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BIPV是應對建築溫室效應的有效方案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專家:BIPV是應對建築溫室效應的有效方案

2015-07-24 14:32:4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旭輝

  中新網7月24日電 炎炎夏日,當你置身裝有漂亮採光頂的高樓,室溫控制在22度,是不是感覺不夠涼快?這是因為陽光照進室內,產生了「溫室效應」。而長時間讓空調高負荷運轉又會導致建築能耗大量增加,並向室外排放更多的溫室氣體。對此,著名幕牆專家劉忠偉提出了一種非常有效的解決方案——BIPV(光伏建築一體化),給建築穿上既可節能又可造能的新外衣。

  劉忠偉教授表示,建築玻璃採光頂以採光通透性好的優勢將現代城市裝扮得格外美觀,經過國內20年的發展已廣泛被社會接受。在夏季,那些有採光頂的建築,太陽輻射進入室內的熱量不易通過建築物自然散發,使室內的熱舒適性和光舒適性變差。

  對於建築採光頂,過去僅考慮遮陽對節能的貢獻,沒有考慮遮陽對室內空氣綜合溫度的影響。同樣的室內空氣溫度,有陽光照射和無陽光照射,人體感覺區別很大,所以遮陽的設置很重要。據劉忠偉介紹,主要遮陽方式有玻璃遮陽、外遮陽、內遮陽和BIPV薄膜發電玻璃幕牆遮陽。有效的遮陽能減輕室內「溫室效應」,提高人體舒適度。

  在上述四種遮陽材料中,BIPV薄膜發電玻璃作為新型高科技遮陽材料,具有獨特的優勢。「薄膜發電玻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應對『溫室效應』的新型建築材料,市場空間巨大。」劉忠偉解釋說,BIPV薄膜發電玻璃是太陽能產品的典型代表,有很多優良特性,如弱光性好、高溫性能好、顏色形狀可訂製、透光均勻等。它不僅可以有效阻擋紫外線和部分紅外線的穿透,降低建築能耗,還能積極利用太陽能,將其轉化為電能,為建築源源不斷地提供清潔綠色能源。

  在我國,建築中採用BIPV薄膜發電玻璃作幕牆或採光頂已經有兩三年了,各地有很多實際案例。目前北京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BIPV項目,就是漢能控股集團總部的薄膜發電建築一體化項目。劉忠偉說,從技術角度講,漢能提供的是系統解決方案,整個建築就是一個「生態系統」,每一個部分都是相互關聯、共同協作的;從建築美觀性看,漢能總部算是一個教材級的項目,真正把光伏組件作為一個設計元素,薄膜光伏組件的透光、彩色等優勢也得到了很好的運用,整個建築給人一種美的感受。

  劉忠偉認為,漢能薄膜發電產品的優越性十分突出,既滿足了建築幕牆採光和遮陽的雙重要求,也實現了被動節能和主動造能的雙重功能。如果在國內大面積應用,不僅能滿足建築本身的節能降耗需要,還能有效利用太陽能,減少輻射到城市環境中的熱量,對降低城市「熱島效應」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值得大力推廣。

  劉忠偉說,《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城鎮綠色建築要佔新建建築比例的50%,可見綠色建築在國內的市場前景相當可觀。他強調,我國正在大力推進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新型城鎮化,漢能薄膜發電產品與建築的結合在綠色建築發展進程中大有用武之地,漢能應抓住機遇,推動薄膜發電產品的廣泛應用,讓其成為新型城鎮化的有力推手。「我相信,有了漢能這樣的高科技新能源企業提供支持,我國一定能夠誕生更多生態宜居、綠色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美麗新城鎮。」(中新網能源頻道)

