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差範圍可縮小至數公分 LED定位準度直追GPS

2020-11-26 和訊科技

  LED燈具與燈泡只要以kHz等級的頻率調變,即可發出可見光通訊(VLC)訊號,在照明同時,還能像GPS般提供定位功能。雖然該技術仍處初期發展階段,還有部分技術瓶頸鬚要克服,不過隨著LED照明市場迅速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燈具可藉由調節輸出光線明暗的方式來廣播定位訊號,這種通訊概念很早就已被提出,例如光纖的應用;但直到最近,業界才開始能有效的調節一般照明燈具與燈泡所發出的高功率光線。而促成這項變革的技術就是高功率白光發光二極體(LED),其迅速取代螢光燈成為未來照明技術的首選,因為它的能源效率相對較高、成本更低、對環境造成的衝擊也比較小。

  LED燈要發揮良好定位功能的前提為可見光通訊(VLC)訊號必須妥善設計,以確保不會影響主要的照明功能。關鍵的設計考量因素,包括對人類視覺的影響、能夠支援較大的調光範圍、省電,以及能與既存的硬體相容。

  Lumicast傳訊機制具備雙重功能

  為此,高通(Qualcomm)提出了名為Lumicast的可見光定位技術,將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對應解答。不同於體積小巧的螢光燈管,LED屬於半導體元件,因此輸出的光線能以相對更高的頻率進行調節。以kHz等級的頻率來進行訊號調變,不只能確保VLC訊號不會產生肉眼可察覺的燈光閃爍,還能以定位所需的數據率來傳遞資訊。

  Lumicast透過簡單的二進位調變,讓VLC訊號不會影響到燈具的省電性,這種調變機制使用了本身也是可調光LED驅動電路整合元件的升壓式轉換器,這樣的設計不僅節省訊號資源,能和現有驅動電路硬體相容,還能與各種標準調光方法自然並存。

  Lumicast的通訊機制在設計時就考慮到這些限制,運用這些條件,LED燈具就能同時滿足提供省電照明的主要功能,以及扮演定位中樞的角色。

  VLC定位擁有獨特優勢

  每個燈具所傳送的VLC訊號都擁有一個獨一無二的識別標籤(Identifier),並可用來與場所內其他燈具做出區別。當系統啟用時,就會建立起所有燈具與其識別標籤的位置圖,該位置會儲存在遠端伺服器,當要判斷位置時,行動裝置必須先下載位置圖,每當要透過VLC訊號找出某特定燈具時,都得參照這份位置圖。識別標籤若非儲存在驅動元件內部,就是由外部系統提供,像是從藍牙無線網路取得。燈具可定時切換傳送新的識別標籤,以防範有人未經授權使用此定位功能。藉由建立這種「滾動式ID」機制,企業能防止未經授權的第三方行動應用在自家場所提供定位服務。

  在Lumicast的通訊機制中,手機的關鍵運作元件為CMOS影像感測器,它經過設定後,能從一連串所拍到特定燈具的影片畫面中擷取出一段時間的VLC訊號變化,收到的VLC訊號經過智慧手機進行解調變與解碼後,產生一個獨一無二的燈具識別標籤(圖1)。此外,只要在影像感測器視野可及範圍內,還能從拍到的多個燈具的影片畫面中同步擷取出多個VLC訊號,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手機或行動裝置能透過多個獨立的定位資訊來源確認所在位置並進行校正(圖2)。

圖1 燈具識別標籤產生示意圖

圖2 LED光定位校正過程

  不過,光是仰賴燈具的識別標籤,智慧型手機只能判斷出誤差範圍在幾公尺內的大概位置。擷取到的影片畫面必須進行更多量測與處理,才能將誤差範圍縮小在幾公分內。

  這也正是影像感測器的擅長之處,它能精準量測接收到的光線訊號,影像感測器的每個畫素都會累積來自極窄範圍方向的光線能量,進行像素層級的分析,接收器就能精準判斷來自一個或多個燈具的光線方位。如此一來,裝置就能推算出和燈具之間的相對位置,且讓誤差範圍在數公分之內。這裡用到的訊號處理技巧類似射頻無線電接收器的「波束成型」,差別在於天線數量數以百萬計,因此方位的精準性遠遠高於射頻無線電。

