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S AMI新突破:新設備能快速檢測血液中的有害細菌
2020年4月12日訊 /生物谷BIOON /——工程師們已經發明了一種可以快速檢測血液中有害細菌的微型設備,這使得衛生保健專業人員能夠查明潛在致命感染的原因,並用藥物與之對抗。這項由羅格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的合作研究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雜誌上。
-
福音:終於能檢測血液中的細菌了!每年70萬人死於超級細菌感染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微型設備,可以快速檢測血液中的有害細菌,使衛生保健專業人員能夠精確定位潛在致命感染的原因,並用藥物對抗它們。由羅切斯特理工學院科學家的這項羅格斯大學合著研究發表在ACS《應用材料與界面》期刊上。
-
ACS Nano:利用可攜式設備定量檢測微量血液中十幾種生物標誌物
在過去的幾年,微流體設備已在診斷領域顯示出非凡的潛力。它們是由矽橡膠製成的,含有頭髮絲寬度的微小通道。微流體設備能夠快速地檢測極少量血液中的許多種不同的生物標誌物。它是一種完全自我維持的依靠電池能源運行的可攜式設備。它無縫地與廉價的顯微鏡一起運作,從而提供非常高水平的檢測準確性。這種平臺能夠在微量血液(小於0.005微升)中定量檢測高達16種不同的生物標誌物分子。這些生物標誌物通常是酶、蛋白、激素或代謝物,它們在血液中的濃度可提供關於病人健康狀況的準確信息。
-
科學家們開發出多種能快速檢測COVID-19的新技術!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開發出的那些能快速檢測COVID-19的新技術!分享給大家!最大的好處是,即使出現了COVID-19以外的新傳染病,也可以在幾周內依靠類似的理念開發出診斷試劑盒。目前用於COVID-19診斷的PCR分子測試具有很高的準確性,但是需要複雜的製備過程才能提取或精製病毒。由於它需要昂貴的設備和熟練的專家,因此不適合在小型場所中廣泛使用。RNA是介導遺傳信息或參與控制基因表達的核酸。
-
ACS Chem Biol:抗生素耐藥性細菌治療新突破
2019年9月21日 訊/生物谷BIOON/ --銅綠假單胞菌是一種危險的病原菌,常出現在醫院環境中以及對免疫系統較弱的人群引起感染,並可能導致血液感染和肺炎的發生,嚴重情況下甚至會有生命危險。據世界衛生組織稱,銅綠假單胞菌對抗生素具有很高的耐受性力,因此迫切需要其他治療策略。
-
新檢測方法或有助快速區分病毒和細菌
有中國科學家參與的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撰文稱,他們結合理論和實驗方法,開發出一種檢測傳染病DNA的策略,這一新方法可快速區分出病毒和細菌。目前,新冠肺炎大流行,各國都亟須快速而準確地檢測出傳染病。
-
新型血液測試快速診斷細菌病毒 可少吃消炎藥
儘管研究目前仍處於實驗室研究階段,但這個團隊的科學家已經開始在研究可攜式的有關設備。那些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其他專家認為這項研究成果解決了一個難題。科學家已經開始在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該方法促使醫生使用恰當的藥物當醫生們需要確定導致病人出現感染的是何種病原體,並決定採取哪種治療手段時,他們常常會面臨很多困難。
-
微流體裝置有望快速檢測血液中的癌細胞
來自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以及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的一隊科學家,剛剛展示了一種新穎、實惠的微流體裝置,能夠快速檢測血液樣本中漂浮的癌細胞。目前研究團隊正在嘗試不同的方法,以提升癌症血檢的準確性。從追蹤癌症 RNA 痕跡、到檢測幾乎所有癌症類型共有的獨特 DNA 納米結構,我們正站在一項激動人心的技術前列。原型裝置可檢測微小血液樣本中超過 90% 的腫瘤細胞(圖自:Ian Papautsky)當前的前瞻性研究中,檢測血液樣本中的循環腫瘤細胞(CTC),或許是一種高效的方法。
-
《Sci Rep》:手機新用途:檢測細菌耐藥性?
