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王興偷師,洞見未來

2021-01-07 億歐網

我是以太楚門,最近在嘗試寫一些深度思考的復盤筆記,我刻意從選題池眾挑了最難寫的一個話題,洞見未來

讀完這篇文章,估計需要20分鐘,希望你能夠有所啟發。

丨從一個小測試開始

我們先來做一個小測試:

假設一個場景,你和朋友在商業中心閒逛,碰到了一個網絡節目的街頭採訪,給你的一組問題是:

有人說,未來街上跑的基本都是無人駕駛汽車,你覺得可能麼?有人說,我們這一代人,人均年齡能活到100甚至120歲,你覺得可能麼?有人說,未來人手一個增強現實(AR)眼鏡,你覺得有必要麼?如果你回答YES的話,簡單解釋下為什麼。

10秒鐘,想想你的答案。

在1999年,曾有人在美國街頭做過同樣的一個調查:」你有手機嗎?」「你覺得你需要手機麼?」」為什麼?」

為幫你省點流量,我把訪談記錄貼出來吧(視頻連結見參考資料【1】)。第一位大叔說:有手機也沒用,反正也沒人會打給我。

另一位小姐姐說,電話答錄機就夠了呀,在路上、火車或者開車,接電話都不合適。

其他更多人,也努力給出了『完全不需要手機』的合理解釋:

現在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智慧型手機成了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工具,甚至人們把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又加了兩層,WiFi需求(WiFi needs)和電量需求(Battery needs)。

這個紀錄片,僅僅是反映當時的人們見識短淺麼?不,我們看看1999年前後的手機發展史【2】:

1995年

第一款「翻蓋手機」摩託羅拉8900問世。

第一款可自編鈴聲手機——愛立信GH398。1998年

第一款內置遊戲手機諾基亞6110。1999年

第一款摺疊式手機摩託羅拉掌中寶328c。第一部智慧型手機摩託羅拉天拓A6188

發現什麼了麼?其實在1999年,已經有大量廠商發布了手機產品,只是大家還沒有意識到,這將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而已。

回過頭想想上面三個問題,是不是跟現在的VR、AI有點似曾相識?

知名科幻小說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 說過:「未來已來,只是尚未平均而已。」

我們未來生活的樣子,其實現在已經發生了,只是還在實驗室裡、在創業公司裡、在富人和極客的家裡,還沒有普及到所有人而已。

丨洞察未來的能力段位

如果按照『對未來的洞察能力』來劃分的話,我們可以把人們劃分為4個段位:

1)多數活在當下的普通人

其實絕大多數人都並不關心未來是什麼樣,也並不需要關心。

相比於『未來機器人會不會搶走我們的工作機會』,他們更關心的問題是『體重降不降』和『薪水漲不漲』的問題,與其抬頭望天,不如低頭好好工作,開心生活。

2)能夠預測發展趨勢的聰明人

對於喜歡閱讀、獨立思考的人來說,判斷『未來的發展趨勢』其實並不太難。比如:

未來5G一定會研發推廣,而且會變得很便宜。

教育質量越來越高,外教不再是什麼富人才能享受的稀缺資源。

人工智慧未來會替代很多行業,比如銀行櫃員、電話客服等等。

只要你知道『科技以人為本』和『科技爆發不可逆轉』兩條規律,大膽往後面推測,幾乎多數預測都會成真。

3)能預知大致時間點的行業專家

這個到了『預測時間點』階段,才是真正挑戰的開始,我們都知道人工智慧會改變很多領域,但什麼時候會顛覆銀行呢?這個答案極少人能回答清楚。

通常,特定領域的大學教授、專業風險投資人、行業頂級專家,會持續思考這些問題,他們的答案最接近文問題的真相。

4)預測並親手實現的創業者

真正的最高段位洞察者,是創業者。

他們有了自己的判斷後,會制定一個願景,組建一個公司,花上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去實現那個願景。

甘地說過一句名言,Be the change that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如果你想看到世界變成那個樣子,那就去親手實現它。

明勢資本在投資了馮大輝(Fenng)無碼科技後,在宣傳稿了引用了林肯的一句口號:」預測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參與創造未來。」

你看,創業者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愛的人。

下面我們來看一個最典型的洞察者。

丨典型四段位洞察者:王興

在國內創業圈,王興以思考極深聞名。

他有兩張圖在圈內知名度很高:

