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飛入尋常百姓家

2020-10-26 中國青年網

閆雨龍參與的國家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最近剛剛結題,比順利結題還讓他欣慰的是,自己近幾年追蹤研究的山西省長治市的天空,越來越藍了。

閆雨龍是華北電力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青年講師,「十三五」期間,他參與了國家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中的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一市一策」跟蹤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山西長治等市的大氣汙染情況,為當地治理霧霾提供科技支撐。

過去,工業生產等過程造成的大氣汙染給城市的天空濛上了一層灰霾。「但現在經常可以看見長治等地的朋友在朋友圈曬藍天,特別開心!」完成這項研究,閆雨龍不但為當地老百姓高興,更為自己手中的科技能改善民生而自豪。

2016年,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確立了科技創新發展新藍圖。其中,「堅持把科技為民作為根本宗旨」是基本原則之一,讓人民共享更多創新成果,提升民眾獲得感。

在10月21日科技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研發人員全時當量從2015年的376萬人年增長到2019年的480萬人年,青年科技人才逐步成為科研主力軍。其中,有不少像閆雨龍一樣的年輕人秉持著「科技為民」的宗旨,持續投入到各類科研項目中。

近年來閆雨龍每年至少要往長治等地跑四五十次,在科技治霾的過程中,他從老百姓身上收穫了感動,也因地方政府重視科技的態度備受鼓舞。「開始我們在老百姓的房頂上取樣,即便給他們一些補償,人家還是不太理解,說『你弄這個有什麼用啊?』但後來眼見長治的天越來越藍,我們再去,老百姓就特別熱情地說,『我們不要錢了,我們還可以幫忙,能治理好就行!』」

為開展跟蹤服務,閆雨龍所在團隊基於當地大氣汙染分析結果給出了具體治理建議。一個行業一個對策,甚至細緻到某類工廠的某個工段該如何做,不少建議都被當地政府採納。

閆雨龍欣喜地看到空氣品質的改善順應了大家對藍天白雲的期盼,他認為,「科技雖然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支撐作用,但付出更大努力的還是當地政府和老百姓。」

「科技治霾」是科技惠民的一個縮影。事實上,科技創新在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各個領域都發揮著支撐作用,不僅驅動著新能源汽車、智能交通、精準醫療等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也在不斷為虛擬實境與互動影視等新興前沿領域的產業化注入活力,更是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相關領域持續發力。

網絡提速降費、生物製藥等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都讓老百姓享受到了實惠,而在年輕人眼中,「存在感」最強的科技惠民體驗則多數和人工智慧相關。

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專業研究生韓浩傑細數:「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快遞、外賣、打車的精準調度;年輕人喜歡的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大家在各種門禁處使用的人臉識別、錄音轉文字時使用的語音識別;智慧醫療、智慧交通……背後都離不開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

在人工智慧技術落地的過程中,自然也少不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身影,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博士生朱健楠便是其中的建設者,也是獲益者。他和來自多個高校的小夥伴研發了一種無人駕駛清潔船,服務場景包括水面環衛、水域數據收集與人工智慧預測、水域智能巡檢等。朱健楠介紹,他們在2017年成立了創業公司,目前已將產品推廣至國內外的上百個城市水域。

其實對於朱健楠來說,能將技術應用於改善水域環境,就已經很自豪了。他慶幸自己身處國家人工智慧發展的浪潮之中,搭上了機器人行業熱情高漲、國家水域治理需求明確、水域基建備受關注的「順風車」,坦言「政策提供了很多幫助」。

事實上,政策支持確實是科技惠民的重要一環。東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殷國棟教授從「十五」開始攻關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技術,一路走過「十三五」,他深有感觸地說:「國家頂層規劃的路徑越來越清晰,政策回歸實際,越來越科學化。」也正是在政策引導和支持下,近幾年,他和團隊主導攻關的國產純電動汽車專用底盤已經投入使用;分布式輪轂電機驅動系統也已經和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達成合作;同時面向汽車智能化,還創新提出了電動化底盤系統無縫對接智能網聯汽車系統。

