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殺蟲劑可加速血吸蟲病的傳播

2021-01-15 騰訊網

美國治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殺蟲劑和其他農用化學品的廣泛使用可能加速使人衰弱的血吸蟲病的傳播,同時也會破壞水生環境中預防感染的生態平衡。

血吸蟲病又稱蝸牛熱,是由在淡水蝸牛體內發育和繁殖的寄生蟲引起的,通過接觸受汙染的水傳播。這種感染可導致終身肝腎損傷,每年影響數億人,就其對人類健康的全球影響而言,它在寄生蟲疾病中僅次於瘧疾。

該研究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的行星健康,發現農藥可以增加無數吸血蟲的傳播方式:通過直接影響水性寄生蟲本身的生存的水生食肉動物的捕食攜帶寄生蟲的蝸牛,通過改變在水中藻類的組成,它提供了一個蝸牛的主要食物來源。

我們知道,大壩建設和灌溉擴張通過破壞淡水生態系統,增加了血吸蟲病在低收入地區的傳播。我們發現的強有力的證據也將農業化學汙染與血吸蟲病傳播擴大聯繫在一起,這讓我們感到震驚。」

克里斯多福·胡佛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環境健康科學的博士生,也是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

新冠肺炎是由一種被認為與野生動物有關的新出現的病原體引起的。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公共衛生學院環境健康科學系主席、這項研究的資深作者賈斯丁·雷梅斯說:「環境汙染物會增加我們與傳染病的接觸,增加我們對傳染病的易感性。」「從二惡英降低對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到空氣汙染物增加COVID-19死亡率,到砷影響下呼吸道和腸道感染——研究表明,減少汙染是保護人們免受傳染病侵襲的重要途徑。」

在梳理了系統文獻綜述中收集的近1000項研究後,研究小組確定了144項實驗,這些實驗提供了將農藥濃度與血吸蟲生命周期組成部分聯繫起來的數據。然後,他們將這些數據整合到一個數學模型中,以捕捉這種寄生蟲的傳播動態。該模型模擬了常見農用化學品在農田應用後的濃度,並估計了其對附近人口感染的影響。

這組科學家發現,即使是低濃度的普通殺蟲劑——包括阿特拉津、草甘膦和毒死蜱——也會增加傳播率,幹擾控制血吸蟲病的努力。農藥對寄生蟲傳播的放大並非無關緊要。在西非塞內加爾河流域的研究社區,農業化學汙染造成的過度疾病負擔與鉛接觸、高鈉飲食和低體力活動造成的疾病不相上下。

胡佛說:「我們需要制定政策,通過限制農藥汙染導致血吸蟲病傳播的擴大來保護公眾健康。」「90%以上的血吸蟲病病例發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那裡的農藥使用正在擴大。如果我們能設計出一種方法,既能保持這些化學品的農業效益,又能限制它們在血吸蟲流行地區的過度使用,我們就能在那些已經承受了沉重且不可接受的疾病負擔的社區內,防止它們對公共健康造成額外傷害。」