  藉由精準預測和燈具之間的相對位置,再加上根據解碼後識別標籤所判斷的燈具位置,行動裝置就能辨別場所中的全域位置,且誤差範圍僅在數公分左右。 VLC定位並不會有其他定位技術採用量測模型面臨到的不確定性,因為射頻訊號強度的定位法無法預測多重訊號傳遞路徑,但VLC定位僅使用無障礙直視(Line-of-sight)傳遞路徑,故能透過影像感測器精準地判斷,這也是讓可見光通訊VLC定位法有更多優點的原因。本文後續會再詳細討論其他技術;現在,先列舉出VLC技術的一些關鍵特點如下。

  三軸向定位

  Lumicast的一項關鍵特點就是除了提供裝置在水平面的位置,它還提供垂直軸向(Z軸)的位置,這個數據取自於光線抵達的方向,再根據三維向量進行推算。 精準的高度推測有利於更多情況的應用,包括無人機以及倉庫和廠房中堆高機的自動導航與操作。

  方位

  運用光線向量的另一個直接結果,就是裝置能判斷在水平面(X-Y)上自己面向的方位,也就是裝置的方位或偏航角。這個資訊在實務上非常有用,因為它能告知使用者握手機的方向(以及自己面向的方位),相對於場所中其他物體的位置。相比之下,GPS接收器藉由一連串定位資訊來推測使用者面向的方位,這意謂使用者必須一直朝特定方向移動一段時間,才能知道自己面朝的方向;運用Lumicast的可見光通訊(VLC)技術,只須第一次擷取定位資料就能判斷出方位/前進方向。

  等待時間與更新率

  一般的室內定位系統採用射頻訊號,因此必須花一段時間與透過一段距離進行多次量測,才能校正出位置。運用Lumicast的VLC定位技術,完成第一次校正的時間僅須100毫秒,而且更新率可高達30Hz。這對人類使用者來說,可確保快速且即時的應用,甚至許多要求嚴密複雜的無人機/機器人導航應用也能應付自如。

  擴充性

  定位系統必須在智慧型手機與基礎設施之間進行雙向通訊,卻無法因應行動使用者與基礎設施基地臺數量擴充。這是因為每個智慧型手機與基礎設施之間的通訊都會對其他智慧手機產生幹擾,在進行定位時就會相互幹擾。在Wi-Fi頻段進行RTT定位時,訊號幹擾也會造成整體WLAN處理量的下滑。VLC定位本身就具有擴充性,因為它採用單向通訊,不論場所中有多少使用者或發送器同時運行,運作效能都不會衰減。

  運用相機感測器作為接收器會有一項明顯的限制:當相機的視野被擋住時,就無法收到訊號,因而也無法運算出位置。正常使用情況下,因為遮擋或訊號死區產生訊號/定位停擺的機率微乎其微;不過若是將智慧型手機置於口袋或提包,就一定會發生定位停擺的狀況。

  即便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使用者主動以智慧型手機來進行導航與位置搜尋;但仍有一些使用情況,像是手機待機、使用者沒有主動握著手機,這時若定位準確,使用情境就能改善。舉例來說,零售店面想要追蹤來客移動,藉以進行位置分析或發送位置型促銷訊息/折價券,但此時若客人的手機一直放在口袋/提包內就無法達到這個效果;由於無法使用VLC來應付這類使用情境,因此必須採用其他定位系統。在下個章節中我們將探討這些替代定位系統,以及VLC定位技術如何提升其效能。

  多種技術混搭 背景定位難題有解

  當行動應用處在前景模式,而使用者主動使用智慧型手機,VLC技術就能達到卓越的定位效能。為了解決處在背景模式時的定位難題,Lumicast就必須依賴其他定位方法。筆者接下來將審視一些適合這種情境的技術,並且討論一些面臨到的基本問題,以及如何運用VLC定位技術來提升其表現,達到更好的效能與擴充性。

  談到背景定位就免不了涉及隱私與使用者經驗的問題。首先,必須明確詢問使用者是否願意加入背景定位服務。這點在前景服務也是一樣,只不過當背景定位服務在啟動時比較不引人注意而已。第二,行動應用必須避免對手機電池電力產生大量損耗,因為使用者認為應用程式不可以太過耗電。此外,背景定位系統必須夠精準,避免發出過多錯誤的行動警訊和通知。任何提供背景定位的系統都必須將這些因素納入考量。

  包括Wi-Fi基地臺或藍牙無線電元件發出的射頻訊號,都是背景定位的自然選擇,因為即使裝置在使用者的口袋或手提包內時,仍能有效接收絕大多數射頻訊號,以射頻訊號強度定位的方法,是以在場所中的每個位置去比較所接收到的訊號強度和預期的訊號強度來做應用。

