一個好故事,不能把其他時空中的事件剪輯在一起,也沒有機會添加其他故事元素。

這種製作手法也影響了影片的敘事結構,影片中的故事只能線性展開,沒有倒敘或倒敘。

可以說「一鏡到底」是一種雙刃劍的製作技術,在視覺效果上得到了加分,在故事敘述上得到了降分。如何權衡的利弊得失,對於整個電影審美價值的提高,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課題。

導演山姆門德斯做到了!

電影「《1917》導演薩姆門德斯成功的關鍵在於完美的技術準備和強烈的情感表達。CNN說。

3、「一鏡到底」維持著觀眾觀看情緒的連貫性

使用「一鏡到底」可以引導觀眾的情緒,增強觀眾的情緒感受。這項技術創造了一個長鏡頭的印象,並保持了觀眾的連貫性情緒,特別是在16歲的士兵斯科菲爾德的逃離小鎮在黑暗中。

在這一部分,斯科菲爾德潛入一個他必須經過的小鎮,小鎮到處都是黑暗,只有遠處的火光才能照亮道路。不料,他的行蹤被曝光,他被幾個德軍追趕,一個接一個地被槍殺,黑暗的天空被德軍類似白晝的耀斑擊中。

死亡和危險時時刻刻包圍著他,他在廢墟中奔跑,試圖找到他能藏身的每一個角落,他的生命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命運,因為只有他活下來,才能在遠方1600人的生存,如果他被捕或死亡,那些士兵也會死在戰場上。

由於「一鏡到底」的製作方式,本篇報導沒有編輯的幹擾,保證了觀眾情感的步步深度。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劇情的發展,觀眾長期沉浸在這一逃離情節中,觀眾的情緒與主人公逃避焦慮逐漸統一,觀眾逐漸融入故事,成為參與者和個人體驗,獲得沉浸式觀看體驗。

當我們沉浸在流暢的電影畫面和故事環境中時,影片中的許多編輯點被忽略了。

事實上這部電影有很多剪輯點,讓我們列出一些容易找到的編輯點。

例如,當布萊克和斯科菲爾德穿過海溝,發現一條隧道入口時,隧道入口非常黑,當布萊克和Scofield進入隧道時,圖片變成一個黑色區域,這為編輯提供了空間。

在另一個例子中,當布萊克和斯科菲爾德到達大草原河邊的一所房子時,他們穿過房子周圍的牆。在穿牆的瞬間,鏡頭並沒有從後面跟著兩人的身體,而是從兩人的身邊經過,攝像機和人之間有一堵牆,這是一個遮擋剪輯。你可以通過反覆觀察來看到痕跡。

這兩個地方是「一鏡到底」中常見的轉換方法,當然,電影的其他部分也有剪輯點,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試著找他們。

4、「一鏡到底」的技術創造了電影獨特的畫面感

在電影《1917》的開頭,戰壕裡有很多場景,狹長的戰壕裡擠滿了士兵,兩個士兵穿梭其間,每一張圖片都為觀眾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如上圖所示,圖片分為三個層次。前景是信使布雷克,主體是與他交談的軍官,背景非常豐富,他再現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壕中士兵的真實生活環境,結束戰鬥的士兵累了,在狹窄的戰壕裡休息,戰爭不僅在物理上摧毀了他們,而且更嚴重地摧毀了精神上。

「一鏡到底」的使用減少了圖片的焦距控制,並且整個圖片從前景到背景都清晰可見,因此大大的增加了圖片的信息量。畫面的前景、主題和背景為觀眾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在這幅圖中,人物和故事環境之間的關係被解釋,觀眾在觀看電影時,眼睛會不自覺地從角色轉移到背景環境中,從而獲得比畫面主體更多的信息。

狹窄的戰壕,沒有演員的水平活動空間,為深空的觀眾打開了視覺之門。這不僅考驗了導演的場景調度能力,走位的演員,還需要精湛的動作設計和鏡頭動作,在這裡拍攝「一鏡到底」效果確實不容易。

