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虛擬測序儀,揭示「糾錯碼測序」中的失相模式 | NSR

2020-12-25 知社學術圈

2017年,黃巖誼課題組將通信理論中的糾錯碼引入到測序技術中,通過三條正交的簡併序列來檢測並校正測序錯誤。這項「糾錯碼測序技術」兼具較長的讀長和極高的準確度。近日,該課題組又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發表文章,通過計算機模擬構建的「虛擬測序儀」,揭示了糾錯碼測序技術中「失相」問題的模式、特徵,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一個失相校正算法,為更加高效、準確的測序技術提供了一種實用解決方案。


高通量測序中的「失相」問題

近二十年來,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快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並迅速進入醫學診斷等領域,服務於健康產業。

當前主流的高通量測序技術大多採用「邊合成邊測序」的方式,且會將每一條待測DNA分子擴增成多條DNA組成的簇,從而放大可檢測信號。理想情況下,一簇DNA中的每個分子在測序過程中都是同步的,所以周期性反應所獲得的測序信號就直接反映出待測DNA的序列信息。

然而,在真實的測序體系中,各個分子間從來都不是完美同步的。由於反應不完全或者反應體系中雜質引起的副反應,一簇DNA中的各個分子會逐漸失去同步性,反映到測序過程中,就會使測序信號變得紊亂,而無法直接反映DNA的序列信息。這一現象稱為「失相」即分子間信號「相位」的失諧。失相問題極大地限制了高通量測序的讀長和準確性。

每一種基於類似原理的測序方法,都存在這樣的現象。而在使用不同化學反應的不同測序方法中,失相現象的特徵也不盡相同。如要創建新的測序技術,對其失相現象的充分理解是一個必須解決的主要問題。

「糾錯碼測序」中的失相模式

為了提高測序技術的準確性,北京大學黃巖誼課題組於2017年將通信理論中的糾錯碼引入到測序技術中,通過三條正交的簡併序列來檢測並校正測序錯誤。這一項糾錯碼測序技術兼具較長的讀長和極高準確度的潛力。

糾錯碼測序中也有失相問題。近期,黃巖誼課題組通過計算機模擬,構造了一個「虛擬測序儀」,來研究糾錯碼測序方法中失相問題的模式、規律,並探索解決方案。

研究者發現,「單鹼基滑動」是糾錯碼測序獨有的失相模式在糾錯碼測序中,雜質引起的副反應會使DNA分子發生額外的延伸反應,稱之為初級超前反應。若初級超前反應僅延伸一個鹼基,則該DNA分子會立刻被過量的底物進一步延伸,稱之為次級超前反應;而若初級超前延伸了不止一個鹼基,則上述次級超前反應不會發生。即,次級超前反應發生的條件可以被歸納為單鹼基滑動。

利用「虛擬測序儀」,研究者探索了DNA分子在不同反應條件下的延伸規律,找到了影響單鹼基滑動的關鍵因素。依據單鹼基滑動這一失相模式,作者還建立了一個失相校正算法,並證明該算法可用於校正至少500輪的測序反應(對應1000 bp的測序讀長)。

最後,作者還將失相校正算法推廣到了具有更高準確度的雙色糾錯碼測序上,並在實際測序中進行了驗證。

「單鹼基滑動」這一新型失相規律的發現和歸納,不僅僅對「糾錯碼測序方法」提供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對於如何更加快速高效地實現對測序化學反應信號的解讀和推算,提供了一個實用的解決方案。

