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科學家!」欄目昨邀請45位讀者與西湖大學三位科學家面對面...

2020-12-05 杭州日報

快報小讀者舉手回答問題

快報讀者參觀高曉飛實驗室

記者 劉雲 通訊員 許鑫鑫 攝影 朱丹陽

據說,有99%的人小時候在寫《我的夢想》時,都曾想過,長大了要當一名科學家!只是,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奇妙,長大了的我們,可能最終只有1%的人實現了這個夢想。

那麼,只有1%的科學家,他們每天在做什麼?平常是怎麼做研究的?他們的研究,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他們看似神秘的實驗室裡,藏了什麼「秘密武器」……

在2019年即將到來之際,都市快報與西湖教育基金會聯合推出「你好,科學家!」欄目,請曾經懷抱夢想、對科學充滿了好奇的讀者,一起走進我們身邊的西湖大學,去認識埋頭在各個領域做研究的科學家們。

昨天下午,「你好,科學家!」在西湖大學舉辦了第一次面對面活動,三位研究罕見病的科學家與45位快報讀者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還帶著大家走進了他們的實驗室。

這45位讀者中,有從成都專程趕到杭州來的中學生物老師;有每天在醫院裡忙著做手術的臨床醫生;有將來想研究生命科學的大學生、中學生,甚至小學生;還有幾位罕見病患者,想跟正在為罕見病研究而努力的科學家們說一聲「謝謝」……

以為科學家都是老伯伯

沒想到長這麼帥!

第一場「你好,科學家!」,西湖教育基金會邀請了西湖大學的三位青年科學家——高曉飛、鄭厚峰、施紅軍。

37歲的高曉飛,在美國堪薩斯大學醫學院讀了博士,又到麻省理工學院做博士後研究,曾獲得美國白血病和淋巴瘤學會學者獎。

去年8月,回國加入西湖大學,組建了自己的科研團隊,埋頭實驗室裡忙著研究罕見病的高曉飛,也沒想到,他已經有了小粉絲!

昨天一到會場,幾個小朋友就拿著本子衝了上去,要籤名,還要拍合影,還說「以為科學家都是老伯伯,沒想到長這麼帥」。

提問時,高曉飛也一直被「抓著不放」——

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苯丙酮尿症,實驗室為什麼選擇了這兩個罕見病?罕見病的研究有沒有共性?

中國很多藥廠都是大批量生產仿製藥,罕見病的需求量並不大,以後會不會有更多藥廠來做「孤兒藥」?

人的身體裡,一秒鐘就會誕生很多顆紅細胞,但同時也會有很多顆紅細胞被去除,它們是怎麼被去除的?

進了實驗室,問題就更多了。

看了一排排等待檢測的血液樣本,唐永國有些激動,他是罕見病公益發展中心理事長,他和女兒都是罕見病患者,他是強直性脊椎炎,女兒是白化病。

聽高曉飛說,研究中會需要患者提供血液樣本後,唐永國說:「我們有很多病友!只要研究有需要,大家都願意盡力。」

參觀完高曉飛實驗室,唐永國說,他會告訴病友們,為了讓他們儘早脫離病痛折磨,有很多人在努力,活下去是有希望的。

看到希望的,還有讀者王先生(化名),他有「馬凡症候群」視障,說前段時間有個病友看不到希望,心情抑鬱跳樓自殺了,他想讓科學家們加油,「不要落下我們每一個人。希望有一天醒來,突然有人通知,有藥了!」

高曉飛請大家放心,「即便只有一個病人,我們也會全力以赴幫助他。」

科學家們的實驗室很有意思

鄭厚峰,臨床醫學博士學位,加拿大麥吉爾大學人類遺傳學博士後,曾獲得歐洲鈣化組織學會(ECTS)青年學者獎,主要研究領域是骨質疏鬆遺傳學和中國漢族人群體遺傳學。

作為西湖大學的「第一批科學家」,鄭厚峰說,他每天帶著6個博士生待在實驗室裡,研究基因。

誰知道基因?昨天,大家都舉起了手。

基因到底是什麼?手都放下了,只有三四個人還舉著。

有人測過基因麼?手只剩下了一個。

鄭厚峰現在做的研究,有一個是看群體遺傳基因,比如中國南北方有什麼區別;另一個,就是通過看骨密度,研究成長和衰老。

鄭厚峰實驗室裡,有一個骨密度測試,大家都蠻感興趣。通過檢測,小朋友可以預測將來的身高,成年人可以看骨密度情況。

鄭厚峰說,他正帶著團隊在研究,能不能「提升青壯年時期骨骼密度峰值去預防老年骨質疏鬆」。

施紅軍,2012年獲奧塔戈大學病理學博士,2012-2017年在澳大利亞張任謙心臟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任新南威爾斯大學講師,主要致力於先天性心臟病致病機理的研究。

施紅軍很風趣,首先恭喜來「你好,科學家!」的每一位,「大多數的胚胎在出生前就已死亡,根本沒有機會生下來。我們都是九死一生的倖存者!」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出生前,發育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實在太多了,像複雜的心臟,就是常常出問題的地方。

先天性心臟病,要麼是不恰當的時機,要麼是不恰當的位置,一點點錯開,出生的寶寶就帶有先天性心臟病。

施紅軍的實驗室,就在專心致志研究「怎麼保護好幼小的心臟」,他提醒大家,尤其是孕媽媽,抽菸、喝酒、發燒、糖尿病等,都是容易導致先天性心臟病風險最大的因素,一定要注意。

你好,科學家!

