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技術引入電影 到底給我們帶來什麼?

2021-01-15 搜狐網

  數位化技術正讓電影經歷著一場非同尋常的革命,它讓我們看電影時更加震撼,讓那些不可能的場面變成了可能,有人說數位化使電影更加完美,也有人說它把電影與觀眾的情感交流徹底割斷,電影成了氣勢恢宏的電腦遊戲,那麼———

國產影片《橫空出世》

  不論是《天下無賊》裡劉德華用玻璃杯剝雞蛋,還是《英雄》裡李連杰的劍穿水珠,如果沒有數位化技術的介入,這種出神入化的場面,我們恐怕難得在影院一見。

  伴隨著全球數位化和網絡化的迅猛發展,電影正經歷著一場數位化革命,有人說數位化技術已經成為未來國內外電影發展的必由之路。數字電影是包含了電影製作、發行方式及放映、傳輸方式上的全面數位化。與傳統電影相比,數字電影最大的區別是不再以膠片為載體,以拷貝為發行方式,而換之以數字形式通過網絡或衛星直接傳送到影院、家庭等終端用戶。

  數字電影到底給我們帶來什麼?7月20日,為下月「中國·北京第四屆數字電影論壇」召開的前期座談會上,來自各方的業內人士又為這個熱點問題聚在了一起。

  不可能變成可能

  數字電影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是高科技的產物。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許多傳統電影製作做不到的鏡頭需要藉助電腦完成,或者運用了電腦技術會使影片更完美,於是傳統電影引入數位化技術。要說數位化技術最大的好處,那就是能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如今,在數位化技術幫助下,電影這架造夢機器所製造的影像世界有時比真實的世界給人以更為強烈的真實感。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中通過數位化技術,僅用兩百人演繹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有數萬人參加的諾曼第登陸,幾乎沒有人會感到是科學的巨手在推動著這場銀幕上的戰爭。

  過去,我們歷來相信電影是在現實生活中拍下來的,而現在的電影可能是數字工程師在電腦機房裡合成出來的。而且它可能比拍的更好看,甚至比拍的更顯得真實。歷史上真實發生的巨大災難也罷,人類永恆的愛情故事也罷,沒有什麼是數位技術不能製造的。作為電影藝術的最新款式———數碼電影,實際上並不僅僅在改變電影的畫面,它在改變著電影的全部製作方式、傳輸方式,發行放映方式———總而言之是由於數位化技術的引進,電影整個領域產生了革命化的歷史變化。

  國產影片《橫空出世》講述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過程。其中用於爆炸的鐵塔應該是105米高,而影片攝製組把它建成54米高的時候就已經沒錢了。最終,他們利用數位技術合成了上面的50多米。導演陳國星總結時說:「這個片子裡,我覺得我們利用數位化技術所能做的是什麼呢,是我們用錢所難以拍出來的一些東西,而又是導演必須在影片中表現的那一部分東西。比如說核彈的爆炸,以及對它摧毀力的描寫,不可能在現實中去引爆一顆核彈。而傳統的那些記錄的資料片很有限,不能滿足今天觀眾的觀賞需要,所以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需要跟數位化技術進行合作。」

  真實變成不真實

  數位化技術大量運用於電影也引來了質疑聲。

  有人說,因為數位化技術的進入,傳統電影與觀眾那種以直觀的情感交流為核心的親緣關係也被無情地打破了。觀眾從此不再相信他們所面對的是一個由真實的現實世界所組成的感性天地,電影成了一種真正的電腦遊戲。

  除了從遠古神話、舞臺戲劇、傳奇小說選取創作素材之外,虛擬時代的電影開始直接從虛擬的世界———電子遊戲中汲取素材。當影片《古墓麗影》將電子遊戲中的一系列程序轉變為電影情節的時候,就是主人公的境遇再危險,人們也不會替她擔憂。因為大家都知道她永遠不會面臨真正的危機。

  正如清華大學傳播系教授尹鴻所說的:「因為人物關係被高度簡化了。它基本上是按照一個遊戲程序設計的,然後把一個遊戲程序設計好的人物放在一個遊戲的假定空間裡邊去戰爭、去搏鬥。但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已經變得情感含量越來越低,而且故事的敘事本身的精巧度也越來越小,變得越來越程序化。」歸根結底,數位化技術所造成的影像奇觀,儘管無法改變我們對一個世界的真實感受,但是它卻已經改變了傳統電影藝術真實的最終意義。

  到目前為止,面對滾滾而來的電腦數位化技術,成龍是第一個公開聲明要拒絕採用電腦技術的電影人,他在拍攝《龍旋風》時堅定地說:「我就要特別,特別之處我是不需要用電腦、有特技。我還是走我以前走過的路子。我能跳多高就跳多高,我能打多快就打多快,我不需要電腦合成去幫我忙。」

  數位化變成必然

  去年,我國的數字電影院線創下1.2億元票房的收入,在全世界處於前列。據中國電影集團總工程師陳飛介紹,目前,中國數字電影的拍攝、放映數量和票房產出皆創新高,發行、運營網絡和技術支持服務體系已經初步建成。數字影院建設正在加速展開。

