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個高挑苗條、秀髮披肩的美女有很多令人讚嘆的身份標籤:天體物理學博士、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領軍研究員、結構生物學家、行遍世界的演說家……可還有個標籤曾令她傷心彷徨——她是一個變性人。
點擊觀看TED演講
科麗莎(Karissa Sanbonmatsu)生為男兒身,她內心卻一直覺得自己是女人。身著女裝並不能改變世俗對她性別的定義。當她下定決心變性成女人,卻招來潮水般的非議。即使那時,她已經是一個學富五車、成果卓著的科學家。站在多次登臺過的國際學術講臺上,她看到觀眾們的蔑笑和指指點點,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一度瀕臨崩潰。
幸而在親友支持以及心理治療幫助下,她才終於走出陰雲,不僅大膽地宣布自己的性別標籤,在工作時也帶著性別少數群體的彩虹手環,更熱衷於各種公開演講和研究活動,以支持和自己有類似經歷並需要幫助的人。
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領軍研究員Karissa Sanbonmatsu博士
究竟什麼是女人?她一輩子都在思考這個問題。科學家總是醉心於尋找事物的本質。科麗莎的科學素養也催生了她探索性別本質的好奇心。她說,性別不僅僅取決於染色體,也不是由性格舉止、是否能生孩子等簡單因素決定的。
為了弄清這個問題微觀層面的奧妙,她與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其他科學家們搭建了百萬臺計算機聯網的機房,並首次在計算機上模擬整個基因組DNA是如何捲曲而影響基因表達的。這是迄今為最大的生物分子模擬實驗。他們發現了性別在分子層面的生物基礎——性別的表觀遺傳學。
她說在TED演講中說,雖然人的基因是先天得來,但受激素等的影響,DNA長鏈的捲曲方式(她稱之為「結」)會記錄下環境的變化,讓基因的表達也發生很多變化,尤其是胚胎形成的不同階段就有不同變化,從而永久的改變了結果,雖然基因序列並沒有變。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胚胎細胞是應該長成血細胞?心肌細胞?還是腦細胞?懷孕的不同階段都有可能有不同的DNA解讀。
三色玳瑁花貓的毛色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基因序列不變的情況下,小貓胚胎早期就發生了DNA解讀的不同,導致不同毛色混雜。而人腦也有類似現象。因此一個胎兒的生殖器可能發育成男性,但是大腦則發育為女性。是胚胎時期的大腦發育,造就了女性天生具有女性的感覺。所謂大腦的性別,其實也像是花貓的毛色一樣,是各種補丁的混合物,女性大腦裡,女性補丁較多,男性補丁較少。
科麗莎找到的性別的生物學基礎,也許能備受歧視的性別少數群體帶來安慰以及更公平的社會聲譽——變性人不是變態,身體和大腦性別不同只是生物學上一個常見的現象。可他們總是受到嘲笑和非議,有時候一句惡毒言語就能逼他們走上絕路。變性人中有高達40%的比例曾試圖自殺。那些變性人、受歧視者、深受孤獨或性侵犯的折磨的女性應該得到幫助。
麗莎說,「我們每個人的體型、尺寸差異何其大,以至於我無法說清什麼才是女人。也許做女人就意味著接受我們自己的真實身份並相互承認。我認同你,而你也認同了我。」
編譯、字幕 | L 10
終審 | 汪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