  如本文之前所述,實務上不可能精準地預測或模擬出射頻訊號強度,因為訊號傳遞具有多重路徑的性質,接收到的射頻訊號等於許多個別射線的總和,各自透過環境中不同的實體路徑傳到目的地。即使環境中每個物體的位置都是已知,想要精準預測這些傳遞路徑依然極為困難。此外,每當環境中人或物體出現移動,甚至連人拿著或戴著裝置的方式有所變動,訊號傳遞就會有所改變,就會導致估算的位置出現偏差與雜訊。

  要將多重路徑的影響減至最低,就必須經常更新場所的指紋圖(Fingerprint Map),如介紹中所述,若是採用人工調查,這種方法不僅代價高昂且極容易出錯。反觀運用Lumicast的技術,這個程序就能大幅改進。只要能用VLC技術產生定位結果,實質上都能反映實際狀況,可用來建立更精準的指紋圖。

  當使用者在場所中移動並運用VLC定位功能時,系統會自動執行這個程序,如此一來,就能視情況使用前景模式來改進背景定位系統的精準度。此外,若建構指紋圖所採用的機器學習演算法是在遠端伺服器上運行,那麼所有行動裝置都能向伺服器傳輸資料,這樣的方法能大幅改進精準度,並降低建立指紋圖所耗費的時間與成本。

  另一個面臨類似技術難題的定位法,就是量測室內環境周圍空間的磁場。這種定位法的主要挑戰是調查必須達到更高的精準度,因為周圍磁場要比射頻訊號的傳遞更難以建立模型。感測器出現的各種量測偏差也非常難排除,因為它們會隨著周圍磁場的波動而改變。

  想要減少這些誤差,通常需要讓使用者以規定的方式握持手機,即便如此,最好的定位精準度也只能達到數公尺等級。

  如同射頻訊號強度的定位方法,運用VLC定位技術作為基準,再輔以磁場指紋圖,即可大幅改進系統的效能,系統啟動的時間與成本也有所改進。此外,由於Lumicast的VLC技術能支援裝置在空間中的六個自由度,因此就能取得磁場的方位資訊,用來校正磁場感測器的各項偏差。

  有許多定位法依賴裝置內部的慣性感測器來推測和上一次定位校正之間的相對位置。但這些方法會面臨許多誤差,而且會隨著時間逐漸累積,因為現今行動裝置中採用低成本微機電系統感測器,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類量測偏差。為了將誤差累積或漂移的效應減至最小,感測器在獨立模式下運行的時間應儘可能減少。VLC定位技術在這方面能派上用場,當應用在前景模式運作時能不時提供位置校正,而以感測器運行的慣性導航系統則能定時重置與校正。

  上述所有定位方法都能合併運作(圖3)。事實上,VLC可同時用來訓練與校正這些系統。由於量測來源彼此獨立,並用這些系統會讓整體效能有增無減。

圖3 前景定位與背景定位的合併運作架構

  以照明建構數位服務平臺

  本文介紹一種新穎的定位系統,運用照明設備作為定位發送器的基礎設施。許多因素讓燈具成為定位發送器的絕佳選擇,全都衍生自照明扮演的主要角色:

  .由主電源供電(不須定期更換電池).能在場所中提供跨牆的訊號覆蓋率.緊密布建.在環境中擁有絕佳的無障礙視野.很容易建立位置地圖,且鮮少會移動

  正是這些屬性讓照明基礎設施成為感測器與無線電的理想安裝目標,加上在行動裝置與雲端上運行的軟體,即可建構出一個完整的端至端平臺,供業者提供各種新類型服務。藉由定位作為基石,這類服務還能納入判斷人與物體情境與狀態的功能,目標為建構出理想的實體環境,能感知在居住其中的人們所想的需求與期盼,並加以回應。

  這類型態的服務正是科技界過去幾年提及的環境智能(Ambient Intelligence),如今照明產業跨出第一步,將相機感測器整合至戶外燈具,以支援包括尋找停車位在內的使用情境。雖然這種系統尚處於發展初期,其前景非常看好。基於許多其他因素,LED照明的市場加速發展,低成本感測器與無線電元件全面普及,以及行動技術在消費市場的遍地開花,可以看到分散式運算的新時代正全面啟航。

  (本文作者任職於高通)

(責任編輯:王博軒 HT002)

