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無法逾越的道德爭論:窮人身體或將被富人利用

2020-11-30 環球網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 雖然「換臉」手術容易引起輿論的廣泛關注,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教授陳忠華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換臉術既不是人類急需突破的醫學難題,在手術上也沒有難度和技術壁壘。實際生活中對換臉術的需求非常少,對稀有事物感興趣是人的天性,正因覺得新奇才使得這項技術受到外界諸多關注,相比之下人們對肝移植就沒那麼大的興趣。

陳忠華介紹稱,所謂「換臉術」無非是把外科技術與器官移植技術疊加起來,並不困難。突破極限,挑戰巔峰都談不上,無非是普通應用的拓展,技術的延伸。「換臉術」在需求上存在爭議:到底值不值得做?利弊平衡點在哪裡?還有不同聲音。

陳忠華表示,他不是特別推崇這項技術,「換臉」本身會有很多問題。而且「換臉」可以通過別的方式解決,人類應該應用新材料,尋找新方法。現在矽橡膠面膜非常好,做出來特別像真的。還有更好的合成材料,彈性和質感都可以做得相當逼真。

1954年12月23日,美國醫生約瑟夫·穆瑞主刀在一對同卵雙胞胎之間進行了腎移植,移植的腎臟存活了8年。這次手術被後人視為現代器官移植的開始。穆瑞也憑藉那例手術於1990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從那以後,人類器官移植的界限一次一次被突破:1963年,肝臟移植、肺移植;1967年,心臟移植;1968年,心肺聯合移植……

2015年,一則換頭術的消息把器官移植推到新的邊界,也把倫理爭議推到新的頂點。當時俄羅斯「回聲」電臺援引宗教界人士的話說:「換頭手術關係到道德問題。如果未來該技術成功,富人就會利用窮人的身體,世界將變得不再人道。」

中國知名學者司馬南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在人類符號識別系統當中,人臉的識別程度最高。一旦面部發生變化,將導致人類在面孔識別上發生困難。「換頭術」則面臨更大的社會爭議,意味著人的軀殼與頭部不符,是兩個人的融合問題。首先自我認知出現分離,你到底是誰?其次,社會對你認知出現障礙。而且富人命貴,窮人命賤在器官移植問題上引發的擔憂不是多餘的。

【環球時報駐法國、加拿大、德國特約記者 姚蒙 陶短房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邢曉婧】

