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皇家特典到時尚潮牌:飛魚服如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

2021-01-13 人民資訊

明代前期有嚴格規定,享受過賜服待遇的人才有資格穿特殊紋樣的衣服,此外在皇家重大典禮上,作為儀仗隊的錦衣衛和內官們也可以穿上賜服紋樣的華麗服飾。但到了明代中後期,那可就是「蟒袍輪流穿,明年到我家」了!

賜服紋樣被濫用,蟒服首當其衝,這種情況至少在明朝前期就已出現。明英宗朱祁鎮在位期間,曾對工部官員下令,「凡有織繡蟒龍、飛魚、鬥牛等違禁花樣者,工匠處斬,家口發邊衛充軍。」朱祁鎮的孫子朱佑樘也在此問題上做過努力。弘治元年,都御史邊鏞上奏請禁蟒服,奏摺中,邊鏞對服飾上的蟒紋提出質疑:「蟒蛇本該沒有角也沒有爪子,現在的內官獲賜的蟒服全是龍的形狀,實在不成體統。」他建議將受賜官員的蟒服盡數收繳,也不許再織造,違者嚴懲。孝宗皇帝也認為有理,遂頒布命令禁止私造賜服。然而孝宗皇帝的這些努力,在他死後不久就會被寶貝兒子朱厚照消費掉。

明武宗朱厚照不僅自己穿什麼衣服隨心所欲,用來賜予別人的同樣闊綽而任性,連伶人臧賢都獲得了蟒服。正德時期的大太監劉瑾甚至大做賜服生意,據《明實錄》記載,自劉瑾專權以來,「名器僭濫。以蟒魚服色為黷貨之資,武將閹臣下至廝餋,陳乞紛然,時有五十兩一件蟒之謠雲。」也就是說,此時蟒服、飛魚服等皇家特典已經脫離皇權,開始商品化。生活於明末清初的談遷在其私家編修編年體史書《國榷》中記載,正德朝大太監劉瑾被抄家時,抄出袞服4套,蟒服470襲。

自正德之後,嘉靖、萬曆兩朝對賜服的賞賜也毫無節制,僅在《明實錄》中記載,嘉靖一朝賞賜蟒服次數有47次,萬曆朝更是打破紀錄,多達98次,與此前成化朝的1次和弘治朝的2次形成鮮明對比。能將賜服大肆違制、濫穿濫賜的,除了明武宗這樣思路清奇的皇帝之外,掌握權勢的太監群體也是一大重災區。當時就有人指出,「國朝服色之最濫者,內臣與武臣也。內官衣蟒腰玉者,禁中殆萬人。」晚明宦官劉若愚在紫禁城中生活了大半輩子,歷經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朝,他根據自己多年見聞,撰寫了明宮廷雜史《酌中志》。在這本史料中,劉若愚描繪了當時宮中太監將蟒服當作常服日常穿著、招搖過殿的場景,凡司禮監、堂印、秉筆及乾清宮管事之耆舊有勞者,皆得賜坐蟒。天啟朝時,大太監魏忠賢名下,「凡掌印提督者,皆濫穿坐蟒」。

現在很多人受影視劇衣箱化的影響,總是想當然地認為古代穿衣打扮只是貴族和有錢人的玩意兒,平民只配穿得「店小二」一樣。要知道在明代中晚期,當奢侈消費成為流行於社會的價值觀念後,影響是不分階層的。窮人也愛美,他們也想打扮,在他們力所能及範圍內,他們也會穿上最好看的服飾。這種現象和今天沒太大差別。在明代,同樣也不缺為了穿奢侈品而不惜傾家蕩產的平民。明人顧起元就在其筆記中記載,有人為了追求華衣奢食的生活,「變易既多,措辦彌廣,人家物力大半消耗。」當時為了穿著華麗美觀的服飾,不惜傾盡家財的大有人在。

此外,太監之所以能大做蟒服生意,「蟒魚服色為黷貨之資」,也從側面看出,當時蟒服、飛魚服、鬥牛服、麒麟服等皇家特典已經商品化,逐漸成為時尚潮牌,只要有錢就能弄一身來穿穿。《金瓶梅》《醒世姻緣傳》等反映世象的明代小說中,蟒服、飛魚服出鏡率極高,即使是實在買不起的農民,在給逝者繪製畫像時,也要繪上身穿蟒衣玉帶的形象。

原本作為皇家特典的賜服,最終淪為人人皆可穿的流行服飾,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皇家濫發濫賜和權貴濫用;其二則是在晚明商品經濟刺激之下,社會穿衣之風的變革。兩者互相影響,最終讓蟒服、飛魚服等賜服逐漸去皇權化,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大明時尚潮牌。

