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內將完成首顆商業網絡處理器晶片的流片投產④共達電聲...

2020-12-05 愛集微APP

7月21日#集微早報#

★科創板第一波解禁潮來襲:9家半導體/手機產業企業解禁市值達1200億元!

2019年7月22日,第一批科創板企業正式上市,截止今年7月22日恰好一年,而這第一批上市的企業,也將正式迎來第一波解禁潮!據集微網統計,其中產業鏈/半導體領域的企業總計有9家迎來解禁,分別是:虹軟科技、睿創微納、天準科技、瀾起科技、中微公司、樂鑫科技、安集科技、方邦股份及沃爾德。以7月20日收盤市值為基準,9家企業合計解禁市值將達到近1200億元!解禁市值最大的當屬科創板明星企業中微公司和瀾起科技,中微公司解禁1.94億股,佔總股本的36.27%,解禁市值達到了407億元,而瀾起科技也解禁3.4億股,佔總股本的30.19%,解禁市值達到了326億元。

★漲幅超230%!寒武紀總市值達849.8億元

7月20日,AI晶片第一股寒武紀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掛牌上市(證券代碼:688256),發行價為64.39元/股,總市值一度突破千億元大關。截止收盤,寒武紀報收212.40元/股,漲幅達229.86%,總市值達849.8億元。寒武紀董事長、CEO陳天石此前曾表示:「作為一家中立的晶片公司,我們走最正統的晶片設計公司的路徑,把應用場景留給人工智慧行業的客戶,而我們自己做大家的墊腳石。我們有遠大的志向,但長跑才剛剛開始,通往偉大晶片公司的賽程很長,寒武紀將沿大路而行。」

★紫光股份:今年內將完成首顆商業網絡處理器晶片的流片投產

近日,紫光股份披露,在路由器晶片方面,紫光股份2019年成立了子公司新華三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聚焦於新一代高端路由器晶片的自主研發。紫光股份稱,目前新華三半導體自主開發的核心網絡處理器測試晶片已順利完成生產與封裝測試環節,並已成功運行自研固件和測試軟體。今年內將完成首顆商業網絡處理器晶片的流片投產,預計2021年上半年面市發布搭載自研核心網絡處理器晶片的高端路由器產品。在網絡通信晶片領域的創新突破,將有助於公司在中國高端路由器市場的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共達電聲終止吸收合併萬魔聲學100%股權

7月20日,共達電聲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間接控股股東萬魔聲學決定終止重大資產重組的書面通知,萬魔聲學受新冠肺炎影響,完成2020年業績承諾存在不確定性,同時,萬魔聲學擬重新評估其他路徑登陸資本市場,公司擬終止吸收合併萬魔聲學100%股權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納思達:相變存儲器在印表機領域銷售超過500萬顆

7月20日,納思達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和中科院研究的防輻射晶片即相變存儲器(PCRAM),目前在印表機領域銷售超過500萬顆,由於中芯國際產線調整,所以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將嵌入式相變存儲器設備移交到上海的另外一家foundry,所以在其他領域的具體應用要等產線恢復後才能評估。

★士蘭微:正全面推進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相關工作

7月20日,士蘭微發布關於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的進展公告稱,公司及各中介機構正在全面推進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相關工作,並與交易對方積極溝通和協商交易方案。目前,交易雙方尚未籤署正式的交易協議,具體交易方案仍在謹慎籌劃論證中,尚存在不確定性。

★藍海華騰:子公司出資2500萬元參股比亞迪半導體

7月20日,藍海華騰在互動平臺表示,子公司新餘華騰投資參股比亞迪半導體,出資金額2500萬元。早在2019年11月,藍海華騰就與比亞迪微電子(比亞迪半導體前身)籤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就電機控制器單元、集成式電控、IGBT模塊及晶圓、SiC模塊及晶圓、電流傳感器等產品的應用與推廣達成合作共識。

★熱電堆紅外傳感器需求量劇增 森霸傳感上半年淨利預增超115%

7月20日,森霸傳感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稱,202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為7,805.59萬元至8,531.6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5%至135%,上年同期盈利為3,630.51萬元。森霸傳感表示,報告期內受突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國內市場對熱電堆紅外傳感器及相關組件的需求量劇增,公司積極安排相關產品的生產和擴產工作,使得熱電堆紅外傳感器及相關組件的收入和利潤增幅較大。

