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相關蛋白的精確定量分析在疾病預防和控制、早期癌症篩查和精確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計數免疫分析是一種超高靈敏度低豐度蛋白的定量方法,引起企業和科研單位的廣泛關注。現有的計數免疫技術包括數字ELISA、單顆粒計數和單分子螢光流式計數等。但這些方法只能均隨機抽取一小部分目標信號進行統計計數,造成大量信息丟失,限制了其在超低濃度下定量的準確性和精密度。
江蘇師範大學蓋宏偉教授團隊開發的
非隨機蛋白計數分析可以很好地彌補上述缺憾。該方法採用微球和磁珠將目標蛋白富集分離,結合揮發誘導的顆粒沉降和網格定位的多幀成像技術,實現了目標信號計數效率的最大化,有效抑制隨機計數導致的泊松噪聲。以癌胚抗原 (CEA) 為模式蛋白,檢測的動態範圍為5x10-18 M ~ 5x10-16 M,檢出限為4.9 aM。該方法應用於臨床血漿樣本CEA分析時,在稀釋104倍的情況下,與醫院檢測結果接近。
該方法有效抑制了隨機計數的泊松噪聲,提高了低豐度蛋白質分析的檢測線和準確性,在低豐度生物標誌物檢測(癌症蛋白標誌物、神經退行性標誌物,特異性細胞因子等)和疾病早期篩查方面顯示出一定的應用價值。Nonstochastic Protein Counting Analysis for Precision Biomarker Detection: Suppressing Poisson Noise at Ultralow ConcentrationQingquan Zhang, Xuebing Zhang, Jiajia Li, Hongwei GaiAnal. Chem.,
2020, DOI:10.1021/acs.analchem.9b04809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11169
Q:這項研究最初是什麼目的?或者說想法是怎麼產生的?A:如上所述,我們團隊的研究目的是為了提高蛋白質計數分析的目標信號統計效率,進而提高低豐度蛋白的定量準確性。蛋白質計數方法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超靈敏蛋白質定量技術。定量結果由目標信號數量決定,不需要測量每個目標信號的強度。但是,現有蛋白質計數技術均隨機抽取少部分目標信號進行計數,信息丟失嚴重,限制了蛋白質測定在超低濃度下的準確性和精密度。因此,我們團隊就想發展一種新的蛋白質計數分析技術,儘可能提高計數效率,抑制泊松噪聲。
A:研究過程的挑戰主要有兩個:1)單顆粒的目標信號完全沉降固定在有限的檢測區域;2)如果實現單顆粒目標信號的依次成像,不遺漏、不重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團隊在免疫分析、微流控晶片、儀器分析等方面的經驗積累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Q:該研究成果可能有哪些重要的應用?哪些領域的企業或研究機構可能從該成果中獲得幫助?A:該方法可以分析臨床樣本中濃度極低的蛋白質標誌物,可為腫瘤、神經退行性疾病等的風險分級提高數據支撐,有利於重大疾病的早期篩查和預警。
本文版權屬於X-MOL(x-mol.com),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歡迎讀者朋友們分享到朋友圈or微博!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化學 • 材料 領域所有收錄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