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鏡那麼多探測器,拍攝時我到底該如何選擇?

2020-12-06 儀器信息網


TESCAN電鏡學堂終於又跟大家見面了,利用掃描電鏡觀察樣品時會關注解析度、襯度、景深、形貌的真實性、其他分析的需要等等,不同的關注點之間需要不同的拍攝條件,有時甚至相互矛盾。

那我們該如何根據樣品類型以及所關注的問題選擇合適的電鏡條件呢?


這裡是TESCAN電鏡學堂第12期,將繼續為大家連載《掃描電子顯微鏡及微區分析技術》(本書簡介請至文末查看),幫助廣大電鏡工作者深入了解電鏡相關技術的原理、結構以及最新發展狀況,將電鏡在材料研究中發揮出更加優秀的性能!



第五章  電鏡操作與工作參數優化

第三節  常規拍攝需要注意的問題


電鏡的工作條件包括很多,加速電壓、束流束斑、工作距離、光闌大小、明暗對比度、探測器的選擇等。前幾期我們已經介紹過加速電壓、束斑束流、工作距離該如何根據實際應用需求選擇。


本期將為大家繼續介紹明暗對比度、不同探測器對掃描電鏡拍攝的影響



§4. 明暗對比度的影響


一張清晰的電鏡照片需要有適中的明暗對比度,可以利用電鏡軟體中的直方圖工具來進行明暗對比度的判斷,如圖5-30。直方圖的橫坐標表示亮度,左為暗部,右為亮部,縱坐標表示各種灰度所佔的比例。

圖5-30  直方圖工具


一張明亮對比適中的圖片,需要暗處、亮處、中間灰度均有分布,直方圖從中間到兩邊類似正態分布,如圖5-31。

圖5-31  亮度與直方圖


當圖像亮度過亮、過暗都會導致另一端沒有灰度信息,導致圖像信息損失。對比度的調節希望整個灰度分布恰好覆蓋大部分區域,如圖5-32,對比度太小則灰度僅覆蓋中間很少區域,而對比度太大,會造成亮處、暗處有信息損失。

在開始掃描的時候儘量將明暗對比度調節至最合適的條件,如果一開始明暗對比不適合,利用軟體自帶的處理工具可以對圖像進行優化,如圖5-33。調整完的可以清楚的判別出其中至少五種灰度襯度,而調整前只能勉強分辨四種襯度。

圖5-32  對比度與直方圖


圖5-33  明暗對比度的影響及對應的直方圖



§5. 探測器的選擇


TESCAN的場發射掃描電鏡如果配置齊全包括SE、InBeam-SE、BSE、InBeam-BSE、STEM-BF、STEM-DF六個獨立的探測器,前面已經在電鏡結構中簡單介紹了各個探測器的原理和特點。在平時拍攝時,選擇不同的探測器也會獲得不同的效果。

圖5-34  TESCAN電鏡所有的電子探測器



①  SE和BSE探測器的對比


SE和BSE分別是旁置式電子探測器和極靴下探測器,前者接收二次電子和部分低角背散射電子,後者接收大部分低角背散射電子探測器。所以從圖像效果來說,SE探測器的圖像以形貌襯度為主,立體感強,兼有少量的成分襯度;BSE探測器的圖像以成分襯度為主,兼有一定的形貌襯度,如圖5-35。

圖5-35  SE(左)和BSE(右)探測器的襯度對比



②  SE與InBeam-SE探測器的對比


SE和InBeam-SE探測器相比,前者在側方,具有陰影效應,可以形成強烈的立體感,而後者位於正上方,不會受任何形貌的遮擋,立體感較差,如圖5-36。

圖5-36  SE(左)和InBeam-SE(右)探測器的立體感對比


SE探測器接收SE1、SE2、SE3和部分BSE信號,解析度相比只收集SE1的InBeam SE探測器要低,如圖5-37。

圖5-37  SE(左)和InBeam-SE(右)探測器的解析度對比


對於一些凹坑處的觀察,由於InBeam-SE探測器在上方沒有遮擋,所以會比SE探測器有更多的信號量,InBeam-SE探測器更適合做凹陷區域的觀察,如圖5-38。

