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篇 | 冷凍電鏡,能否「飛入尋常百姓家」?

2021-01-20 生物世界

「和幾年前相比,這就是個奇蹟,」紐約結構生物學中心的Bridget Carragher說,「這太令人驚訝了。」

GABAA受體的冷凍電鏡結構(左)揭示了組胺分子是如何結合在蛋白口袋裡面的(右)(圖源:Sjors Scheres)

GABA受體是許多藥物的作用靶點,這是迄今為止最清晰的GABA受體結構。2014年,人們解析了GABA受體的首個晶體結構,但是解析度不高。在這個新的冷凍電鏡結構裡,許多單個的原子都清晰可見。這個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不僅清晰地揭示了GABA受體的樣子,而且展示了該受體的配體——組胺分子是如何結合於受體口袋的。可以看到,蛋白的氫原子是如何與組胺的氮原子形成氫鍵作用的。水分子佔據了口袋裡面剩餘的空間,像泡沫包裝一樣緊緊地包裹著組胺分子。這是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受體-配體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之一,解析度達到1.7 Å,接近於單個氫原子的尺寸(1 Å)。冷凍電鏡的使用已經有很長時間,但在過去的十年,這項技術一躍成為了分析大分子結構的有力工具。三位冷凍電鏡研究先驅——洛桑大學的Jacques Dubochet、哥倫比亞大學的Joachim Frank和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Richard Henderson也因此分享了201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今年5月報導的這個GABA受體結構第一次生動地說明,冷凍電鏡這項技術能夠為我們提供足夠多的細節信息。這項工作還用冷凍電鏡解析了apoferritin蛋白的結構,解析度達到1.2 Å,打破了已有的冷凍電鏡解析度記錄。最終獲得的蛋白質結構中,每個氫原子都清晰可見,這也是冷凍電鏡第一次真正獲得了原子級別解析度的蛋白質結構。就在論文發布在bioRxiv預印本伺服器的同一天,另一組研究者也在伺服器在線發表了他們解析的解析度1.25Å的apoferritin冷凍電鏡結構。冷凍電鏡可以使科學家們清晰地觀察到,小分子是如何結合在蛋白質的活性口袋中的。不僅僅是結合了組胺的GABA受體,這項技術已經開始輔助藥物的設計和開發工作,包括潛在的治療COVID-19的藥物。然而,冷凍電鏡技術還是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困難。樣品的製備是該技術的一大瓶頸。想要獲得蛋白質的三維結構,實驗者要花很長的時間來收集足夠多的數據。冷凍電鏡一直都價格不菲:幾乎所有高質量的蛋白質結構都是用Titan Krios冷凍電鏡解析的。這臺高達4米的「巨獸」價格超過六百萬美金,每天的運營成本就超過幾大千美金。因此,科學家們一邊在慶祝新的解析度記錄的誕生,一邊在想方設法讓冷凍電鏡變得更快、操作更簡便、價格更親民,希望它能夠成為「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分析工具。X射線晶體衍射依然是解析蛋白質結構的主要手段。只要能夠獲得高質量的蛋白晶體,X射線晶體衍射獲得的蛋白質結構解析度要高於冷凍電鏡。然而,一些蛋白質很難結晶,還有一些蛋白質(比如GABA受體)的柔性太大,很難用X射線晶體衍射的方法來拍攝它們清晰的圖像。這時候,冷凍電鏡就提供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手段。科學家們不需要獲得蛋白質晶體,只需要用液態乙烷把樣品快速冷凍。然後,冷凍電鏡會向樣品發射電子束,高速運動的電子撞擊到蛋白質的原子後分散開,再被接收裝置檢測到。經過多次的抓拍,從每一個角度捕捉圖案,產生數千甚至數十萬張照片。分析軟體會對生成的上TB大小的數據進行處理,重構出蛋白質的三維模型。冷凍電鏡相對於X射線晶體衍射還有其他的優點。研究人員經常用其他的試劑來對蛋白質進行修飾,以幫助結晶,以便進行X射線晶體衍射。冷凍電鏡可以在更接近於自然的狀態下觀察蛋白質。而且,這項技術需要的蛋白質用量更少。由於許多蛋白質是通過改變構象來完成生物學功能的,所以冷凍電鏡可以瞬間凍結不同構象的蛋白質,揭示其生物學功能的結構細節——這是靜態的X射線晶體衍射所不能做到的。

