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基生物工作人員在實驗室檢驗標本。 受訪企業供圖
2月24日,在昆明寰基生物晶片產業有限公司(下稱寰基生物)實驗室內,身穿防護服的20餘名工作人員專注地完成著各項工作。該公司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也是昆明市第一批疫情防控物資生產及保供重點企業中,唯一一家提供核酸檢測服務的企業。疫情發生以來,寰基生物研發出針對新冠病毒快速檢測的定量核酸檢測試劑盒,已在省內累計檢驗4000餘份標本。
10天完成技術研發
寰基生物成立於2001年,主要研究基因晶片技術和進行相關產品開發。公司董事長滕仕喜介紹,核酸檢測能準確把握生物體核心特徵,是醫學檢驗的重要方法。傳統核酸檢測中,多數試劑僅能檢測一種病原體,需要醫生預先判斷病人可能感染的病原體,對醫生臨床經驗依賴程度高。這意味著如果判斷失誤,病人需要做多次檢驗。看到這些弊端,經過反覆試驗,該公司研發出一種高通量核酸檢測技術。該技術將多種病原體整合在一起,採集一次標本後,可同時檢測40多種病原體。
依託該項技術,企業先後研發完成覆蓋系統化感染、遺傳性疾病等多領域基因晶片體外診斷試劑,形成從研發到產品生產到檢測服務的核酸檢測全產業鏈,在昆明、烏魯木齊、鄭州等多個城市建立了獨立醫學實驗室。
疫情發生以來,寰基生物主動請戰,提供核酸檢測服務。公司技術總監馬明星說,1月28日開始,基於已公布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企業立即恢復研發,將新冠病毒加入原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篩查體系中。經過產品設計、驗證,2月8日,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技術正式投入檢驗室,基因晶片高通量檢測試劑盒開始規模化生產,並在全國8個醫學檢驗所開展應用。該技術在檢測新冠病毒的同時,還能檢測引起相似症狀的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等病原體,大大提高標本檢測效率,縮短檢測和治療周期。
日均可檢驗1000份標本
2月24日,記者走進該公司實驗室,1200平方米的淨化實驗室包含了試劑分裝、樣本處理等區域。馬明星說,要避免出現「假陰性」「假陽性」等情況,除了保障檢測環境達10萬級潔淨度外,每個檢驗室進入前的緩衝區域也能一定程度降低空氣中氣溶膠幹擾。同時,檢驗室頂部的送風口與牆上的抽風口形成對流,三級過濾稀釋了空氣中的氣溶膠,確保結果準確。
與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檢測類似,新冠病毒檢測中,3層密封包裝的標本送到後,首先要錄入信息,提取核酸,把標本中的核酸全部釋放。再將試劑和核酸模板混合後放進基因擴增儀,待基因被螢光標記,才可對擴增產物做基因晶片檢測。
「這就是我們的檢測晶片,對著光能隱約看到一個個細微的小點。」拿著一片面積約20平方釐米的玻璃片,馬明星表示,這片看似普通的高硼玻璃就是檢測晶片,其表面做了化學修飾塗層,使基因能和玻璃進行結合。每個檢測晶片有10個微矩陣,每個微矩陣有約400個基因探針。檢測時,晶片被模具隔開,每個標本佔一個小格子,最終生成個人獨立的檢測報告。
疫情發生以來,寰基生物已與多家醫院合作,在省內累計檢驗標本4000餘份,在全國累計檢驗標本上萬份,實驗室具備每天檢驗1000份標本的能力。隨著技術應用不斷成熟,上午9點送到的標本,下午2點就能出結果,4小時左右可完成整個檢驗,為精準防控提供了保障。(昆明日報 記者張怡 冉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