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低成本可攜式的高精度液滴數字式微量藥物注射方法

2020-12-03 電子發燒友

一種低成本可攜式的高精度液滴數字式微量藥物注射方法

MEMS 發表於 2020-12-02 10:21:16

在臨床上,使用藥物輸注泵進行靜脈內藥物注射和輸送已被廣泛用於治療對其他藥物輸送途徑(例如口服)無反應的患者。靜脈內藥物輸注已有近200年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世紀初。現代藥物輸注系統已被廣泛應用於化療、手術和疼痛治療等,並已用於輸送多種藥物和液體,包括抗生素、止痛藥、麻藥和營養液等;除靜脈注射外,藥物輸注也可以通過皮下,硬膜外或鞘內等多種途徑進行。目前,當臨床上需要精準控制流量低於10 mL/h的藥物輸注時,通常會使用微量輸注泵。這類微量輸注泵過去常用於治療兒童或新生兒以及用於輸注短效類藥物或高濃度的藥物,例如血管活性藥物和正性肌力藥等。由於對精準醫療以及給藥裝置便攜性的需求不斷增長,小型可攜式高精度微量輸注泵近年來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當前微量輸注泵的典型用途有術後疼痛處理(例如,用於分娩鎮痛或癌症患者化療的鎮痛泵)和慢性疾病管理(例如,用於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泵)等。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微量輸注泵有三類,即被動機械式輸注泵、蠕動泵和注射器泵。當前的這幾類微量輸注泵均無法在低流量下實現高精度和高解析度的藥物輸送的同時保證設備的便攜性和成本效益。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近日,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潘挺睿教授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一種低成本可攜式的高精度液滴數字式微量藥物注射方法,實現了超高靈敏度和解析度的流量範圍涵蓋0.1 mL/h至10 mL/h的精確給藥。相關研究成果以「Digital droplet infusion」為題,發表於微流控領域Top期刊Lab on a Chip中,並被選為期刊封面,為下一代可攜式高精度微量藥物注射技術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此前,潘挺睿教授團隊曾首次提出了一種數字液滴式微流量測量技術(DMC, digital microfluidic meter-on-chip,見文末參考文獻);該方法利用界面不穩定性將連續流動的液體離散化為大小均一的液滴,實現了單個液滴體積高達2.5 nL的解析度,通過檢測單位時間內的液滴生成的個數即可方便地推算出流量。在最新的digital droplet infusion(DDI)裝置的設計和研發中,上述的液滴數字流量計的設計被納入藥物輸注系統中,同時結合毫秒級高精度閥控單元用於實現精確的流量測量以及實時的給藥反饋和控制。得益於其模塊化的設計,DDI裝置可使用現成的部件以及3D列印的組件進行快速組裝,同時可實現流量範圍涵蓋0.1 mL/h到10 mL/h的臨床上常用的的微量輸注流量,解析度達到單個液滴體積低至57 nL,比常用的可攜式輸注泵(CADD Solis,Smiths Medical Inc.)小了三個數量級。

圖1 DDI高精度微量藥物注射的概念、原理示意圖以及原型

如圖1a所示,DDI裝置主要由三大模塊化組件構成,分別是流動離散化模塊、閥控模塊以及電子控制模塊。如圖1b所示,DDI裝置可以方便地集成到傳統的基於重力的靜壓輸液器或彈性膜驅動的被動式機械泵的管路中,以實現高精度的數字式輸注給藥。得益於這種模塊化的設計,DDI裝置的所有電子和流體組件均可獨立運行,實現了流體模塊的低成本一次性可拋式設計同時保證電子模塊可重複利用,顯著降低實際應用中整體給藥裝置的成本。圖1c-e詳細展示了液滴離散化過程的模型以及DDI技術的工作原理和閉環控制流程。圖1f-g示出了DDI裝置的原型圖及其核心組成部件。

此外,為了演示DDI用於輸注給藥的靈活的可編程性,研究人員成功實現了對幾種臨床上常用的輸注曲線的數字式編程。圖2a-e成功模擬和實現了五種輸注曲線,並實時監測了輸注流量以及累計輸注藥物的劑量,包括 (a)患者自控鎮痛(PCA)、(b)連續輸注、(c)間歇式輸注、(d)階梯式輸注和(e)錐形曲線輸注。最後,圖2f展示了DDI裝置可用於檢測輸注管路中的堵塞,並且可用於區分管路上遊和下遊的堵塞,使臨床醫生可以快速定位輸液管路的潛在問題,提供了額外附加的安全功能。