圖5-38  SE(左)和InBeam-SE(右)探測器對凹陷處觀察對比



③  BSE與InBeam-BSE探測器的對比


BSE探測器主要採集低角背散射電子,InBeam-BSE探測器採集高角背散射電子,前者兼有成分和形貌襯度,後者相對來說成分襯度佔主要部分,形貌襯度相對較弱。不過後者接收的電子信號量小於前者,所以信噪比也不如前者,如圖5-39。

圖5-39  BSE(左)和InBeam-BSE(右)探測器受形貌影響的對比


對於能觀察到通道襯度的平整樣品來說,BSE探測器顯然有更好的通道襯度,更有利於晶粒的區分,如圖5-40。

圖5-40  BSE(左)和InBeam-BSE(右)探測器通道襯度的對比



④  STEM探測器的應用


電子束轟擊到試樣上形成水滴狀的散射,但當試樣足夠薄時,電子束的散射面積還沒有擴大就已經透射樣品,所以此時各種信號的解析度較常規樣品更高,STEM探測器也有更好的解析度。


STEM探測器由於需要樣品經過特殊的制樣,雖然在掃描電鏡中不常用,但是卻有著所有探測器中最高的解析度。當二次電子和背散射電子探測器解析度都達不到要求時,可以嘗試STEM探測器。如圖5-41,二次電子探測器在20萬倍下已經解析度不夠,而STEM放大至50萬倍也能很好的區分。

圖5-41  SE(左)和STEM(右)探測器解析度的對比


此外,對於一些納米級的小顆粒,因為團聚厲害,二次電子即使在低電壓下也難以將其區分,且解析度也不好,而STEM探測器通過透射電子來進行成像,對小顆粒的區分能力要強於其它探測器。如圖5-42,STEM探測器可以區分團聚在一起的更小的單個納米顆粒,而二次電子探測器則觀察到團聚在一起的顆粒。

圖5-42  STEM(左)和InBeam-SE(右)探測器對團聚納米顆粒的分辨對比


掃描電鏡中的STEM探測器雖然解析度是最高的,但是和透射電鏡的解析度相比還是相形見絀。不過掃描電鏡的電壓要遠小於透射電鏡,所以掃描電鏡的STEM相比TEM有著更好的質厚襯度。所以對一些不是非常注重橫向解析度,但特別注重質厚襯度的樣品,如一些生物樣品、石墨烯等,掃描電鏡的STEM探測器可以表現出更大的優勢。


如圖5-43,為10kV下觀察到的石墨烯試樣,圖5-44為生物樣品在掃描STEM和TEM下的對比。

圖5-43  STEM探測器在10kV下拍攝的石墨烯試樣


圖5-44  生物試樣在SEM STEM探測器和TEM的對比



⑤  多探測器同時成像


TESCAN的電鏡具有四個獨立的通道放大器,可以進行四個探測器的同時成像。如果分辨不清楚用何種探測器時,可以選擇多種探測器同時成像。然後在軟體中將需要的圖像進行通道分離,如圖5-45。