相關焦點

  • 白蟻飛入尋常百姓家,該如何是好?
    正好遇到白蟻繁殖婚飛季,在傍晚的時候19:00——21:00就會飛入尋常百姓家。 3—6月份白蟻婚飛季節,家中的門窗都要設置沙門紗窗,防止白蟻飛入室內,因為一旦有分飛蟻飛入室內,只要配對成功就會尋找合適的地方築巢危害。方法 :對付這種通過「爬、飛、帶」進來不久的分飛蟻,很好滅殺,只需關掉燈,在室內放盆水,然後用手電筒照向水中,這樣室內的分飛蟻都會接二連三的趨光飛入水中,並淹死。
  • 齊齊哈爾:百姓宣講志願同行 讓政策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後,各地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積極選取理論功底紮實、與群眾溝通能力強的志願者納入到理論宣講隊伍,及時傳達學習貫徹全會精神,深入解讀「十四五」規劃,部署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工作。
  • 潘建偉:遠沒到「飛入尋常百姓家」地步
    潘建偉:遠沒到「飛入尋常百姓家」地步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網際網路催生了許多新經濟形態,但是「新」未必是創新,需要冷靜分析。黨的19大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創新型國家。我們要鼓勵創新、倡導創新、包容創新,也要特別注意維護創新。
  • 11位院士齊聚中國北鬥應用大會 北鬥飛入尋常百姓家
    11位院士齊聚中國北鬥應用大會 北鬥已「飛入尋常百姓家」中新網武漢9月23日電北鬥「飛入尋常百姓家」9月23日,中國北鬥應用大會暨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第九屆年會在武漢開幕。記者了解到,武漢光谷是國內最早的北鬥產業基地之一,現有依迅北鬥、夢芯科技、湖北地信等相關企業500餘家,集群核心企業總收入約310億元,企業總收入年增長率超15%。以本屆年會協辦方依迅北鬥為例,新冠疫情期間,依迅北鬥研發的「網際網路+北鬥」醫療和防疫廢棄物智能監管平臺,能實時、清晰地掌握武漢全市醫療廢物產生量、存儲量及轉運、處置量變化情況,從而實現全過程數據透明化監管。
  • ——「飛入尋常百姓家」
    舉一個例子說,機器人擁有一個270度活動範圍內的手臂,它曾經自主的降下了機械臂到可以搖動物體的程度來搖動物體,而這是沒有人教過的。除了HERB,新的軟體在美國宇航局的機器人KREX上也被實驗過,這個機器人被設計用來穿越月球表面。然而新的軟體在HERB和KREX身上的策略卻非常不同,前者是被設計用來處理生活中的很多雜事,而後者專門用來穿過充滿障礙物和凹凸不平的月球表面。
  • 千兆光纖已覆蓋 8000 萬戶,雙千兆如何飛入尋常百姓家
    那麼,雙千兆如何飛入尋常百姓家呢?千兆覆蓋用戶已超 8000 萬就在筆者剛畢業工作時,國家還在推動 「光進銅退」,各種民營寬帶運營商風生水起。五年前光通信覆蓋僅佔四成左右,現在已達到九成以上,甚至為補齊農村寬帶短板,工信部組織了六次電信普遍服務試點,要求企業進一步到位,將光纖鋪到行政村的村委會、學校和醫務室,實現了農村、城市同網同速。
  • 中國酵素城 讓環保酵素飛入尋常百姓家
    「中國酵素城始終將環保酵素研發生產納入酵素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在不遠的將來,環保酵素這一新興產業一定會飛入尋常百姓家
  • 《錦衣之下》陸大人飛魚服上的飛魚圖案是會飛的魚嗎
    易文老師也深深愛上了飛魚服扮相的陸大人,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錦衣衛的飛魚服。錦衣衛可謂是一個又狠又重要的官職。 縱觀明朝276年歷史,錦衣衛存在了200年左右,共有數任指揮使,由於直屬皇帝一人,權力極大,專門查辦官員案件,令朝中貪官汙吏聞風喪膽。錦衣衛的官服也正如其名、錦繡華麗,而飛魚服正是其常見的官服之一。我們先來看看陸大人在劇中的飛魚服扮相。
  • 古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說的原來是這裡
    南京秦淮河旁有個著名的烏衣巷,舊時的烏衣巷是上流名士與貴族們聚集的地方,也是詩人頻繁創作的源泉,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劉禹錫那首《烏衣巷》,詩中流傳最廣的一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所指的就是這裡。其實王導和謝安並不是同一代人,但卻同樣受著當時人們的推崇。
  • 三翼鳥「智慧中國家」飛入尋常百姓家
    「智慧家」如何贏得8億中產的偏愛?  在最近結束的「2020世界物聯網大會」上預測,目前全球物聯網產值大約15萬億美元左右,其年平均增長率接近23%,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產值將達到30萬億美元的巨大體量。  另一方面,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曾預測,到2035年國內潛力新中產家庭數量將從4億攀升至8億,他們最核心的訴求是什麼,無疑是「擁有一個溫暖的家。」
