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吸引定律:科學家列印磁性液滴

2020-12-04 科技世界中的宏

幾個世紀以來的發明家和今天的科學家已經找到了巧妙的方法,通過磁鐵 - 從羅盤上的磁針到磁數據存儲設備甚至MRI(磁共振成像)身體掃描機,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所有這些技術都依賴於由固體材料製成的磁鐵。但是,如果你能用液體製造磁性設備怎麼辦?使用改良的3-D印表機,伯克利實驗室的一組科學家就是這樣做的。他們的研究結果將於7月19日發表在「 科學 」雜誌上,可能會產生一種革命性的可印刷液體裝置,用於各種應用,從提供靶向癌症治療的人造細胞到靈活的液體機器人,可以改變其形狀以適應周圍環境。

伯克利實驗室的訪問學者科學家,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高分子科學與工程教授湯姆羅素說:「我們製作了一種既有液體也有磁性的新材料。以前沒有人見過這種材料。」領導了這項研究。「這為磁性軟物質的新科學領域打開了大門。」

用液體製造磁鐵

在過去的七年裡,羅素在伯克利實驗室的材料科學部門領導了一個名為自適應界面組件的結構液體項目,他致力於開發一種新型材料-3-D可印刷的全液體結構。

有一天,羅素和當前研究的第一作者Xubo Liu提出了從鐵磁流體形成液體結構的想法,鐵氧化物顆粒的溶液變得強磁性,但只有在另一個磁體存在的情況下。「我們想知道,如果鐵磁流體可以暫時變成磁性,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才能使其永久磁性,並且表現得像一塊堅固的磁鐵,但看起來仍然像液體一樣?」 拉塞爾說。

為了找到答案,羅素和劉 - 伯克利實驗室材料科學部的研究生研究員和北京化工大學的博士生 - 採用了他們與伯克利實驗室的前博士後研究員喬福斯開發的3D列印技術。材料科學部門從含有直徑僅為20納米的氧化鐵納米顆粒(抗體蛋白的平均大小)的鐵磁流體溶液中印刷1毫米的液滴。

在分子鑄造廠使用表面化學和複雜的原子力顯微鏡技術,伯克利實驗室的共同作者Paul Ashby和Brett Helms透露,納米粒子通過一種稱為「界面幹擾的現象」在兩種液體之間的界面處形成了一個類似固體的殼。拉塞爾說:「這會導致納米顆粒聚集在液滴的表面,」就像在一個小房間裡人們聚集在一起的牆壁一樣。

為了使它們具有磁性,科學家們通過磁性線圈將液滴放入溶液中。正如預期的那樣,磁性線圈將氧化鐵納米粒子拉向它。

但當他們拆下磁線圈時,發生了一些意外的事情。

使用微流體裝置將含有氧化鐵納米顆粒分散體的三個鐵磁液滴的視頻成形為圓柱體,然後通過在界面處形成磁性納米顆粒表面活性劑而鎖定形狀。

將圓柱形液滴置於具有相同密度的油中,使它們浮起,然後置於帶有旋轉棒磁鐵的攪拌板上。一旦被磁化,它們就像漂浮的固體磁鐵,相互旋轉和跳舞。

向油中加入少量染料溶液(尼羅紅)以跟蹤旋轉的鐵磁液滴周圍的流場。

像同步遊泳運動員一樣,水滴完美地一致地相互吸引,形成優雅的漩渦。「就像小小的舞蹈水滴一樣,」劉說。

不知何故,這些水滴變得永久磁性。「我們幾乎無法相信,」拉塞爾說。「在我們研究之前,人們總是認為永磁體只能由固體製成。」

通過測量來衡量,它仍然是一塊磁鐵

所有磁鐵,無論大小,都有北極和南極。相反的兩極彼此吸引,而相同的兩極互相排斥。

通過磁力測量,科學家發現當他們通過液滴放置磁場時,所有納米粒子的南北極,從在液滴中漂浮的700億個氧化鐵納米顆粒到液滴表面上的10億個納米顆粒,一致回應,就像堅固的磁鐵一樣。

這一發現的關鍵是氧化鐵納米粒子在液滴表面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在每個十億納米顆粒之間僅有8nm,它們一起在每個液滴周圍形成固體表面。不知何故,當表面上被卡住的納米粒子被磁化時,它們將這種磁性方向轉移到在核心周圍遊動的粒子,並且整個液滴變得永久磁性,就像固體一樣,Russell和Liu解釋說。

拉塞爾補充說,研究人員還發現,液滴的磁性能得以保留,即使它們將液滴分成更小,更薄的液滴,大約相當於人類頭髮的大小。

拉塞爾指出,在磁性液滴的眾多驚人品質中,更重要的是它們改變形狀以適應周圍環境,從球體變為圓柱體變為煎餅,或者像一縷頭髮一樣薄的管子,甚至是章魚的形狀 - 都不會失去它們的磁性。