過去十幾年,殷國棟從青年學者成長為團隊帶頭人,帶領更多年輕人一起創新。他總結認為自己這代人很「幸運」,「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我們在產業變革之中貢獻出自身所學,培養人才,將科技用於人民,可以說是於變革之中推動變革。」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 實習生 張釋珍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白蟻飛入尋常百姓家,該如何是好?
    正好遇到白蟻繁殖婚飛季,在傍晚的時候19:00——21:00就會飛入尋常百姓家。 3—6月份白蟻婚飛季節,家中的門窗都要設置沙門紗窗,防止白蟻飛入室內,因為一旦有分飛蟻飛入室內,只要配對成功就會尋找合適的地方築巢危害。方法 :對付這種通過「爬、飛、帶」進來不久的分飛蟻,很好滅殺,只需關掉燈,在室內放盆水,然後用手電筒照向水中,這樣室內的分飛蟻都會接二連三的趨光飛入水中,並淹死。
  • 潘建偉:遠沒到「飛入尋常百姓家」地步
    潘建偉:遠沒到「飛入尋常百姓家」地步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網際網路催生了許多新經濟形態,但是「新」未必是創新,需要冷靜分析。黨的19大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創新型國家。我們要鼓勵創新、倡導創新、包容創新,也要特別注意維護創新。
  • 齊齊哈爾:百姓宣講志願同行 讓政策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自開展「百姓宣講 志願同行」理論宣講主題活動以來,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委宣傳部突出圍繞理論政策的重點、社會生活熱點和群眾關注焦點,充分發揮鶴城志願者在理論宣講中的主力軍作用,不斷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築牢理論宣講志願服務平臺。
  • 11位院士齊聚中國北鬥應用大會 北鬥飛入尋常百姓家
    11位院士齊聚中國北鬥應用大會 北鬥已「飛入尋常百姓家」中新網武漢9月23日電北鬥「飛入尋常百姓家」9月23日,中國北鬥應用大會暨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第九屆年會在武漢開幕。在民用領域,北鬥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以民眾日常使用的地圖導航為例,目前80%手機晶片支持北鬥,在手機上使用高德地圖,即可體驗到北鬥系統的定位服務。於賢成表示,未來隨著「新基建」、「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發展的推進,北鬥技術應用和時空服務將更加普及,並將與5G、網際網路、物聯網等加速融合,越來越多地應用到行業和大眾生活之中,更加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 ——「飛入尋常百姓家」
    然而,機器人想要真正走入尋常的百姓生活,成為人類生活中好幫手,所欠缺的恰恰是這一步。人類能大量地運用無意識的運動範疇 ——我們知道如何給別人友好的讓路,如何察覺到自己侵犯了別人的隱私空間,我們自然也知道如何從冰箱裡取出一盒牛奶而不必移開所有擋在前面的道路上的物體。而我們也希望機器人可以這樣做。然而問題就在於,機器人可能會「粗暴」地把牛奶盒拿出來,而把躺在前面「擋路的」物體都拿光。
  • 中國酵素城 讓環保酵素飛入尋常百姓家
    「中國酵素城始終將環保酵素研發生產納入酵素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在不遠的將來,環保酵素這一新興產業一定會飛入尋常百姓家
  • 古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說的原來是這裡
    南京秦淮河旁有個著名的烏衣巷,舊時的烏衣巷是上流名士與貴族們聚集的地方,也是詩人頻繁創作的源泉,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劉禹錫那首《烏衣巷》,詩中流傳最廣的一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所指的就是這裡。其實王導和謝安並不是同一代人,但卻同樣受著當時人們的推崇。
  • 孔雀飛進尋常百姓家:小夥靠養孔雀年入十萬!
    耿天時養孔雀鼓起了腰包,這也吸引了不少人來參觀學習,耿天時也樂於分享經驗,從來都是毫無保留的講述經驗、傳授技術,用他自己的話就是要讓孔雀賣到北京、上海,而且要讓孔雀飛進尋常百姓家。耿天時告訴我們:他有一個計劃,打算以「基地+農戶」的形式進行合作,然後以網際網路平臺作為依託進行銷售,預計今年發展本村養殖戶3—5戶,然後帶動大家共同致富。
  • 三翼鳥「智慧中國家」飛入尋常百姓家
