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2020-11-23 虎嗅APP


2020年10月12日,法國中學教師塞繆爾·帕蒂在課上用了《查理周刊》關於穆罕穆德的漫畫。一名穆斯林學生家長感到被冒犯,在社交媒體上公布了帕蒂的個人信息,並鼓動其他家長聯合起來針對帕蒂,希望學校開除他。親伊斯蘭的組織也紛紛做出類似表態。


《查理周刊》事件當年震驚世界這次,悲劇再次發生(圖片:conejota / Shutterstock)


事情越鬧越大,然而這名老師被警察調查時表達了自己的疑惑——那名學生當天根本就沒來上課。後來這個孩子也因為操行和遲到問題被停課兩天。


悲劇最終還是發生了。16日,一個18歲的車臣籍小夥子買通了兩個學生,在校門口殺害帕蒂並將之斬首,行兇過程中高喊口號「真主至大」。事件之慘烈引起了主流輿論反轉,一改往日緊繃政治正確一根弦的情形。馬克龍也在講話中表示要:「採取行動打擊伊斯蘭極端主義。」


那麼,帕蒂老師所在學校的師生關係何以對立至此?這一次法國輿論為什麼沒有刻板印象中和稀泥的白左特質呢?這背後有反應了哪些社會現實呢?


潘多拉魔盒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開始,法國就出現了生育率下降,希望引入大量外國廉價勞動力緩解國內勞動力市場的失衡。



世界各國在嬰兒潮後生育率都快速下跌,很多富裕的發達國家則很早就跌到了2以下


南歐的義大利作為傳統的勞動力來源地,在那個時代經濟也有所發展,勞動力價格逐漸走高。所以法國開始將目光投向了曾經營多年、法語較為普及的北非前殖民地,大量男性穆斯林人口開始湧入法國。


法國的非洲殖民地曾經非常遼闊,法國人對法屬非洲的執念也很深(尤其北非),也曾試圖將馬格里布真正納入法國


北非的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於是成為法國穆斯林移民的重要來源。此後伊斯蘭世界來法國工作的人越來越多,來源也越來越廣,其中不少人取得了國籍,還帶來了家眷。到1973年時,通過與家人團聚方式進入法國的移民就有81000人。


這些人就這樣成了名正言順的法國人。


來了就是法蘭西人,然後是第二代、第三代逐步徹底融入法國社會,如果可以的話(圖片:Gail Palethorpe / Shutterstock)


進入法國的第一代穆斯林移民通常從事低技術工作,雖然不盡人意,地位邊緣,但相較於在老家生活還是有所提升。作為第一代移民,他們中許多人又呼朋引伴,帶來了不少親故。隨後法國又出於人道主義吸納了巴爾幹、車臣等地的穆斯林難民,到20世紀末,法國已經有了500萬穆斯林人口。


其背後的根本原因是懸殊的經濟差距,而且這個差距未見縮小,甚至還在擴大,由於過於懸殊,北上歐洲的打工人自然無窮無盡


恰逢60、70年代,法國推行福利社會,在郊區興建了大量高密度高層住宅作為廉租房,這對初來乍到的移民很有吸引力。


移民大量湧入郊區的廉租房,並按照自己原有的習慣改造社區,在社區中營造自己熟悉的環境,尤其是通過集資建設了大量清真寺。很多樂觀的法國人幻想出移民對法蘭西文化的認同感,其實並沒有真正被建立。


伊斯蘭教在法國的歷史比移民大潮更久一些,保護所有信仰的原則,早在1926年巴黎大清真寺建成時就已立下(圖片:Wikipedia)


同時,這也逼走了廉租房社區的法蘭西居民。最終,城市郊區的廉租房承載了600多萬人,將近法國人口的十分之一,其中只有17.6%是非移民。


而那些清真寺,就成為了穆斯林移民的活動中心。畢竟法國政府很難直接出面幹預宗教事務,寺裡工作的阿訇與伊瑪目到底在宣傳什麼內容,只有附近的穆斯林居民知道。也正是這些神職人員,極大地影響了法國穆斯林的社會認同。特別是90年代崇古的薩拉菲派傳入法國,隨後產生了持續影響。



