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有很多動物能夠改變典型的性別特徵和行為,甚至直接改變自己的性別。
人們通常認為生物只有兩種性別:雄性以及雌性。然而,自然界中有很多動物能夠改變典型的性別特徵和行為,甚至直接改變自己的性別。近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中的一項新研究,對「性別是固定屬性」的觀點提出了質疑。研究人員發現,腦細胞中有一個基因開關,必要時它可以在性別特異性狀態之間切換。
該研究由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副教授Douglas Portman博士領導,研究對象是神經系統研究領域的寵兒——秀麗隱杆線蟲。這是唯一一種神經系統被完整描繪出來的生物,它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大腦迴路是如何整合信息、做出決定和控制行為的。
秀麗隱杆線蟲有兩種性別——雄性和雌雄同體(後者被認為是改良過的雌性)。雖然雌雄同體的個體可以自體繁殖,也會與雄性結成伴侶。決定秀麗隱杆線蟲性別的為單基因TRA-1。當發育中的線蟲具有兩條X染色體時,這一基因就會被激活,繼而使線蟲發育成為雌性。如果線蟲只有一條X染色體,則TRA-1不會被激活,線蟲發育成為雄性。
新研究表明,雄性線蟲體內的TRA-1基因並非完全沉默的。相反,當環境迫使雄性線蟲不得不表現得像雌性時,TRA-1就會採取行動。一般來說,雄性秀麗隱杆線蟲更喜歡尋找配偶,而不是吃東西,部分原因是它們不能像雌性那樣「聞到」食物。如果雄性太長時間不進食,它就會提高自己探測食物的能力,即表現得更像雌性。這種轉換需要TRA-1介入,沒有它,雄性線蟲就不能增強嗅覺,並維持在飢餓、對食物不敏感的配偶搜索模式。TRA-1在幼年雄性線蟲身上也有同樣的作用——它能幫助那些因太小而無法尋找配偶的雄性進行食物探測。
「這些發現表明,在分子水平上,性別不是二元或靜態的,而是動態和靈活的。」 Portman 說,「雄性神經系統的某些方面可能會短暫地呈現出雌性的『狀態』,雄性的行為可以根據內部和外部條件進行靈活變化。」
編譯:橘子 審稿:alone 責編:雷鑫宇
期刊來源:《當代生物學》
期刊編號:0960-9822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08-biology-blurs-line-sexes-behaviors.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