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中新一代藥殘速測技術介紹與展望 ——高通量全自動化學發光...

2020-12-05 儀器信息網

蜂蜜是深受人類喜愛的傳統營養食品,自古以來一直作為養生祛病、健體強身的上品被推崇。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蜂蜜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青睞,日益受到廣大公眾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我國是世界上的養蜂大國。蜂群數量、蜂蜜產量、養蜂從業人員和蜂蜜出口四個指標均居世界前列,蜂蜜總產量佔世界蜂蜜總產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的蜂蜜產量為44.69萬噸,同比下降21%,2016年—2018年呈下降趨勢。中國也是世界上重要的蜂蜜出口國,出口量居世界首位,2018年中國天然蜂蜜出口數量12.35萬噸,同比下降4.5%;2018年中國天然蜂蜜出口金額為2.5億美元,同比下降7.9%,歐美許多發達國家都是我國的貿易對象。


圖1:近五年中國蜂蜜產量統計  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2:近五年中國蜂蜜出口數量統計 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3:蜂蜜出口數量、金額統計表

蜂蜜具有較高食用和藥用價值,已成為現代消費者甜蜜調味品和健康食品主要選擇,蜂蜜質量安全日益引起消費者的重視,是影響消費需求增長的重要指標。蜜蜂養殖過程中由於個別蜂農用藥的不規範、休藥期不足等問題,導致蜂蜜中氯黴素、四環素等常見藥物殘留超標問題存在,嚴重影響了我國蜂蜜產業的發展。

勤邦生物公司經過近7年多的科研技術攻關,成功開發了蜂蜜藥物殘留快速檢測新技術——高通量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用於開展蜂蜜中藥物殘留快速檢測,具有效率高、高靈敏、結果穩定等優勢,解決了傳統檢測方法時間長、方法複雜、結果不穩定等問題。

技術介紹

高通量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快技術是食品安全快檢技術領域具有革命性的新一代高科技檢測方法,集成了化學發光技術、生物免疫分析技術、光子計數技術、自動感應與自動化協同操作等先進技術。化學發光反應是反應底物從基態躍遷為激發態,激發態返回基態時,躍遷能量以光子形式釋放的發光現象,通過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讀取化學生物反應發光產生的光子數量,由於光子數量與檢測樣本中的藥物殘留含量成線性關係,通過數據採集與分析分析軟體,精確測定檢測樣本中的藥物殘留量。該技術體現了自動化標準化操作帶來的高效率優勢,光子計數技術帶來的高靈敏度和較寬的線性範圍優勢,以及抗原、抗體特異性結合帶來高精準度優勢。

技術應用:用於檢測動物源性食品中(肉類、水產品、蜂蜜、牛奶等)獸藥殘留檢測項目,包括呋喃唑酮代謝物殘留、呋喃它酮代謝物殘留、磺胺類、喹諾酮類、林可黴素、紅黴素、替米考星、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等檢測項目;用於蔬菜水果等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檢測,如多菌靈、腐黴利、滴滴涕等高毒農藥的檢測;用於糧油中的黴菌毒素檢測,如小麥中的嘔吐毒素,玉米中的玉米赤黴烯酮、花生油中的黃麴黴毒素B1等;以及用於食品中的營養成分檢測,如葉酸、維生素等。

蜂蜜中硝基呋喃類藥物殘留檢測---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方法帶來的新體驗

1、檢測數據分析

1.1 標準曲線

通過呋喃四項校準品發光值進行算法擬合出當天標準曲線, 校準品各詳細參數均在下圖中,校準品變異係數均小於5%。


圖4:呋喃妥因代謝物標準曲線圖譜 

1.2準確性(回收率)

呋喃妥因代謝物5個平行空白樣本和5個添加0.3ng/mL平行樣本進行測定,回收率範圍在86.3%-114%,呋喃它酮代謝物5個平行空白樣本和5個添加0.3ng/mL平行樣本進行測定,回收率範圍在91.7%-126.3%,呋喃唑酮代謝物5個平行空白樣本和5個添加0.3ng/mL平行樣本進行測定,回收率範圍在80.7%-125%,呋喃西林代謝物5個平行空白樣本和5個添加0.3ng/mL平行樣本進行測定,回收率範圍在88.3%-125.3%。