其實伊斯蘭教和清真寺在法國都有悠久歷史,所以法國政府的態度,其實是希望法國伊斯蘭教有獨立組織,摒除外部影響(巴黎大清真寺,圖片:olrat / Shutterstock)


相看兩厭的現狀


移民與難民進入法國,既不意味著新來者能獲得他們以為的經濟地位和社會環境,也不意味著法國人能夠依靠包容的環境徹底歸化這些移民。雙方相互間都有先入為主的浪漫化誤解,一旦真正接觸,很容易因為過高預期和對對方產生更大的失望。


法國波爾多市場上待售的穆斯林女性頭巾,與穆斯林相關的行業早已在法國有了穩固的受眾(圖片:JeanLucIchard / shutterstock)


這種失望會導致部分穆斯林放棄融入,並通過族裔和宗教尋求認同,同時也對本地人的評價高度敏感,反應過激。法國本地人對待穆斯林的態度則會兩極分化,或者對日益擴大的異質文化人群態度強硬,保護祖國的文化環境,或者希望通過反思自省,保護移民權利,拉攏相對溫和的移民。


頻頻發生的恐怖襲擊,後續抗議,都讓本地法國人和穆斯林之間的矛盾激化(2015年,查理周刊遇襲後的民眾抗議,圖片:zuccante / shutterstock)


移民很快就學會了利用法國本地人的分裂和保護弱者的政治正確,為自己的群體擴大話語權,力求享有西方式生活的同時保持老家的傳統。


殊不知,這種看似精明的打算裹挾著沉默的大多數,斷絕了融入主流的機會。


大多數溫和派,不僅要警惕來自極端主義的瘋狂行為,還要為日益嚴重的伊斯蘭恐懼症買單(圖片:GERARD BOTTINO / shutterstock)


原本高密度廉租房配合工廠,可以讓郊區的經濟保持活力,新來的移民也有事可做,即使文化上不認同法國,經濟上依舊是主流社會的一份子。


可是伴隨著經濟上的去工業化,法國的失業率長期保持在8%以上,25歲年輕人失業率高達20%以上,而郊區的穆斯林社群,因為語言、受教育程度、歧視、反對女性工作等因素,青年失業率高達40%。


正統法國人尚且為艱難的生計走上街頭,非洲裔移民群體的處境就更糟糕了,當然他們可以接受更低的工資,但也會被敵視(圖片:shutterstock)


法國相對寬鬆的社會環境,又導致偷盜、搶劫、販毒這類「賺快錢」的行業成為可行的選擇,本地人自然煩不勝煩。久而久之,中東、非洲面孔的移民與犯罪畫上等號,無聲的歧視又會加重青年融入主流社會的難度,進而導致這一群體進一步與主流割裂。


當沒人接納他們的時候,宗教組織就會出面,成為異鄉穆斯林的保護傘(圖片:GODONG-PHOTO / shutterstock)


這樣的惡性循環鏈條一旦形成,想再打破就變得困難。


當犯罪成風的時候,有限的警力自然會被安排到重點地區。最終,巴黎東北部的18區、19區、20區和近郊的93省等移民聚居區出現治安崩壞,成了知名的基層治理失效地區。


相當於巴黎的大郊區,一個很大很大的郊區


在那裡,黑幫、宗教勢力與政府達成某種默契,成為實際上的統治者,調停糾紛、組織慈善、維持大局上的穩定並攫取實際利益。宗教勢力當然會抓住機會,鞏固自己的存在,社會最邊緣的非穆斯林黑人成為了新的傳教對象。


宗教在郊區社群中已經超越了宗教本身的意義,成為對內創造歸屬感,團結社群,帶來心理安慰,對外形成身份政治,獲取實際利益的手段。


這種對內的強烈社群認同,在外人看來就是一個大大的標籤,仿佛自絕於主流社會之外(圖片:ChameleonsEye / Shutterstock)