相關焦點

  • 黃巖誼課題組:利用虛擬測序儀,揭示「糾錯碼測序」中的失相模式|NSR
    這項「糾錯碼測序技術」兼具較長的讀長和極高的準確度。近日,該課題組又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發表文章,通過計算機模擬構建的「虛擬測序儀」,揭示了糾錯碼測序技術中「失相」問題的模式、特徵,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一個失相校正算法,為更加高效、準確的測序技術提供了一種實用解決方案。
  • 基因擴增和基因測序分析3D虛擬仿真軟體
    今天我們就通過北京歐倍爾研發的基因擴增和基因測序分析3D虛擬仿真軟體,帶你走進一個真實的實驗室一同來認識基因擴增與基因測序。 基因測序分析3D虛擬仿真實驗項目軟體,包含測序分析過程,增加設備日常維護模塊,是對3500遺傳測序儀使用與維護的真實還原,在這裡學員不僅可以掌握基因測序的原理,學習測序的詳細操作,還可以學習基因測序儀的使用操作流程及維護。
  • 國產基因測序儀進擊,首個四代產品落地將如何攪動基因測序生態?
    在本文中,我們將嘗試從基因測序儀供給側視角,分析基因測序行業面臨的新變化。國產破局,生態構建才是硬核打法基因測序儀的採購方包括科研實驗室、獨立醫學檢驗所及醫療機構等。目前,基因測序儀因價格昂貴、操作複雜,中心化的第三方送檢是主要落地模式。
  • 首發丨賽納生物完成數億元C輪融資,自主研發新型基因測序儀
    賽納生物成立於2015年,核心團隊由國際著名科學家謝曉亮院士領銜,企業家吳鐳博士任CEO,團隊中包括曾擔任國家863計劃測序儀研發首席科學家的北京大學黃巖誼教授、CTO陳子天博士、化學家段海峰博士、以及剛加盟的測序領域知名華人科學家勞開勤博士。
  • 研究人員開發了新的量子糾錯碼
    理想的量子糾錯碼將糾正量子數據中的任何錯誤,並且一次只需要測量幾個量子位或量子位。但是直到現在,可以進行有限測量的代碼只能糾正有限數量的錯誤-大致等於量子比特總數的平方根。因此,他們可以在64位量子計算機中糾正8個錯誤,但不能糾正10個錯誤。
  • 圖集|基因測序儀全家福
    作為基因組學的核心技術,DNA測序技術是當下應用最廣泛的生命科學技術之一。基因測序儀不僅用於科研,也正在成為精準醫學的重要工具。基因測序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從1986年第一臺商用DNA測序儀的推出,到現在三代測序儀嶄露頭角,小編目前了解到的基因測序儀有55臺。本篇文章將重點梳理歷代DNA測序平臺,為行業相關從業人員理清思路。
  • 基因測序技術的未來在哪裡?
    2005年,454 Life Sciences公司開發出全球第一臺商業化邊合成邊測序測序儀,第二代測序儀誕生,由此拉開了基因產業發展的序幕。  2008年,Helicos Biosciences推出了首臺單分子測序儀,標誌第三代測序技術來臨。2011年,PacificBiosciences也推出單分子實時測序系統PacBioRS。
  • 掌上測序儀首次完成人類全基因組測序
    最近,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Wellcome Trust人類遺傳學中心(Wellcome Trust Centre for Human Genetics)和在基因組分析領域領先的英國公司Genomics plc宣布,首次使用掌上納米孔測序儀完成了多個人類全基因組測序和分析。
  • 國產基因測序儀「異軍突起」
    在過去一個月,連續三家研發基因測序儀的創新企業獲得融資,總金額近百億。6月11日,新一代基因測序平臺研發商賽納生物再宣布完成數億元B  輪融資,股東不乏國家隊背景的身影。  1個月近百億熱錢湧入賽道是行業潛力的一個體現。在其背後,本土企業打破國外壟斷,搶奪基因測序儀藍海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華大打響「進口替代戰」第一槍  測序儀是基因檢測的必備設備。
  • 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精選 | 基於第三代測序的赤點石斑魚基因組的從頭組裝
    納米孔測序在降低測序成本和時間上具有較大潛力,但僅憑藉納米孔測序的長讀長數據進行基因組組裝的研究目前僅限於果蠅、線蟲等少數模式動物。福建省水產研究所等單位藉助納米孔測序和Hi-C測序技術,利用長讀長數據完成了我國重要經濟魚類赤點石斑魚的基因組的從頭組裝。▉  原文信息