在過去的15年裡,提交到Protein Data Bank的冷凍電鏡結構解析度穩步提高。研究人員認為,2014年解析度的激增可能是由於低質量蛋白質結構的突然激增,因為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湧入了該領域。數據來自於EMBL European Bioinformatics Institute

冷凍電鏡技術仍然在進行著各種改進,包括電子探測器和數據分析軟體,這些突破使得該技術的進步突飛猛進。為了獲得破解析度紀錄的蛋白結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Radu Aricescu和Sjors Scheres與冷凍電鏡製造商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合作,建造了一臺新的儀器,可以從探測到的電子信息中獲取儘可能多的數據。冷凍電鏡的廣泛使用是大勢所趨。自2010年以來,冷凍電鏡結構的平均解析度已從15Å提高到了6Å,而且3到4Å範圍內的蛋白質結構越來越常見。「冷凍電鏡變得越來越複雜,解析度也越來越好」總部位於英國劍橋的藥物公司Astex Pharmaceuticals表示。更好的樣品製備技術也對冷凍電鏡的發展有所幫助。研究人員對蛋白質樣品進行快速降溫時,部分分子會受到損壞或形成奇怪的構象。這種分子在樣品中所佔的比例越大,就需要越長的時間來收集有用的數據。五年前,紐約結構生物學中心的Bridget Carragher開發了一種自動樣品製備的噴霧工藝,可更快地製備樣品,減少對蛋白質的損傷。去年,該系統由英國SPT Labtech公司推向市場。在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Christopher Russo正在使用石墨烯來幫助保護樣品。他的團隊製備了帶有石墨烯層的金網格,並用胺,硫醇和羧酸等官能團進行了修飾。它們可以與蛋白質結合,防止它們在樣品製備過程中發生移動,並在收集冷凍電鏡圖像時保持穩定。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Sjors Scheres說,對電子探測器等零件的進一步改進,可能會在未來幾年讓冷凍電鏡解析到解析度為1 Å的蛋白結構,但進一步解析度的推進可能會適得其反。Christopher Russo說,化學反應過程的解析度為1Å,而要觀察生物學反應,3 Å的解析度就足夠了。儘管高解析度冷凍電鏡圖像會令人嘆為觀止,但我們要做的是用這些詳細的結構模型來了解蛋白質的功能,並開發與之相互作用的藥物。在3 Å附近,蛋白質的一級和二級結構都清晰可見,足以回答結構生物學中的許多問題。例如,輝瑞公司在用冷凍電鏡開發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的疫苗。RSV是嬰幼兒嚴重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見病原體,每年造成12萬人死亡。輝瑞公司的冷凍電鏡設施負責人說,冷凍電鏡對該項目的進展起到了很大作用。為了生產這種疫苗,輝瑞公司的科學家在病毒表面表達了一種糖蛋白,以幫助它穿過細胞膜,引起感染。研究人員創建了360種穩定形式的融合蛋白,並篩選了它們刺激抗體反應的潛力。他們用冷凍電鏡研究了候選蛋白是如何與抗體相互作用的,以找到理想形式的疫苗。這種融合蛋白疫苗已於今年年初進入III期臨床試驗。但是,許多候選藥物都是小分子,而非蛋白質。這時候2 Å以下的解析度可能會更有價值,研究人員可以進行基於結構的藥物設計。例如,總部位於英國劍橋的藥物公司Astex Pharmaceuticals開始用冷凍電鏡篩選結合靶點蛋白的有機小分子,希望從小分子庫裡可以找到與目標蛋白產生最強相互作用的功能基團。然後,他們將這些功能基團中的幾個拼湊在一起,成為有前途的候選藥物,這是一種基於片段的藥物設計策略(fragment-based drug design)。Astex Pharmaceuticals長期以來一直在用X射線晶體學來做藥物篩選,但他們剛剛買了Krios冷凍電鏡,並期望這項技術可以推動他們的研究。在去年發布的一項研究中,該公司篩選了針對靶蛋白丙酮酸激酶2(pyruvate kinase 2)的化合物片段。顯然,用冷凍電鏡來做這件事情比我們用X射線晶體衍射要慢得多,但這只是一個開始,Astex Pharmaceuticals公司的CEO說。事實證明,冷凍電鏡是解析SARS-CoV-2的重要工具。今年早些時候,研究人員用該方法快速確定了病毒的spike蛋白結構,該結構有助於其進入細胞。spike蛋白是開發疫苗的主要目標。其他人正在使用冷凍電鏡研究為什麼SARS-CoV-2的傳播力這麼強。赫爾辛基大學的Sarah Butcher是芬蘭的冷凍電鏡實驗室負責人,該團隊最近發現了一種細胞受體在病毒感染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該小組現在計劃研究病毒蛋白如何與細胞受體相互作用。紐約結構生物學中心的Bridget Carragher參與了9個COVID-19項目,該項目正在研究spike蛋白和抗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並著眼於疫苗開發。還有更多的項目正在研究候選藥物與病毒的酶之間的相互作用。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Sjors Scheres說,冷凍電鏡為SARS-CoV-2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其中一些研究是X射線晶體是不可能實現的。儘管取得了如此重大的突破,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Christopher Russo認為,冷凍電鏡高昂的成本仍然阻礙了它的發展。Christopher正在與諾貝爾獎獲得者 Richard Henderson合作,發明了一種小型的顯微鏡,其成本更低。他們降低成本的方法是——降低儀器的工作電壓。當今的商業冷凍電鏡通常以約300 keV發射電子,電子具有足夠的動量,可以提供高質量的數據。儀器製造商們也在朝著特定的方向開發新的冷凍電鏡。但是,300 keV真的是最佳選擇嗎?Christopher Russo和他的同事們重新分析了如何從蛋白質上獲得最佳的數據,同時最大程度減少輻射帶來的損傷。Christopher Russo說,事實證明,所有單顆粒冷凍電鏡工作的最佳電壓約為100 keV,而不是我們一直用的300 keV,這個發現令人震驚。