失控


雖然法國對穆斯林移民早已消化不良,但是近十年法國卻沒有停止吸納移民,甚至大大加快了移民流入的速度和廣度。


薩科齊時代,法國拋棄獨立自主的戴高樂主義,與美國一起幹預西亞北非局勢。但是局勢沒有像薩科齊料想的那般發展,反而出現了大量希望移民歐洲的難民。


美法可以把控戰爭,但帶不來好的生活,那不如直接去當一個「法國人」吧(圖片:Barbara Ash / shutterstock)


奧朗德政府是法國少見的左翼政府,對富人過於苛求,導致法國富人資產的進一步轉移,影響長期發展;對難民與非法移民又過於親善,不但大量吸納難民,對藉助難民潮東風來法國的非法移民也管控乏力,最終釀成多起死亡上百人的恐怖襲擊。


最終,奧朗德讓選民徹底失望,創造了4%滿意度的奇蹟,成為法國最差總統。


只得撓頭(圖片:A.PAES  / shutterstock)


雖然這些恐怖襲擊發生在難民湧入之後,但與大眾想像不同,恐怖襲擊的主謀反而以土生土長的第二代移民為主。他們或與中東恐怖組織有聯繫甚至接受訓練,或為獨狼發動襲擊,他們對法國甚至歐洲的恨意可見一斑。



比如這位,因2015年巴黎恐怖襲擊而廣為人知,為第二代移民,摩洛哥裔比利時人


年輕人自戀、衝動又缺乏自省,家庭環境一方面造成了他們與社會的疏離感,另一方面傳統家庭相濡以沫的溫情,又導致他們很難將失意歸因於家庭。嚴峻的就業形勢和社會對他們所屬群體越來越負面的觀感,會引起應激式的仇恨。


這時,宣揚自由平等博愛的政府裡外不是人,移民集中的學校中存在戾氣和厭學情緒也就不難理解了。


這自然有教育缺位的因素,所以一直以來,法國都很重視移民的公民課教育。可是公民課老師帕蒂被殺已經說明了,其實部分土生穆斯林並不聽老師的話。在家長不配合,社區環境不改變的情況下,這類課程未必能起到好的效果。


斬首事件發生後,對帕蒂表示致敬的人中不乏溫和派的穆斯林(圖片:Siren-Com / Wikipedia)


同時,清真寺和宗教組織也起到教育的作用。法國政府扶持過對話組織法國穆斯林信仰理事會,實際效果卻遠遠不如自發形成,穆兄會背景濃厚的法國伊斯蘭組織聯盟。


穆斯林移民之間也絕對不是鐵板一塊,且不說阿拉伯人遠比白人更悠久的奴役黑人的歷史和不同教派之間的衝突,土耳其人與庫德人,親阿薩德敘利亞人和反阿薩德敘利亞人都不會因為身在歐洲就放下成見。況且新的生活環境還會帶來新的摩擦,前幾年阿拉伯黑幫被車臣黑幫打到報警的奇聞,僅僅是穆斯林間衝突的一個縮影。


他們之間的內部摩擦,正如大國紛爭一樣混亂,這進一步增加了法國基層社會的治理難度,也讓改良社區治安變成了一句空口號。


越禁忌,越刺激(圖片:ventdusud  / shutterstock)


如今,法國本地人的耐性也到達了臨界點。這次老師被殺事件一邊倒的輿論就是一個標誌,也許法國政府的立場會就此強硬起來。


面對法國的強硬立場,以土耳其為首的穆斯林國家紛紛表達不滿,10月28日突尼西亞裔的新移民在尼斯聖母院外持刀傷人,反作用力比想像中來得更快。


口水戰正酣(圖片:VP Brothers / Shutterstock)



很多中東國家態度也很激烈(圖片:youtube@euronews (in English) )