此外,通過畫面中的小細節影響觀眾的注意力也是電影《1917》的獨特之處。

因為「一鏡到底」排除了剪輯的跳躍感,所以電影中的許多場景是平滑過渡的。在電影中,兩個主角穿過戰壕外的一個大水坑,當他們爬上去時,畫面是戰場的全景,除了水坑周圍的鐵絲網外,沒有戰爭因素。

當觀眾看到這段文字怎麼說時,可能感覺不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有多麼激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也充滿了屍體和鮮血。

接下來的幾秒鐘卻改變了整部電影的氣氛。

斯科菲爾德躺在坑外,攝像機水平移動到屍體的頭部,攝影機隨角色移動,畫面從人物的全景逐漸移到一個死去士兵頭部的特寫鏡頭,在全景和特寫鏡頭之間沒有跳躍。

當這個特寫鏡頭出現在屏幕前時,給人很大的衝擊力,通過一個不經意的鏡頭動作,營造出緊張嚴肅的氣氛,讓觀眾感受到忍不住屏住呼吸,沉浸在濃烈的戰爭氣氛中。

結論:

一部電影結束,布萊克和斯科菲爾德的英勇表現在戰場上令觀眾驚嘆,透過這部電影,我們可以看到一百年前世界大戰的殘酷。生活在和平年代中,我們無法意識到戰爭對人類的嚴重性,然而影片中令人恐懼的畫面卻是真實戰爭場景的再現。

是的,斯科菲爾德最終活了下來,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多少士兵能夠從火線完全走下來,又有多少母親能夠看到自己的孩子回家。願我們記住戰爭的殘酷,願世界永沒有戰爭。