對抗細菌耐藥性的挑戰之一是部分偏遠地區由於缺乏設備和技術人員而無法檢測細菌藥物敏感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個來自UCLA的團隊開發了一種便宜而簡便、可以自動檢測細菌藥物敏感性的手機附件,這項研究成果最近發表在《科學 報告》雜誌上。
-
用螢光納米傳感器檢測細菌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檢測細菌和感染的新方法。他們使用螢光納米傳感器比現有方法更快更容易地追蹤病原體。傳統的細菌檢測方法需要採集組織樣本進行分析。螢光在細菌分子存在時發生變化該傳感器是基於直徑小於1納米的改性碳納米管。如果它們受到可見光的照射,它們會發出近紅外範圍的光(波長1000納米以上),這對人類是不可見的。當納米管與環境中的某些分子發生碰撞時,螢光行為會發生變化。由於細菌分泌一種特殊的分子組合,因此傳感器發出的光可以表明某些病原體的存在。
-
加拿大研究員發現檢測血液中癌症生物標記新方法
原標題:加拿大研究員發現檢測血液中癌症生物標記新方法 據最新一期《自然·化學》雜誌報導,加拿大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檢測人體血液中癌症生物標記物的新方法:利用肽核酸鉗及納米微電子晶片檢測游離核酸。 核酸可分為DNA(脫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通常位於細胞內,但有時也能在循環血液中找到。
-
Toxins:新方法可檢測尿液中的有害藻類毒素
2020年1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2018年夏季,佛羅裡達州南部的淡水和海水生態系統中都有大量產毒藻類爆發,影響了生活在這些海洋環境中的野生動植物和人類。在有害藻類爆發期間,藍藻將包括微囊藻毒素和結核菌素在內的有毒肽釋放到水源中。
-
新方法可檢測血液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抗體
英國《自然·醫學》雜誌12日公開的一份免疫學研究論文,美國科學家介紹了一種可以檢測新冠肺炎患者血液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抗體的方法。這種方法已經在16名患者身上做過測試,或有助於鑑定出血漿中包含病毒抗體的個體,這種抗體有望用於治療其他病人。
-
ACS Nano:細菌粉碎技術對抗超級耐藥細菌
這項技術使用磁性液態金屬的納米顆粒來粉碎細菌和細菌生物膜--細菌茁壯成長的保護性"房子"--而不傷害有益細胞。 這項由RMIT大學領導的研究發表在ACS Nano雜誌上,為尋找更好的抗菌技術提供了一個突破性的新方向。
-
ACS Sensors:20分鐘即可檢測COVID-19
2020年7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在最近一項發現中,研究者們開發出了使用25微升血漿樣品鑑定的COVID-19的方法。由BioPRIA和莫納什大學化學工程系領導的研究小組,包括來自ARC融合生物納米科學與技術卓越研究中心(CBNS)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簡單的凝集測定法,用於確定血液樣品中是否存在針對SARS-CoV-2感染而產生的抗體。雖然當前的拭子/ PCR測試可以用於識別COVID-19呈陽性的病例,但凝集測定法可以用於檢測因感染而產生的抗體,從而為接種疫苗的臨床試驗提供協助。
-
基於CD22103的AMI/HDB3編解碼電路分析與實現
在一般的數字通信系統中首先將消息變為數字基帶信號,稱為信源編碼,經過調製後進行傳輸,在接收端先進行解調恢復為基帶信號,再進行解碼轉換為消息。在實際的基帶傳輸系統中,並不是所有電波均能在信道中傳輸,因此有基帶信號的選擇問題,因此對碼型的設計和選擇需要符合一定的原則。
-
科學家從海洋生物中發現新化合物能有效殺死抗藥細菌
2016年6月26日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研究人員在一種南極海海綿中發現一種化合物能夠殺死98%的抗藥金黃色葡萄球菌(簡稱為MRSA),這種抗藥性細菌目前正在美國快速擴散開來。隨著越來越多的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抵抗特性,科學家們都在拼命尋找對抗感染的新方法,早期研究表明南極海海綿可能是一個潛在選擇。
-
臺灣大學開發出微量血液快速篩檢晶片
臺灣大學應力所陳建甫副教授研究團隊開發出微量血液快速篩檢晶片,可於兩分鐘內快速判定受測者ABO血型,以及是否為多血、貧血、或是亞型血患者,研究成果於2020年10月刊登於美國化學學會《ACS Sensors》期刊,並獲選為該期增選封面。
-
新冠檢測新突破!斯坦福攜手福特打造「基因微實驗室」有望30分鐘出結果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間,傳染病專家和一線醫務工作者都一直在尋求對該病毒進行更快、更廉價和更可靠的檢測方式。就在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低成本、高度自動化的設備——「基因微實驗室」,可以在短短半小時內就得到結果。
-
「新進展」於曉波合作團隊開發國際首個新冠病毒全蛋白質組血液抗體檢測多肽晶片
因此,攻克新冠肺炎,開發快速診斷試劑和抗病毒特效藥物刻不容緩!然而人類對新冠病毒這一新出現的病毒還不十分了解,使得新冠肺炎的及時控制、早期檢測和治療具有巨大的挑戰。全面檢測不同症型新冠肺炎患者在治療前後血液中抗體水平變化規律,鑑定用於新冠肺炎早期檢測、嚴重程度評估和用於治療伴隨診斷的抗體標誌物分子,進而開發出診斷試劑和治療藥物對於新冠肺炎的精準醫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