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一個還算涼爽的夏日傍晚,幾個天文愛好者們,正在專心致志地組裝著天文望遠鏡,他們頸上大滴的汗珠在奧森的燈光照射下尤為顯眼,一邊講解著,還一邊細微調試著天文望遠鏡的角度。他們的周圍,已然圍了一群孩子,孩子的周圍是一幫年輕人,年輕人的周圍還有上了歲數的老人。他們的目光都在天文望遠鏡上匯聚,迫不及待地想看看月球上的環形山到底是什麼樣子。
擠進人群,在長隊的隊尾停下了腳,一邊等待隊伍緩緩移動,一邊站在天文望遠鏡旁的叔叔時不時要調調角度,時不時要解答一個個問題。
我轉過頭問媽媽:「這些都是天文愛好者嗎?辦這個活動他們是不是挺賺錢的呀?」
「對,是天文愛好者,但是他們都是公益的,不賺錢。」
「啊?那他們為什麼要來呀?還背著那麼個龐然大物?」
「可能是愛好吧…他們經常舉辦這種活動呢。」
輪到我了,我把眼睛對準了那個小孔,月亮是黃澄澄的,一半明一半暗,可是那明亮的一半卻也不一樣,有無數個小小的灰褐色的圓坑,大概就是環形山了吧。我才知道我竟可以這麼近的觀察月亮,近到能看到渾濁一片的明暗分界和一簇簇環形山。然而除此之外就什麼也沒有了,沒有海洋,沒有草原,沒有冰川,像沙漠一般荒涼。雖然曾經在學校的天文臺也曾觀測過月亮。但是每次看,也還是會有不同的感觸。而那漆黑的和宇宙融為一體的黑暗裡,又藏著些怎樣的秘密?
不知為什麼,短短一分鐘不到的觀測,竟會心潮澎湃起來。原來仰望星空,是這樣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回家的路上,我仔細品味著愛好這個詞,總覺得平淡,缺少了太多熱度。思來想去,我覺得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天文愛好者們的執著,我會說那是信仰,對天空的信仰,對宇宙的信仰。他們,都是有信仰的人,他們,都是仰望星空的人。仰望星空,會頓覺自己的渺小,人的一生,不過是一隻螻蟻。仰望星空,會期待,會探索,會尋覓,會有無限可能。仰望星空,懷抱黑夜,會擁有宇宙般的胸懷。
可是呀,太多的人,只是低頭看著地面,地上的柏油馬路,熙熙攘攘的人群。就算抬頭,也只會被奪目的陽光晃得眯起眼。人們不會仰望星空,更不會有對星空的信仰。從前的我,不也是如此嗎?
我緩緩抬起頭,再抬頭看夜空的時候,卻不再腦中空空。而是想著,那些看不見的行星上都會是一個個怎樣的世界?是像地球一樣生機勃勃,還是像月球一樣荒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