由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Richard Henderson和Christopher Russo開發的100 keV冷凍電鏡比其他冷凍電鏡更便宜,使用的電壓更低。圖源: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

Christopher Russo的團隊隨後製造了一臺100 keV的冷凍電鏡,並用它在一周內獲得了5個蛋白的結構,解析度達3.4 Å。與電壓更高的冷凍電鏡相比,100 keV顯微鏡的體積更小,運行成本更低,需要的安全設備更少。Christopher曾希望說服顯微鏡製造商,讓他們製造適用於確定蛋白質結構的100 keV冷凍電鏡系統,但到目前為止他還沒有成功。他說:「商家們正在賣勞斯萊斯,但我們只想要福特。」 因此,他的團隊正在構建自己的100 keV冷凍電鏡,該冷凍電鏡配備了優化的新零件,價格低於100萬美元,相信會讓更多的科研人員有機會接觸到這項革命性技術。

撰文 | Leon

責編 | 雪月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entsci.0c01048


BioWorld始終致力於報導生命科學領域最前沿、最重要、最有趣的研究進展,目前全網已有30萬+學者關注。編輯部經過深思熟慮,決定統一各平臺名稱,因此BioWorld公眾號現更名為Bio生物世界作為過渡,並將最終統一更名為生物世界


相關焦點

  • 白蟻飛入尋常百姓家,該如何是好?
    正好遇到白蟻繁殖婚飛季,在傍晚的時候19:00——21:00就會飛入尋常百姓家。 3—6月份白蟻婚飛季節,家中的門窗都要設置沙門紗窗,防止白蟻飛入室內,因為一旦有分飛蟻飛入室內,只要配對成功就會尋找合適的地方築巢危害。方法 :對付這種通過「爬、飛、帶」進來不久的分飛蟻,很好滅殺,只需關掉燈,在室內放盆水,然後用手電筒照向水中,這樣室內的分飛蟻都會接二連三的趨光飛入水中,並淹死。
  • 機器人的未來?——「飛入尋常百姓家」
    然而,機器人想要真正走入尋常的百姓生活,成為人類生活中好幫手,所欠缺的恰恰是這一步。人類能大量地運用無意識的運動範疇 ——我們知道如何給別人友好的讓路,如何察覺到自己侵犯了別人的隱私空間,我們自然也知道如何從冰箱裡取出一盒牛奶而不必移開所有擋在前面的道路上的物體。而我們也希望機器人可以這樣做。然而問題就在於,機器人可能會「粗暴」地把牛奶盒拿出來,而把躺在前面「擋路的」物體都拿光。
  • 11位院士齊聚中國北鬥應用大會 北鬥飛入尋常百姓家
    11位院士齊聚中國北鬥應用大會 北鬥已「飛入尋常百姓家」中新網武漢9月23日電北鬥「飛入尋常百姓家」9月23日,中國北鬥應用大會暨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第九屆年會在武漢開幕。在民用領域,北鬥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以民眾日常使用的地圖導航為例,目前80%手機晶片支持北鬥,在手機上使用高德地圖,即可體驗到北鬥系統的定位服務。於賢成表示,未來隨著「新基建」、「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發展的推進,北鬥技術應用和時空服務將更加普及,並將與5G、網際網路、物聯網等加速融合,越來越多地應用到行業和大眾生活之中,更加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 齊齊哈爾:百姓宣講志願同行 讓政策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自開展「百姓宣講 志願同行」理論宣講主題活動以來,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委宣傳部突出圍繞理論政策的重點、社會生活熱點和群眾關注焦點,充分發揮鶴城志願者在理論宣講中的主力軍作用,不斷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築牢理論宣講志願服務平臺。
