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有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雨水衝刷後窗戶會格外乾淨。在這一現象的背後,其實是液滴移動在起作用。下雨時,雨滴落在玻璃上,受重力作用滑落,灰塵就被雨滴收集帶走了。液滴移動這一小小的過程,除了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外,在其它領域也有很多重要的應用。
圖1 雨滴從窗戶上滑落(圖片來自於網絡)
液滴移動能做什麼?
工農業生產中的很多領域都離不開對液滴移動的控制。比如檢測血糖時,用檢測試紙接觸血滴,血液就能在毛細力的作用下沿試紙自發輸運至血糖儀的檢測區域,實現對血糖的快速檢測。紅酒在酒杯內壁會形成一道道「酒淚」,即所謂的掛杯現象,根據「酒淚」在杯壁的下滑速度,就可以判斷紅酒中酒精和甘油等成分的含量。噴灑農藥時,人們通過各種方法防止噴灑到植物葉子上的農藥液滴從表面滑落,來充分發揮農藥的效用。
然而,當前對液滴的簡單移動控制已無法滿足特定應用中的複雜需求。比如,控制液滴進行反應的微流控技術,不僅需要移動液滴,還需要從液滴中取出微量試劑進行反應。如何實現對液滴複雜運動行為的精確控制,是液滴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
怎樣「玩轉液滴」?
事實上,如何實現液滴移動、切割等複雜運動行為,自然界已經給了很多啟示。許多生物都會巧妙地利用結構來控制液滴。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其針狀葉靠近根莖的一端較粗,朝向外側的一端較細,形成錐狀結構。清晨的霧氣在針狀葉的尖端凝結後,會在不對稱毛細力的作用下自發移動到針狀葉的底部,為根莖補充水分。有些水鳥能通過鳥喙的開合實現液滴的移動。它們張開嘴時,嘴中液滴兩側受到的壓力不同,離嘴近的一側壓力小,離嘴遠的一側壓力大,液滴在壓力差的驅動下,逐步地移動到了口中。
受到這些現象和原理啟發,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宋延林團隊實現了液滴運動的多行為控制,不僅能移動液滴,還能對液滴進行切割、釋放和攪拌。他們使用磁場控制兩個鋼珠製成「液滴機器人」,來控制液滴。當兩個鋼珠間距較小時,鋼珠移動時會從液滴中切割出一個小液滴;適當增大間距後,鋼珠移動時會帶著液滴一起移動;進一步增大間距,鋼珠就不能拖動液滴;而且,還可以通過磁場旋轉鋼珠,實現液滴內液體的攪拌混合。
研究人員認為,實現液滴多種行為控制的難點在於如何實時改變液滴的受力。例如水滴在窗戶上滑落時,重力是驅動力,而阻力來自液滴與玻璃的粘附,這時候阻力是固定的,水滴就只能向下移動或靜止在玻璃上。而引入兩個鋼珠之後,液滴的三相線被分成了前後兩部分,阻力變成了前方阻力和後方阻力。鋼珠的間距改變時,這兩個阻力的大小也就發生了變化。間距較小時,前方的三相線較短,阻力較小,而後方三相線阻力較大。鋼珠移動時就會扯斷液滴,實現液滴切割。間距較大時,前方阻力較大,鋼珠無法拖動液滴,實現了液滴的釋放。而間距適當時,前後方阻力相匹配,液滴就能夠被鋼珠拖動。
液滴可控移動、切割、釋放和旋轉
在微流控中,除了在固體表面控制水滴外,有時還需要在其它場景下對液體進行控制。為此,研究人員將這種技術推廣到了不同體系。對鋼珠進行超疏水處理後,能夠在水下控制油滴和氣泡。利用超親水處理後的鋼珠,則可以在油下控制水滴。此外,鋼珠還可以在豎直的表面和半封閉的管道等複雜環境中控制液滴。這大大拓展了這種液滴控制技術的應用範圍。
圖2 複雜環境中控制液滴(圖片來自中科院化學研究所)
既好玩,又有用
利用這種技術,研究人員實現了液滴的自動控制。他們使用電腦編好的程序進行酸鹼中和反應。先將氫氧化鈉液滴、酸鹼指示劑液滴和鹽酸液滴分別放在基底上。控制小球從氫氧化鈉液滴中切割出一個小液滴移動到酸鹼指示劑中。攪拌混合後,液滴因為鹼性而變為粉紅色。然後,又從鹽酸液滴中切割一個小液滴移動到酸鹼指示劑中。攪拌混合後,氫氧根離子與氫離子發生了中和,液滴又恢復成無色。這種技術可望實現自動化的生物化學反應。當在對有毒有害試劑進行處理時,這種技術可避免操作人員與試劑直接接觸,大大降低發生意外的風險。而且,除了自動化反應以外,這種技術在血管清淤、結石收集等臨床醫學方面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控制液滴實現自動化化學反應
原標題:玩轉液滴
來源: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轉載自中科院之聲公眾號
編輯:Kun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1. 15年前那場轟動電競世界的瘟疫,驚動了美國CDC,還發了頂級期刊
2. 飛機為什麼能飛起來?直到今天,科學家仍然沒有答案
3. 電飯煲蛋糕硬核科學指南:從入門到放棄
4. 宅在家裡不動,你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5. 費曼:是學物理好還是學數學好?
6. 納什:如何科學追求對象?
7. 雞蛋為什麼打不發?因為你發泡原理沒學好
8. 葡萄乾先曬後摘?解開童年疑惑之堅果加工流水線
9. 因為疫情在家的牛頓,都做了些什麼?
10. 為什麼!我!又走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