相關焦點

  • 美科學家發現殺蟲劑加速水媒病的傳播
    圖片來自網絡2020年7月23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發布《殺蟲劑加速了致命的水媒病原體的傳播》(Pesticidesspeed the spread of deadly waterborne pathogens)報導,指出,其資助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廣泛使用殺蟲劑和其他農用化學品可能加速使導致人衰弱的血吸蟲病的傳播,同時也會破壞水生環境中的生態平衡。
  • 科學網—對蝦胃口好 血吸蟲病能減少
    事實上,它們喜歡吃淡水蝸牛,而蝸牛會傳播引起血吸蟲病的寄生蟲。 血吸蟲病也被稱為「蝸牛熱」,每年感染2.5億人、造成20萬人死亡,是全世界僅次於瘧疾的第二大破壞性寄生蟲病。 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科學家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為如何利用淡水蝦對蝸牛的貪婪胃口而減少血吸蟲的傳播提供了路線圖,為全球抗擊血吸蟲病的努力提供了一個新工具。
  • 血吸蟲病傳播控制標準
    ●居民血吸蟲感染率降至1%以下。  ●家畜血吸蟲感染率降至1%以下。  ●不出現當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蟲病病例。  ●連續2年以上查不到感染性釘螺。  ●已建立以行政村為單位,能反映當地病情、螺情變化的檔案資料。
  • 國家確認江蘇省達到血吸蟲病傳播阻斷狀態
    中國水利網站5月26日訊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印發了《關於確認江蘇省達到血吸蟲病傳播阻斷狀態的通知》(國衛辦疾控函〔2020〕283號)。通知指出,江蘇省連續5年以上未發現本地感染的病人、本地感染的病畜,連續5年以上未查到感染性釘螺,血吸蟲病防治和監測資料規範齊全、數據準確可信,具有能反映當地病情、螺情監測工作情況的檔案資料,建立了敏感有效的血吸蟲病監測體系。根據《血吸蟲病防治地區達標考核評估方案》,國家評估組一致認為江蘇省達到了血吸蟲病傳播阻斷狀態。
  • 湖南省以縣為單位達血吸蟲病傳播阻斷國家標準
    「十三五」完美收官我省以縣為單位達血吸蟲病傳播阻斷國家標準澧縣考核評估現場。 (湖南省血吸蟲病防治所供圖)李勝明 劉 錚10月12日,隨著澧縣順利通過血吸蟲病傳播阻斷達標省級考核驗收,全省最後一頂未達傳播阻斷標準的「帽子」被摘除。
  • 血吸蟲病防治常見問題
    疫水是指在血吸蟲病疫區溝渠、田、塘水中有血吸蟲的尾蚴。人畜若接觸了疫水會被尾蚴侵入,導致感染血吸蟲病。   六、血吸蟲病是怎樣傳播的?   人、畜接觸了含有血吸蟲尾蚴的水,尾蚴就會很快鑽進人、畜體內,經過37天左右發育成血吸蟲成蟲,寄生在腸繫膜血管裡,以吸血維持生命。
  • 東至縣血吸蟲病傳播阻斷達標工作順利通過
    11月14-17日,安徽省地病辦組織評審專家到東至縣評估驗收血吸蟲病傳播阻斷達標工作,市衛健委相關負責同志、副縣長喻輝出席匯報反饋會。驗收組一行深入樣本點現場,通過抽樣調查、查閱資料、聽取匯報等方式,對該縣人畜病情、螺情、血防資料以及疫情監測能力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技術評估,評審專家一致同意該縣通過血吸蟲病傳播阻斷達標工作驗收。在匯報反饋會上,驗收組充分肯定了該縣「十三五」血防工作成效,認為該縣血防工作高位推動,措施得力、效果明顯,並現場宣布該縣已達到血吸蟲病傳播阻斷標準。
  • 如何防治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天哪,居然還有這種病!第一次聽說它的時候,覺得它非常可怕,因為名字聽起來就有點讓人毛骨悚然,血吸蟲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們身體健康、影響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寄生蟲病,在我國流行歷史悠久。其實這種疾病距離我們並不遙遠。
  • 國家衛健委:加強汛期血吸蟲病防控工作。如何預防血吸蟲病?
    近期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主汛期,特別是南方地區多次出現強降雨過程,部分地區遭受泥石流、洪澇等災害,全國急性血吸蟲病防控工作面臨嚴峻形勢。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通知,要求各級衛生健康部門加強汛期血吸蟲病防控工作。
  • 血吸蟲病的防治
    血吸蟲病是什麼? 血吸蟲病俗稱「大肚子病」,是由血吸蟲寄生於人體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蟲病。寄生於人體的血吸蟲主要有3種:流行於北非的埃及血吸蟲、流行於拉美及中非的曼氏血吸蟲以及流行於亞洲的日本血吸蟲。日本血吸蟲學名Schistosoma japonicum Katsurada,因日本人首先發現而得名。我國只有日本血吸蟲病流行,故通常簡稱它為血吸蟲病。