  從國際來講,經過初期階段的摸索,目前數字電影技術已經很成熟,創作人員已從過去單純地運用數字特技逐步轉化為將其與傳統攝製、傳統特技融為一體的表現手法。國內數字電影雖已在十幾年前開始嘗試,但真正起步是在1996年長沙全國電影工作會議以後,在這次會議上「數字電影製作」被隆重地提上日程,確定為我國電影技術今後發展的突破口。在此之後,國家瞄準世界先進的電影數字製作技術,投入了大量資金,引進了先進的技術設備。

  自2004年1月起,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陸續頒布了一系列支持中國電影數位化發展的政策和措施,為中國電影的數位化發展鋪平了道路。顯然,在我國,電影的數位化已經成了勢不可擋的必然趨勢,我們期待著日益完善和更新的數字電影給我們帶來更加完美的感官體驗。

(責任編輯:romp)

相關焦點

  • 大家都在談的數位化轉型,到底指的是什麼?
    有人擔心這樣的跨域精準營銷侵犯消費者隱私,或者擔心過度擬合帶來的失效營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數位化精準營銷在整體上促成了他們的高增長。 對於普通企業來說,你不可能擁有像電商平臺企業那樣的巨量用戶群體,但是營銷目標的本質是一樣的。
  • 圖靈獎獲得者惠特菲爾德·迪菲:增加數位化引入信息科技是未來的...
    惠特菲爾德·迪菲指出:「大數據會隨著技術而變化,大數據會與我們永存並不斷變化。增加數位化引入信息科技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你們聽一個老年人的演講有什麼好處呢?因為老年人會回顧一些歷史性的內容,我認識很多最初做計算機行業的人」,他風趣的說到。
  • 物業數位化到底是什麼意思?
    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智能化設備,如智能門禁、可視對講、視頻監控、智慧停車、電子巡更等等,在小區、商場、園區、寫字樓,已經隨處可見,不可否認,這些設備,為物業的管理服務,及業主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新的問題是,多而雜的設備,產生了多而雜的操作功能和數據,這些單個的操作功能和數據,對於普遍文化素質較低的
  • VR虛擬實境技術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
    打開APP VR虛擬實境技術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 萌科MK 發表於 2020-02-20 16:11:17 (文章來源:萌科MK)        虛擬實境技術是虛擬實境技術,經歷了起伏,每個人都會理解「理想很豐滿,現實是骨」這句話,如果你想問虛擬實境技術可以給我們嗎?
  • 北大胡泳教授:數位化正在帶來一場邊緣革命|21讀書
    《變革中國》討論中國過去30年的改革到底是在什麼地方取得了成功。科斯的理論非常簡單,他把中國改革稱為「邊緣革命」,也就是說,中國改革主要由四大邊緣革命構成,分別是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個體戶、經濟特區和鄉鎮企業。四個領域的革命「主角」都是來自社會主義的邊緣角色。
  • 用影像技術驅動大眾創作 華為帶來的手機電影效應
    電影媒介從 19 世紀誕生之日開始,就一直不斷吸收著當時的高科技成果,進而迸發出無限的創造力,豐富著藝術創造能力。回顧歷史,無論是黑白默片的淡出、膠片時代的來臨亦或是 16mm 輕便攝影機的出現,電影始終隨移動技術的不斷發展成熟而進化。
  • 「影」的觀後感,我們的電影應該給觀眾帶來些什麼?
    好久沒有看張藝謀的電影,今天突然對他新拍的「影」感興趣,特意去影院觀看了這部電影。影片講的是一個從8歲起被囚禁,作為沛國大都督的替身(「影」)的小人物,歷經艱辛努力找回自己的故事。從整體上來說,感覺是張導近年來拍的最好的一部電影。影片述說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構思較為嚴密。演員們都是實力派,表演可圈可點。
  • 從「放管服」改革到企業數位化轉型,電子印章到底能帶來什麼新價值?
    (原標題:從「放管服」改革到企業數位化轉型,電子印章到底能帶來什麼新價值?)
  • 思想者|鄭磊:城市數位化轉型,轉什麼、怎麼轉、為誰而轉?
    城市數位化轉型怎麼轉? 弄清楚了轉什麼,接下來需要回答的問題是應該怎麼轉。每當新一輪技術革命出現的時候,我們都會對技術的能量充滿期待,期盼著新技術能幫助我們解決城市中的各種問題,給我們帶來更美好的城市。但數位技術是否具有我們所期望的所有能力?
  • 華山論劍|對話張焱:當我們談數位化時,談的是什麼?
    然而,對於什麼是數位化,如何才能更好地數位化,每個企業的認知和實踐方式各有不同,而有著百年歷史、又以優雅豪華著稱的奔馳,則真正將其作為決勝未來的關鍵因素。 「創新是始終貫穿於奔馳的品牌基因。」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張焱表示,「創新意味著要與時俱進,而在數位技術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的今天,我們也需要在數位化發展的新徵程上加速奔馳。」
