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這是一篇有關教育的故事,春風化雨般地語言,不露痕跡地引導,值得家長和老師們學習。
列寧發現公園裡的灰雀失蹤和一個男孩有關,他沒有直接批評,質問,而是通過交談,讓男孩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放鳥歸園。故事表現了列寧善解人意,對孩子的理解和尊重,保護了一個孩子的誠實和天真。
預習課文時要知道本課的學習目標:
1.認識、讀準10個生字詞,會寫13個生字詞,
2.學會帶著問題默讀課文,揣摩人物內心想法,體會列寧對男孩的尊重與呵護,知道男孩的誠實和天真。
3.分角色朗讀課文,能讀出對話的語氣和心情。
一、了解列寧
列寧是前蘇聯人民的偉大領袖,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袖,他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創造者,是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思想家。把他的一生獻給了建設社會主義的事業,同各種敵人進行了堅決無情的鬥爭,為無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制定了理論和策略。
這麼偉大的人,面對一個犯錯的小孩,是怎麼做怎麼說的呢?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了解課文大意
孩子先慢慢地讀通課文,把文中生字詞劃出來,多拼讀幾遍,尤其注意「渣、者、誠、惹」是翹舌音,「寧」是鼻音,「男」是邊音。
聯繫課文語境理解「仰望」就是抬頭看,「婉轉」就是聲音好聽。「自言自語」是自己跟自己說話。有的字可以組詞法理解,「渣」組麵包渣,豆腐渣。「郊」組詞郊外,郊遊。
字形上,聯繫形近字記憶,區別,如「仰」與「迎、柳」的異同,「惜」與「借」的區別。「或」的筆順是橫,口,提,斜鉤,撇,點。
讀通課文後,再讀默讀課文,找出課文的主要人物,想想他們做了什麼?主要人物是列寧和男孩,主要事情是:列寧發現喜歡的灰雀不見了,就找灰雀,和男孩談話,男孩放回了灰雀。
三、默讀課文,帶著問題思考
這篇課文中一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揣摩心物心理活動。學生在預習時,默讀課文,思考:「列寧和男孩在談話時,他們的心裡在想什麼呢?」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細細琢磨人物的語言去思考。
1.列寧自言自語的話是說給自己聽的嗎?他這樣說,心裡想什麼?列寧問:「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兒去了」他為什麼不直接問男孩,而去問小鳥?從而想到,列寧給男孩面子,是對男孩的尊重和呵護。
2.列寧問男孩有沒有見到灰雀時,男孩吞吞吐吐地回答了。男孩為什麼會吞吞吐吐,心裡在想什麼?體會男孩可能在擔心列寧會責怪他,想說又不敢說的心情。
3.男孩看到列寧對小鳥的喜歡與關心,受到了觸動,他說:「它還活著。……一定會飛回來!」想想,他為什麼這麼肯定?從而去體會男孩已經鼓起勇氣下定決心,放回灰雀。
在默讀中思考,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基本途徑之一,從小學開始訓練,提高理解能力。
四、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適當的語氣
在對人物的心理有了體會後,再去按角色的心情朗讀。如第四小節,男孩會怎麼說話呢?(吞吞吐吐地)(心裡有些緊張地)說。列寧的自言自語,讀出一種關心,可惜。第九小節,列寧(故意疑惑地)問。第十二小節,列寧(親切地)對灰雀說。按這些提示語練習朗讀,對把握語氣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