將不定期推出科普活動

傾聽他/她的科學探索故事

10月31日,都市快報聯合西湖教育基金會,一同向杭州市民發出募捐徵集——募捐項目為「西湖罕見病研究專項計劃」(詳見本報10月31日A02-04版報導)。

截止到昨天,捐款已經超過100萬元。

這些捐款,都是為了給西湖大學的科學家們一分支持,更是為了讓罕見病患者能多一分治癒的希望。

在昨天「你好,科學家!」啟動式上,都市快報副總編王晨鬱說,100多萬元的捐款,絕大多數都是普通杭州市民10元、100元、200元,這樣湊出來的,這意味著每一位杭州人發自內心對這所學校的支持,希望西湖大學的每一位科學家都能感受到,「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都市快報聯手西湖教育基金會共同推出「你好,科學家!」活動,也是為了感謝大家的信任,也為了讓更多的人能了解我們身邊的這所大學。

西湖教育基金會執行秘書長劉旻昊是一位生物學博士,她說,她很幸運,在研究中感受到了邏輯之美,希望大家以後在「你好,科學家!」也能感受到科學之美。

「你好,科學家!」今後將不定期推出更多的科學家科普活動,有時會是科學講座,有時會是動手活動,總之,西湖大學的科學家們將帶著大家一起走進神奇的科學世界。

下一期會是誰?一起期待吧。

相關焦點

  • 三位科學家受施一公邀約毅然回國,加入西湖大學任教
    年少有為,為祖國發展培育人才說起這三位科學家回國後任職的學校——西湖大學,可能很多人還不是特別的熟悉,儘管現在西湖大學的知名度還不是太高,但其實力卻是不容小覷。2018年2月,西湖大學正式成立,其前身便是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
  • 西湖教育基金會「你好,科學家!」探營活動在杭開展
    杭州2018年12月24日電 /美通社/ -- 12月22日,由西湖教育基金會與《都市快報》聯合發起的「你好,科學家!」探營活動在杭州順利落幕。「你好,科學家!」是西湖教育基金會為回饋社會各界支持而主辦的公益活動,目的是拉近普通公眾與科學的距離、激發社會創造力。
  • 3位頂級科學家加盟「西湖大學」,這個功勞施一公算一份
    施一公,是李老師心目中最敬佩的一位科學家,他是一位校長,更是一位放棄美國頂級大學回國報效國家的有識之士。在清華大學呆了一段時間後, 施一公為了承擔培養年輕人,留住中國人才的責任,依然離開,去浙江創辦了西湖大學,並且擔任校長。西湖大學是第一所由社會力量主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學,將借鑑加州理工大學和史丹福大學的理念,培養國家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 【講座預告】微納結構熱輻射調控及應用--西湖大學仇旻教授
    分鐘講解+15分鐘答疑3開播時間6月24日15:00(周三下午三點)「光講」線上報告-第三講仇旻教授 簡介仇旻,光學工程講席教授,西湖大學副校長,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會士(SPIE Fellow)
  • 上海自然博物館開展新問題沙龍和與科學家面對面等活動—新聞...
    推進「館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科普化
  • 全世界頂尖計算機科學家人數:美632位,德45位中國多少位?
    網際網路在現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與此同時,計算機科學家在未來的地位也會越來越高。,在這之中美國有632位,德國則是有45位,那麼中國有多少呢?位頂尖的計算機科學家,德國在歷史上也是一個人才頻出的國家,很多世界著名科學家都出自德國。
  • 又一頂級科學家任職西湖大學!
    空缺22個月之後,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迎來首任院長。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藥學系終身講席教授、美國霍華德休斯研究院研究員、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華裔生物學家學會董事會成員……長期潛心致力於細胞周期及基因組穩定性領域的研究,於洪濤的履歷十分耀眼。有趣的是,他有著與成就不太相符的低調。
  • 7位科學家發言,西湖區2位!
    科技發展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9月11日下午在京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 上海自然博物館舉行「與科學家面對面」科普活動—新聞—科學網
    今年活動以「科學與健康同行」為主題,邀請了13家單位共計34位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分別以線上微講座和線下科學集市的形式為大家解讀新冠疫情,傳播公共衛生知識,展示為健康生活保駕護航的最新科學技術和科研成果,探討後疫情時代大眾生活方式的轉變。
  • 全球最頂尖計算機科學家:美國632位,英國58位、德國45、中國呢?
    目前,全世界頂尖的計算機科學家,大多集中在幾個創新程度較高的國家之內。 擁有美國國籍的科學家有632位。第二名的英國上榜了58位,德國以45位排名第三,加拿大排名第四(上榜了39位),然後是上榜了32個的瑞士。 中國排名第六,上榜了29位科學家。其中,中國大陸的有11位,中國香港的有13位,中國臺灣的有5位。