第一張圖,王興早年在創立美團時,就分享過他預測網際網路趨勢的「四縱三橫」理論【3】

「四縱」為娛樂、信息、通信、商務四大領域,而「三橫」是說每五年左右,會有一個大的技術變革,逐漸影響這四個領域,四縱三橫的交匯處就會有不同的機會。(王興最後又在自己的總結上加了一個預測,也就是未來的「物聯網」發展,所以圖示其實是湊成了四縱四橫,其他的三橫分別是搜索、社交、移動)

這個預測思路,成為後來很多創業者和投資人判斷趨勢的重要參考。

第二張圖,王興在美團2013年的年會上,放出了一頁PPT,為美團做了一份3年和8年銷售規劃。【4】

在2013年初,當初美團年GMV只有55.5億,王興就拋出了一個千億和萬億的規劃,直逼阿里體量。當初很多人都不相信,簡直狂妄至極。

可是王興就是有本事帶著團隊,把這些目標拆解開來,一年一年都給實現了。優秀的執行力就是,當你把3個、5個不可能的目標都實現以後,後面的目標別人會開始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他說:「創業對我來說是改變世界的方式,我希望活在一個更希望生活的世界裡,但我等不及讓別人去打造這個世界。」

2015年我在美團工作,在一次內部CEO溝通會上,有人舉手問了王興一個問題:大家都覺得你預測未來很準,第一時間抓住了很多風口,你有什麼獨特方法麼?

前面王興自謙的話我不記得了,但他後面的答案我至今印象深刻:

預測未來幾乎是最難得事情,其實很難預測,不過也有一些辦法:1)學習歷史,從歷史中尋找規律。2)看看別人的預測,然後體會和學習3)翻出來歷史上的預測,對比一下現在是不是準,然後學習。

然後他笑了笑,隨意的坐在前排的桌子上,接著說:

其實美團的很多業務,我能判斷大概有些業務一定會發生,但無法準確判斷時間點。所以我們就每隔一兩年,派個團隊上去試一下嘍,總不會太錯過機會。

這幾乎算是美團一個做新業務的精髓了。

我在美團工作的時候,見證了公司用多個切入點撲到過美容美髮業務、上門業務、智能餐廳業務。雖然多數都失敗了,但重要的機會(外賣/零售等)美團每個都抓住了。

最後一個問題:如何提升洞察未來的能力?

丨洞察未來的方法

我曾收集過很多牛人對成功復盤的反思,包括王興、ElonMusk,貝索斯、張一鳴等,總結成一句凝練的話,就是:在變化的世界,抓住一些不變量。

1)抓住」時間」的不變量:歷史規律。

幾年前,我一直有一個困擾:人類學習歷史到底有什麼意義?研究清楚尼安德特人是兩萬四千年消失,或者一萬四千年,有什麼意義?如果我們把這些研究歷史的精力和資源放在解決現在問題上,豈不是效率更高?

直到後來我意識到,我們對於現狀和未來的很多洞察,都是基於歷史形成的。邱吉爾說,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見多遠的未來。當你把很多事情,放到時間軸上來看的話,完全就不一樣了。

人們總是以線性思維來判斷未來,比如:我現在在工廠每個月賺1萬塊錢,假設不漲薪也不降薪的話,三十年退休,我大概能攢360萬。

而我們這個時代的技術爆炸,往往是指數級發展的。比如摩爾定律預測,計算能力每18到24個月會翻一倍。下面這幅圖來自《奇點臨近》這本書:

「我過去曾說這是技術商業史上最重要的一幅圖。現在,我想說,這是有圖像以來最最重要的一幅圖。」著名風險投資家Steve Jurvetson說。

身在一個指數級爆炸的世界裡,人們習慣的線性思維往往全都是錯的。我們總是高估了新技術對現在的影響,而低估了對未來的影響。

下面這個圖來自一篇對我後很大啟發的文章(收藏在我印象筆記裡,我打了99分)《為什麼霍金、比爾·蓋茨這些大佬們,讓我們警惕人工智慧?》【5】

我們對於歷史的思考是線性的。當我們考慮未來35年的變化時,我們參照的是過去35年發生的事情。當我們考慮21世紀能產生的變化的時候,我們參考的是20世紀發生的變化。