政府的立場固然重要,但法國的族裔問題,依舊是多方角力、結果不確定的長期問題。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專家李玫瑾:若感情走到這一步,無論多捨不得也得分手了
    若感情走到這一步,無論多捨不得也得分給先生發搞笑的段子,發孩子的視頻,發一些甜言蜜語,將自己一天的行程發給先生,可先生的回覆總是淡淡的。李女士過生日他忽略,結婚紀念日忽略,每天就像是一個幽靈一樣,在家絲毫沒有存在感。
  • 我們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冰王的奇思妙想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冰王的奇思妙想「 冰王」圖德出生在冬天十分寒冷的波士頓,在當地的冬天,人們有一種特殊的習俗,將冬天湖水中的冰塊儲存在地下室的冰庫裡面,到夏天來臨時,便可以用冰塊製作各種各樣的冰凍飲料和冰淇淋,幫助人們度過炎熱的夏天。
  • 阿里巴巴能走到今天,都是因為這張圖!
    原標題:阿里巴巴能走到今天,都是因為這張圖! 淘寶總裁一口氣引進了6 位副總,每個人對公司未來下一步該怎麼發展都有很不一樣的見解;在集團層面,大家也沒有共識。 其次,淘寶和支付寶經常發生摩擦,核心原因就是支付寶到底應該是淘寶的一個職能還是應該獨立向外發展。
  • 47歲男子患肝癌,醫生說早2步養好肝,不會走到這一步
    醫生說,走到肝癌之前還有2步,首先是肝炎,然後是肝硬化,在這兩步時養好肝,絕不會走到最後一步。 特別是平時工作壓力大、應酬多的男性,要多重視養肝這件事,並且檢查發現有肝炎、肝硬化的問題後要立即配合養肝和治療,否則走到最後一步,就晚了。
  • 人生走到這一步,必定是選擇的結果,只是不知道選擇是對是錯?
    是偶然還是必然,風吹落了樹葉毫不留情地讓它們變成了春泥人生走到這一步因為我雖懶,卻有堅持的事比如,寫一些無聊的東西比如,對書法有幾分熱愛比如,保持自由身的狀態比如,有一些文藝的情懷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生活把我變成了這樣的自己我想,回到過去重新開始明知,這一切都毫無意義
  • 法國73年前電影用4分鐘「科幻」了今天的智慧型手機
    不過,你知道嗎,現代人的這種生活形態早在二戰剛結束後不久上映的一部法國電影中,都曾有過相同的展現和描述。這部法國黑白電影的片名叫《電視:明天之眼》,是根據勒內·巴爾賈維爾的一篇短文改編的,由J.K.雷蒙德·米利特製作,於1947年上映,片中有一段四分鐘的片段,不僅"科幻"了今天一系列的現代科技,還展現了人類如何使用這些設備。
  • 懟粉絲小達人,希望粉絲對他降低期望值,周深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甚至之前他還直接當著粉絲的面直接改歌詞「懟」:「哦~你會唱這首歌嗎?每次嘲笑我,背不了歌詞,我看你,你也不咋地~」看到些時候,小編都忍不住笑了,不得不說周深是真的太可愛了,連懟粉都這麼的可愛,粉絲們被「懟」得也很開心,這也算是和愛豆的一種比較親密的互動了吧?
  • 6個顛覆式創新,告訴你人類如何走到今天(附獨家思維導圖)
    原標題:6個顛覆式創新,告訴你人類如何走到今天(附獨家思維導圖) 內容來源:本文為中信出版社《我們如何走到今天:重塑世界的6項創新》讀書筆記。 「泰坦尼克」號沉沒80年後,一個美國和法國聯合研究小組使用聲吶設備,在12000英尺深的大西洋底發現了這艘沉船。 20世紀後半葉之後,回聲定位原理運用的領域拓展至捕魚和探究海底地貌、自然資源、斷層線等領域。
  • 作為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中東為何走到了今天這地步?
    而從這一視角看到的東西,是直接學習西方歷史時很難看到的。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圖源網絡從希臘到羅馬再到中世紀,從文藝復興到思想啟蒙到工業革命,再到一戰二戰乃至今天,我們會從中東歷史這一側面,帶大家看一看西方世界的另一個簡歷,相信你一定會有很多新的發現、新的驚喜。
