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單位倡議舉行天文望遠鏡裡看月亮觀測活動

2020-11-29 搜狐網

  新華網天津10月19日電(記者周潤健、蔡玉高)記者在此間舉行的天津首屆中學生天文節上獲悉,為了配合我國嫦娥探月工程的宣傳和宣傳中國天文日,一些單位聯合發出倡議:有條件的單位、組織和個人在19日至30日期間的一天或幾天裡,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將各自的固定式或流動式(可攜式)天文望遠鏡向公眾開放觀測月球。

  這些單位包括中國天文學會普及工作委員會、北京天文館、《天文愛好者》雜誌社等。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長蘇宜說,我國「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的發射工作目前已進入倒計時,開展這樣的活動有利於培養人們的科學探索欲望以及探究精神,有利於增強年輕人對天文的熱愛,是一次普及天文知識的大好機會。

  據了解,觀測活動期間還將進行月球攝影比賽,有興趣的公眾可通過北京天文館(www.bjp.org.cn)和搜狐網(www.sohu.com)進行報名。

(責任編輯:趙健)

相關焦點

  • 從天文望遠鏡裡看月亮
    一位天文愛好者在南湖邊用天文望遠鏡觀看月亮記者唐輝吉 攝廣西新聞網南寧訊 (記者郭燕群)10月3日晚,走出家門賞月的人們來到廣西科技館門前的廣場,利用科技館提供的天文望遠鏡,與月亮來個「親密接觸」。當晚7時30分,廣西科技館的工作人員就將3臺天文望遠鏡抬到館門前的廣場,為群眾現場舉行以「探索月球的秘密」為主題的中秋賞月活動。工作人員給其中的一臺天文望遠鏡接上投影儀。
  • 「金秋覽月」望遠鏡看月球活動觀測點開始報名
    為了配合中國嫦娥探月工程的宣傳,宣傳中國天文日,同時為2009年國際天文年的活動積累經驗,中國天文學會普及工作委員會、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天文館專業委員會、北京天文館、《天文愛好者》雜誌社聯合搜狐網等單位共同向全國的天文科普單位(包括科技場館和學校等)、天文愛好者組織和個人發出倡議,呼籲有條件的單位、組織和個人,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
  • 走看月亮去!今晚二沙島上將架起4臺天文望遠鏡
    現在機會來了,為紀念人類登月50周年,科學家們倡議天文愛好者拿出自己的天文望遠鏡,走上街頭邀請路人賞月。廣州的天文愛好者計劃今晚在二沙島架起望遠鏡,和大家分享望遠鏡中的景象,共同探索月亮的奧秘,有機會看到環形山哦!資料圖:2019年3月21日晚攝,廣州塔上空的「超級月亮」。
  • 上海天文愛好者發出倡議 搬出自家望遠鏡與鄰居共賞月
    東方網9月16日消息:「中秋夜假如天公作美,請將你的天文望遠鏡搬到家門外,與親朋好友、街坊鄰居、經過的路人分享天文樂趣,共賞中秋明月。」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科學傳播工作室科普主管湯海明代表「天之文」中國天文科普網,目前向國內外天文愛好者發出如是倡議。
  • 全國科普日——愛智科普開展路邊天文觀測公益活動。
    全國科普日期間,北京大光耀科技有限公司愛智科普志願者團隊9月25日晚,在北京海澱區安河家園舉行了路邊天文觀測公益活動。 愛智科普的志願者老師,早早老師來到現場調試望遠鏡設備,做準備工作,天一黑就有很多家長和小朋友來活動現場排隊進行觀測體驗。
  • 網友觀測活動報告(五):「職業」天文愛好者
    第2頁:「職業」天文愛好者 第3頁:看月亮,搞攝影 由於月亮升起的時間過晚,觀測地點由校前廣場改為校籃球場。老社團成員指導新成員調試望遠鏡。18:15學生下課後觀測場地排起了長隊,老師、家長和校外群眾也加入了觀測隊伍。、社團成員用自製的月球圖片向觀測者講解月面環形山、月海等月貌特徵、觀月、籤名和師生祝福「嫦娥奔月」交談等場面將活動推向高潮,晚20:10霧氣漸濃活動結束。同學們表示:「弘揚航天精神,為祖國繁榮富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 天文望遠鏡裡的月球表面全是環形山,我們還會覺得月亮很美嗎?
    我們經常說月亮公公或者月亮婆婆因為在地球上看月亮會覺得月亮上的不同顏色的區域確實像一張慈祥的面容。這是我們對於看見的畫面做出的聯想,有些人的眼中月亮上的圖案不是一張面容而是一隻小兔子或者其他的圖案,如果我們使用小倍率的望遠鏡去觀看月亮所有的美好聯想都會破滅。
  • 解讀20日觀測報告:老人笑稱月亮原是花臉(圖)
    在天津,人們為了看月亮而掙搶位置。在觀測人數比較多的地區,一次觀測活動,就吸引了數百人前來。    一方面,很多人看到月亮很興奮。另一方面,很多人對月球還缺乏必要的了解,有人看到望遠鏡裡的月球卻認不出來,事實也說明搜狐網和北京天文館搞這次活動還是很有必要的。當然,由於天文望遠鏡揭開了月亮的神秘面紗,關於月球的真面目也有一些有趣的形容。