  • 飛魚服是明代錦衣衛的專屬服飾嗎?
    飛魚服並不是只有錦衣衛能穿,也不是所有的錦衣衛都穿飛魚服。飛魚服是皇帝的賜服,明代皇帝的賜服按級別依次是蟒服、飛魚服、鬥牛服和麒麟服,是顯貴之服,非特賜不能穿。飛魚服是二品以上的官員都能穿,而錦衣衛最高級別的指揮史是正三品,也有資格穿飛魚服,甚至級別更低的總旗也可以穿。七品以下的錦衣衛不能穿飛魚服。
  • 孔雀飛進尋常百姓家:小夥靠養孔雀年入十萬!
    耿天時說:「孔雀養殖,是我去四川做生意的時候無意間看到的,最初我也不認為孔雀能養殖,經調查了解到,綠孔雀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不允許養殖,但是藍孔雀是集觀賞、肉用於一體的珍禽保護動物,可以允許國家飼養和養殖,因此我突然間發現了商機,所以就從裡邊挑選了兩隻孔雀然後運到饒陽來。」
  • 野生朱䴉唯一種源地:舊時瀕危鳥 飛入百姓家
    野生朱䴉唯一種源地:舊時瀕危鳥 飛入百姓家 2019-02-11中新社記者 鍾欣 攝     中新網漢中2月11日電 題:(新春走基層)野生朱䴉唯一種源地:舊時瀕危鳥 飛入百姓家  中新網記者 李姝徵  11日,冬日的漢江河清冷寂寥,數隻頭頸鮮紅,背羽雪白,翅下泛著粉色光彩的奇異大鳥從江面掠過。「這就是朱䴉。」村民隨手一指,不在意地說。
  • 未來篇 | 冷凍電鏡,能否「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個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不僅清晰地揭示了GABA受體的樣子,而且展示了該受體的配體——組胺分子是如何結合於受體口袋的。可以看到,蛋白的氫原子是如何與組胺的氮原子形成氫鍵作用的。水分子佔據了口袋裡面剩餘的空間,像泡沫包裝一樣緊緊地包裹著組胺分子。這是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受體-配體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之一,解析度達到1.7 Å,接近於單個氫原子的尺寸(1 Å)。
  • 雷射應用:飛入尋常百姓家!雷射的前世今生
    所以,雷射的相干性很好,當用於光的幹涉實驗時,則很容易觀測到幹涉條紋,例如2016年探測到引力波的試驗裝置使用了麥可遜幹涉儀,它所採用的光源就是雷射。「雷射」的中文名來自錢學森那麼又是誰把雷射器的英文名稱叫「Laser」的呢?
  • 「百鳥朝鳳」熊家班:飛入尋常百姓家
    保證演員工資高   堅持十年演出不漲價今年7月,四川省文旅廳為省內的演出團體張羅了一場「四川演藝與旅遊住宿業融合發展推進會」,主要討論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文化演藝如何與旅遊酒店等「抱團取暖」。道具屋裡,有中國風的旗袍、也有休閒的T恤、還有川劇的戲服、以及一個個巨型「舞獅頭」,各類道具,擺放整齊。「這次受疫情影響還挺大的,這些都是必需品,也是消耗品。」古興奎摸了摸光是每個運費就將近300元的方形打擊樂器缶。這種樂器,張藝謀曾經在奧運會上使用過,原本團隊準備春節時使用,結果現在12個缶都還沒拆封,包裝盒上一摸,手上已留下灰跡。
  • 《錦衣之下》陸繹穿過的服裝,你覺得飛魚服最帥嗎?
    錦衣之下是想起因為破案的電視劇,所以必然少不了飛魚服,在這部劇中任嘉倫首次挑戰飛魚服,沒想到穿起飛魚服的他不比其他電視劇的差,再次驗證了陸繹真的很適合穿古裝。飛魚服因為不同的等級其顏色也會有不一樣,這件飛魚服是陸毅在出差辦案的時候穿的,衣服雖然換了,但是帽子還是沒有變啊。任嘉倫在裡面必然不是天天去辦案的,在家中穿的錦衣華服,頭髮盤起很有富家公子哥的滋味。
  • 教您區分龍袍、蟒袍、飛魚服!
    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領略到了漢服這一傳統服飾的魅力,然而由於古代衣冠區別社會地位的特定功能,有些朋友被龍袍、蟒袍、飛魚服等外觀有些相似的不同服飾搞暈了,今天小編為您盤點這三者的不同,看看您最喜歡哪一款華服吧?喜歡的朋友請多多收藏哦!
  • 談談明朝錦衣衛的飛魚服
    #文史觀天下# 至於飛魚服,並非所有錦衣衛官校都有資格穿在身上;有資格穿在身上的官員,也並非可以穿著它出入任何場合。例如,上引史料即提到,在伴駕視牲、朝日、夕月、耕藉、祭歷代帝王期間,錦衣衛堂上官要穿大紅蟒服以及飛魚服,千戶、百戶等則只能穿青綠錦繡服。
  • 高科技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10月21日科技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研發人員全時當量從2015年的376萬人年增長到2019年的480萬人年,青年科技人才逐步成為科研主力軍。其中,有不少像閆雨龍一樣的年輕人秉持著「科技為民」的宗旨,持續投入到各類科研項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