圖5:呋喃妥因代謝物準確性驗證圖

1.3 變異係數


圖6:呋喃妥因代謝物變異度

設備對試劑化學發光反應產生的光子量進行讀取,數值準確穩定,變異係數小於3%。

1.4 檢測時間

共檢測40個樣本,同時檢測呋喃四項共4個項目,共完成160個檢測,上機檢測(不含前處理)共用時 80分鐘左右,首樣完成檢測時間25分鐘,之後20秒報告一個結果。

2、結論(方法優勢)

2.1 全自動化學發光檢測技術的檢測時間短,大批量檢測效率更高;

2.2 自動化清洗與檢測、標準化操作檢測,不僅縮短了時間、節省了人力,還大大降低了人為操作帶來的實驗誤差,提高檢測結果穩定性和準確性;

2.3 無人值守檢測,提高了技術操作人員的綜合效能,同時讓檢測工作更輕鬆開展;

2.4 採用RFID技術讀取檢測試劑和樣本信息,自動錄入軟體,具有更好的便捷性;

2.5 更少的化學試劑使用,無輻射,保障了檢測檢測人員的健康,同時也對環境更加友好,降低汙染處理費用。

利用勤邦生物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檢測技術,可以實現對蜂蜜中呋喃類和氯黴素等抗菌類藥物殘留量的精準、快速檢測分析,為此類藥物的快速篩查提供了更有力的解決方案。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是當下更快速、穩定、精準的食品安全快速篩查技術,實現了食品安全檢測從手動操作向自動化操作的跨越,是食品安全智能化實驗室建設的必備之選。 

二、應用前景

由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的成功運用,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開始,食品工廠正逐步想自動化智能化工廠升級改造,自動化、智能化的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將得到推廣應用,助力智慧工廠建設,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我們將根據客戶對新技術的需求,接力創新,開發更高端的自動化智能化食品安全檢測裝備,服務國家製造2025戰略,引領行業的技術進步。


關於勤邦:

北京勤邦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專業從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近20年,經過在免疫分析技術領域多年創新開發和積累,取得了一定成績,自主研發的酶聯免疫試劑盒、膠體金檢測卡等產品在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各類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商超批發市場、第三方檢測機構等得到了廣泛應用,為國家食品安全管控和食品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先後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國家科學技術發明獎等榮譽。

為響應國家創新驅動戰略,推動食品安全快檢技術向更準確、更快速、更簡便的方向發展,勤邦於2013年啟動正式啟動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檢測技術的研發,並於當年獲批國家科技部「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立項,由於該技術開發具有跨學科、跨領域、自動化程度高且技術指標較高等特點,系統技術開發難度可見一斑。一個做傳統免疫學技術的公司要去做自動化的高端檢測設備,一時引起業界譁然,也翹首以盼,期待新技術早日揭開神秘面紗,產品早日上市。

從科研團隊的組建,到各個技術難點的突破,合作團隊逐個完成各個子項目子任務,樣機的不斷中試改進,歷經6年多不斷開拓和創新,一個個難題迎刃而解,全面國家重大科學儀器項目設定的任務目標,2019年6月成功推出科研成果——高通量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具有多項目在線同時檢測、多樣本排隊自動檢測的高通量檢測優勢和信息讀取、移液、清洗等關鍵環節自動化標準化操作的優勢,為國家食品安全技術支撐體系提供了新一代的快檢高端裝備。

 