  • 小米上架天文望遠鏡,可放大50倍,拍月亮可以不怕華為了
    最近一段時間,華為、小米、OPPO等很多旗艦手機都喜歡去拍月亮,好像能不能拍清楚月亮已經成為了旗艦手機的衡量標準。其實,我看過了各家手機拍下的月亮照片之後更想說的是,想拍清楚月亮,不就是一個天文望遠鏡就能輕鬆解決的嗎?前幾天在小米上就上架了一款星特朗天文望遠鏡,有了它,就算你用的是百元機,我相信你也能拍出好看的月亮。
  • 天文「發燒友」自製望遠鏡「追星」欲建觀測基地
    【同期】天文愛好者 顏明哲有一次我在網上看到有一篇(文章)介紹反射望遠鏡的製作方法,那我以前只是看一些天文的知識。剛開始我只是搞一個小的,20公分的那一種,看下來效果還不錯,但是我就是要不斷追求嘛。之後我就不斷地增大口徑,磨到300毫米、400毫米。【解說】顏明哲家的屋頂架著的兩臺黑色「大炮」,在村子裡顯得特別「突兀」。
  • 福建:天文「發燒友」自製望遠鏡「追星」 欲建觀測基地
    【同期】天文愛好者 顏明哲  有一次我在網上看到有一篇(文章)介紹反射望遠鏡的製作方法,那我以前只是看一些天文的知識。剛開始我只是搞一個小的,20公分的那一種,看下來效果還不錯,但是我就是要不斷追求嘛。之後我就不斷地增大口徑,磨到300毫米、400毫米。  【解說】顏明哲家的屋頂架著的兩臺黑色「大炮」,在村子裡顯得特別「突兀」。
  • 望遠鏡裡的月亮就是不一樣 這些杭州人天文臺裡過中秋
    誰都知道今年中秋的月亮特別圓,因此昨天晚上,當圓月悠然而現時,市民們爭相拿起相機,記錄這難得的一景。而在杭高天文臺,不少市民也來到那裡,和天文臺成員一起透過鏡頭欣賞明月。  雖然月亮最圓要等到晚上9點09分,但晚上6點多時,蜂擁而來的市民已經把天文臺不大的空間擠得滿滿當當。
  • 近代天文觀測的「眼睛」——天文望遠鏡發明史,由伽利略衍生發明
    到1609年為止,已經有56個世紀歷史的天文觀測全是靠肉眼來進行的。即使這樣,當時天文學已經取得了非常引人注目的成就:哥白尼提出了太陽中心說,克卜勒發現了行星沿橢圓軌道繞日運行的規律。但是,天文學的發展畢竟到了單憑肉眼觀測已很難繼續深入的地步。就在這時,伽利略發明瞭望遠鏡,並把它指向太空,自有其歷史的必然性。
  • 透過天文望遠鏡 看「暗紅色」太陽(圖)
    (原標題:透過天文望遠鏡 看「暗紅色」太陽(圖))   5月15日
  • 什麼樣的天文望遠鏡可以清晰觀測月球表面的細節?
    目前沒有一臺天文望遠鏡是可以從地面上清晰觀察到月球表面的。無論你把這臺光學望遠鏡造得有多大,都無法清晰地拍攝到月亮,不僅是因為地球與月球之間隔著38萬公裡,更因為地球表面有一層厚厚的大氣。我們隔著大氣看月亮,就如同隔著河水看水底的5角錢硬幣一樣,儘管水很清澈,儘管我們湊得很近,卻很難看清楚硬幣上的花紋。因為河水是流動的,水面的波紋幹擾了我們的視線,以致於我們很難分辨細節。
  • 哪種天文望遠鏡好?天文望遠鏡怎麼選?小白看過來
    作為一個的天文愛好者,在選天文望遠鏡踩過一些坑,學習過一些知識,這裡總結了一些經驗,希望能幫助到準備入門的小白。
  • 上手超快的天文望遠鏡,星、月、宇宙,想看什麼盡收眼底!丨種草機
    每次看到美麗的星空,總能想到小時候的夏夜,躺在院子裡數星星,看月亮的場景。
  • 看那星辰大海-星特朗80DX天文望遠鏡 開箱簡評
    前言正在上小學一年級的娃跟我說想看月亮看星星,解釋了一頓我才明白原來是想像兒童科教片裡那樣,通過天文望遠鏡觀察月亮和星星。娃對天文學萌生了興趣我很高興,想我小時候也是非常想用天文望遠鏡看一看月亮,找找「月宮」和「嫦娥」。但樓主的家鄉只是一個小縣城沒有少年宮也沒天文館,家裡也沒條件買昂貴的民用天文望遠鏡,直到考上大學來到大城市才第一次走進天文館滿足從小的夙願,但小時候缺失的遺憾也是永遠無法彌補的。所以必須滿足娃這個健康的期望!
  • 天文活動|奧森路邊天文散記
    北京的一個還算涼爽的夏日傍晚,幾個天文愛好者們,正在專心致志地組裝著天文望遠鏡,他們頸上大滴的汗珠在奧森的燈光照射下尤為顯眼,一邊講解著,還一邊細微調試著天文望遠鏡的角度。他們的周圍,已然圍了一群孩子,孩子的周圍是一幫年輕人,年輕人的周圍還有上了歲數的老人。他們的目光都在天文望遠鏡上匯聚,迫不及待地想看看月球上的環形山到底是什麼樣子。
  • 如何選擇一款入門天文望遠鏡
    ,我們就簡單介紹一下入門天文望遠鏡的選購,給小朋友看星星看月亮,增添一些生活中科學的驚喜。物鏡的大小決定了光線收集能力,所以直徑越大微弱的細節看的越清楚。大物鏡可以觀測到行星更多細節,可以分辨雙星,和發光微弱的星體(比如小行星和彗星)。同樣的星體,通常在大望遠鏡中比小的看起來更棒!選擇天文望遠鏡時,放大倍數是一個常見的誤區。放大倍數(magnification power)指的是物鏡和目鏡的焦距比,跟物鏡直徑是兩個不同的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