線性思考是本能的,但是但是考慮未來的時候我們應該指數地思考。一個聰明人不會把過去35年的發展作為未來35年的參考,而是會看到當下的發展速度,這樣預測的會更準確一點。當然這樣還是不夠準確,想要更準確,你要想像發展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總結一下,總結歷史可以發現」時間線上」的規律,來幫我們預判未來。

寫到這突然想到一個有意思的事,我一直好奇,王興在2013年畫的那個增長曲線(上圖),是怎麼算出來的?猜測一定是個精細的財務預測,有大量的業務數據進行的評估。直到後來聽到某個美團高階總監說:想太多,,哪有那麼複雜,對於一個超高天花板、高增長的電商業務,增長都是類似的,照著淘寶和京東的曲線畫一遍,就是這個了。

OK繼續,下一個預測思路,看本質。

2)抓住」空間」的不變量:事物本質。

做產品經理久了,有個基本功是一定要練到家的,挖掘背後的真實需求。

用戶跟你說,這個外賣排序太亂了,你應該按距離排序。其實背後需求是,我想快速找到最近的餐館,我餓了等不及了。這時候你的解決方案可能是做一個15min快送專區,而不是把列表默認為按距離排序。

世事千萬變,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視角,會導致表象千變萬化。如果你今天被A觀點左右,明天又被BCD觀點所折服,那麼你將永遠無法真正洞察事情的真相。

我們這一輩子,我們可能需要思考幾萬個問題,但如果我們落回到本質上,只需要想清楚這幾十個問題,就足夠應付絕大多數的決策了;

我是誰,我想要什麼?人的本質需求有哪些?公司的本質什麼?商業的本質是什麼?商業競爭壁壘的本質是什麼?國家存在的本質是什麼?藝術作品的本質什麼?

技術一直在革新,時尚一直在飄忽不定,熱點也一直在層出不窮,而人性不會變,本質需求不會變,商業本質不會變。

2014年初,某次坐動車睡不著,我突發奇想,想整理下人都有哪些需求,於是掏出筆記本,寫了一篇《亙古千年,需求不變》的筆記。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太抽象了,作為一個具體的人,其全部時間/金錢都會花在衣食住行、健康、Sex、娛樂、藝術這些事情上面,而每個事情,可以按照疼痛程度、頻次、覆蓋人群等被丟到不同的象限。

以出行為例,無非分為國際長途、國內長途、城市內長距離和3KM內短途,李白當年坐著轎子進宮寫《清平調》,和你騎著摩拜去國博看一場展覽,沒有本質區別。

當我把人們的時間按照需求場景拆一下,然後再把古今中外的各種產品丟進去,一瞬間,突然就覺得一切都有序了。

回到結論,洞察未來的根本方法,其實就是在變化的世界裡,抓住一些不變量。

這個變量就是規律和本質。再深看一步,其實這就是邏輯學中的歸納法和演繹法。

如何更近一步了解未來呢?歸納法的方法是,不斷分析歷史經驗,不斷總結規律,然後用來指導我們做判斷。而演繹法的思路是,設法洞悉事物的本質,然後不斷推導,用來指導具體的問題。

五)最後

『洞察未來』從來都是一個最難的任務,真正有價值的洞察,需要針對某個領域,持續的實踐、觀察和思考,然後才能收穫一些」真知灼見」的預判。

這幾千字的文章,如果能給你一些思考角度和啟發,足矣。

2017年底,我被派組建一個小分隊探索新業務,我把內部小組的微信群名改成了: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湖畔大學教育長曾鳴在文章《創始人最難邁過的坎是什麼?》裡說【6】:

(創業)最難的是眼高手低,你要雌雄同體,要有宏觀思考的能力,保持對未來的想像力,保持大的格局,你又必須腳踏實地從非常小的點切入。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存在天然的矛盾。而成為一個優秀的創業者,必備能力之一就是提升洞察能力,形成對未來」穩定的判斷」,才不至於在表象中迷失。

參考文章

【1】《1999接頭採訪:你需要手機嗎?》

http://weibo.com/p/230444538d438e94692e2349aa92fd98fb7474

【2】《史上最全最詳細手機發展史》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121/14/23665_705846576.shtml