  • 潘建偉:遠沒到「飛入尋常百姓家」地步
    潘建偉:遠沒到「飛入尋常百姓家」地步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網際網路催生了許多新經濟形態,但是「新」未必是創新,需要冷靜分析。黨的19大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創新型國家。我們要鼓勵創新、倡導創新、包容創新,也要特別注意維護創新。
  • 中國酵素城 讓環保酵素飛入尋常百姓家
    「中國酵素城始終將環保酵素研發生產納入酵素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在不遠的將來,環保酵素這一新興產業一定會飛入尋常百姓家
  • 三翼鳥「智慧中國家」飛入尋常百姓家
    智慧家「叫好不叫座」?  實際上,從名人打造的科技豪宅到「智慧家居飛入尋常百姓家」,中間經歷了將近20年的進化發展。  多年的發展後,用戶對智能家居的態度卻產生一個怪圈:據奧維雲網(AVC)和騰訊家電聯合調查數據就顯示,目前用戶對智能家居的感興趣程度高達95.2%,但有87.5%的用戶對智能家居現狀不滿。
  • 冷凍電鏡+清華大學=7篇Cell、Nature、Science
    近兩年,小編發現,除了「魔剪」CRISPR,冷凍電鏡也是這些期刊的「常客」。中國科學家在這一領域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而清華大學無疑是這一領域的「領軍者」之一。「冷凍電鏡+清華大學=CNS」這個公式雖有點誇張,但也不是毫無根據。
  • 古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說的原來是這裡
    南京秦淮河旁有個著名的烏衣巷,舊時的烏衣巷是上流名士與貴族們聚集的地方,也是詩人頻繁創作的源泉,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劉禹錫那首《烏衣巷》,詩中流傳最廣的一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所指的就是這裡。其實王導和謝安並不是同一代人,但卻同樣受著當時人們的推崇。
  • 孔雀飛進尋常百姓家:小夥靠養孔雀年入十萬!
    耿天時養孔雀鼓起了腰包,這也吸引了不少人來參觀學習,耿天時也樂於分享經驗,從來都是毫無保留的講述經驗、傳授技術,用他自己的話就是要讓孔雀賣到北京、上海,而且要讓孔雀飛進尋常百姓家。耿天時告訴我們:他有一個計劃,打算以「基地+農戶」的形式進行合作,然後以網際網路平臺作為依託進行銷售,預計今年發展本村養殖戶3—5戶,然後帶動大家共同致富。
  • 前瞻·共贏‖水木未來第二屆冷凍電鏡與藥物創新發現論壇
    水木未來是亞洲第一個MicroED商用平臺, 已經獲得0.6埃超高解析度結構解析結果。· 水木未來全球首次將冷凍電鏡技術與AI算法結合,為基因藥企提供AAV空實比鑑定,克服傳統方法局限性。會議由水木未來主辦,新生巢、DIA和賽默飛世爾科技協辦,北京市昌平區科學技術委員會、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管理委員會共同指導。240餘位來自科研領域、醫藥投資圈、醫藥企業的專家齊聚一堂,就冷凍電鏡在小分子、抗體藥物、蛋白降解、基因治療等方面創新應用思路和實際案例,充分交流討論,為與會者提供了新思路、新手段和新方向。
  • 野生朱䴉唯一種源地:舊時瀕危鳥 飛入百姓家
    野生朱䴉唯一種源地:舊時瀕危鳥 飛入百姓家 2019-02-11中新社記者 鍾欣 攝     中新網漢中2月11日電 題:(新春走基層)野生朱䴉唯一種源地:舊時瀕危鳥 飛入百姓家  中新網記者 李姝徵  11日,冬日的漢江河清冷寂寥,數隻頭頸鮮紅,背羽雪白,翅下泛著粉色光彩的奇異大鳥從江面掠過。「這就是朱䴉。」村民隨手一指,不在意地說。
  • 從皇家特典到時尚潮牌:飛魚服如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
