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Nano:利用可攜式設備定量檢測微量血液中十幾種生物標誌物

2021-01-10 生物谷


這種微流體設備已被用於檢測伊波拉病毒。它不需要體積龐大的儀器,因而非常適合用於偏遠地區。圖品來自Alban Kakulya。

2016年2月29日/生物谷BIOON/--當衛生設施有限的偏遠地區發生流行病時,那裡的人們需要能夠在醫院外的地方使用的可攜式診斷設備。為了解決對這些設備不斷增加的需求,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低成本的可攜式微流體診斷設備。它已成功地在伊波拉病毒(Ebola)傳染病上進行免疫測試,也能夠用於檢測許多其他疾病。相關研究近期發表在ACS Nano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Digital–Analog Microfluidic Platform for Patient-Centric Multiplexed Biomarker Diagnostics of Ultralow Volume Samples」。

在過去的幾年,微流體設備已在診斷領域顯示出非凡的潛力。它們是由矽橡膠製成的,含有頭髮絲寬度的微小通道。微流體設備能夠快速地檢測極少量血液中的許多種不同的生物標誌物。

在EPFL,由Sebastian Maerkl領導的生物網絡特徵實驗室(Laboratory of Biological Network Characterization, LBNC)已開發出一種新型的微流體平臺。它是一種完全自我維持的依靠電池能源運行的可攜式設備。它無縫地與廉價的顯微鏡一起運作,從而提供非常高水平的檢測準確性。這種平臺能夠在微量血液(小於0.005微升)中定量檢測高達16種不同的生物標誌物分子。這些生物標誌物通常是酶、蛋白、激素或代謝物,它們在血液中的濃度可提供關於病人健康狀況的準確信息。

一種微流體平臺給出兩種檢測讀出值


這種微流體設備是獨特的原因在於它是由模擬信號檢測裝置和數位訊號檢測裝置這兩種裝置組成的,而迄今為止,常規的設備只整合其中的一種裝置。圖品來自Alban Kakulya。

這種設備是獨特的原因在於它是由模擬信號檢測裝置和數位訊號檢測裝置這兩種裝置組成的,而迄今為止,常規的設備只整合其中的一種裝置。數位訊號檢測是高度靈敏的,能夠檢測單個生物標記物的存在。但是,當生物標誌物的濃度太高時,由於信號飽和的原因,它表現欠佳。另一方面,模擬信號檢測在較高的生物標記物濃度時表現得最好。同時使用這兩種檢測裝置,就能夠在短時間內徹底地分析一滴血中的成分。這種分析提供珍貴的醫療信息:它可能有助醫生作出早期診斷或者確定疾病所處的階段。

初始的測試已成功地在含有抗伊波拉病毒抗體的樣品中執行,其中抗伊波拉病毒抗體指示著在出現症狀的和未出現症狀的病人體內存在這種病毒。這種設備可能能夠潛在地檢測大量的其他蛋白生物標誌物和分子。


血液樣品可被直接裝載到這種微流體設備中,而且在無需樣品預處理的情況下進行晶片上的生物標誌物定量檢測。圖品來自Alban Kakulya。無需血液樣品對預處理

還有更多的好消息。EPFL研究人員發現他們能夠直接將血液樣品裝載到這種微流體設備中,而且在無需樣品預處理的情況下進行晶片上的生物標誌物定量檢測。論文第一作者Francesco Piraino說,「對研究人員來說,能夠避免分離血液是非常令人感興趣的。」血液中的血漿分離需要離心機、大量的樣品和較長的處理時間。

在資源有限的區域進行診斷

Piraino說,「這種平臺將引領人們開發新的測試類型以便滿足不斷增加的對診斷測試的需求。對在資源有限的地區工作的醫務人員而言,它將是非常有用的。」比如,這種設備可能被用於監控地方病、流行病和大流行性疾病爆發。(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 生物谷APP。

doi:10.1021/acsnano.5b07939

A Digital–Analog Microfluidic Platform for Patient-Centric Multiplexed Biomarker Diagnostics of Ultralow Volume Samples

Francesco Piraino, Francesca Volpetti, Craig Watson, and Sebastian J. Maerkl

Microfluidic diagnostic devic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transform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 We engineered a multiplexed digital–analog microfluidic platform for the rapid and highly sensitive detection of 3–4 biomarkers in quadruplicate in 16 independent and isolated microfluidic unit cells requiring only a single 5 μL sample. We comprehensively characterized the platform by performing single enzyme and digital immunoassays, achieving single molecule detection and measured as low as ∼10 fM (330 fg/mL) GFP in buffer and ∼12 fM GFP in human serum. We applied our integrated digital detection mechanism to multiplexed detection of 1pM anti-Ebola IgG in human serum and were able to differentiate three common Ebola strains. To ascertain that the device can be applied in environments beyond clinical point-of-care settings, we developed a low-cost, portable hardware system to control and read out the microfluidic device and detected anti-Ebola IgG in ultralow volume whole blood samples to levels of 100 pM in a multiplexed assay format.