【3】《為什麼「持續賭小概率事件」的人才能成功?》

https://xueqiu.com/1948398032/82762836

【4】《2013年美團網年會王興演講全文》

http://baixiaosheng.net/2226

【5】《【深度】從摩爾定律指數增長,看庫茲韋爾如何預測未來三十年》

https://www.huxiu.com/article/126497/1.html

【6】《曾鳴:創始人最難邁過的坎是什麼?》

http://www.sohu.com/a/226368321_118792

相關焦點

  • 推演洞見未來
    書名《推演:讓決策更具洞見》  作者:楊霄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這種思維方式不再是「回頭看」、向歷史要經驗,而是努力向前看,遠瞻未來,向未知求答案。這樣的思維對於贏得戰略博弈至關重要,原因就在於一切的博弈都嚴格基於當下特定條件、特定因素,在發展變化中逐步打破平衡,最終一方呈現出決定性的優勝結果。
  • 王興的密匙
    「有兩個宏觀標準,這個行業在未來一段時間會不會發生大變化,另一個是這個行業消費者或者商家是不是對現狀滿意?如果前者的回答是 yes,後者是 no 的話,就有試的空間。」他補充道,「你可以認為美團點評是一家自己做業務的金融公司。業內有一家叫做普洛斯的金融公司,持有資產幾千億美元。他們進行募資但是不投資,自己做業務。」
  • 王興的地心引力
    如果把美團看作太陽系,引力就是王興所提的本地生活服務能力,圍繞四周的每個星球代表一種業務。引力能牽引到最遠距離的星球就是美團的邊界。按照王興之前的表達,他不關心最遠那顆星球在哪裡,是什麼。他更關心這個在線服務能力是否始終保持運轉。因為他想,這種服務能力也應該像亞馬遜那樣,是一種系統的可復用的能力。講各種數字,建模、分析、比較是王興的思維常態。
  • 王興的無限遊戲
    在千團大戰惡性競爭的11年,常遇春不管在微博上還是支付寶內部的培訓裡,都表達了對王興和美團的看好。11年王興32歲,已經創業了三四次,從五道口搬到知春路再搬到中關村,在團購戰場跟吳波這些人廝殺,同時不斷邀請幹嘉偉加入美團,電影外賣酒旅打車業務都還沒展開。那年3月王興頭一回見到馬雲,王興問:你最強的是什麼?
  • 評論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讓我們「洞見未來」
    從明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著眼未來5年乃至15年發展提出的建議,擘畫出一個「未來中國」,讓14億國人激情澎湃,洞見未來。  洞見未來,源於徹悟歷史。歷史告訴我們:凡事預則立。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到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小到有計劃,大到有規劃,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已成為我們的「行動習慣」。
  • 「設計·洞見未來——數字設計論壇」在虹口花園坊舉辦
    「設計·洞見未來——數字設計論壇」在虹口花園坊舉辦 2020-11-23 1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技賦能洞見未來 2020未來媒體高峰論壇在大興舉行
    人民網北京12月24日電 12月24日,在中國北京大興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科技賦能 洞見未來——2020未來媒體高峰論壇暨夢想當然5G-MR全媒體基地啟動式」舉行。高峰論壇由北京電子商務中心區建設辦公室、北京大興區融媒體中心、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夢想當然全媒體聯合主辦。
  • 「設計·洞見未來——數字設計論壇」來到花園坊
    11月22日,「設計·洞見未來——數字設計論壇」在虹口區花園坊產業園區安悅會議中心舉行。論壇指出,數字經濟的未來已來,今年以來,虹口區積極落實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進一步順應需求、把握機遇、加快發展新經濟形態,培育產業新動能,為虹口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新亮點、創造新標杆,形成經濟發展新增量。無論是政府部門和行業企業都要緊緊抓住這一輪新發展的機遇,用好各自的資源優勢,加強攜手、合作共贏。
  • 王興無意間看到了陳一舟的個性籤名,源自物理學家理察·費曼
    王興   4月8日晚上,美團創始人王興在自己的飯否上寫道:   不經意間瞥見陳一舟老兄的 linkedin 籤名檔:Think with the most undisciplined, irreverent and original manner possible.