相關焦點

  • 免疫診斷——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這些新型免疫學分析設備大大增加了分析指標的靈敏度和特異性,也顯著提高了檢測準確性和工作效率,尤其是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已成為目前臨床檢驗中應用最廣泛、發展最活躍的檢驗設備。隨著化學發光技術不斷突破和改進,國產化學發光廠家快速成長和發展,其中以深圳新產業為代表,其是中國第一臺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生產廠家,另外鄭州安圖、深圳邁瑞、蘇州長光華醫等國產廠家也快速成長。隨著國家相關政策支持和國產廠家技術的不斷完善,國產替代進口是化學發光行業的發展方向(如表2-2)。
  • 超高速化學發光踏浪而來
    2010年前,中國化學發光市場幾乎全部被國外產品所壟斷。那個時候,醫院化學發光試劑採購成本高達檢測項目收費的70%以上。廣大醫務工作者基本上是為國外試劑廠商免費打工。2010年,新產業成功推出了中國第一臺全自動化學發光儀,這個局面從此被打破。
  • 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及檢驗科常見項目臨床意義
    這些新型免疫學分析設備大大增加了分析指標的靈敏度和特異性,也顯著提高了檢測準確性和工作效率,尤其是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已成為目前臨床檢驗中應用最廣泛、發展最活躍的檢驗設備。隨著化學發光技術不斷突破和改進,國產化學發光廠家快速成長和發展,其中以深圳新產業為代表,其是中國第一臺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生產廠家,另外鄭州安圖、深圳邁瑞、蘇州長光華醫等國產廠家也快速成長。隨著國家相關政策支持和國產廠家技術的不斷完善,國產替代進口是化學發光行業的發展方向(如表2-2)。
  • 化學發光免疫診斷技術:免疫診斷的又一裡程碑
    (ELISA)、再到當前的化學發光免疫診斷技術(CLIA),無非都是應免疫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對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產生。 近年來,研究者們通過探索非放射性免疫診斷技術,利用化學發光的基礎,先後將固相酶聯免疫法與化學發光法結合起來,形成化學發光免疫診斷技術(CLIA)。 據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生北控公司)免疫試劑研發部部長王法龍介紹,CLIA對檢測細菌、病毒、抗體和激素等方面都顯示了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
  • ...在免疫診斷技術難度最高的化學發光領域,打破了國外壟斷|獨立研報
    (一)免疫診斷:化學發光之爭整體上,兩家公司都是免疫診斷業務佔大頭,尤其是新產業佔比更高。安圖生物在免疫診斷領域是不斷地技術升級:從酶聯免疫做起,到板式化學發光,再到磁微粒化學發光。而新產業則是高舉高打,直接切入最核心、最先進的磁微粒化學發光領域。化學發光有多重要呢?
  • ...成像再添新技術:鞠熀先教授提出細胞膜蛋白成像的電致化學發光...
    昨日小南推文電致化學發光(ECL)集成化學發光高靈敏度和電化學電位可控性的優點,在分析化學與臨床醫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其中,基於釕聯吡啶衍生物的ECL免疫分析方法是疾病標誌物檢測的主要手段之一。
  • 明德生物小型全自動化學發光平臺,小而準,專而精!
    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方法結合了化學發光的高靈敏度和免疫分析的高特異性,是免疫診斷領域中最新的技術,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具有極高的安全性、智能性、準確性以及可靠性,是現階段醫院檢驗科的核心設備。
  • 推出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麥科田如何在化學發光紅海中突圍
    化學發光產品憑藉著靈敏度高、線性範圍寬、試劑有效期長、臨床應用範圍廣等優勢,成為了免疫診斷市場的主流技術。隨著大型三甲醫院樣本量不斷增多,臨床對化學發光產品的檢測速度,以及操作便捷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成為醫院的必備儀器。
  • ...開放式全自動管式化學發光免疫檢測系統的研製」項目取得重要進展
    全自動管式化學發光免疫檢測技術以其精確、全自動的突出特性日益成為各大醫院檢驗科開展免疫診斷的首選。近年來,羅氏等跨國公司採取儀器、試劑捆綁配套的策略逐步壓縮國內產品市場份額,佔據了國內各類大型醫院90%以上的免疫診斷市場。
  • 什麼是直接化學發光分析法?
    利用發光信號測量儀器即可測量出光量子產額,該光量子產額與樣品中的待測物質的量成正比,由此可以建立標準曲線並計算樣品中待測物質的含量。CLIA可用於檢測各種抗原、半抗原、抗體、激素、酶、脂肪酸、 維生素和藥物等,是繼放射免疫分析、酶聯免疫分析、螢光免疫分析和時間分辨螢光免疫分析之後發展起來的一項最新免疫測定技術。2.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有哪些類型?
