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昨日獲悉,去年無錫市PM2.5平均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4%,優良天數比率達81.7%,同比提升9.6個百分點,環境空氣品質創下有監測數據以來歷史最優成績,在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決勝之年,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無錫也因此成為全省首批達到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的城市。省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專門向無錫市委、市政府發來賀信,以示祝賀。
「緊盯薄弱環節,以非常之力、非常舉措,奮力攻堅。」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無錫市空氣環境質量主要受臭氧和PM2.5影響,去年空氣汙染超標天數中,臭氧超標天數佔77%。去年7月,無錫市在全省率先制定臭氧汙染防治「28條」,8月又印發「史上最嚴」大氣汙染防治「36計」,在臭氧防治上再次「加碼」,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進行臭氧攻堅。臭氧超標天數同比減少14天,圓滿完成國家、省目標任務。全市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299天,比前年多出近40個「無錫藍」。
「精準幫扶」探索大氣汙染防治「無錫經驗」。走進江森自控空調壓縮機噴塗車間,聞不到一點刺激性氣味。「在市生態環境局的指導下,經過上百次實驗,我們終於在去年將生產線上的油性油漆,全部換成了水性油漆,一年可減少約12.5噸的VOCs排放。」公司製造主管沈紅表示,這不僅提升了企業的環保管理水平,也改善了工人的作業環境。
去年,圍繞服務企業減排,無錫市生態環境部門主動邀請知名專家夏季對349家VOCs重點企業,冬季對鋼鐵、水泥、熱電等重點行業的482家企業開展技術指導,提出「一企一策」整改意見,助力企業提高廢氣治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去年,全市實施了1233個減排工程性項目,數量為歷年之最。
擰成「一股繩」,下好「一盤棋」,無錫市多部門攥指成拳聚合力。老舊機動車淘汰涉及面廣、關係群眾切身利益,一直是汙染防治難啃的「硬骨頭」。在公安、財政、交通運輸部門的通力配合下,去年11月,無錫市啟動了為期3年、總投入超5億元的高排放車輛提前淘汰補貼工作,僅兩個月就淘汰老舊車輛4299輛。無論是資金投入強度,還是工作力度,都前所未有。
整治不文明施工,市住建部門樹立最嚴「無錫規矩」,推出「紅黑榜」,倒逼企業落實揚塵管控主體責任;商務部門積極推進重點區域加油站三次油氣回收、噴淋設施安裝;交通運輸部門打響內河港口碼頭專項整治攻堅戰,全面清理「三無船舶」;城管部門全面提標道路保潔,「以克論淨」,各地各部門因地制宜採用最嚴舉措精準治氣,一些長期難以解決的「老大難」問題迎刃而解。
在市生態環境局大氣汙染攻堅指揮部的大屏上,全市9個國控點、5個省控點、4個市控點和83個鄉鎮街道站點空氣品質數據,每5分鐘刷新一次。「以分鐘保小時、以小時保天、以天保月、以月保年,抓好大氣汙染防控,環保人矢志不渝。」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堅定地說,「十四五」期間,將保持決心不動搖、態度不鬆懈、力度不降低,全力做好PM2.5和臭氧「雙控雙降」、降低碳排放等各項工作,推動空氣品質持續改善。(王怡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