相關焦點

  • 劉忠偉:漢能BIPV是應對建築溫室效應和城市熱島效應的有效 方案
    這是因為陽光照進室內,產生了「溫室效應」。而長時間讓空調高負荷運轉又會導致建築能耗大量增加,並向室外排放更多的溫室氣體。對此,著名幕牆專家劉忠偉提出了一種非常有效的解決方案——BIPV,給建築穿上既可節能又可造能的新外衣。
  • bipv_電子產品世界
    該項目的投入運營將為隆基BIPV產品及解決方案提供更為詳細的運營示範和實證數據。該項目為國家金太陽工程——河北滿城BIPV工程,是截止目前國內最大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光伏建築一體化項目。該合同將於12月底發貨,預計年前完成0.8MW的安裝工程。
  • 日本試驗海底儲存二氧化碳 或成應對溫室效應有效手段
    據《日經新聞》報導,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暖,世界主要國家都在積極進行二氧化碳回收及儲存技術的研究。作為一個國土面積狹小且地震多發的國家,日本正在全力推進符合本國國情的二氧化碳回收及儲存技術。其中,日本東芝公司計劃在明年夏天啟動日分離回收500噸二氧化碳的大規模實證試驗。
  • 印尼積極尋求應對全球溫室效應的辦法
    印尼積極尋求應對全球溫室效應的辦法 來源:新華網 2010年05月07日19:38   新華網雅加達5月7日電 專訪:印尼積極尋求應對全球溫室效應的辦法——訪印尼環境國務部長古斯蒂·穆罕默德·哈達  記者趙金川 李曉渝  印度尼西亞環境國務部長古斯蒂·穆罕默德·哈達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印尼作為一個群島國家無可避免地受到全球溫室效應的影響,為此一直在認真地尋求解決辦法。
  •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16〕61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現將《「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摘要
    《氣候公約》第四條第七款規定:「發展中國家締約方能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履行其在本公約下的承諾,將取決於發達國家締約方對其在本公約下所承擔的有關資金和技術轉讓承諾的有效履行,並將充分考慮到經濟和社會發展及消除貧困是發展中國家締約方的首要和壓倒一切的優先事項」。中國願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與國際社會和有關國家積極開展有效務實的合作,努力實施本方案。
  • 低碳農業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途徑
    有關專家認為――低碳農業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途徑。  低碳農業是以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為目標,以減少碳排放、增加碳匯和適應氣候變化技術為手段,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土壤有機質、做好病蟲害防治、發展農村可再生能源等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方式轉變,實現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高碳匯的農業。前不久,在北京召開低碳農業研討會上,有關專家認為,低碳農業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途徑。
  • 應對氣候變暖 少排溫室氣體:中國努力兌現承諾
    我國正同世界各國一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統籌考慮節能和汙染物減排的各項措施,為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努力兌現承諾。    溫室氣體以吸收地球對外放出的長波輻射,重新向地表放出紅外輻射而得名。隨著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斷增加,地球表面的溫室效應不斷增強,造成全球氣溫升高。
  • 我國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全文)
    一、中國氣候變化的觀測事實與趨勢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三次評估報告指出,近50年的全球氣候變暖主要是由人類活動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的增溫效應造成的。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中國近百年的氣候也發生了明顯變化。
  • 河北省「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實施方案(全文)
    北極星大氣網訊:日前,北極星節能環保網獲悉,《河北省「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實施方案》已經印發。全文如下: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河北省「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現將《河北省「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通知中國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以下簡稱《國家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二、明確實施《國家方案》的總體要求  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國家方案》確定的應對氣候變化的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籌考慮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國際與國內、當前與長遠,把應對氣候變化與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創新型國家結合起來,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地區規劃,努力控制和減緩溫室氣體排放
  • 應對氣候變化的十種解決方案
    基礎設施升級—全球範圍內的建築貢獻了大約1/3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僅在美國是貢獻了43%)。長遠來看,投資研發更厚的建築隔熱層,或其他更經濟的、能調節溫度的隔間能夠節省資金。電網容量可能滿載甚至超載,但電力需求仍在上升。即使是最高效的交通工具,面對糟糕的路況也會降低燃油的經濟性。
  • 溫室效應中的中國因素
    雖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還在上升,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努力顯然已經收到了一定效果2002年中國加入《京都議定書》,由於《京都議定書》只規定發達國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暫不受《京都議定書》減排的約束,但是中國仍然採取了有效的手段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排放帶來的負面效果。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司官員高廣生介紹,中國通過直接減排和間接減排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 知識點 | 什麼是溫室效應與陽傘效應?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向大氣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年增加,大氣的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強,其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已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導致大氣對紅外輻射不透明性能力的增強,從而引起由溫度較低、高度較高處向空間發射有效輻射。
  •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通知
    二、明確實施《國家方案》的總體要求  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國家方案》確定的應對氣候變化的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籌考慮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國際與國內、當前與長遠,把應對氣候變化與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創新型國家結合起來,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地區規劃,努力控制和減緩溫室氣體排放
  • 常見的地理效應④ | 溫室效應與陽傘效應
    大氣中的顆粒物來自於大自然和人為原因,如土壤、巖石粉屑、火山噴出物、林火灰燼、海鹽微粒等自然之物;人為顆粒物有化石燃料燃燒、露天採礦、建築塵土、耕種作業等。也有來自二次汙染物、如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等在大氣中進行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後的產物。
  • 解讀: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
    據中國有關專家初步估算,2004年中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約為6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扣除碳匯後的淨排放量約為56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50.7億噸,甲烷約為7.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氧化亞氮約為3.3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 科學家大膽設想消除溫室效應:冷卻地球
    他們建議直接對太陽輻射施加影響,以期減少溫室效應,甚至希望調節地球的溫度。  這些的科學家之所以主張給地球降溫,是因為:關於減少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陷入了困境;很多發展中國家在加快經濟發展速度;歐美國家拒絕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拒絕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一個冰期在5萬年內不會出現。  科學家因此做出了種種大膽設想,很多想法簡直讓人匪夷所思。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全文)
    作為履行《氣候公約》的一項重要義務,中國政府特制定《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本方案明確了到2010年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目標、基本原則、重點領域及其政策措施。中國將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認真落實《國家方案》中提出的各項任務,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減緩與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為保護全球氣候繼續做出貢獻。
  • 汙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方案建議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協同控制傳統汙染物與溫室氣體,是我國「十四五」時期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當前,進一步了解此項工作國際進展及特點,有助於優化我國的方案選擇。比如,根據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的相關研究報告,地球氣候變化歸因於過去的150年中二氧化碳與其他溫室效應氣體在大氣中的積聚,而平均溫室效應氣體造成的潛在熱效應的40%被某些氣溶膠(或氣溶膠與雲的混合體)抵消。另外,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詳細歸納了溫室氣體與傳統大氣汙染物的相互作用關係,也歸納了傳統大氣汙染物影響生態環境、農作物產量與人體健康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