與當前常用的微量藥物輸注系統相比,DDI裝置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的優勢:1)高達57 nL的輸注解析度,比常用的臨床可攜式輸注泵(CADD Solis,Smiths Medical Inc.)小三個數量級;2)覆蓋臨床上常用的微量輸注流量範圍0.1 mL/h到10 mL/h;3)精度高,輸注誤差小於3%;4)可直接集成於輸注管路;5)體積小、重量輕;6)模塊化的架構,電子和流體模塊獨立運行,流體模塊的一次性可拋式設計;7)可使用現成的組件和3D列印的零件快速裝配完成;8)可靈活編程方便地生成多種輸注曲線;9)包括多種安全和警報功能,例如流量設置和調整、總輸液量的計算、上下遊管路堵塞的檢測和甄別等。得益於其簡單的結構以及低成本而高性能的設計,DDI技術有望成為下一代可攜式藥物輸注系統的強有力候選者。

圖2 液滴數字式微量藥物注射技術用於產生五種常見的藥物輸注曲線以及實時監測藥物注射量和輸藥管路上下遊的堵塞

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潘挺睿教授為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並任微納創新實驗室Micro-Nano Innovations (MiNI) Laboratory主任。潘教授近年來致力於柔性可穿戴離電子傳感 (Flexible IonTronic Sensors, FITS)和微流控機器人(Robotic-Microfluidic Interface, RoMI)等方面的研究,並在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Science Signaling, Advanced Materials, Lab on a Chip 等國際頂級期刊及會議發表學術論文 100 餘篇並擁有20多項美國專利申請及授權。

潘挺睿教授課題組的博士生方澤聰為論文第一作者。論文合作者包括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醫學院的的Andrew I. Li醫生以及Hong Liu醫生等。