相關焦點

  • 日本版GPS「引路」衛星啟用 誤差在10釐米以下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 記者 王歡】據悉,承擔日本版全球定位系統(GPS)任務的「引路」人造衛星11月1日起正式啟用,可提供精度達10釐米以下的全球最高水平定位信息。使用日本版GPS,有望用於汽車自動駕駛和基礎設施檢修等,預計到2025年將創造近5萬億日元的新服務。
  • ​車載gps定位器,車載gps定位器的作用
    車載gps定位器,對於路痴來說是很有用的。來到一個不是很熟悉的城市,就算不懂東南西北,只要有定位器,就不怕找不到目的地了。那麼我們平常說的指南針和定位器有什麼不一樣的功能呢?今天我們主要來了解車載gps定位器的作用。
  • 日本版GPS「引路」衛星正式啟用,誤差可縮小至幾釐米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旨在構建日本版衛星定位系統(GPS)的人造衛星「引路」11月1日正式啟用。該衛星具有補充車載導航、智慧型手機等廣泛使用的美國GPS衛星信號以及縮小位置信息誤差的效果。據日本共同社報導,「引路」衛星共有1-4號機,其中之一位於日本上空附近。
  • 日本開發出誤差為1釐米的衛星定位系統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三菱電機、NEC、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共同開發出精度誤差最小可達1釐米的衛星定位系統,僅為美國開發的全球定位系統(GPS)最小誤差的千分之一。這套名為「準天頂衛星」的定位系統預計2018年開始在日本國內投入運營,並推向海外市場。
  • GPS定位的誤差源
    利用GPS進行定位時,會受到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影響GPS定位精度的因素可分為以下四大類。這些因素主要影響電磁波傳播時間的測量和衛星精確位置的獲得,誤差通過測量平差方程傳播給GPS定位結果,所謂精密定位,就是利用各種模型,估算出下面列出的各種誤差(大部分),這是GPS應用的前沿課題。
  • 知識科普,告訴你為什麼北鬥系統是世界上最好的衛星定位系統
    其中俄羅斯和歐洲的衛星定位系統,只能算是小迷弟的水平,也就是有總比沒有強,他們基本上就是在本國定位精度好一點,遠遠做不到全球精確定位!在我們的北鬥衛星定位系統成長起來之前,基本上是美國的gps一家獨大的局面,幾乎全世界的人都在用gps來定位!
  • GPS定位器定位誤差值多大算正常的?
    用過車載GPS定位器的司機們都知曉,GPS有些過程中會由於許多緣故發生汽車實際地理位置與GPS地圖上展示的地理位置不相同,發生了一定的的誤差。有某些是一兩百米,有某些或是更多。康凱斯要告知大伙兒的是:GPS定位器地理位置發生誤差,只要是不是特別離譜,都算是一切正常的。
  • GPS理論基礎定位誤差源
    利用GPS進行定位時,會受到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影響GPS定位精度的因素可分為以下四大類(可以參考下圖)。這些因素主要影響電磁波傳播時間的測量和衛星精確位置的獲得,誤差通過測量平差方程傳播給GPS定位結果,所謂精密定位,就是利用各種模型,估算出下面列出的各種誤差(大部分),這是GPS應用的前沿課題。
  • 車載GPS定位器定位誤差多少算正常?
    用過車載GPS定位器的車主們都知道,有時候GPS會因為一些原因導致車輛實際位置與GPS地圖上顯示的位置不一致,出現了一定的偏差。有些是一兩百米,有些甚至更多。斯沃德作為專業的汽車GPS定位研發品牌,要告訴大家的是:GPS定位器所顯示的位置出現偏差,只要不是特別大的距離差都是正常的。只是有人要問,那正常的誤差是多少距離呢?GPS定位器是軍用和民用之分的,軍用的對精準度要求非常高,所以這種定位器最高的差別也就一米的樣子。而民用的車載GPS定位器正常無幹擾的情況下誤差也就在10-20米以內,在這裡範圍的偏差屬於正常。
  • 高德展示誤差7cm高精定位,小米8雙頻GPS定位該慌嗎?
    雷軍當時對雙頻GPS定位進行了說明,表示L1頻段理論測距誤差在300m,通過4星校驗理論誤差可以降到5-10米。但事實上,尤其是在城市中往往會受到建築物幹擾,L1頻段定位實測誤差往往在1-200米。2010年增加的L5頻段,理論誤差在30m,相對於L1頻段來說定位精度提高10倍。
  • 日本版 GPS 衛星有望將定位誤差精確到 6 釐米
    這樣的定位信息是接收美國衛星定位系統(GPS)的衛星發出的電波而計算得出。「引路」也發出電波,是補充GPS獲得更準確定位的衛星。10月前後還將發射4號,形成4顆衛星體系。問:有何必要?答:確定準確位置需要從4顆GPS衛星接收電波,但是在城市中心的大樓之間以及山區電波會被遮擋。
