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駁斥雌雄異株是「進化死胡同」的假說—新聞—科學網

2020-11-24 科學網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
研究駁斥雌雄異株是「進化死胡同」的假說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周飛)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教授張奠湘指導學生鄧小芳、陳湜、段婷婷歷時14年,完成了對玉葉金花屬植物繁育系統進化研究,駁斥了雌雄異株是「進化死胡同」的假說。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分子系統發育與進化》期刊上。

雌雄異株的進化一直是進化生物學家關注的焦點,其物種數目僅佔有花植物的7%~8%。由於雌雄異株分支經常處於系統發育樹的頂端,且其雌雄同株的姐妹類群物種相對較少,因此,雌雄異株一直被進化生物學家認為是「進化的死胡同」。

茜草科玉葉金花屬是重要的園藝植物資源。研究組通過全面的物種採樣(70%以上種類),基於8個葉綠體基因進行了系統發育關係重建以及性狀相關性分析。研究結果表明,二型花柱是玉葉金花屬的原始繁育系統類型;二型花柱進化到雌雄異株、單型短柱花、單型長柱花;雌雄異株4次獨立從二型花柱起源,並兩次逆轉到兩性同型花;雌雄異株和攀援木本是顯著相關的,然而僅雌雄異株與快速分化的物種分化率相關,攀援木本對物種分化率沒有明顯影響。

該研究同時為玉葉金花屬植物園藝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中國科學報》 (2018-04-16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Plant Cell:獼猴桃的雌雄異株現象是如何產生的?
    雌雄異體在動物中是主要的,但是在植物中,雌雄異株是一種少見的現象,在高等植物中雌雄同株是常見現象,而雌雄異株的植物只有少數
  • 怎樣識別金彈子的雌雄異株
    怎樣識別金彈子的雌雄異株金彈子因雌雄異株,所以盆栽金彈子有掛果和不掛果兩種。從樹形、樹幹皮色、葉形、葉色、葉脈分析,都不能準確斷定樹樁的雌雄,只有觀察金彈子的花朵,才能準確區別雌雄。雌株開花每個葉芽下只有一至二個花朵,形體比雄花大,四葉花爪包著花心為三角形,花開後花爪張開象柿子花一樣,花朵裡面可見幼果。
  • 這3種盆栽雌雄異株,只種一棵難結果,成雙成對更好看
    自然界中的很多植物都是雌雄同株,種上一株只要能開花,很多都會結果。但也有一些例外,雌雄異株,要同時種上一雌一雄才能結果,否則就只開花不結果。比如下面這3種盆栽植物,就是雌雄異株,只種一棵難結果,成雙成對才更好看。
  • [2020-10014]雌雄異株青楊對叢枝真菌、乾旱和種植方式的性別反應
    本文推測,雌雄株之間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的交流,這種交流可能是由AM真菌促成的。     本試驗以雌雄異株植物青楊為材料,設置3個因子:(1)AM接種/不接種;(2)充分澆水/水分脅迫;(3)單株模式(只有4雄株或4株雌株)/混性型(2雄株和2雌株)。測定了雌雄幼苗的生長(莖長、地徑、SPAD、平均葉面積、生物量積累)和營養(C、N、P、K、Ca、Mg)分配。
  • 浙江:雌雄異株 千年雄銀杏只開花不結果
    浙江植物學會理事長傅承新:自然界大部分植物是雌雄同株的,而銀杏等少數樹種卻是雌雄異株的;雄銀杏只開花不結果,雌銀杏才會結果;就算把雌銀杏的枝條嫁接到雄銀杏樹上,也只有這根枝條結果。一般從外觀上很難區分銀杏樹是雄是雌。兩者在樹形上只有細微差別,雌銀杏的樹冠是向兩邊擴張的,雄銀杏是拼命往上長的,不是內行人不怎麼看得出。
  • 葡萄雌雄異株向雌雄同體的轉變
    組裝結果統計表為了準確鑑定性別位點,研究團隊建立了雜交組合F1家系,選擇2個野生葡萄親本以及子一代中雌雄各5株,進行重測序分析。結合公開的全基因組重測序數據,對靠近性位點的SNP進行檢測,發現這些SNP在雄性中總是雜合的,相反的在雌性中總是純合的。同時還發現在2號染色體上,X型單倍體的性別位點跨越了111kb,結果如圖1所示。
