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中心助力「太極一號」衛星成功在軌驗證微牛級電推進技術

2020-11-23 騰訊網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關注我們吧

2019年8月31日7時41分,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首發星——「太極一號」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複雜航天系統電子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系統室」)和空間環境探測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探測室」)負責其中微推電控箱的研製。

依靠射頻微推子系統和霍爾微推子系統(圖1),「太極一號」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微牛級射頻離子和雙模霍爾電推進技術的在軌驗證,並成功進行了我國首次在軌無拖曳控制技術試驗,對在軌測試數據分析表明,微推進器推力解析度達到亞微牛量級,約為一粒芝麻重量的萬分之一。

圖1 射頻微推子系統和霍爾微推子系統推力器頭安裝示意圖

射頻微推子系統和霍爾微推子系統的核心控制單元分別是射頻微推電控箱(圖2)和霍爾微推電控箱(圖3),相當於微推進系統的大腦,指揮微推進系統按照流程完成任務。其中射頻微推電控箱由系統室和探測室聯合研製,霍爾微推電控箱由系統室獨立研製。

圖2 射頻微推電控箱正樣件產品

圖3 霍爾微推電控箱正樣件產品

受限於科學目標和發射窗口,設備的研發周期短、任務難度大、精度和可靠性要求高。系統室和探測室接到研製任務後,緊急抽調參與過多個航天型號的核心技術人員組成研製隊伍。雖然他們平均年齡不到35歲,卻有著豐富的航天產品開發經驗。項目組成員不畏挑戰、攻堅克難,節假日無休,在研製任務最緊張的階段,甚至連續一周每天工作接近20個小時。最終,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裡,完成了常規任務型號2~3年才能完成的工作;突破了非線性可變負載阻抗匹配、網絡式補償及可變偏置功率穩定、高精度實時閉環控制算法等多項微牛量級電推進控制的關鍵技術,充分體現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

項目組成員並沒有滿足於現階段所取得的成績,對電控箱的運算能力、採集精度、控制算法的精度和實效性等方面,正繼續展開積極探索和關鍵技術攻關,以期獲得更大的提升,為後續太極計劃「雙星」和「三星」的順利開展做好技術儲備,為中國太空探索的宏圖畫上精彩的一筆。