閱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戶端。

相關焦點

  • 中國器官移植事業:不讓窮人成為富人的器官庫
    婁滔的意願是將頭部捐獻給運動醫學機構做研究,其他可用的器官移植給需要的人。「我相信這也是一種生命的延續,長時間以來我們家庭受到社會的幫助與關心,更加堅定了我們要這樣做。」10月16日,婁滔的父親婁功餘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2016年1月,婁滔被查出漸凍症之後,一年多來,疾病逐漸侵蝕她的運動神經,如今,婁滔躺在病床上,已經失去對自己身體的控制能力。
  • 人體器官移植的倫理促進意義
    楊耕身  衛生部近日發布《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暫行規定》。新規將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規定提出:對不符合法律法規和醫學倫理學原則的,不得開展器官移植。醫療機構每例次人體器官移植前,必須將人體器官移植病例提交本醫療機構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與倫理委員會進行充分討論,並說明人體器官來源合法性及配型情況,經同意後方可為患者實施器官移植,等等。  人體器官移植倫理委員會這個機構名稱悄然地出現在一部法律當中,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同時也表明,在立法化解器官移植與傳統倫理的衝突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 器官移植的「有償」之爭
    作為世界上最早開展器官移植手術的國家之一,美國的器官移植手術數量也最多,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器官移植系統和法律保障體系。但從運行狀況看,該體系依然有一些問題:一方面仍存在安全漏洞,另一方面也無法滿足目前美國對人體器官移植的需求,每年都有很多人因為等不到所需器官而死亡。
  • "沒有規矩"道德倫理難容 器官移植立法迫在眉睫
    有全國人大代表在人代會上多次呼籲,必須加快器官移植的立法工作,否則,「沒有規矩」的器官移植將帶來眾多法律、道德、倫理的難題。  死囚臨終欲捐遺體  2001年1月8日,被法院終審裁定為死刑的搶劫犯陳維東在浙江溫州被執行槍決。在此之前,陳維東曾寫了一份要求捐贈遺體的遺書,但他的遺願最終沒能實現。
  • 電影《寄生蟲》,窮人和富人都在一條船上
    韓國電影《寄生蟲》獲得第92屆奧斯卡大獎,這部讓韓國沸騰的電影,講述了窮人和富人之間巨大的貧富差距,以及貧窮可以讓人為了爭奪有限的生存機會而變得面目猙獰等話題,這是一部很好的反思社會現狀的電影,影片中通過人物的對話和鬥爭將社會底層生存的全景圖展現在了我們面前。
  • 黃潔夫:換頭術荒唐可笑 中國器官移植應有序發展
    對此,國家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表示:我國目前絕對不允許在臨床上投入頭顱移植行為,「換頭術」荒唐可笑。希望衛生計生部門對學校、相關倫理委員會進行追查。  黃潔夫在昨天舉行的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宣傳工作會議上說,從技術層面上講,頭顱移植很難成功。
  • 巴西:器官移植政府全額「埋單」
    巴西的器官移植技術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僅去年就進行了2.3萬例器官移植,器官捐贈已經成為一種社會風尚。那麼,巴西政府在推廣器官移植事業上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巴西公眾對器官捐贈持什麼樣的態度?他們在器官移植過程中需要履行哪些手續?巴西有沒有人體器官移植非法交易?日前,本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專訪了巴西衛生部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海德爾·鮑爾巴。
  • 富人定律:沒有富人思維,再努力都是窮人!
    沒有富人思維,再努力都是窮人!這可以說是一條富人定律,因為人與人之間,雖然都擁有幾乎同樣的身體條件,也可能會付出同樣的努力,但不同的思維卻會造就不同的結果——窮人和富人。 富人之間自然也有不同之處,但卻也有很多的相同的地方,尤其是在富人思維上,富人和你想的往往不一樣。
  • 《寄生蟲》:窮人往上爬了很多層,才到富人的地下室
    富人家裡的樓梯就是向著光明的通路窮人的家則位於樓梯和地勢的最底端不僅如此,為了體現兩家人的貧富差距,《寄生蟲》把倆家人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也完全分離開來。窮人因為貧窮只能作惡殺人,富人因為富裕才「善良」。
  • 【天下遠見】伊朗的「人體器官市場」
    新華社發(張超群 攝) (張超群/圖)人體器官移植,是指運用醫學技術手段摘取捐獻者具有特定功能的器官(或組織)的全部或者部分,將其植入接受人身體內以代替病損器官(或組織)的過程。這一技術的誕生為醫學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有數字表明,到2003年,全球器官移植總數已達到936萬例。器官移植對於人類已經不再陌生,而器官移植也已經納入公眾談資和視野當中。
  • 對於人體器官的無償捐獻和有償使用,普通百姓應該如何理解
    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爭議點就是人體器官的無償捐獻制度和有償使用實際,在普通百姓的眼裡,捐獻者是無償捐獻了器官,在醫院裡卻是明碼標天價,而且還是有價無市,這就導致了能做器官移植手術的只能是富人階級,而窮人只能是面對高昂的器官移植費用望而卻步。
  • 為什麼富人越來越低調,窮人卻熱衷於炫富?
    可以做一個這樣的總結: 窮人,總是把錢花在別人看的見的地方。 人,都有一種補償心理,每個人都會拼命守護自己內心最脆弱的地方,比如身體不好的人怕別人提健康,經濟條件一般的人,怕別人提到錢。所以,一個人越沒有錢,越怕別人說自己沒錢。
  • 窮人無大惡,富人無大錯,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這部電影得那麼多獎,除了製作水準高,還因為它的現實意義強大,它討論了韓國乃至全球都日益嚴重、無法逆轉的貧富差距問題,影片中埋下的梗,那些植入電影中關於金錢的真相,簡直是太現實,太赤裸裸,看完讓人一聲嘆息!這部韓國電影雖然名利雙收,背後卻藏著韓國老百姓20年來無法言說的痛苦 影片對人性和社會陰暗面呈現得「真實到殘酷」。
  • 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的馬太效應給人們的啟示
    那麼造成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的原因是什麼呢?其實,根本原因就在於思維方式不同。富人喜歡掙錢,窮人喜歡省錢;富人喜歡付費,窮人喜歡免費;富人只想穩健增長,窮人只想一夜暴富;富人在風險中尋找機遇,窮人則放棄機遇尋求安逸。
  • 窮人與富人的區別(值得一讀)
    在如今,社會差距越來越大,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而這樣的背景下,很多人都在抱怨,很多人都在訴苦,可你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呢?這裡所說的「窮」與「富」,不僅僅是片面的指金錢上的窮與富。窮人與富人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思維。有一句話說,思維決定行為,而行為決定結果。所以,要想改變結果,歸根到底還是得改變思維。
  • 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器官移植將納入醫保是必然趨勢
    原標題:器官移植將納入醫保 值得我們期待   全國政協常委、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現階段,制約器官移植例數的不是器官供體的短缺,而是經濟原因。很多人都交不起這個錢,很多窮人難以支付移植費用,未能進到醫院裡。今後,我們的器官移植就可以納入醫保中去,納入基本醫療中去(3月6日《南方都市報》)。
  • 昭慧法師:從佛教倫理學看器官移植問題
    一、緒論 近代的器官移植醫術,時機包括生前的移植(如骨髓、腎臟)與死時的移植(如角膜、肝臟、心臟);用途包括自體移植(如將自己的皮膚、骨髓、血液先行割下或抽出,再於適當時機移植或輸入)或供體移植(將自己的器官供給需體患者);來源包括捐贈的或販賣的,決定權利包括自願、家屬代為決定或國家公權力強制處分
  • 移植動物器官:36年前女嬰為活命,移植狒狒心臟,現在怎麼樣了?
    器官移植即使在現代社會也不多見,但等待器官移植的人卻排起了長隊,當然這不是因為人類的醫學技術不夠,而是供體的缺乏!三十五年前的一位女嬰也遭遇了相同的問題,心臟有問題,卻等不到供體,最後死馬當活馬醫的醫生給她換上了狒狒的心臟!
  • 為什麼我們的大腦器官不可以移植?
    利用當前的科學,我們可以移植許多人體器官,比如胰腺、腸道、胸腺……在器官中,腎臟、肝臟和心臟是最常見的移植器官。甚至科學家也在研究如何用3D模型替換人體器官。但是有一種器官是不能移植的,那就是大腦,讓我們來看看為什麼我們不能移植大腦。
  • 凱風帶你揭開"器官移植"的神秘面紗
    器官移植是一種醫學上用來治療疾病的方法,由於它涉及到供體和受體選擇,以及許多法律和道德問題,因此也經常成為網絡中熱議的話題。那麼器官移植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它能治療什麼病、有哪些新進展,怎樣的器官移植才是合法的?請跟隨本文一起揭開器官移植神秘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