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愛國分子到叛臣逆子,為什麼他們要主動背負俄羅斯民族命運的十字架,最終成為「俄羅斯大地上的偉大漂泊者」,(陀思妥耶夫斯基)。本文藉由俄羅斯2019鴻篇巨製電影《救國同盟》聊一聊空前絕後的革命者:十二月黨人。
十二月黨人是悲壯的失敗者,是普羅米修斯式的盜火者。他們高貴的靈魂,在平等自由和特權面前做出了毅然決然的選擇,為人類歷史的不斷進步,付出了血的代價!
盜火者
俄羅斯橫跨東西方,是東西文化的角鬥場,任何一種思潮佔據上風,都會決定國家的政治走向。
18世紀彼得一世全面吸收西方文化,掀起第一次改革狂潮,俄羅斯全盤西化,民主思想與落後的政治模式必然產生巨大衝突。十二月黨人作為俄國第一批知識分子,率先成為革命馬前卒,是歷史的必然。即便身為貴族也難以擺脫歷史的召喚。因為萬惡之源:俄國沙皇專制制度和農奴制度,已經嚴重影響俄國的強大和發展。嚴重的階級對立,以及缺少中產階級的緩衝,是當時俄國社會矛盾的致命傷。
彼得一世
「十二月黨人是沒有父輩和子孫的一代人,其行為、言論超過了他們同時代人將近一個世紀」,他們必然的衝動和註定的悲劇,被列寧稱為貴族革命家。
十二月黨人認為「俄羅斯不能像東方那樣限制自己,站在西方的對立面。俄羅斯應該意識到自己也是西方,是東西方的綜合,是兩個世界的聯結點,而非分界線。」一場來自西方世界的資產階級革命在所難免。
十二月黨人紀念碑
十二月黨人在參政院廣場上的革命,最終不是輸給炮彈,而是敗於沒有人民的參與和支持。他們至始至終都想進行一次密謀式的軍隊政變,期望不讓人民流一滴血,最終導致「十二月黨人的旗幟,並不為俄國人民所理解,開炮鎮壓十二月黨人的,正是那些穿著軍裝的農民。」如果人民還沉迷於宗教鴉片的麻醉之中,為誰革命的問題沒有解決,革命的性質只能降格為一次事變。
他們要造反?不,是革命!影片《救國同盟》中一句極具意味的臺詞。
貴族革命的緣由
1813-1815年,俄國徵服法國後,自稱「1812年的產兒」的青年進步軍官接觸到法國革命後的政治生活,反觀俄國社會現實,他們對於沙皇專制和農奴制產生極度仇恨,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開始萌芽。
1813年中國 :清嘉慶十八年,大饑荒,白蓮教起義。同時代歷史差距如此巨大。
白蓮教
貴族革命的策劃人
1816 年, 24 歲的近衛軍參謀部上校亞·尼·穆拉維約夫在首都彼得堡成立了第一個秘密組織———救國協會( 初名祖國忠誠子弟協會) 。
1818 年起草了《俄羅斯法典》和《尼基塔·穆拉維約夫憲法》兩個綱領性文件,確定了武裝起義的方針。
亞·尼·穆拉維約夫
2006年,穆拉維約夫銅像被俄羅斯中央銀行用作5000盧布紙幣
結局與意義
1825年12月14 日起義宣告失敗,十二月黨人悲劇開始,沙皇尼古拉一世開始長達 30 年的反動統治。「弒君者」或被絞死,或被發往西伯利亞。然而他們的勇敢,最終喚醒無數後繼者,是為俄國革命運動的急先鋒。
普希金與十二月黨人的關係密切,他雖然沒有參加他們的秘密組織,但在政治和思想上與他們是完全一致的。1825年起義發生時,普希金正被幽禁在流放地,起義失敗後,有五位領袖被處死,一百多人被流放西伯利亞服苦役。在審訊過程中,幾乎從每個起義者的家裡,都搜出了普希金的政治詩,實際上他也是一個缺席的受審者。詩人從流放地回來後,十分關心這些苦役犯的命運。1827年初,十二月黨人尼·穆拉維約夫的妻子去西伯利亞探望丈夫,普希金就託她帶去了這首獻詩,它於1856年才在倫敦的《北極星》雜誌上首次公開發表。
普希金
這首贈詩首先對十二黨人的功績作了高度的評價,指出他們的革命事業沒有落空。它向在殘酷的環境裡受難的革命者送去了詩人的忠誠的友誼、必勝的信念、熱情的鼓勵和崇高的敬意。詩寫得言簡意賅,情深義重,格調激昂,充滿著樂觀精神,它使在西伯利亞受難的同志們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十二月黨人詩人奧陀耶夫斯基代表囚徒們和了一首詩。詩中表示,他們仍然堅信革命,將把自由之火重新燃起,「星星之火必將燃成熊熊的烈焰」。這兩首革命的頌歌一同廣為流傳,鼓舞著一代代的革命者。1900年列寧創辦了《火星報》,這個名稱,就取自奧陀耶夫斯基的上述詩句。
致西伯利亞的囚徒
在西伯利亞礦坑的深處,
望你們堅持著高傲的忍耐的榜樣,
你們的悲痛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志向,
決不會就那樣徒然消亡。
災難的忠實的姊妹---希望,
正在陰暗的地底潛藏,
她會喚起你們的勇氣和歡樂,
大家期望的時辰不久將會光降;
愛情和友誼會穿過陰暗的牢門
來到你們的身旁,
正像我的自由的歌聲
會傳進你們苦役的洞窟一樣。
沉重的枷鎖會掉下,
黑暗的牢獄會覆亡,
自由會在門口歡欣地迎接你們,
弟兄們會把利劍送到你們手上。
(戈寶權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