  • 影響GPS定位誤差的因素?
    GPs定位的核心功能是精準定位!如今GPS已廣泛應用於軍事,如飛彈制導,軍艦導航,環境監測,距離測量,面積測量,智能穿戴如電話手錶,智慧交通,GPS車輛管理,GPS導航,等。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 影響GPS天線性能的主要因素與GPS天線使用的注意事項
    GPS天線使用注意事項 1.GPS不能100%定位,更別相信室內定位的鬼話-GPS不像手機廣播,隨地都能收到訊號,很多東西都會影響gps收訊,包含天空星分布狀態,大樓, 高架橋,電波,樹葉,格熱紙等,會影響的東西太多太多了,一般來說,從gps位置向上看,能看到天空的面積,就是gps能收到訊號的面積。
  • 汽車GPS定位器使用指南
    顧名思義,汽車GPS跟蹤器是一種專用於汽車領域的gps 定位設備,它允許車隊經理,父母和車主監控和跟蹤他們的汽車和卡車的位置,通常來說,用於汽車的gps跟蹤器不僅能夠實時提供汽車的瞬時速度和位置數據,大多數企業為了使汽車gps 跟蹤器解決更多車主的需求,他們會擴展許多實用的功能,比如歷史位置數據查詢,讓車主更好掌握車子行駛的軌跡,以用來統計一段時期內,車子的行駛情況
  • 日本版GPS定位技術誤差僅1釐米
    日本三菱電機、NEC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已經聯合開發出基於新一代衛星的世界最高精度定位技術。與目前的全球定位系統(GPS)相比,定位誤差可降至1000分之1的1釐米左右。這將成為日本汽車和鐵路無人駕駛等新一代交通系統的基礎性技術。日本企業將於2018年率先在日本國內提供該項服務。這項技術也有望成為日本基礎設施出口的一張王牌。
  • 日共發射4顆嚮導衛星構建日版GPS 定位誤差縮小至幾釐米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馬麗】據日本NHK電視臺報導,隨著「嚮導4號」導航衛星10月10日發射成功,今後將有4顆衛星交替飛經日本上空,共同構建日本版定位系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名譽教授的川泰宣介紹了「嚮導4號」衛星發射成功將會給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 小間距LED晶片 不只是縮小尺寸
    作為led顯示屏核心的LED晶片,在小間距LED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小間距led顯示屏目前的成就和未來的發展,都依賴於晶片端的不懈努力。一、小間距led顯示屏對LED晶片提出的需求  一方面,戶內顯示屏點間距從早期的P4,逐步減小到P1.5,P1.0,還有開發中的P0.8。與之對應的,燈珠尺寸從3535、2121縮小到1010,有的廠商開發出0808、0606尺寸,甚至有廠商正在研發0404尺寸。
  • 車輛監控平臺查定位 車載GPS終端產生誤差和漂移?神解
    使用過車載GPS終端的朋友都知道,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會遇到車載GPS定位器產生誤差或漂移的情況。這讓人不禁懷疑是不是買到假冒偽劣產品了。其實,一定範圍內的定位誤差或偶爾的漂移,屬於正常現象。就在今天我們鼎洲客服還接到客戶電話,剛安裝的設備為什麼定位位置不對,差那麼幾米,但是這都屬於正常情況,在誤差範圍內,後來經過我們客服的耐心講解,客戶才理解其中的原理。為了更好的服務鼎洲科技的客戶,今天鼎洲小編就給大家統一講解下關於這方面的小知識。
  • 200家日企參與籌建日版GPS 定位誤差小於1米
    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5日訊(張美奇)《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說,為了推進日本版全地球定位系統(GPS)的產業化利用,日本軟銀移動、三菱電機、豐田汽車和本田等約200家企業等將於7月成立產、官、學合作組織。在2016年之前,將啟動各種實證試驗,並將敦促日本政府完善相關環境,例如放寬限制等。
  • 科普丨了解一下GPS定位中的誤差源及削弱方法
    小編就為就為大家整理了關於GPS定位中的誤差源及削弱方法的一些信息,純乾貨,學習一些知識總是沒錯的,耐心觀看。GPS定位出現的各種誤差從誤差源來講大體可以分為三類,與衛星有關的誤差、與信號傳播有關的誤差和與接收機有關的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