相關焦點

  • 中國「太極一號」衛星圓滿完成在軌測試 成果超出預期
    中新網北京12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5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中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已圓滿完成在軌測試實驗,成果超出預期,衛星將轉入拓展實驗階段。  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當天在北京組織召開「太極一號」衛星在軌測試實驗總結評審會。
  • 太極一號:中國第一顆空間引力波探測衛星定名
    8月31日,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首發星,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也是我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現在,這顆衛星終於有了自己的正式名字——「太極一號」。
  • 【中國科學報】「太極一號」圓滿完成在軌測試實驗
    這是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實驗技術驗證的重要突破,標誌著太極計劃「三步走」第一步任務目標已成功實現。接下來,「太極一號」將轉入拓展實驗階段。  在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召開的總結評審會上,評審組專家一致認為,「太極一號」的各項功能、性能指標滿足研製總要求,成果超出預期,在軌測試實驗取得圓滿成功。
  • 空間引力波探測試驗衛星「天琴一號」完成在軌技術驗證
    中山大學校長、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首席科學家羅俊21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披露,經過多方評估,去年年底發射升空的技術試驗衛星「天琴一號」六大技術在軌驗證全部通過,每項技術指標均優於任務目標。「天琴一號」是由國家航天局正式立項的空間引力波探測關鍵技術試驗衛星,於去年12月20日在山西太原發射成功,承擔著「天琴計劃」六大技術的在軌驗證任務,任務為期6個月。
  • 探測空間引力波,「太極一號」來了
    圖片來源:經濟日報 沈慧攝求索未知宇宙,逐鹿空間引力波探測。前不久,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首發星——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為我國在空間引力波探測領域率先取得突破奠定了基礎。作為我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近日成功發射的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被正式命名為「太極一號」。為何要去遙遠太空觸摸宇宙律動的「脈搏」?
  • 引力波「探頭」成功!「天琴一號」完成六大技術在軌驗證
    5月21日,由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共同研製的天琴計劃首顆試驗星「天琴一號」任務周期正式結束。據實驗人員介紹,經過多方評估,天琴一號六大技術在軌驗證全部通過,每項技術指標都優於任務目標,達到國內同類技術的最高水平。
  • 羅俊代表:「天琴一號」完成在軌技術驗證
    ,經過多方評估,「天琴一號」六大技術在軌驗證全部通過,每項技術指標都優於任務目標,達到國內同類技術的最高水平。羅俊院士說:「目前衛星狀態良好,下一階段將進入拓展實驗階段。」技術驗證結果超乎預期羅俊介紹,「天琴一號」的核心任務是驗證空間慣性基準技術,這是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體系中的核心技術之一,它包括高精度慣性傳感、微牛級連續可調微推進和無拖曳控制三大關鍵技術。
  • 國際學術期刊:「天琴一號」衛星在軌驗證的技術指標均超預期
    北京時間8月21日凌晨,國際學術期刊《經典和量子引力》(Classical Quantum Gravity)刊發「天琴一號」試驗衛星第一輪實驗結果。文章稱,實驗結果顯示「天琴一號」在軌驗證的所有技術指標不僅超過任務預期目標,也超過中國國內同類技術的最高水平,部分技術指標比國內現有指標提高兩個量級及以上。
  • 國際學術期刊:「天琴一號」衛星在軌驗證的技術指標均超預期
    北京時間8月21日凌晨,國際學術期刊《經典和量子引力》(Classical Quantum Gravity)刊發「天琴一號」試驗衛星第一輪實驗結果。文章稱,實驗結果顯示「天琴一號」在軌驗證的所有技術指標不僅超過任務預期目標,也超過中國國內同類技術的最高水平,部分技術指標比國內現有指標提高兩個量級及以上。
  • 「天琴一號」在軌驗證技術指標超過預期目標
    「天琴一號」首輪實驗結果顯示:在軌驗證技術指標超過預期目標北京時間8月21日凌晨,國際學術期刊《經典和量子引力》(Classical Quantum Gravity)刊發「天琴一號」試驗衛星第一輪實驗結果。
  • 我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星「太極一號」上...
    中華人民共和國70華誕前夕,我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順利完成第一階段在軌測試任務,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翻開裡程碑式的嶄新一頁!這顆「星」再度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而它身上能測定「一隻螞蟻推衛星產生的加速度」、未來實現空間引力波探測的核心設備——「引力參考傳感器」,是由蘭州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五一?
  • 天琴一號傳好消息,中國一關鍵技術成功通過驗證,西方卡脖子失效
    據此前媒體報導,繼「太極一號」之後,我國又成功發射了一顆用於引力波探測研究的特殊衛星——「天琴一號」。由於引力波探測對研究宇宙起源、發展和演變有著重大意義,因此,國際上的主要航天大國都在研製引力波探測衛星,而我國自然也不甘落後,「天琴一號」就在這個背景下橫空出世。
  • 「天琴一號」首輪實驗結果顯示:在軌驗證技術指標超過預期目標
    光明日報廣州8月22日電(記者 吳春燕)北京時間8月21日凌晨,國際學術期刊《經典和量子引力》(ClassicalQuantumGravity)刊發「天琴一號」試驗衛星第一輪實驗結果。文章稱,實驗結果顯示「天琴一號」在軌驗證的所有技術指標不僅超過任務預期目標,也超過中國國內同類技術的最高水平,部分技術指標比國內現有指標提高兩個量級及以上。
  • 我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完成測試
    我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完成測試 2019-12-26 07:20:00來源:央視網
  •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在軌科學衛星健康運行 三四年內將發射多顆...
    中國科學院2020年度工作會議17日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透露,該院成功研製發射並在軌運行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中國首顆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中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目前狀態良好、健康運行。根據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安排,未來3至4年內,還將陸續發射多顆科學衛星。
  • 太空黑科技——微型射頻離子發動機首次飛行驗證!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賀建武、馬隆飛、康琦、段俐(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2019年8月31日,中國科學院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一顆名為「太極一號」的衛星,這是中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主要任務是實現關鍵技術的驗證,為實現空間引力波探測打下基礎。
  • ——「天琴一號」發射成功背後的我國引力波...
    ——「天琴一號」發射成功背後的我國引力波探測之問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鄭天虹、肖思思、馬曉澄、胡喆  12月20日,隨著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騰空而起,「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成功飛向太空。  中山大學天琴中心副主任葉賢基教授說,「天琴一號」身負三大科學任務:一是對空間慣性傳感器進行在軌驗證,二是對微牛級可變推力的微推力器進行在軌驗證,三是對無拖曳控制技術進行在軌驗證。此外,「天琴一號」也將對高精度雷射幹涉測量技術、高精度質心控制技術、高穩定性溫度控制技術等引力波空間探測共性關鍵技術開展在軌驗證。
  • 「太極一號」完成在軌測試實驗 歷時4個月成果超出預期
    &nbsp&nbsp&nbsp&nbsp「太極一號」完成在軌測試實驗&nbsp&nbsp&nbsp&nbsp歷時4個月成果超出預期&nbsp&nbsp&nbsp&nbsp本報訊(記者張航)昨天,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在北京組織我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
  • 「天琴一號」衛星首輪實驗結果發表
    文章稱,實驗結果顯示,「天琴一號」在軌驗證的所有技術指標超過任務預期目標,部分技術指標比國內現有指標提高兩個量級及以上。  中科院院士、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首席科學家羅俊說,「天琴一號」的核心任務是驗證空間慣性基準技術,這是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體系中的核心技術之一,包括高精度慣性傳感、微牛級連續可調微推進和無拖曳控制三大關鍵技術,以及高精度雷射幹涉測量技術、高穩定度溫度控制技術和高精度質心控制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