相關焦點

  • 5000字解讀電影《1917》,它的好不止于震撼的一鏡到底
    有人說,好萊塢還沒有準備好把獎項頒給以網飛為代表的流媒體製作的電影(《愛爾蘭人》和《婚姻故事》都出自網飛)。但不可否認的是,《1917》無論是電影的技術還是藝術都足夠讓人嘆為觀止,收穫獎項也足以服眾。一鏡到底帶來的技術震撼和獨特觀感現代電影在不斷精進的CG技術應用下,已經幾乎可以創造「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視覺奇觀。
  • 《1917》:薩姆·門德斯一鏡到底的一戰恐怖片傑作
    《1917》:薩姆·門德斯一鏡到底的一戰恐怖片傑作 編者按《1917》一部傑作:鏡頭乾脆利落,充滿詩意,臺詞簡潔有力毫不做作,演員表演細緻、精彩。影像最原始的魅力——那種身臨其境的奇觀,被大熒幕放大到了極致,這是一部必須去電影院觀看的電影。
  • 用一鏡到底窺探2020喜劇愛情電影《大腳女婿》
    據說,《大腳女婿》的拍攝經費不是十分充足,而本片的導演卻在特殊精彩部分場景都選擇了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令人充滿期待。楊志寶導演表示,一鏡到底在鏡頭語言上表現事件具有很強的真實性,還能加強空間力度,抓住觀眾的視覺眼球。「一鏡到底」會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容易達到讓觀眾「同喜同悲」的效果。
  • 薩姆門德斯《1917》上海電影節展映!觀眾大銀幕感受「一鏡到底」
    本片在頒獎季後程發力,一路拿下第77屆金球獎、第31屆美國製片人工會獎、第73屆英國奧斯卡等的劇情類最佳影片獎,並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上一舉拿下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效果3項技術大獎。《1917》劇照曾憑藉《美國麗人》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薩姆·門德斯,這次憑藉《1917》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提名,第77屆金球獎最佳導演獎。
  • 門德斯再造一鏡到底神話,21世紀以來最完美的戰爭電影出爐
    《美國麗人》,一舉奪得世界電影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最後,也是最招牌化的,就是他的作品中對長鏡頭出神入化的運用。 在新近上映的戰爭片《1917》中,門德斯將長鏡頭的運用推到了數十年來的極致,給無數觀眾造就了透過熒幕直抵戰場強烈刺激和真實的觀影感受
  • 《1917》:形式略大於內容的反戰電影
    羅傑·狄金斯擔任攝影師、英國籍電影人薩姆·門德斯導演的《1917》,是一部典型的技術至上主義的反戰電影,總評價為形式略大於內容的基礎是因為形式和內容都處於高階。《1917》是《鳥人》之後最能充分利用長鏡頭「幻術」追求效果的電影,剪輯出一鏡到底的戰場鏡像,也就是讓觀眾始終處於一直「在線」的戰場觀察者的狀態,從而對英軍少年戰術的遭遇產生同理心。觀眾一直與主人公「在一起」,是一種類似於電子遊戲的沉浸式表達。喜歡形式的觀眾,可以盡情在行駛中享受。願意思考內容的觀眾,也有足夠的時間與戲中人同步思量戰爭與和平、毀滅與生存的意義所在。
  • 影史一鏡到底的九大神片,導演閉嘴才好看
    一鏡到底的長鏡頭,更能提高影片的敘事感,增強觀眾的代入感,但一鏡到底拍攝起來的難度也極大,不僅人力、物力巨耗,演員調度也是一大難題,所以在電影史上鮮有導演進行嘗試,而一旦成功,大都是難以超越的經典。
  • 一部史詩級戰爭電影《1917》,口碑票房全豐收,拍攝手法震撼
    這裡是傷城影視,每天為大家分享一些好看的電影!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部剛上映的戰爭電影《1917》,這部電影由薩姆.門德斯導演,由喬治.麥凱飾演史考菲和迪恩.查爾斯.查普曼飾演布雷克,馬可.斯特朗飾演史密斯上尉。本部影片評分高達8.4分,首周票房排行榜第2,收益3675萬!
  • 《1917》領跑北美頒獎季
    時光網訊 北美頒獎季初期似乎是《愛爾蘭人》和《婚姻故事》的天下,而戰爭片《1917》奪魁金球獎後,整個風向似乎發生了轉變。《1917》中文正式預告日前,好萊塢影評人協會獎也公布了獲獎名單,《1917》拿下最佳影片、動片/戰爭片、攝影和剪輯四項大獎,成最大贏家。傑昆·菲尼克斯《小丑》和露皮塔·尼永奧《我們》分獲影帝影后,喬·佩西《愛爾蘭人》和詹妮弗·洛佩茲《舞女大盜》拿下最佳男配和女配。
  • 《奪魂索》:恐怖大師希區柯克的一次偉大電影實驗