  • 湖北省血吸蟲病防治條例
    第八條省人民政府和血防地區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採取以控制血吸蟲病傳染源,阻斷血吸蟲病傳播途徑為重點的綜合防治措施,加強聯防聯控,做好血吸蟲病的預防控制工作。  省人民政府根據國家有關血吸蟲病預防控制標準,將血防地區劃分為重點防治地區和一般防治地區,實行分類防治。在重點防治地區的血防工作和項目建設上,應當整合資源、綜合防治,實施區(流)域治理,整體推進。
  • 「血吸蟲病」,你說可怕不可怕!
    血吸蟲生活史血吸蟲病流行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無法獲得安全飲水和缺乏適當環衛設施的貧窮社區尤為嚴重。血吸蟲病的傳播已在77個國家得到文獻記載。,可採用過濾技術,使用尼龍、紙或聚碳酸酯濾器。埃及血吸蟲病患兒的尿中幾乎始終有微量血,為此可用化學試劑條進行檢驗。此外,可採用向兒童詢問血尿史來確定感染高風險的社區,以協助確定重點幹預地區。通過一種使用將亞甲基藍染色透明紙浸在甘油中或放在玻片之間的技術,可在糞便標本中發現腸血吸蟲病的蟲卵。對於來自非流行區或低傳播區的人,可使用血清學和免疫學技術檢測感染。
  • 科普|預防血吸蟲病基本知識
    血吸蟲病是嚴重危害人民身體健康、阻礙經濟發展的重大傳染病。得了血吸蟲病可引起發熱、拉肚子等,反覆感染或久治不愈可引起肝硬化、腹水,嚴重者影響生長發育(青少年),喪失勞動能力,甚至危及生命,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 帶你了解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是一種寄生蟲病 血吸蟲病是血吸蟲侵染人體所致的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寄生蟲病。人和動物,如牛、馬、豬、羊和犬等都會得此病。血吸蟲病會造成乏力、慢性腹瀉和營養不良,嚴重者肝脾腫大、腹水,甚至死亡。
  • 漲水後,切記預防血吸蟲病
    而漲水的時候,是血吸蟲最愛的季節,它們幾秒鐘就可以直接鑽進你的皮膚,到你的身體裡,導致血吸蟲病,因此需要更多的人了解並注意。如果患了急性血吸蟲病,剛開始只是身上起包,很癢,過幾天可能會導致發燒、拉肚子、貧血、消瘦、還會有腹水,最嚴重後果的是可能引發死亡。人體感染血吸蟲病過程預防血吸蟲病首先,儘量避免接觸疫水、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控制傳染源。
  • 血吸蟲病防治
    四大工程將極大改善全市血吸蟲病流行的客觀因素,有利於控制疫情。開展急血督導,嚴格執行急血周報制度;做好汛期防控工作強化應急物資儲備,加強與中國武警血防所的汛期血吸蟲病聯防聯控,杜絕出現汛期急性血吸蟲感染;做好大疫情網急感防控監測工作,並及時依法響應,全年無急性血吸蟲病網報病例。推進常規防治。
  • 關於血吸蟲病、寄生蟲病防治知識
    「血吸蟲病」在夏天發生非常頻繁,特別在江邊一些灘涂、蘆葦蕩和綠化中最能滋生這方面細菌,江水中帶有大量的寄生蟲,都是不乾淨的, 衛生環境令人堪憂,一般血吸蟲病是由裂體吸蟲屬血吸蟲引起的一種慢性寄生蟲病,主要流行於亞洲、非洲和拉美洲的73個國家,有許多人因 此而患病,這種病類型很多,傳播方式也不一樣
  • 汛期如何做好血吸蟲病防控
    長江中下遊地區尤其是洞庭湖、鄱陽湖區域是本次洪水災情最嚴重地區,同時也是血吸蟲病傳播風險最高的地區。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室發布《關於加強2020年汛期血吸蟲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國衛辦疾控函〔2020〕540號),要求疫區各地強化領導責任,切實落實各項預防控制措施,強化宣傳教育,加強個人防護,嚴控血吸蟲病感染,杜絕急感暴發疫情,確保「大汛之年無大疫」。
  • 針對血吸蟲病,毛主席這樣問
    毛主席知道蘇是血吸蟲病防治專家,就特地走到他面前問:「三年能否消滅血吸蟲病?」蘇德隆說:「不能。」毛主席又問:「五年呢?」蘇德隆說:「也不能。」蘇德隆蘇德隆教授向毛澤東主席匯報了血吸蟲病的現狀,並提出:《農業發展綱要》中規定七年內消滅血吸蟲病是很難實現的,尤其在未弄清病情、傳播和釘螺生態前,短期「根治」更是不可能的。
  • 血吸蟲病的臨床表現與治療
    其間可出現接觸疫水處皮膚發癢或紅色小丘疹,咳嗽、胸痛等尾蚴性皮炎和童蟲移行損傷的表現。常因症狀輕微而被忽視。起病急,有發熱等全身症狀。 (二)慢性血吸蟲病輕度感染者、急性血吸蟲病經過治療未愈,或未治自行退熱,演變為慢性血吸蟲病。輕者無症狀,或每天腹瀉2~3次。重者可有腹痛、裡急後重,同時病人有不同程度的乏力、貧血、消瘦、營養不良和勞動力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