  • 全息技術擁有哪些優勢? 又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呢?
    01全息技術是什麼呢?相信很多人都很疑惑,其實全息技術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有專家在研製了。這項技術又稱虛擬成像技術,利用物理的衍射和幹涉原理成像的三維圖。簡單來說就是比3D效果還要勁爆的一款成像,甚至可以進行互動演出,不用像看3D電影一樣佩戴眼罩,以此來抓住人們的眼球,現在主要應用在商業上,主要是技術不成熟,全息技術造價很高,小編再帶你你了解一下全息技術,那麼全息技術有什麼讓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嗎?
  • 論「一鏡到底」製作技術在電影《1917》中的運用
    這部119分鐘的大片,採用「一鏡到底」製作技術,憑藉這一技術,影片《1917》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最佳聲音和最佳攝影大獎。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一鏡到底」的製作方法,並談談他給這部電影帶來的價值。1、什麼是「一鏡到底」?電影《1917》是一部改編自真人故事的戰爭電影,由夢工廠製作。
  • 科學技術為我們帶來了什麼?
    技術每時每刻都會出現在我們身邊,伴隨著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華民族文明的歷史是鐵證如山的。歷史的車輪從來沒停過,在不停的變化,而科技也是隨著車輪每時每刻的不斷發展前進。今天,人們不但享受的技術給我們帶來的便利,而且也在為科學技術帶來的負面影響感到深深的恐慌和焦慮。現代科學技術的權威性也越來越遭到人們不停質疑和狠狠的批判。
  • 彭劍鋒:數位化、智能化帶來的企業認知革命
    高質量發展靠的是創新,創新主要靠人才,這要求企業真正要重新認知人才,真正要重視人力資本的價值,用數位化生存的思維,進行組織變革和人才生態經營。一、不僅是技術變革,更是認知重構:數位化、大連接與人工智慧的新時代大家知道,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代,技術層面有三個關鍵詞:一個叫數位化,一個叫大連接,一個叫人工智慧。
  • 郭為民:需要經營理念的數位化和組織架構的數位化
    對我們來講,是不是我們大到不好變、晚到變不了,這是困擾我們的問題。我們講技術發展從量變到質變,究竟什麼技術發展以及未來幾年內會有什麼技術發展能帶來決定性的影響?這裡我給大家分享一張圖,這個圖其實是HP的一個主管,也是刀片伺服器之父,他的一張圖,我覺得總結得非常到位。第一個變化,所謂從編程式到訓練式。
  • 餘興喜:數位化創新是不確定性裡面最大的確定性
    以下為論壇實錄:主持人:這場圓桌論壇主題叫賦智,賦予更多的智慧,用數字經濟方式給每個企業創始人或者管理者有更多智慧在數字經濟時代把企業業務各方面做的更好,我們無論是場上幾位嘉賓,包括我們就坐的這麼多企業代表,特別上市公司代表都會關心的話題,數字經濟時代,對於每一家企業來說到底能帶來哪些變革,我們今天想討論的第一個問題是數字經濟時代對於你的企業來說
  • 助力雅戈爾紅蜻蜓等大品牌加速數位化,有贊連鎖到底是什麼?
    而在這些大型連鎖品牌轉型的背後,都有同一家技術服務商——有贊連鎖在提供支持。這個港股上市公司中國有贊旗下致力於多門店經營管理的系統,到底憑什麼獲得諸多大品牌的青睞?  讓我們來系統認識下「有贊連鎖」:  有贊連鎖是什麼?
  • 工業數位化是什麼意思_北京市工業數位化發展報告 - CSDN
    從我二十多年的工作經歷來看,期間經歷了很多技術的更新換代,整個技術模式、業務模式也是一直變來變去。所以我針對這一話題,談一談技術人員應該怎樣適應這樣一種變化?第一,如果想要把控技術,應對這個世界的一些變化,需要大致知道這個世界的一些規律和發展趨勢,另外還得認識自己,自己到底適合做什麼?在這個趨勢和規律下屬於自己的發揮領域到底是什麼?
  • 數位化生存能否引領我們走向「詩和遠方」
    這其中,數字科技和數字經濟無疑是很值得期許,這也是我們定義新生活、開啟新時代的重要力量。在此,筆者結合對專家文章的學習,結合疫情形勢下數字經濟的發展機遇和後疫情時代的發展未來,談一點零散感想,作為該欄目的收尾。  20多年前一本《數位化生存》打開了什麼?
  • 《流浪地球》《八佰》到底給中國電影工業帶來了什麼影響?
    「美國大片」復仇者聯盟以往我們在大熒幕上可以看見的科幻片,幾乎是一水兒的美國大片,甚至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電影工業確實是在朝著美國發展,一個成熟的流水線式電影工廠,譬如迪士尼、漫威影業等等,與我們在制度上有許多的不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劇本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