相關焦點

  • 腫瘤標誌物 7 種檢測方法學大比拼
    腫瘤標誌物種類繁多,檢測方法也各異,本文將幾種常見腫瘤標誌物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作一綜述。  1、放射免疫分析  放射免疫分析是一種傳統的檢測腫瘤標誌物的方法,是將放射性核素檢測技術與抗原抗體結合特異性的特點相結合,以定量微量物質。
  • 特檢院用檢測分析設備-可攜式微量水分檢測儀
    特檢院用檢測分析設備-可攜式微量水分檢測儀 2020-11-25 14:41
  • 王中林等ACS Nano:化煩惱為利器!利用衣物靜電為電子設備供電
    然而,大多數傳統的帶有交流電(AC)的織物TENGs不得不使用一個僵硬、不舒服、不友好的整流橋來獲得直流(DC)來存儲和為電子設備供電。有鑑於此,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王中林、東華大學杜趙群等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最常見的平紋結構的直流織物TENG(DC F-TENG),它巧妙地利用了服裝中有害而煩人的靜電擊穿現象來獲取生物運動能量。
  • Nano Letters:一種新型的敏感生物傳感器有望快速診斷唐氏症候群
    近日來自北京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敏感型生物傳感器,其有望通過檢測孕婦血液中的胎兒DNA來診斷唐氏症候群患兒,相關研究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Nano Letters上。圖片來源:en.wikibooks.org唐氏症候群的發生是因胎兒體內21號染色體的額外拷貝所引起,患兒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智力和發育問題;為了對這種出生缺陷進行篩選,孕婦常常會通過超聲掃描或間接的血液生物標誌物檢測
  • ACS Nano:尿液多標記傳感器和人工智慧分析用於前列腺癌的無創精確篩查
    ,但該檢測方法假陽性率較高(80%),這會導致大量不必要的活檢和隨後的過度治療。有鑑於此,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wan Hyi Lee等人介紹了一種具有學習能力的尿液多標記生物傳感器來實現這一目標。 本文要點:1)通過兩種常見的機器學習算法分析了尿液多標記物檢測信號與臨床狀態的相關性。
  • ACS Nano:混合型納米系統在生物醫學領域中的應用
    生物材料學術QQ群:1067866501Terasaki生物醫學創新研究所Ali Khademhosseini和俄克拉荷馬大學健康科學中心Priyabrata Mukherjee對混合型納米系統在生物醫學領域中的應用研究進行了綜述。
  • 史丹福大學開發「實時ELISA」,可連續快速檢測多種生物標誌物水平
    常規的體檢一般都會進行血液檢查,這種檢測可為常規的診斷提供依據,但這種通用的測試僅能在單個時間段內提供血液快照信息,而無法進行動態的監測。對循環系統中的生物分子進行連續不斷的實時檢測,可以提供有關患者健康狀況及其治療反應的見解。
  • 使用LBA分析方法進行大分子生物標誌物的定量檢測分析
    隨著醫藥產業的快速發展,產品研發效率和安全性越來越成為醫藥研發中關注的重點,很多傳統藥企和新興的生物技術公司往往會在藥物研發過程中使用生物標誌物以加速藥物研發進程和確保產品安全性。在對生物標誌物的檢測上,使用商業化的試劑盒可以說是目前大部分企業的首選。
  • 【分析】用於精確生物標誌物檢測的非隨機蛋白質計數分析
    疾病相關蛋白的精確定量分析在疾病預防和控制、早期癌症篩查和精確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
  • 福建物構所基於稀土納米螢光探針實現唾液腫瘤標誌物即時檢測
    早期準確、靈敏地檢測腫瘤標誌物對於降低其死亡率十分重要。人體唾液中含有幾十種生物標誌物,包括蛋白質、核酸、電解質和激素等,可提供有關口腔和全身健康狀況的重要信息,因此唾液檢測在癌症早期診斷中具有較大的應用潛力。
  • 臺灣大學開發出微量血液快速篩檢晶片
    臺灣大學應力所陳建甫副教授研究團隊開發出微量血液快速篩檢晶片,可於兩分鐘內快速判定受測者ABO血型,以及是否為多血、貧血、或是亞型血患者,研究成果於2020年10月刊登於美國化學學會《ACS Sensors》期刊,並獲選為該期增選封面。
  • 一種低成本可攜式的高精度液滴數字式微量藥物注射方法
    當前微量輸注泵的典型用途有術後疼痛處理(例如,用於分娩鎮痛或癌症患者化療的鎮痛泵)和慢性疾病管理(例如,用於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泵)等。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微量輸注泵有三類,即被動機械式輸注泵、蠕動泵和注射器泵。當前的這幾類微量輸注泵均無法在低流量下實現高精度和高解析度的藥物輸送的同時保證設備的便攜性和成本效益。