  • 我雙重的面目同時洞見往昔 與未來
    我雙重的面目同時洞見往昔 與未來。我看見它們毫無二致 那些鐵,那些混亂與惡行 那個誰本可抹去它們卻不曾抹去 也不會抹去。我缺了兩隻手 且由不動的石頭刻成。
  • 科技賦能 洞見未來|大興舉辦未來媒體發展高峰論壇
    2020年12月24日,「科技賦能 洞見未來」——2020未來媒體高峰論壇暨夢想當然5G-MR全媒體基地啟動式在大興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舉行,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原書記處書記翟惠生、中國電子商會會長王寧、大興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翟德罡到場參加,並致開幕辭。
  • 王興:對於未來越有信心,眼下才能越有耐心
    編者按:王興永遠不缺故事。有媒體曾評價他:「王興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我們很難給這個『特殊』一個準確的定義,王興有他的 A 面和 B 面,在回答關於公司的問題時,他極其在意邏輯和準確,而在談到個人問題時,他允許自己稍微放鬆一點。」市面上有很多王興先生談論公司的內容,但你或許很難看到一篇他聊自己的文章。所以,你是如何看待這個人?如何看待他的「特殊」?
  • 洞見未來,誰將領航北京下一個十年?
    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和新一輪城市發展計劃,在南中軸區域自北向南將規劃國際商務、國際交流、國際組織、國際傳媒等國際交往功能區。同時,伴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戰略的實施,雄安新區的設立,城南地區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 科技賦能 洞見未來 2020未來媒體高峰論壇大興舉行
    12月24日,在中國北京大興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科技賦能 洞見未來——2020未來媒體高峰論壇暨夢想當然5G-MR全媒體基地啟動式」舉行。在主題演講環節,來自業界頂級專家帶來了最前沿媒體發展研究成果和產品。
  • 洞見未來 預見生機 2019中國勞動力管理大會圓滿落幕
    十大議題中,既有從前瞻趨勢出發的人力資源未來思考,也有企業在人力資源創新與數位化轉型方面的成功實踐,更有圍繞管理賦能與領導力培養的理念分享。 【前瞻趨勢】未來已來,我們已在。在日益錯綜複雜的環境中,快速的變化成為不變的主題。唯有洞察未來、前瞻思考,才能實現敏捷轉型、有力破局。
  • 一張思維導圖帶你解剖王興的最強大腦
    【編者按】近期,王興接受《財經》的採訪的一篇《對話王興:大多數人關注邊界,而不關注核心》在朋友圈刷屏,文中提到美團的業務擴張,不間斷的受到競爭對手的質疑,對此,王興在接受採訪中就質疑、新業務延展以及公司的治理做了詳細的解說,億邦動力網為了節省讀者的時間,總結了一張思維導圖帶你解剖王興的最強大腦
  • 凱文·凱利|無懼未來——關於「技術學習」的5個洞見
    演講者|凱文·凱利  來源|湖畔問教(ID:Hupanwenjiao)談到未來,人們常常會問,未來的人才需要具備哪些技能?似乎只有知道了未來對我們的要求,我們才能動手「改造」今天的教育。別急,智慧型手機僅僅出現了不到5000天,你還記得自己如何從一片茫然到應用自如嗎?
  • 看了喬治亞的國粹美食,新疆人疑惑了:確定不是「偷師」我們的
    看了喬治亞的國粹美食,新疆人疑惑了:確定不是「偷師」我們的!說到喬治亞的話,可能很多人對這個國家都不是非常熟悉,應該是聽說過這個名字的,但是不知道它到底是位於世界上的哪一片區域。所以到當地旅遊的中國人不是很多,但是如果你到了當地之後,你就會發現,喬治亞其實和我們國家存在諸多的相似處,尤其是喬治亞的國粹美食,相信每一個新疆人看到後都會有疑惑:這確定不是偷師我們的薄皮包子嗎?
  • 科技洞見未來 智能引領生活
    科技洞見未來 智能引領生活 日期:2018-07-05 【 來源 : 新民周刊 】
  • 「聚焦航空 洞見未來」——航空產業的風險與機遇
    本次活動以「聚焦航空 洞見未來」為主題,圍繞國內航空產業的發展現狀、通用航空產業的創新與技術、航空領域投資等多方面內容進行深入探討。旨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搶抓機遇、創新突破,助推航空產業做大做強做優,在新冠疫情衝擊全球航空產業的局面下,群策群力,共同探討中國航空產業的發展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