    明英宗朱祁鎮在位期間,曾對工部官員下令,「凡有織繡蟒龍、飛魚、鬥牛等違禁花樣者,工匠處斬,家口發邊衛充軍。」朱祁鎮的孫子朱佑樘也在此問題上做過努力。弘治元年,都御史邊鏞上奏請禁蟒服,奏摺中,邊鏞對服飾上的蟒紋提出質疑:「蟒蛇本該沒有角也沒有爪子,現在的內官獲賜的蟒服全是龍的形狀,實在不成體統。」他建議將受賜官員的蟒服盡數收繳,也不許再織造,違者嚴懲。孝宗皇帝也認為有理,遂頒布命令禁止私造賜服。
  • 水木未來第二屆冷凍電鏡與藥物創新發現論壇在京召開
    近日,第二屆水木未來冷凍電鏡與藥物發現論壇在北京舉行,會議圍繞新藥研發的機遇與挑戰,匯聚行業專家,就新技術在創新藥領域應用場景及新機會深入探討。會議由水木未來主辦,新生巢、DIA和賽默飛世爾科技協辦,北京市昌平區科學技術委員會、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管理委員會共同指導。
  • 雷射應用:飛入尋常百姓家!雷射的前世今生
    古爾德做夢都想成為一名發明家,於是他主動放棄了博士學位,加入到了一家小公司,他試圖說服這家小公司研製雷射器(實現比微波波長更短的範圍內的光放大),這家小公司一方面用古爾德的方案去向軍方申請專利,另一方面用他的方案去向軍方申請經費30萬美元。  有了經費以後,古爾德就開始了雷射器的研製。
  • 千兆光纖已覆蓋 8000 萬戶,雙千兆如何飛入尋常百姓家
    那麼,雙千兆如何飛入尋常百姓家呢?千兆覆蓋用戶已超 8000 萬就在筆者剛畢業工作時,國家還在推動 「光進銅退」,各種民營寬帶運營商風生水起。五年前光通信覆蓋僅佔四成左右,現在已達到九成以上,甚至為補齊農村寬帶短板,工信部組織了六次電信普遍服務試點,要求企業進一步到位,將光纖鋪到行政村的村委會、學校和醫務室,實現了農村、城市同網同速。
  • 36氪首發 | 將冷凍電鏡技術應用於新藥發現,「水木未來」獲數千萬...
    36氪獲悉,水木未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木未來,英文名:Shuimu Biosciences Ltd.)已獲得數千萬人民幣天使輪投資,由高榕資本、普華資本、薄荷天使基金共同投資,萬世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據水木未來聯合創始人兼CEO郭春龍博士介紹,本輪融資主要將用於夯實技術基礎。
  • 冷凍電鏡單顆粒技術的發展、現狀與未來
    Glaeser 於1974 年提出了冷凍電鏡技術,並且用於實驗研究。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冷凍電鏡技術已經成為研究生物大分子結構與功能的強有力手段。冷凍電鏡本質上是電子散射機制,基本原理就是把樣品凍起來然後保持低溫放進顯微鏡裡面,利用相干的電子作為光源對分子樣品進行測量,透過樣品和附近的冰層,透鏡系統把散射信號轉換為放大的圖像在探測器上記錄下來,最後進行信號處理,得到樣品的三維結構。
  • 聽說過冷凍電鏡嗎?未來失眠人群將有所降低
    目前浙江大學科學家通過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對人腦中的GABA(g-氨基丁酸)受體進行解析,得到了一種處於開放狀態的GABAA受體三維結構。GABA主要負責在神經系統中「踩剎車」讓你在異常興奮狀態恢復平靜。神經與血管,是遍布人體的兩大系統,GABAA受體的發現,源自人們偶然發現苯二氮卓具有鎮靜催眠作用,科學家順藤摸瓜找到了這個「剎車」就是GABAA受體。
  • 程亦凡在Cell發文介紹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
    不久以前,單顆粒冷凍電鏡(cryo-EM)還不是大多數結構生物學家們的第一選擇。2013年以前,蛋白資料庫(PDB)中的絕大多數分子結構還是X射線晶體衍射獲得的。而現在,單顆粒冷凍電鏡已經成為了X射線晶體衍射的有力競爭者,不僅在解析度上能夠與之匹敵,還適用於難以結晶的大分子。   本期Cell雜誌刊登了華人學者程亦凡(Yifan Cheng)博士的兩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