  • 免疫診斷行業專題報告:國產化學發光乘風破浪
    2001年進軍體外診斷領域、推出中國第一臺準全自動三分類血液細胞分析儀BC-2000,2003年推出中國第一 臺全自動生化分析儀BS-300,並在血液細胞、生化分析這兩大領域內處於領先地位。2013年推出 了第一臺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系統CL-2000i進入化學發光檢測領域,2018年推出高速免疫分 析儀CL-6000i進入高等級醫院。
  • 最高時速160 新一代全自動市域列車成都下線
    來源:四川觀察 就像一顆子彈頭,以160公裡/小時的速度平穩飛馳在城市軌道間,而且還是全自動駕駛,並搭載有5G車車通信這樣的新技術……這樣的場景即將成為現實。
  • ...朝鮮族自治州敦化市中醫院全自動化學發光測定儀採購項目招標公告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敦化市中醫院全自動化學發光測定儀採購項目招標公告  敦化市中醫院全自動化學發光測定儀採購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中科高盛諮詢集團有限公司(吉林省延吉市人民路1977-18號)獲取採購文件,並於2020年11月16日13點30分(北京時間)前提交響應文件。
  • 優寧維MSD第三代電化學發光技術為例做報計劃注意事項
    No.1 核心分析原理優與ELISA技術,實驗步驟接近傳統ELISA技術,易於使用以MSD(Meso Scale Discovery)的超敏多因子電化學發光分析儀:SQ120 & S600為例,由於其基於石墨微孔板的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
  • 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高通量掃描電子顯微鏡在材料表徵中...
    本次學術會議旨在了解電子顯微學及相關儀器技術的前沿發展、交流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新進展。在視頻中他提到,聚束科技發展了高通量場發射掃描電鏡,入圍了2020年R&D創新獎。姚駿恩院士表示非常欣喜看到年輕一代高水平快速成長和活躍於學術前沿,祝願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為科技創新強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再做貢獻!為慶祝中國電鏡學會成立四十周年,本屆年會的主題是「顯微學激發新希望」。
  • 智能技術如何自主?專家展望新一代人工智慧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鄭南寧看來,這是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需要回答的基本問題。11月6日至8日舉行的2020中國自動化大會期間,包括20餘位院士在內的上百名業內專家,圍繞「智能製造」「機器學習」「智慧城市」等熱點話題,展望人工智慧的前沿技術與未來發展。「使機器具有常識推理和對象屬性識別的能力,我們就能在某種程度上使機器『學會如何學習』。」
  • 熱景生物MQ60 Pro 單人份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獲證
    近日,熱景生物自主研發的MQ60 Pro 單人份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註冊審批,獲得註冊證,註冊證號:國械注準20173403157。MQ60 Pro與MQ60、MQ60 Plus共同組成了熱景生物單人份化學發光的系列平臺。MQ60 Pro能同時檢測1-12個相同或不同的項目,使用靈活簡單。
  • 創新藥物研發中的高通量篩選方法進展
    新藥開發的過程是漫長、複雜和不確定的,高通量篩選(High-throughput screening,HTS)是小分子藥物設計中用於發現起始化合物的策略之一。一般來說,當對靶標研究較少時,HTS是首選。根據與疾病的相關性,綜合考慮與其他靶標的聯繫以及創新性,來進行HTS的靶標或細胞模型的選擇。篩選技術的選擇是由靶標的可篩選性及其假定的化學易變性決定的。
  • 發光學報 | 稀土發光材料在近紅外二區成像中的應用
    在眾多的近紅外二區螢光納米材料中,稀土發光納米材料因具有化學穩定性和光穩定性好、發射帶窄、發光顏色和壽命可調等優點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張洪傑院士和王櫻蕙副研究員團隊在《發光學報》上發表了題為「稀土發光材料在近紅外二區成像中的應用」的綜述文章。
  • 高通量篩選技術在工業生物技術中的應用
    用於工業生物技術的微生物通常被稱為細胞工廠,可以合成許多重要原料。自然分離的微生物由於產量低,對惡劣的工業條件的耐受性弱等原因很少能直接用於工業化生產。為促進目標產物的高產量、高轉化率和高生產強度的相對平衡,一些針對微生物的隨機誘變技術(如近些年來新興的ARTP及重離子輻射)和合理的工程方法(如用於微生物的高通量培養、篩選及適應性進化的MMC系統)已逐步得到應用。另一方面,由於微生物有益突變的可能性非常低(<1/105),傳統篩選過程受到低通量和檢測方法落後等限制,導致篩選效率低,篩選成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