    另一方面,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曾預測,到2035年國內潛力新中產家庭數量將從4億攀升至8億,他們最核心的訴求是什麼,無疑是「擁有一個溫暖的家。」應運而起的海爾智家三翼鳥、華為智慧家、小米智能家居等等品牌,都贏得了發展紅利。
  • 野生朱䴉唯一種源地:舊時瀕危鳥 飛入百姓家
    野生朱䴉唯一種源地:舊時瀕危鳥 飛入百姓家 2019-02-11中新社記者 鍾欣 攝     中新網漢中2月11日電 題:(新春走基層)野生朱䴉唯一種源地:舊時瀕危鳥 飛入百姓家  中新網記者 李姝徵  11日,冬日的漢江河清冷寂寥,數隻頭頸鮮紅,背羽雪白,翅下泛著粉色光彩的奇異大鳥從江面掠過。「這就是朱䴉。」村民隨手一指,不在意地說。
  • 從皇家特典到時尚潮牌:飛魚服如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
    明英宗朱祁鎮在位期間,曾對工部官員下令,「凡有織繡蟒龍、飛魚、鬥牛等違禁花樣者,工匠處斬,家口發邊衛充軍。」朱祁鎮的孫子朱佑樘也在此問題上做過努力。弘治元年,都御史邊鏞上奏請禁蟒服,奏摺中,邊鏞對服飾上的蟒紋提出質疑:「蟒蛇本該沒有角也沒有爪子,現在的內官獲賜的蟒服全是龍的形狀,實在不成體統。」他建議將受賜官員的蟒服盡數收繳,也不許再織造,違者嚴懲。孝宗皇帝也認為有理,遂頒布命令禁止私造賜服。
  • 千兆光纖已覆蓋 8000 萬戶,雙千兆如何飛入尋常百姓家
    那麼,雙千兆如何飛入尋常百姓家呢?千兆覆蓋用戶已超 8000 萬就在筆者剛畢業工作時,國家還在推動 「光進銅退」,各種民營寬帶運營商風生水起。五年前光通信覆蓋僅佔四成左右,現在已達到九成以上,甚至為補齊農村寬帶短板,工信部組織了六次電信普遍服務試點,要求企業進一步到位,將光纖鋪到行政村的村委會、學校和醫務室,實現了農村、城市同網同速。
  • 雷射應用:飛入尋常百姓家!雷射的前世今生
    古爾德做夢都想成為一名發明家,於是他主動放棄了博士學位,加入到了一家小公司,他試圖說服這家小公司研製雷射器(實現比微波波長更短的範圍內的光放大),這家小公司一方面用古爾德的方案去向軍方申請專利,另一方面用他的方案去向軍方申請經費30萬美元。  有了經費以後,古爾德就開始了雷射器的研製。
  • 未來篇 | 冷凍電鏡,能否「飛入尋常百姓家」?
    因此,科學家們一邊在慶祝新的解析度記錄的誕生,一邊在想方設法讓冷凍電鏡變得更快、操作更簡便、價格更親民,希望它能夠成為「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分析工具。X射線晶體衍射依然是解析蛋白質結構的主要手段。只要能夠獲得高質量的蛋白晶體,X射線晶體衍射獲得的蛋白質結構解析度要高於冷凍電鏡。
  • 北京二級保護動物怪鳥「戴勝」飛入百姓家(圖)
    北京二級保護動物怪鳥「戴勝」飛入百姓家(圖)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信報通州訊(實習記者郭麗君)6月2日早上,家住梨園村的王女士家屋簷上落了一隻奇怪的鳥
  • 「百鳥朝鳳」熊家班:飛入尋常百姓家
    如今疫期演出行業水漲船高,一個演出項目的中標書涉及的演出單位有很多家,大家「報團取暖」,為的就是分一杯羹。正是因為節目親民接地氣,熊家班名氣漸大,表演的舞臺也越來越高,大涼山深處「三下鄉」等各種文藝惠民活動,奧運會成都站、成都世警會、西博會、武侯祠大廟會等大場面,都能見到熊家班的身影。然而,演員們最喜歡的,還是走進校園,把非遺表演帶給學校的小朋友。
  • 一年13萬份「廉畫」飛入尋常百姓家 樂山夾江年畫散發濃濃「廉味」
    一件件優秀的年畫作品,已飛入尋常百姓家,帶給人們吉祥歡樂的同時,以藝術之名傳播廉潔理念,涵養人們現代文明人格。始於傳統:人們希望能鎮邪惡一項藝術的興起,源自於人們對它的精神寄託。據記載,明朝中期,夾江就有了年畫作坊。
  • 翩翩黑蝴蝶 飛入百姓家
    N海都記者 張碩 關銘榮 見習記者 夏雨晴 文/圖 海都訊 昨天,市民鄭女士撥打968111熱線反映,自己家中飛入了一隻黑色的蝴蝶,其花紋很美,個頭也很大。 鄭女士家住在福州五四北君臨香格裡小區的一棟別墅中。昨天下午,記者在鄭女士的家中看到了這隻蝴蝶。這隻蝴蝶張開翅膀大約有手掌大小,底色漆黑,兩翅尾部狹長。
  • 藍孔雀飛入村民家 賴著不走還築了巢
    7月27日一大早,一隻藍孔雀飛進了武川縣哈樂鎮大麻會溝村村民老張的院子裡,不但啄食家禽飼料,還在院裡的一棵樹上築巢壘窩。村民們爭相來到老張家觀賞藍孔雀,認為孔雀飛入尋常百姓家,象徵著大吉大利。8月5日,老張家飛來藍孔雀的消息傳到了武川縣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哈樂派出所。
  • 微流控技術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
    打開APP 微流控技術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 李倩 發表於 2018-08-21 14:06:18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過去十年,微流控技術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