責任編輯:lq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低成本可攜式腦成像掃描儀問世
    低成本可攜式腦成像掃描儀問世  科技日報訊 (記者馮衛東)據最新一期《自然·生物醫學工程》發表的一項研究描述,美國麻省綜合醫院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低成本、緊湊、可攜式且低功耗的「僅用於頭部」的磁共振成像(MRI)掃描儀,可以將其安裝在救護車中,帶輪推入患者房間,或放置在各種小型診所、醫生辦公室。
  • 一種高精度、低成本的電容的測量方法
    電容式傳感器是將被測量的變化轉換成電容量變化的一種裝置。  本文提出一種恆流源充電法對兩個微小電容進行充電檢測的方法。本設計僅由單片機和少數晶片即可以實現電容的高精度,高頻率測量。由於採用了差動式測量,本設計可以有效地減小非線性誤差,提高傳感器靈敏度,減少幹擾,減少寄生電容的影響。若選用高性能模擬開關能大大減小電荷注入效應的影響。在檢測0~5 pF的實驗中,採樣頻率可以達到100 kHz,有效精度位最高可達12位。
  • 特檢院用檢測分析設備-可攜式微量水分檢測儀
    特檢院用檢測分析設備-可攜式微量水分檢測儀 2020-11-25 14:41
  • 攜手並進 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藥物分析技術分會在京成立
    20日至21日舉行的「藥物分析技術創新發展高峰論壇」特邀劉昌孝院士等10位相關領域的領軍科學家和著名學者,就新技術、新方法進展及其最新應用研究成果、未來發展趨勢等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  中藥當前面臨療效和安全性、藥材標準和規範化、產業和質量以及國際資源掠奪等諸多挑戰,中醫藥要發展,必須在理論、藥物、研究方法、應用等方面實現創新。
  • 一種基於深度學習的低成本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
    在本文中,我們提出了一種靈活且低廉的方法來解決生物學問題,該方法非常適合業餘科學家。我們充分利用了低成本的圖像設備(FoldScope顯微鏡)、公共圖像數據(Kaggle 資料庫)和免費的數據分析工具(Kaggle Kernels)。
  • 研究人員開發出低成本、可攜式腦成像掃描儀
    現在,麻薩諸塞州總醫院(MGH)的研究人員領導的團隊開發出一種低成本、緊湊、可攜式和低功耗的頭部MRI掃描儀,它可以安裝在救護車上、被推到病人的房間裡,或者放在世界各地的小型診所或醫生辦公室裡。發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的一篇研究論文對這一進展進行了描述。
  • ACS Nano:利用可攜式設備定量檢測微量血液中十幾種生物標誌物
    2016年2月29日/生物谷BIOON/--當衛生設施有限的偏遠地區發生流行病時,那裡的人們需要能夠在醫院外的地方使用的可攜式診斷設備。為了解決對這些設備不斷增加的需求,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低成本的可攜式微流體診斷設備。它已成功地在伊波拉病毒(Ebola)傳染病上進行免疫測試,也能夠用於檢測許多其他疾病。
  • 最新型的低成本、便攜設備助力單細胞測序臨床應用已被開發出來
    日前,在一項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的最新研究中,來自紐約基因組中心(NYGC)和紐約大學(NYU)的科學家成功開發出一種低成本、可攜式的新型3D列印微流控設備,並成功應用於臨床實踐,進一步推動了單細胞測序技術的廣泛應用。
  • 可攜式質譜及全固態ICP光源新儀器發布會
    由中國計量科學院和清華大學等單位共同研製開發的可攜式質譜,小巧輕便,沒有過多的耗材,可以在運動環境或惡劣氣候環境下工作,不需外接電源,不需過多前處理,氣、液、固態樣品均可引入分析。此外,可攜式質譜還可對未知樣品進行鑑定和分析,實現快速痕量檢測,能達到ppb級別的靈敏度。
  • 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靜脈注射的方法和示意圖【養殖戶收藏】
    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靜脈注射的方法和示意圖【養殖戶收藏】 2019-11-20 1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出國看病資訊:研究人員開發了低成本、可攜式大腦成像掃描儀
    現在,由麻省總醫院(MGH)的研究人員領導的團隊開發了一種低成本、緊湊、可攜式且低功耗的「僅頭部」 MRI掃描儀,該掃描儀可以安裝在救護車中,推入病人房間裡或安裝在世界各地的小診所或醫生辦公室裡。出國看病機構盛諾一家與麻省總醫院保持著多年的合作關係,幫助了很多想出國看病的病人順利轉診至這家醫院。
  • 數字式轉矩轉速測量儀在測速系統中的應用
    0 引言 電動機及機械動力裝置旋轉軸的轉矩一轉速特性是電動機及機械動力裝置的一項重要參數,轉矩轉速特性曲線的形狀及曲線中的起動轉矩、最小轉矩、最大轉矩等參數,往往是衡量一臺電動機或機械動力裝置能否順利起動和穩定運行的重要指標,因此,研製一種
  • 數字式萬用表測電阻原理_數字萬用表怎麼測電阻_數字式萬用表測...
    數字式萬用表測電阻原理   測量電壓、電流和電阻功能是通過轉換電路部分實現的,而電流、電阻的測量都是基於電壓的測量,也就是說數字萬用表是在數字直流電壓表的基礎上擴展而成的。轉換器將隨時間連續變化的模擬電壓量變換成數字量,再由電子計數器對數字量進行計數得到測量結果,再由解碼顯示電路將測量結果顯示出來。
  • 教你如何用液滴製作一個「機器人」
    在生活中,有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雨水衝刷後窗戶會格外乾淨。在這一現象的背後,其實是液滴移動在起作用。下雨時,雨滴落在玻璃上,受重力作用滑落,灰塵就被雨滴收集帶走了。液滴移動這一小小的過程,除了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外,在其它領域也有很多重要的應用。
  • 【行業動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低成本聚氨酯海綿,可用於清理漏油
    【行業動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低成本聚氨酯海綿,可用於清理漏油 2020-06-07 03: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靜脈注射、腹腔注射,你選哪種?
    給豬豬打針有以下幾種注射方式: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靜脈注射、腹腔注射等方法。但是不管是豬豬還是人或是為人類做貢獻的實驗小動物,大多數給藥的時候都會用到以上幾種方法,那麼原因是什麼呢?  一.不同給藥途徑的區別  1 肌肉注射:由於肌肉內血管豐富,注入的藥液吸收較快,另外,由於肌肉內感覺神經分布較少,所以引起的疼痛較輕,因此肌肉注射是最常用的注射方法。注射部位一般選擇在肌肉豐滿的臀部或頸部。  2 皮下注射:皮下注射將藥液注射到皮膚與肌肉之間的疏鬆組織中,注射部位一般選擇在皮薄而容易移動,但活動較小的部位,如大腿內側,耳根後方。
  • 中國科學家發明磁性機器人:由兩顆小鋼珠構成 可操縱液滴進行多種...
    在材料科學中,液滴操作能為水收集、醫學診斷和藥物傳遞技術做出貢獻。雖然基於結構的液體操作廣泛應用於自然界和生物啟發的人工材料,但實驗室的策略依賴於固定結構的單向水運動。發表在《科學進展》的一項新研究中,An Li和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一個研究小組提議開發一種磁控機器人。該結構具有可調節的結構來分配阻力和確定液滴行為。該機器人能夠運輸、分裂、釋放和旋轉液滴,適用於各種領域和惡劣環境。新的發現為自動控制液滴提供了一種有效的策略。在這項研究中,An Li等人想出了一種可靠的方法,在可編程的磁場中,使用帶鋼珠的磁性驅動機器人操縱液滴。
  • BioFluidix發布生物晶片/微量/超微量非接觸式分液工作站BioFluid...
    儀器描述BioSpot BT微量系統配備(1)SmartDrop模塊,在分液前能夠自動對液滴大小進行校準質控模                           TopView Camera模塊儀器特點樣品類型:藥物
  • 高通量表面張力限制液滴陣列微流控
    表面張力限制的液滴微流控技術在生物醫藥和材料合成等方面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使用簡便而有效的方法製備出均勻性良好的液滴陣列也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之一。近日,上海大學的巫金波教授團隊通過表面親疏水的差異將微米級尺寸的液滴固定在基片表面,製備出不同形狀、尺寸的液滴陣列,並利用液滴陣列進行單細胞的培養與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