    《奪魂索》是一次偉大的電影實驗,不僅僅是在拍攝上為後人稱道的「一鏡到底」,和剪輯上希區柯克對彩色電影的第一次嘗試所達成的高水準視覺效果,還在於通過殺人表現的關於尼採「超人理論」的哲學主題探討。關於「一鏡到底」和拍攝幕後對於「一鏡到底」,後來也有無數導演痴迷於此,尤其最近表現一戰期間戰場殘酷,且斬獲奧斯卡最佳攝影的《1917》最為成熟。
  • 《1917》將在中國內地同步發行IMAX、中國巨幕、CINITY三大特殊版本
    一戰大片《1917》目前仍未有確切的定檔消息,讓著急的影迷等待得十分揪心,不過今日官方帶來了除定檔外的另一個好消息:《1917》將在中國內地同步發行IMAX、中國巨幕、CINITY三大特殊版本。
  • 《1917》領跑英國電影學院獎,皮特祝英國「單身快樂」
    當地時間2月2日晚間,有「英國奧斯卡」之稱的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 Awards)在皇家艾伯特音樂廳舉行頒獎典禮。英國導演薩姆·門德斯的戰爭片《1917》拿下了最佳影片、導演、攝影、美術指導、特效、音效和最佳英國電影共七項大獎,延續著其自金球獎以來的良好勢頭。
  • 英國電影學院獎頒獎《1917》獲7項榮譽成大贏家
    1905電影網訊近日,素有英國奧斯卡之稱的英國電影學院獎揭曉。由薩姆·門德斯執導的一戰影片《1917》得到了7項大獎,成為了最大的贏家。在這7個獎項中,《1917》拿到了分量最重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攝影,堪稱完美。而這次獲獎,也為影片鋪平了衝擊奧斯卡的路途。
  • 北美票房:戰爭大片《1917》吃盡頒獎季紅利,粉碎《星戰9》四連冠...
    ▼ 原創電影短片 辛苦製作一天 值得觀看 近年來,環球影業的頒獎季運相當不錯
  • 數位化技術引入電影 到底給我們帶來什麼?
    伴隨著全球數位化和網絡化的迅猛發展,電影正經歷著一場數位化革命,有人說數位化技術已經成為未來國內外電影發展的必由之路。數字電影是包含了電影製作、發行方式及放映、傳輸方式上的全面數位化。與傳統電影相比,數字電影最大的區別是不再以膠片為載體,以拷貝為發行方式,而換之以數字形式通過網絡或衛星直接傳送到影院、家庭等終端用戶。  數字電影到底給我們帶來什麼?
  • "地心引力"海報預告連發 太空危機一鏡到底露真容
    第三款新海報上,桑德拉·布洛克牢牢抓著與喬治·克魯尼相連接的「臍帶」 Trailer Time稿件直供時光網 轉載請註明出處      時光網訊 由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出品其中兩支預告片均是一鏡到底,以浩瀚宇宙星系的宏大背景打底,太空危機展露真容。據悉,本片將於今年10月4日在北美3D/IMAX 3D上映,並有望引進中國內地。
  • 4K技術製作 日劇《火花》=10小時的電影?
    原作小說的高人氣,一反普通日劇的「電影般的鏡頭」,Netflix與日本市場的合作讓這部日劇極具話題性和商業意義。製作電影導演來拍電視劇電影導演的參與豐富了劇中的鏡頭語言。本劇共10集,最讓觀眾感嘆的是劇中鏡頭的質感,「好像一場10個小時的電影」。打光、構圖、配樂等十分講究,第一集就出現了若干組手持長鏡頭,讓不少迷影青年為之歡呼。途中甚至給了主人公長達5分鐘的特寫靜止鏡頭,這種手法在以前的日劇中是不可想像的。究其原因,本劇從總導演到各集的執行導演,都是拍電影出身的「咖」。
  • 圖說:戰爭電影中最常用錯的道具「炮隊鏡」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我們經常能在戰爭電影中見到這種V形光學設備,然而它作為一種特殊裝備經常出現在錯誤的場景中,或者被演員錯誤使用。這種光學設備有一個特殊的名稱——「炮隊鏡」,是一種用於觀察和測距光學器材。炮隊鏡由兩個單目鏡筒、方向測角機構、高低測角機構和三腳架組成 。放大倍率8×~16× ,視場4.5°~7°。兩個鏡筒可以圍繞轉軸轉動,兩個鏡筒之間的夾角可以在0°~180°範圍內任意調整 ,以獲得較好的潛望高度和較強的立體視感。所以,這張劇照中的場景就是錯誤的。
  • 《隱形人》確定引進內地,這部未映先火的電影到底好看在哪裡?
    有一部電影製作成本僅僅700萬美元,卻在美國院線上映的首周斬獲了近3000萬美元的票房,它是2020年美國電影界的第一部黑馬,它是一部高票房的驚悚片,這部電影就是《隱形人》。電影改編於英國作家赫伯特於1897年發表的同名小說,這麼多年過去了,本身小說的名氣不大,改編出來的電影卻能夠大賣,這無疑從側面說明了電影的好看程度,後來遇到爆發的疫情,電影轉為電視點播依然能收穫到了不錯的效果,可想而知,這部成本僅僅700萬美元的作品就像是一次驚豔的亮相,不管是從電影中的劇情還是演員的演技、甚至是驚悚氛圍的營造上都能展現出來導演深厚的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