  • 錢永健等三位美國科學家共享諾貝爾化學獎
    馬丁-查爾菲、家下村修和錢永健(從左至右)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環球時報消息 據諾貝爾官方網站,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於當地時間10月8日11時45分左右(北京時間10月8日17時45分左右)宣布,將200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下村修、馬丁-查爾菲,華裔化學家錢永健,他們是因為發現和發展綠色螢光蛋白
  • 又有3位科學家回國,加入「西湖大學」,中國高等教育未來可期!
    在這樣的背景下,集社會各界力量舉辦、國家政策重點支持的新型高等學校——西湖大學應運而生。這所由原研究院改造的大學,奉行"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辦學理念,在各行前沿技術設立相應的一級學科,由國內頂尖人才帶領組建相關的院系。在社會各方面的推動下,西湖大學吸引了一大批的優秀教育工作者,他們將各自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分享給學生們。
  • 「與科學家面對面」為公眾送來科普大餐
    2020-11-14 上海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郭穎/文 吳愷/圖、視頻穿上防護服,戴上防護面罩,面罩上還連接了一根「辮子」,通到腰上綁著的一臺形似三個鏡頭單眼相機的「過濾裝置」上——這款由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帶來的防疫用空氣過濾裝備今天亮相上海自然博物館舉行的
  • 西湖大學宣告成立 校長施一公致辭
    大會期間,西湖大學還將舉行西湖高等教育論壇、2018WE論壇、西湖大學第一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西湖大學顧問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等活動。其中,西湖高等教育論壇邀請近50位海內外知名高校校長和代表,圍繞大學在全球化進程中面臨的挑戰、大學在科技進步前沿發揮的作用等議題展開討論。2018WE論壇以「面向未來,挑戰與機遇」為主題,邀請諾貝爾獎得主James D.
  • 世界最頂尖的計算機科學家:美國有632位,德國有45位,中國呢?
    但真正厲害的還是那些計算機科學家,他們的創意以及創新能力讓這個世界不斷出現一些新的東西。  之前有人統計過,全球最頂尖的計算機科學家都來自哪裡,其中美國有632位頂尖計算機科學家,德國則有45位,那中國有多少呢?
  • 8位科學家故事被編成繪本,講述生動故事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青蒿素發現者屠呦呦、中國第一代航天人梁思禮……這些被譽為「共和國脊梁」的科學家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崇拜的偶像。如何讓科學家們的人生經歷和奮鬥故事以更加新穎有趣的方式走近孩子們、發揮榜樣引領作用?
  • 剛剛,三位科學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的研究你看懂了嗎?
    此前輿論普遍認為今年粒子物理和凝聚態物理領域科學家獲獎可能性最大,且其中很可能有日本科學家獲獎,三位天體物理學家獲獎也算爆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冷門。吉姆·皮布爾斯的獲獎原因是對宇宙演化過程的理論發現,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的獲獎原因是他們對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的發現。
  • 各國頂尖計算機科學家數量:美國高達632位,德國45位,中國呢?
    對於現代科技的發展,定然是離不開一項重要的輔助工具的,那就是計算機,當然跟我們平常使用的電腦不同,科學家們使用的計算機都是非常厲害的超級計算機。各國頂尖計算機科學家數量:美國高達632位,德國僅45位,中國呢?計算機厲害,那也需要有相應的人才去駕馭它才行,國外有一個榜單,羅列了全世界最負盛名的一千多名計算機科學家,這些科學家都是當世最頂尖的存在,每一個都是「戰略型」人才。
  • 世界頂尖計算機科學家:美國有632位,德國有45位,中國有多少?
    要想讓網際網路得到更好的發展,就需要大量計算機方面的科學家,此前曾有網站對全球最頂尖的計算機科學家進行過統計,已知美國的頂尖計算機科學家有632位,德國有45位,那你知道中國有多少位麼?美國是目前世界上綜合實力最強的一個國家,其他國家之所以無法撼動美國的霸主地位,原因之一就在於美國的科技發展尤為出色,美國擁有大批優秀的科研人才,光是最頂尖的計算機科學家,美國就有632位。
  • 西湖大學2019年招聘,共有44位PI全職加入!其中都有誰?
    「大學之大,不在大樓之大,而在大師之大。」這是著名教育學家梅貽琦的名言,也是施一公校長在西湖大學成立大會上對學校定位的鄭重宣言。西湖大學致力於成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搖籃,聘任世界一流科學家,用一流科學研究支撐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