  • 成熟果實「臭腳味」很重,樹葉美觀,雌雄異株,不讓結果有方法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成熟果實「臭腳味」很重,樹葉美觀,雌雄異株,不讓結果有方法。銀杏樹屬於是雌雄花不同株的樹木,銀杏樹結果就需要異花授粉後才能夠結果。對銀杏樹嫁接的目的,通常是為了讓銀杏樹提前結果,為了增加結果量的需求,如果不需要銀杏樹結果,一是對實生苗不嫁接,就會推遲15到20年的結果期,或者是在種植的時候,對銀杏樹進行雌雄株區別栽種,也是能夠讓銀杏樹不結果的。
  • 每日摘要:美洲黑楊雌雄異株的性別決定基因鑑定(bioRxiv)
    本文中,作者發現一個完全雌雄異株的林木美洲黑楊(Populus deltoides)處於性染色體形成的早期階段,其中雌株和雄株的性別在遺傳上分別由兩小段與X或Y物理連鎖的序列所決定。有趣的是,有兩個Y基因在對應的X染色體上丟失了。其中一個基因產生的siRNA通過RNA指導的DNA甲基化和siRNA引導的mRNA剪切來阻斷一個對於雌性結構發育至關重要的基因的表達,從而達到抑制雌性結構發育的作用。
  • 雄性主導進化假說
    雄性主導進化假說DNA突變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基本材料。如何檢驗這一科學假說呢?X,Y和常染色體的進化速率差異在XY性別決定的物種中,常染色體約一半的時間在雌性個體中,一半時間在雄性個體中,所以常染色體的突變率是雌雄個體突變率的平均值。X染色體約1/3的時間在雄性個體中,剩餘2/3的時間都在雌性個體中,所以如果雄性個體比雌性個體突變率高,X染色體的突變率就會相對較低。
  • 這種被大學問家朱熹稱為惡木的楮樹,雌雄異株
    楮樹也是一種比較奇特的樹種,雌雄異株。雌樹和雄樹在外形上基本相同,但是又有著細微差別。關於雌樹和雄樹,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說得可謂詳細而又透徹:「楮谷乃一種也,不必分別,惟辨雌雄耳。雄者皮斑,而葉無椏杈,三月開花成長,穗如柳花狀,不結實。歉年人採花食之。雌者皮白而葉有椏杈,亦開碎花,結實如楊梅,半熟時水澡去子,蜜煎作果食。二種樹並易生,葉多澀毛。」
  • 五個異源四倍體棉花起源被釐清—新聞—科學網
    他們繪製了所有五個異源四倍體棉花種的高精度參考基因組圖譜,為探究多倍體植物基因組演化規律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據了解,主要的栽培棉花為異源四倍體,其形成經歷了複雜的雜交、多倍體化和馴化過程。大約150萬年前,起源於非洲的二倍體棉和美洲的二倍體棉雜交、基因組加倍形成五個異源四倍體種,分別是陸地棉、海島棉、毛棉、黃褐棉和達爾文氏棉。
  • 新研究揭示進化衰變時鐘對物種形成和物種滅絕的影響
    新研究揭示進化衰變時鐘對物種形成和物種滅絕的影響(CREDIT:J. Hoyal Cuthill and N. Guttenberg.)(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學網(小柯機器人):英國埃塞克斯大學Jennifer F. Hoyal Cuthill小組揭示了進化衰變時鐘對物種形成和物種滅絕的影響。相關論文於2020年12月10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
  • 柿子樹是雌雄異株植物還是單性結實?這樣提高授粉率,省事又高產
    柿子樹和楊樹、柳樹、鐵樹、銀杏、獼猴桃、野生葡萄和菠菜等一樣,都屬於雌雄異株植物,也就是說,同一個植株只單生一種花,要麼雌花,要麼雄花。同時,柿子屬於不完全雌雄異株果樹,柿子不同的品種有差異。具體如何辨別雌花和雄花,可以查看以下說明:花雌雄異株,但間或有雄株中有少數雌花,雌株中有少數雄花的,花序腋生,為聚傘花序;雄花序小,長1-1.5釐米,彎垂,有短柔毛或絨毛,有花3-5朵,通常有花3朵;總花梗長約5毫米,有微小苞片;雄花小,長5-10毫米;花萼鍾狀,兩面有毛,深4裂,裂片卵形,長約3毫米,有睫毛;花冠鍾狀,不長過花萼的兩倍,黃白色,外面或兩面有毛,
  • 山桐子是雌雄異株,那有樣技術你不得不學!!!