  • 華大智造公開質疑中國疾控中心:定向採購illumina基因測序儀
    記者 | 林騰4月3日晚間,華大集團旗下子公司華大智造,在官網發布了《程序不正義,結果無意義——致中國疾控中心的一封公開質疑信》,信中質疑中國疾控中心在近日的基因測序儀採購中,存在「定向招標」、「高於市場價近一倍招標」、「公示期過短」的行為,而最終目的是為了採購美國基因測序儀公司illumina的產品
  • 瀚海基因發布全球最準三代基因測序儀,測序成本將降至一百美金
    由賀建奎的團隊研發的第三代基因測序儀,量產後這個測序價格有望降到100美元。目前來看,二代基因測序儀還佔據市場多數。但三代基因測序技術才是未來,而這是由於三代測序核心技術路線所決定的。二代基因測序技術在上機測序前需要對樣本進行PCR擴增。實驗要求比較高,成本也居高不下。而GenoCare第三代基因測序儀的核心技術為單分子螢光測序。
  • 羅氏挑戰Illumina不敗棋局,測序儀領域是否還有機會?
    2020 年 5 月 22 日,羅氏宣布已收購初創測序技術公司 Stratos Genomics,以推進羅氏納米孔測序儀的開發。近些年,以單分子螢光測序和單分子納米孔測序為原理的三代和四代測序技術得到快速發展,其超長讀長、靈活便捷的技術優勢點燃了產業界。
  • NSR文章集錦 | 太陽能轉化與利用
    https://doi.org/10.1093/nsr/nwx100長按掃描二維碼,免費閱讀全文The revival of thermal utilization from the Sun: interfacial solar vapor generation中文解讀:太陽能利用方式之
  • 基因測序行業專題報告——NGS引領測序行業黃金十年,納米孔突破...
    過去十年來,在基因組學研究中佔主導地位的 DNA 測序技術無疑是 NGS,NGS 利用逐個合成方法來確定 DNA 中核苷酸的順序。NGS 測序技術可以較低的批量生產成本產生高度準確(大於99.9%)的測序讀段,已經成為了當前臨床和研究測序的金標準。
  • illumina公司測序儀:NextSeq 500與MiSeq和HiSeq的性能比較
    新年伊始,Illumina公司在第32屆摩根大通保健大會上重磅推出兩款測序儀:HiSeq X Ten和NextSeq 500。
  • 商業篇|太空中的基因測序:從微生物到外星人
    她首次在國際空間站完成了DNA測序實驗。在此之前,太空人Tim Peake曾成功利用PCR擴增DNA。比較後發現,太空和地球上的兩種測序結果能完美匹配。一年後,太空人Peggy Whitson利用DNA測序來分析國際空間站中的微生物DNA,首次對太空中採集到的未知樣本進行了測序和鑑定,意味著人類首次在國際空間站上完成了從採樣到測序的整個過程。
  • 公共資料庫存在非常高的測序錯誤
    2017年2月1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新英格蘭生物學實驗室公司(New England Biolabs Inc., 簡稱NEB)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儲存在公共資料庫中的DNA測序樣品具有比期待中更高的低頻突變錯誤率(low-frequency mutation error rate)。
  • 汪建對話郭臺銘,華大基因為何讓富士康生產測序儀?
    基因產業是生物科技的中堅力量,以基因檢測為核心的多種分子診斷技術正逐漸滲透於整個「生老病死」過程中。但是,中國基因測序的儀器和耗材供應商基本被Illumina和Life Technologies等少數外資企業的技術、專利壟斷。
  • 華大智造測序儀適配10X Genomics的Chromium系統
    這兩款測序儀預計在2018年2月正式發售, 華大希望通過華大系列測序儀進一步降低高通量測序成本。「華大智造已經擁有四款高通量測序儀,能夠支持研究者開發更多的測序應用。通過與10X Genomics合作,華大智造能為單細胞研究者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華大智造CEO牟峰說。華大測序產品將具備兼容Chromium系統的能力,與單細胞3』端測序技術聯合,能在細胞層面發現更多的基因表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