  • 法國賣掉的路易斯安那,在今天能折算多少錢?
    美國領土擴張最為重要的一步,便是於1803年以8000萬法郎(約合1500萬美元),從法國手中購買了約214萬平方公裡的路易斯安那。而這塊領土與美國當時的既有領土相當,約佔今天美國面積的22%。按當時的單位價格來算,每平方公裡的價格僅為7美元。
  • 印度新冠感染數超500萬,僅次於美國,它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
    印度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
  • 從茹毛飲血到刀耕火種,人類如何邁出這歷史性的一步?文明的種子
    我們都知道在人類的不斷進化中,每一步都代表著文明的飛躍,有人說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學會使用工具和火種,從野蠻的茹毛飲血到刀耕火種的文明時代,人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從純粹的遊獵生活轉變成穩定的農耕與畜牧的安定生活呢?
  • 請靜下心來努力,走到今天真的不容易。
    別辜負自己,走到今天真的不容易。 ——心情句子
  • 人工智慧會走到哪一步?它曾揚言「消滅人類」,如今變化引人深思
    也正因此,很多人對機器智能化,甚至是擁有自我意識,都有著深深的恐懼,非常擔心這一天的來臨。    對於這款機器人,其設計師戴維.漢森對此十分滿意。漢森認為:「這將是人類歷史中非常了不起的一步!它將幫助我們共同創造快樂,教授知識等,只要科技繼續發展,當科技達到臨界點時,它們將成為我們真正的朋友。
  • 人工智慧會走到哪一步?它曾揚言「消滅人類」,如今變化引人深思
    也正因此,很多人對機器智能化,甚至是擁有自我意識,都有著深深的恐懼,非常擔心這一天的來臨。 對於這款機器人,其設計師戴維.漢森對此十分滿意。漢森認為:「這將是人類歷史中非常了不起的一步!
  • 超級高鐵理論時速可達1000公裡 研發走到哪一步了?
    人們對便捷出行的渴望,促使有關軌道交通時速的研究不斷推進,那麼今天這種研發已經走到哪一步了?1 最成熟的輪軌式高鐵有其發展極限高速交通工具最成熟的莫過於發端於日本的輪軌式高速鐵路,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無論技術還是實踐,都已經成熟可靠,獲得了廣泛認可。作為後起之秀,中國已經修建了3.9萬公裡的高速鐵路,建成了世界一流的高鐵運輸網絡。
  • 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 學習...
    我們黨歷來重視學習,這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一條成功經驗。1939年5月20日,毛澤東在延安在職幹部教育動員大會上向全黨提出,學習一定要學到底,學習的最大敵人是不到「底」。這是對全黨發出的學習動員令,也深刻揭示了學習的科學方法論。
  • 那些下定決心學英語的成年人,最後走到了哪一步?
    這也許是你今年唯一一次,高手領路的逆襲人生機會,你,來不來?*免費領取入口*僅限今日24:00前領取,過期資源失效!「大白講單詞:4天告別10年英語認知誤區」4節視頻直播課+雙師輔導讓0基礎的你輕鬆學好英語原價399元,限時0元免費學!
  • 拿著指南針走到最南點後,它會指向哪裡?
    拿著指南針走到最南點後,它會指向哪裡? 我們都知道指南針可以指南北如果按照指南針的指示一直往南走會走到哪兒呢
  • 一英國人試圖從海底隧道「走到」法國,被警方逮捕
    英法邊境通行限制讓不少急於離開英國的旅客傷透腦筋,這不,有人開始想辦法了......  綜合英國《鏡報》和「天空新聞」消息,一名英國人近日試圖步行穿過連接英法的海底隧道——英吉利海峽隧道,於21日在隧道內被法國警方發現並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