還可以調節液滴以在磁模式和非磁模式之間切換。拉塞爾補充說,當他們的磁性模式打開時,他們的動作可以通過外部磁鐵的指示進行遠程控制。

Liu和Russell計劃繼續在伯克利實驗室和其他國家實驗室進行研究,以開發更複雜的3D列印磁性液體結構,例如液體印刷的人造細胞,或像微型螺旋槳一樣移動的微型機器人,用於非侵入性的目標向患病細胞提供藥物治療。

「開始時,一個好奇的觀察最終開闢了一個新的科學領域,」劉說。「這是所有年輕研究人員夢寐以求的東西,我很幸運有機會與伯克利實驗室世界級用戶設施支持的一大批科學家合作,使其成為現實,」劉說。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首創永磁液滴
    科學家首次創造出了一種具有永久磁性的液體。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這些液滴可以變形成各種形狀,並可以在外部操縱下移動。「我們通常認為磁鐵是固體,」麻薩諸塞大學教授託馬斯·拉塞爾(Thomas Russell)表示,「但現在我們知道,我們可以製造出液態磁鐵,它們可以變成不同的形狀。」他表示,那些液滴可以改變形狀,比如從球體變成圓柱體,再變成煎餅狀。「我們甚至可以讓它看起來像海膽。」
  • 使用微流體液滴系統調整3D列印的柔性材料
    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UCDavis)的工程師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該論文使用了基於液滴的新型微流體系統3D列印柔性材料。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使用液滴夾雜物在印刷點調製擠出油墨的方法,這種方法代表了適應微流體技術和開發下一代增材製造技術原理的持續趨勢。3D列印既經濟又高效,不過很難用多種材料來製造具有最佳柔軟度的組件。
  • 中美科研團隊「列印」出有永久磁性的液態磁鐵
    新華社華盛頓7月19日電(記者周舟)中美兩國科研人員採用全液相3D列印技術,製備出一種新型磁性液滴,既具有液體的流動性又具有永久磁性,為研製柔性電子、可靶向輸送藥物的磁控液體機器人等提供了新途徑。在納米級層面,傳統的鐵磁流體本身不存在磁極,只有在外加磁場作用下被持續磁化才能表現出特定磁性。但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這種新的磁性液滴材料不需要外加磁場就能表現得像一塊固體磁鐵,且看起來仍然像液體一樣。
  • 顛覆你認知的新發現 世界上第一種擁有永久磁性的液體磁鐵
    在此之前,最接近帶有磁性的液體的是一種被稱為鐵磁流體的液體,它是鐵氧化物顆粒的溶液,當它們處於其它磁場的條件下就會具有強磁性,當外界磁場撤除時,鐵磁流體就不再具有磁性。有了鐵磁流體作為參考,許多科學家一直希望創造出像固體磁鐵一樣的,具有永久磁性的磁性液體。
  • 3D列印的液態磁體來了!你沒聽錯液態!
    為了使液滴具有磁性,科學家們把磁性線圈放入磁流體溶液中,置於液滴旁邊。不出所料,磁性線圈將氧化鐵納米顆粒拉向靠近線圈的方向。但當線圈被移走時,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這些液滴相互吸引,宛如一組花樣遊泳運動員,以完美的一致性動作,形成一個優雅的漩渦。劉緒博說:「仿佛是舞蹈的小液滴。」
  • 科研人員「列印」出永久磁性液態磁鐵 應用場景廣泛
    據新華社報導,中美兩國科研人員採用全液相3D列印技術,製備出一種新型磁性液滴,既具有液體的流動性又具有永久磁性。研究人員利用全液相3D列印和微流控成型技術,可以製造出任意形狀的磁性液滴。3D列印疊加磁性材料概念股主要有中鋼國際(000928)、北礦科技(600980)等。
  • 中國科學家發明磁性機器人:由兩顆小鋼珠構成 可操縱液滴進行多種...
    該結構具有可調節的結構來分配阻力和確定液滴行為。該機器人能夠運輸、分裂、釋放和旋轉液滴,適用於各種領域和惡劣環境。新的發現為自動控制液滴提供了一種有效的策略。在這項研究中,An Li等人想出了一種可靠的方法,在可編程的磁場中,使用帶鋼珠的磁性驅動機器人操縱液滴。科學家們通過調節磁場來控制機器人的結構。不同的機器人結構導致不同的液滴行為組合,包括分裂、釋放、旋轉和運輸。
  • 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創造出第一種永久磁性液體