圖5-45  四探測器同時成像



相關焦點

  • 工作距離的選擇,對電鏡拍攝會有什麼影響?
    今天主要談一談電鏡拍攝時工作距離的選擇。>平時電鏡使用者都進行常規樣品的觀察,常規樣品不像解析度標準樣品那麼理想,樣品比較複雜,而且有時候關注點並不相同。因此我們必須明確拍攝目的,尋找最適合的電鏡條件,而不是貿然的追求大倍數。 電鏡的工作條件包括很多,加速電壓、束流束斑、工作距離、光闌大小、明暗對比度、探測器的選擇等。
  • 視頻解讀:新冠病毒電鏡圖片如何拍攝與製作?
    但病毒電鏡拍攝和製作過程是比較複雜的,為了使抽象內容更加容易理解,近日,美國網友邀請兩位電鏡專家,以視頻形式解讀了新型冠狀病毒電鏡(SEM與TEM)圖片的製作過程。那麼電鏡如何拍攝和處理新冠病毒的照片呢?以下這段精彩視頻進行了詳細解讀(文後附譯文):冠狀病毒的大小約為100納米,而人類可以看到的最小光波長約為400納米。這就是科學家不能使用常規的光學顯微鏡進行觀察的原因。要觀察到這個尺度的病毒,就需要使用波長更短的設備,而電子顯微鏡的發射的電子波長則完全滿足了這樣的需求。
  • 在拍攝時該如何選用AdobeRGB與sRGB
    但是,sRGB和AdobeRGB都有其優點和缺點,那麼我們該如何區分它們呢?什麼是色彩空間?用外行的話來說,色彩空間是給定照片中可以表示的特定色彩範圍。以JPEG標準的圖像最多可以包含1670萬種顏色,儘管兩種顏色空間實際上都不會使用所有可用的1670萬種顏色。不同的色彩空間使一張照片可以在JPEG圖像中使用的1670萬種顏色中使用更大或更小的範圍。
  • 卓越電鏡技術,助全球首次成功拍攝自噬圖——訪2016諾貝爾生理醫學...
    她是如何掌握電子顯微鏡技術,最終研發出酵母獨特的快速冷凍置換固定法?  還有,她對電鏡觀察的執著與熱情來源於什麼?  為了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我特地前往工學院大學八王子校園內的實驗室,採訪了馬場美鈴博士。
  • 關於花卉的拍攝,是多用順光還是逆光,該如何選擇?
    如果使用了逆光拍攝,背景的元素的成像就能大大弱化和虛化,營造一種柔美和虛幻效果。第四、逆光拍攝可以最大可能地描寫花珠形態。逆光拍攝的效果,肯定是主體實在、背景虛幻或模糊,這樣的結果正中下懷,一定能實現花珠或花卉線條的明快效果,就像拍攝人像時需要描寫體型的或剛直或婀娜一樣,而順光拍攝的結果會遠遠不及於此。
  • 易輕忽之肯綮:掃描電鏡工作距離與探頭的選擇(下)——安徽大學林...
    本文將進一步以實例來展現並探討,正確的工作距離和探頭的選擇,將會對掃描電鏡的測試結果和狀態的維持產生怎樣的影響。給大家在進行掃描電鏡測試工作時,對於工作距離及探頭的選擇,提供一定參考。這個特定的工作距離各電鏡廠家都不相同,個人認為日立冷場掃描電鏡是15mm。下面將從各種不同工作距離獲取的信息對比開始,用實例來展示各種工作距離和探頭組合的優劣,同時分享我在測試時對其選擇的流程,供大家參考。
  • 冷凍電鏡技術突破原子解析度障礙
    圖片來源:PAUL EMSLEY如果想繪製出蛋白質最微小的部分,科學家通常選擇不多:使數百萬個單個蛋白質分子排列成晶體,然後用X射線晶體學分析它們;或者快速冷凍蛋白質的副本,然後用電子轟擊它們,這是一種低解析度的方法,叫做冷凍電鏡技術
  • 多圖欣賞:卡西尼號探測器拍攝的土星和它的衛星們
    土星北部土星北極吸收了足夠多的陽光。當快接近北部夏至時,陽光照亮了之前的黑暗區域,科學家可通過卡西尼號傳回的圖像研究這一地區。土星的魅力美國宇航局卡西尼號探測器拍攝到土星的標誌土星環蜿蜒纏繞著這個星球。
  • 佳能6D2單眼相機,拍攝風光為主,如何選擇鏡頭?
    ,如何選擇鏡頭?按照自己的需求來選擇,就是說如果你只是拍攝一些日常的場景,比如出去遊玩,或者拍一些普通的個人寫真啊等等,那麼就是以風光和人像為主,此種情況下應該以簡單輕便為主,注重的是遊玩時的享受過程,對於畫質並沒有過高的追求,那麼選擇一款焦距能夠覆蓋從廣角到長焦的鏡頭就是不二之選了。
  • 未來篇 | 冷凍電鏡,能否「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這個新的冷凍電鏡結構裡,許多單個的原子都清晰可見。這個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不僅清晰地揭示了GABA受體的樣子,而且展示了該受體的配體——組胺分子是如何結合於受體口袋的。可以看到,蛋白的氫原子是如何與組胺的氮原子形成氫鍵作用的。水分子佔據了口袋裡面剩餘的空間,像泡沫包裝一樣緊緊地包裹著組胺分子。