    山桐子是雌雄異株植物,通過種子育出的苗子,雌雄比例理論為1:1,那在未來,為了幾乎全部都能掛果(必須要留一定比例為雄樹哦),有樣技術你不得不學
  • 每日摘要:蠅子草屬雌雄異株物種研究揭示雌雄異株並不是演化'死胡同'(MBE)
    主要研究:Here, we used a population genomics approach in the Silene genus to look for possible effects of dioecy, especially for potential evidence of evolutionary
  • 科學家在西太平洋找到接近「地幔柱假說」例證—新聞—科學網
    自近半個世紀前「地幔柱假說」被提出後,常被用來解釋巨大洋底高原和一系列有年齡序列的海山鏈成因。這個假說假設一個來自上千公裡地幔深部的地幔上湧體,從深部上升到淺部後形成了巨大量的巖漿。地幔柱的啟動方式非常類似於一個原子彈的引爆過程,形成洋底高原的地幔柱「頭」相當於引爆過程的蘑菇雲頂部,形成海山鏈的地幔柱「尾巴」相當於蘑菇雲的頸。
  • 福州這些樹 如何辨雌雄?
    福建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吳文珊教授表示,榕樹家族中有雌雄同株和雌雄異株兩類。我們常見的行道樹包括小葉榕、大葉榕、菩提榕、高山榕、垂葉榕等,都是雌雄同株。而薜荔、粗葉榕,是雌雄異株,雌樹果子內有雌花,雄樹果實內有雄花和癭花,癭花結構如同雌花,但不是用於繁衍,而是作為榕小蜂產卵、孵化的場所。
  • 廈門街頭鐵樹開花雌雄同株
    昨日,記者在篔簹湖畔就見到了這麼一株罕見的雌雄同株的蘇鐵,而且還同時開了12朵雄球花和2朵雌球花。 異象:雌蘇鐵開出雌雄兩種花 這一株神奇的蘇鐵位於鬥西路附近的篔簹湖綠化帶上,發現它的是福建農林大學的退休教授黃克福。他告訴記者,自己住在附近,最近散步時發現了這株與眾不同的蘇鐵。
  •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發現金鉤花功能上為雄雌同株—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周飛)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植物科學中心博士生陽桂芳在導師徐鳳霞研究員指導下,通過對雌雄同株的金鉤花花發育及其雄蕊和不育雄蕊的形態與結構的對比研究發現
  • 研究研究揭示榕樹氣生根發育、性別決定和榕-蜂協同多樣化的分子機制
    榕屬植物和與傳粉榕小蜂有的高度專性共生關係,在探討物種形成、動植物協同進化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然而榕樹和榕小蜂高質量參考基因組信息的缺乏,嚴重製約了以上榕樹相關問題的深入研究。該研究首次揭示了榕樹的氣生根的形成和發育是與一條光誘導的生長素合成和運輸能力提升的分子通路相關,為榕樹氣生根特徵進化和相關園藝品種開發提供了理論基礎。二是發現對葉榕的性染色體和性別決定基因並確定榕樹性別系統進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