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舒怡
繼萬眾矚目中&34;飛船安全返回地球後,SpaceX又有吸睛的新動態。據媒體報導,SpaceX在新一輪融資中募集到了19億美元——這是SpaceX最大規模的一次融資,交易完成後估值將達460億美元。
而此前SpaceX在22輪融資中籌資34億美元,已經是世界估值第三高的私營公司,僅次於滴滴出行和字節跳動。
以火箭、載人、Starlink星鏈計劃為主要業務的SpaceX正在向創始人馬斯克關於太空的美好預想不斷前進。
8月2日,SpaceX的&34;(Dragon)飛船在兩個月的宇宙漫遊後安全返回地球,在墨西哥灣海域成功著落。載有兩名太空人的龍飛船執行的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民營太空公司載人航天任務,也是自2011年來從美國本土發射的載人飛行太空飛行器首次進入軌道飛行。
馬斯克把這稱為&34;。
據悉,龍飛船預計將會在今年9月進行下一次載人任務&34;,搭載4位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逗留6個月。
而今年二月,一家太空旅遊公司計劃在2021年底到2020年間,使用龍飛船搭載4名自費遊客上太空,每個座位可能達5500萬美元。
展望未來,按NASA的計劃,未來將每隔數月就發射SpaceX的載人飛船,將太空人送入太空。
比上太空的願景更進一步的是火星旅遊。馬斯克希望未來Starship飛船能搭載100名人類進行火星旅遊。不過在目前來說火星旅遊還太過遙遠,可行度暫時較低。
俄羅斯某公司預售的限量版定製版iPhone12
登陸火星之前,月球可能會是SpaceX首先要考慮的目標。NASA正在考慮未來將Starship作為太空人在月球軌道和月球表面間的運送往返工具,SpaceX需要與藍色起源(Blue Origin)以及Dynetics公司競爭這一載人月球著陸器項目。
不過據業內人士預測,航天載人業務裡和普通人關係更大的大概是國際性交通工具的設想,未來SpaceX可能能夠讓人在一個小時內完成從紐約到上海的國際旅行。目前技術和成本上還有很多需要克服的環節,例如價格可能會高達兩三萬元左右。
針對Starship的研發和測試在緊鑼密鼓進行中。繼8月3日進行飛船原型SN5的首次短程低空飛行測試後,12日媒體報導SpaceX在調換SN5和SN6的位置,為第二次測試作準備。未來更多的飛行測試將開展,馬斯克的設想在一步步驗證。
根據摩根斯坦利的報告,SpaceX業務中估值潛力最大的是Starlink星鏈計劃,如果成功,可能會幫助SpaceX的估值漲至1750億美元的高點。
以太空網際網路為理念,馬斯克設想的是通過Starlink為偏遠地區提供快速的網際網路體驗,屆時網速最大可達1Gbps,是目前平均網速的180倍。Alpha測試已經在華盛頓部分鄉村地區開放,Beta測試預計在今年開始,測試區域將覆蓋美國北部和加拿大南部。
從2019年5月發射第一批衛星到現在,SpaceX已經發射了653顆Starlink衛星,最近的第十一批就在昨天,發射了58顆,並預計在2019至2024年間擴大到至少12000顆。
國外社交平臺上有網友做了相關測試,數據顯示下載速度約在35至60Mbps區間,延遲主要在50毫秒以下,離馬斯克的預期還有很大距離。
&34;上名為&34;展示的部分測評數據
雖然測試並未收費,SpaceX也未透露預計的用戶使用花費,但據專家估計,費用可能在100美元每月左右。價格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高昂的。
在Starlink可能造福人類的同時,有一批人對此表示不滿。天文科學家抱怨稱Starlink的衛星帶來的光汙染會對天文研究數據收集的質量和數量均造成不利影響,他們正在呼籲加強對網際網路衛星網絡的監管。
2019年,智利美洲天文臺Blanco 4米望遠鏡觀測到&34;衛星在夜空中留下的條紋 圖源網絡
摩根斯坦利的報告顯示太空經濟正在吸引新投資者的興趣,到2040年,全球太空經濟的價值將至少達到1.1萬億美元。
想要稱雄&34;,SpaceX需要戰勝其他競爭對手。其中包括由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創辦的藍色起源,以亞馬遜套現的14億美元作為啟動資金。
雖然目前尚未實行發射計劃,但藍色起源也在研發可重複使用火箭,目光瞄準亞太空旅行。並且在與其他公司一起為NASA的Artemis重返月球任務開發人類著陸系統,其中包括正在研發的&34;登月著陸器。
此外,波音公司、聯合發射聯盟(ULA)都是SpaceX強勁的競爭對手。前者同樣獲得了來自NASA的資金資助,達48億美元。雖然開發的Starliner飛行器在去年12月的試飛中失敗,但該項目仍然在開發中。
而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共同創立的ULA已經完成140次火箭發射,無一失敗任務。據悉,ULA最新研發的重型火箭Vulcan具備一定競爭力,可與SpaceX相媲美,並預計將在明年初發射至月球。
同時亞馬遜旗下的網際網路衛星項目Kupier近日獲得批准,將向太空發射3236顆衛星,其目標願景與Starlink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SpaceX作為一家民營太空公司,在業界不斷創下的裡程碑引人注目,其對該領域的帶動作用在摩根斯坦利報告中得到承認,也對中國的商業航天起到了激勵作用。
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據天眼查顯示,中國第一家民營火箭企業翎客航天註冊於2014年,目前旗下有多家相關公司。
圖源天眼查APP
根據相關報告,截至2018年底,國內商業航天領域內已有註冊公司141家,其中民營為123家,佔比87.2%。當年該領域至少發生36筆投融資交易,總額高達35.71億元,其中三分之一屬於天使輪及種子投資,資本不斷湧入。
圖源北京未來宇航空間技術研究院
中國政府自2014年來的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商業航天市場發展,例如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商業遙感衛星項目等。
圖源艾媒諮詢
然而中國商業航天產業起步晚於美國大概三十年——美國1984年頒布的相關法案就鼓勵太空商用,中美商業航天產業還有較大差距,在商業太空飛行器發射次數上就可見一斑,而SpaceX在2018年全年總共實現了21次發射。
圖源艾媒諮詢
太空旅行常出現在科幻大片和人類對未來美好構想中。雖然目前人類離這一目標還有相當大的距離,但是SpaceX已經邁出了一小步,未來還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