  • 冷凍電鏡的解析度革命
    註:該圖並不是按比例繪製的。   核糖體是古老的,大規模的蛋白RNA複合物,它將線性遺傳密碼翻譯成三維蛋白質。線粒體——半自主細胞器,為細胞提供能量,擁有它們自己的核糖體,這一點和細菌非常類似。許多抗生素,如紅黴素,通過阻止細菌的核糖體翻譯機器來抑制細菌的生長。當設計新的抗生素,不能讓他們同時阻斷線粒體核糖體很重要。因此,認識這兩種核糖體的詳細結構是很有價值的。
  • 透射電鏡的主要性能參數及測定
    點解析度透射電鏡剛能分清的兩個獨立顆粒的間隙或中心距離。測定方法:Pt或貴金屬蒸發法。 如圖所示。 將Pt或貴金屬真空加熱蒸發到支持膜(火棉膠、碳膜)上,可得到粒徑0.5-1nm、間距0.2-1nm的粒子。高倍下拍攝粒子像,再光學放大5倍,從照片上找粒子間最小間距,除以總放大倍數,即為相應的點解析度。2.
  • 掃描電鏡「弱視」,工業製造難以明察秋毫
    掃描電鏡由電子光學系統、信號收集及顯示系統、真空系統和電源系統組成。其中,電子光學系統又由電子槍、電磁透鏡、掃描線圈和樣品室等部件組成。工作時,電子槍發射出的電子束被電磁透鏡匯聚成極細的電子束,在樣品表面進行掃描,激發樣品表面產生二次電子。二次電子由探測器收集,並被閃爍體轉變成光信號。   二次電子產生的多少與樣品表面的形貌有關。
  • 回顧|2019年電鏡領域熱點事件年中盤點
    2月份,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消息,該實驗室透射電子像差校正顯微鏡(TEAM 0.5)已升級新的探測器——「4D攝像機」,可實現原子級視頻拍攝。
  • 易輕忽之肯綮:掃描電鏡工作距離與探頭的選擇(上)——安徽大學林...
    選擇不同的工作距離和探頭,就是為了調控探頭所接收的樣品信息類型及信息的接收角度,以形成充分的圖像襯度。工作距離與探頭的選擇是如何調控探頭獲取樣品表面形貌像的形貌襯度信息,進而影響表面形貌像的細節形成及分辨?下面將結合實例來給大家做詳細的展示及描述。
  • 2014-2015年度電鏡新品盤點
    IT100是一款非常直觀,並具有高通量分析能力的電鏡,其設計能夠幫助任何實驗室簡化工作流程。觸控螢幕操作還是傳統的鍵盤和滑鼠操作,任由實驗人員選擇。快速數據採集使得成像和樣品分析變得簡單。  FEI於2014年推出的Teneo VS,是在FEI 的VolumeScope掃描電鏡的基礎上搭載了可拆卸的鑽石刀。該儀器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的多能量電子成像功能,根據不同加速電壓的電子束進入樣品的深度不同,可以獲得不同深度的樣品信息,從而在大容量樣品分析中明顯改善Z軸的解析度,可分析的樣品體積可達到500×500×1200立方微米。
  • 如何正確選擇掃描電鏡加速電壓和束流 ——安徽大學林中清32載經驗...
    本人在第一篇32載經驗談《掃描電鏡加速電壓與分辨力的辯證關係》一文中,就加速電壓與圖像分辨力的辨證關係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充分分析了改變加速電壓會給表面形貌像的分辨力帶來怎樣的變化;解答了為什麼獲取高分辨像,鎢燈絲掃描電鏡要選擇較高的加速電壓(10KV以上),而場發射掃描電鏡需要選擇較低的加速電壓;闡述了場發射電鏡為什麼會比鎢燈絲電鏡有著更高的分辨能力。
  • 冷凍電鏡技術突破原子解析度障礙—新聞—科學網
    冷凍電鏡揭示了去鐵鐵蛋白的原子細節。
  • 如何用自然光拍攝有溫度的逆光照片 前期拍攝
    逆光攝影對於很多新手來說,一直都是有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這篇文章將詳細解答如何在前期的拍攝中,利用自然光拍攝出有溫度的逆光照片。直接步入正題:下面我列出大家拍攝逆光照時候可能遇見的各種各樣的問題1、拍攝這樣有溫度的逆光照,我應該選擇什麼時間?
  • 探測器拍攝到火星北極雪崩的場面,壯觀激烈,它是如何發生的?
    火星是人類走出地球的半個多世紀以來,探索最多的行星。它是地球的鄰居,跟地球有許多相似之處,50年前科學家就開始了對火星的探測,先後向火星發射了不少的探測器,包括軌道探測器和著陸探測器。通過探測器對火星的一系列探測,我們對火星已經有了許多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