  • 研究人員檢測血液樣本中的生物標誌物來發現和診斷人體內的癌症
    這些測試旨在通過​​檢測血液樣本中的生物標誌物(腫瘤滲入血液的物質)來發現和診斷人體內的癌症。在2020年8月13日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由紀念斯隆·凱特林和威爾·康奈爾醫學大學的合作者在Cell中進行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報告說,腫瘤釋放的稱為EVP(細胞外囊泡和顆粒)的微小物質包裝可以用作在早期階段檢測多種不同類型的癌症
  • 「Nature子刊」史丹福大學開發「實時ELISA」,可連續快速檢測多種生物標誌物水平
    常規的體檢一般都會進行血液檢查,這種檢測可為常規的診斷提供依據,但這種通用的測試僅能在單個時間段內提供血液快照信息,而無法進行動態的監測。對循環系統中的生物分子進行連續不斷的實時檢測,可以提供有關患者健康狀況及其治療反應的見解。
  • 《ACS Nano》:一種簡易的氣凝膠輕薄化設計方法
    氣凝膠是一種具有三維多孔網絡結構的超輕固體材料,具有超低熱導率,能夠作為一種超級隔熱材料,在航天航空、建築節能、電動汽車及可攜式電子設備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大部分氣凝膠均為宏觀塊體形態,不具備纖細、輕薄、柔長等特徵。另一方面,氣凝膠材料自身所具有的弱力學強度,使得其後加工(如切割、壓縮)相對困難。
  • ACS Sensors:組合使用棉線、發光蛋白和智慧型手機攝像頭就可檢測一...
    在一項新的概念驗證研究中,來自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和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新的系統,它利用棉線、發光蛋白和智慧型手機攝像頭的組合,在幾分鐘內檢測針刺血液中的抗體。圖片來自ACS Sensors, 2020, doi:10.1021/acssensors.0c00564。雖然一些測試只是簡單地檢測抗體的存在,但是有時醫生想知道有多少抗體在血液中循環。這類定量測試用於診斷一些疾病,包括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雖然定量抗體測試還沒有被批准在美國使用,但是這種測試有可能幫助評估對SARS-CoV-2的免疫力。
  • 「新進展」在家就可讀取癌症生物標誌物水平!華人科學家共同開發出手持檢測設備
    通過對癌症生物標誌物的檢測可以改變這種現狀。癌症標誌物是指由腫瘤細胞直接產生或由非腫瘤細胞經腫瘤細胞誘導產生的物質。對於腫瘤標誌物的檢測可對腫瘤存在、發病過程及預後作出判斷。一直以來,癌症患者的生存率較低,尤其是晚期才被診斷出來癌症的患者,生存率更低!通過對癌症生物標誌物的檢測可以改變這種現狀。
  • ACS nano:對於納米醫療,細胞的性別很關鍵!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機體中的細胞會受到大量生物分子的影響,其中包括旁分泌因子。這些因子能夠與納米顆粒發生相互作用。作者們發現男性與女性之間的旁分泌因子存在顯著的差別。在接受檢測的63周靜旁分泌因子中,14種存在顯著差異。這些差異會影響納米顆粒的生物活性,以及改變其與細胞的相互作用。除此之外,男性與女性細胞中的組織結構、分布以及肌動蛋白纖維束的形態也有明顯差別。「這些差別會嚴重影響納米顆粒的效果」作者們說道「如果將納米顆粒表面攜帶特定的藥物,不同的獲取方式會導致不同的藥效的產生,以及會導致其它一些臨床參數的改變,例如安全性等等」。
  • 腫瘤早期診斷(下)——腫瘤標誌物檢測
    血液和其他體液中的腫瘤標誌物濃度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  (1)產生腫瘤標誌物的腫瘤細胞的總量、腫瘤的質量、腫瘤的擴散以及腫瘤的分級;(2)腫瘤標誌物的合成速度;(3)腫瘤細胞或細胞表面的腫瘤標誌物釋放速度;(4)個別腫瘤不攜帶或不表達腫瘤標誌物,非分泌型腫瘤雖然表達腫瘤標誌物但不釋放人體液中;
  • Olink等機構為英國生物樣本庫5萬參與者提供蛋白標誌物檢測
    Biobank,世界上最大,最全面的生物醫學資料庫和研究資源之一)一起宣布,將聯合由十家頂級生物製藥公司組成的聯盟啟動一項全球最大的血液蛋白組研究。該研究中,UK Biobank將採用Olink最新的測序蛋白組Explore 1536 NGS平臺,對53,000名參與者的56,000個血漿樣品進行血液循環蛋白組檢測(檢測超過1500種低豐度蛋白標誌物),從而在20周內獲得7百萬蛋白標誌物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