    我們所知的磁鐵多數都是固體的,不過也已經出現一種稱為鐵磁流體的磁性液體材料。其由懸浮在液體中的氧化鐵顆粒組成,然而只有當外加磁場作用時,這種材料才暫時表現出磁性。但現在, 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已設法製造出第一批永久磁性液體,這可為電子設備和機器人開闢新的途徑。
  • 科學家制出具有永久磁性的液態磁鐵
    中美研究團隊採用全液相3D列印技術,製備出一種具有永久磁性的新型液滴。 在一項發表於《科學》雜誌的最新研究中,中美研究團隊採用全液相3D列印技術,製備出一種具有永久磁性的新型液滴。這種鐵磁流體液滴直徑約1毫米,由大量直徑20納米的氧化鐵納米顆粒組成。聚集在一起的納米顆粒在磁性線圈的作用下,表現出磁性。當表面的納米顆粒被磁化時,它們將磁性轉移到中心的納米顆粒,整個液滴就有了永久磁性。這項技術可應用於提供靶向癌症治療的人工細胞、可變形的液體機器人等。
  • 中美科研團隊製備特殊「液態金屬」,永久磁性打開超廣應用空間
    據新華社7月19日報導,中美兩國科研人員採用全液相3D列印技術,製備出一種新型磁性液滴,既具有液體的流動性又具有永久磁性,為研製柔性電子、可靶向輸送藥物的磁控液體機器人等提供了新途徑。在納米級層面,傳統的鐵磁流體本身不存在磁極,只有在外加磁場作用下被持續磁化才能表現出特定磁性。但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這種新的磁性液滴材料不需要外加磁場就能表現得像一塊固體磁鐵,且看起來仍然像液體一樣。
  • 科學家首次創造出永磁液體:可變多種形狀
    北京時間7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首次創造出了一種永磁液體,這些液滴能夠變成多種形狀,並在操控下四處移動。我們一般都會把磁鐵想像成固體,但科學家們發現可以把磁鐵做成液態,它們可以變成不同的形狀,並且怎麼變取決於你,這些液滴的形狀可以從球體變成圓柱體、再變成薄餅狀,只要你願意,它們甚至可以變成海膽的形狀。
  • 北京化工大學博士生《Science》:可重構的鐵磁性液滴
    該研究發現一種新型磁性液體,通過控制磁性納米粒子在水油界面的自組裝,最終成功引導鐵磁流體從順磁性轉變成鐵磁性。通俗來講,磁鐵不再一定是堅硬的固體,也可以是流動的液體。跳轉閱讀→化工醫藥中間體原料搜尋,用這家那家,終究不如化學加!
  • 科學家無意中製造出了液態永磁鐵
    科學家們第一次製造出液態永磁鐵。根據最新的研究,可以把磁性液滴塑造成各種形狀,還可以通過外部操作來移動它們。
  • 3D列印的液態磁鐵還能這麼玩?—新聞—科學網
    Peter問道:「你們能否用液體列印全液態磁性器件?那將會非常有趣。」 受Peter的啟發,劉緒博的研究方向便從磁性納米粒子界面自組裝的微觀理論轉向了宏觀全液態磁性器件的開發,終於在2018年3月成功製備了具有磁極的液態器件,後對此進行了一系列相關的驗證分析,並於今年在《科學》順利發表這個有趣的研究結果。
  • 什麼是磁性液體?據說可以引發醫學和機器人等領域的真正革命
    在此之前,科學從未創造出既具有液體又具有磁性的材料。現在,來自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更好地稱為伯克利實驗室)的一組科學家已經能夠將這兩種材料合併為一種材料,並且可能的廣泛應用在很多領域。這一新發現可以更有效地攻擊病態細胞由科學家Tom Russell和Xubo Liu領導的團隊使用改良的3D印表機來製作這種物質
  • MIT研究單一液滴3D結構
    今年早些時候,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單液滴3D生物列印技術,通過定製的3D印表機創建了由224個液滴組成的3D液滴網絡,從而自動生成以創建3D晶格。最近MIT也開始了相關研究,成功用3D列印的方法生產由單一樹脂液滴創造的可控3D結構。
  • 科學家基於磁性流體創造了新的功能材料
    北高加索聯邦大學(SKFU)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磁性流體中的流體動力與磁場相互作用的關係,研究人員根據磁流體創造了新的功能材料。新材料能夠響應外力場,並據此改變其性能。這些材料的行為取決於它們當前所處的條件。磁性流體是人為創造的材料。它們可以是水或油,並在其中添加了磁性物質最小納米顆粒:鐵,鈷或鎳。
  • 【第2082期】3D列印的液態磁鐵還能這麼玩?
    ,兼具固態磁材料的磁性和液體材料的流動性,拓展了磁性材料的定義範圍。此次發現的新型可重構鐵磁性液滴,在室溫條件下,兼具傳統可重構磁鐵的磁性和液體材料的流動性。劉緒博介紹道,與傳統固態磁鐵相比,新型液態磁鐵更加靈活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