相關焦點

  • 共達電聲:吸收合併萬魔聲學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每經AI快訊,共達電聲(SZ 002655,收盤價:11.16元)6月18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截至本公告披露之日,公司吸收合併萬魔聲學科技有限公司的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公司及相關各方正在開展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審計、評估工作以及審批程序等各項相關工作。目前,未發現標的公司存在重大風險事項。
  • 共達電聲擬設研發子公司 經營範圍新增半導體晶片
    與此前設立的深圳研發子公司相比,本次經營範圍新增了高精度電子產品模具、智能自動化設備、視覺檢測設備、聲學新材料、半導體晶片等。為提升研發水平而單獨設立兩家子公司,這在共達電聲發展中尚屬首次。共達電聲研發創新機制的不斷改善,也是對新股東萬魔聲學重視研發的一脈相承。
  • 我國首顆工業數字光場晶片亮相
    五邑大學供圖南方日報訊 (記者/黃燁倩 通訊員/韋金豔)9月5日,2020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五邑大學參與研發的4800萬像素矽基液晶數字光場晶片首發,被評為「科技創新服務示範案例」。這是我國首顆工業數字光場晶片,其以4800萬個光場像素創造了矽基液晶晶片解析度新的世界紀錄,也標誌著我國數字光場晶片技術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
  • 國產晶片「攻堅者」!蘇企研發全球首顆3D晶片
    國產晶片「攻堅者」研發全球首顆AI-3D晶片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門鎖對老百姓來說並不陌生。出門不用帶鑰匙也能進門,這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但是大家知道嗎?目前的生物識別,是基於二維信息關鍵點的識別,這使得「多款智能門鎖被輕易打開,用照片竟能通過人臉識別……」等安全事件屢見不鮮。
  • 蘋果第二顆自研處理器曝光:專為桌面準備
    蘋果第二顆自研處理器曝光:專為桌面準備2020-11-25 14:45出處/作者:快科技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ishiye1最近消息稱,蘋果第二款自研晶片已經在準備中,面向桌面平臺推出。  據@手機晶片達人 爆料, 蘋果預計將在2021年下半年推出第二顆Apple Silicon CPU(暫稱M2),內部代號Jade。據悉,該晶片將用在蘋果的桌面Mac上。
  • 國科大本科生自主設計處理器晶片「果殼」亮相
    7月25日,「一生一芯」計劃負責人、中國科學院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包雲崗展示處理器晶片命名為「果殼(NutShell)。(中國日報記者 朱興鑫 攝)中國日報北京7月25日電(記者 朱興鑫)2020年7月25日,中國科學院大學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首期「一生一芯」計劃成果——在國內首次以流片為目標,由五位2016級本科生主導完成一款64位RISC-V處理器SoC晶片設計並實現流片,晶片能成功運行Linux作業系統以及學生自己編寫的國科大教學作業系統UCAS-Core。
  • 「首顆即最強」?阿里解讀平頭哥造芯,未來作業系統重點在於雲端
    圖丨圖中對比的兩款AI晶片分別為Habana Goya和寒武紀MLU270(來源:阿里巴巴)最近的一個典型案例是近日刷屏的阿里首顆 AI 晶片——NPU 含光 800。據介紹該晶片從最開始設計到流片成功用了約一年半的時間(7 個月完成前端設計,3 個月流片),是阿里巴巴第一顆正式流片的晶片,主要應用於雲端視覺處理場景,且在 ResNet50 的測試中,對比 Habana Goya 和寒武紀 MLU270 都領先數倍。會場之外,含光一經發布,也被大量地與另一家國內友商對比,甚至有網友直言,「平頭哥一年半的投入,友商十年的投入,究竟誰是全球最強?」
  • 【晚間3分鐘】:Intel第二顆10nm處理器現身;全球MOSFET晶片短缺...
    >今日科技晚報內容有:Intel第二顆10nm處理器現身;Q1蘋果智能音箱HomePod銷量為60萬臺;全球MOSFET晶片短缺警報解除;富士康正發展區塊鏈金融;比特大陸挺進AI晶片領域;亞馬遜AWS急招FPGA工程師等,下面是詳細報導。
  • 芯翼信息科技:那顆「全球首顆「CMOS PA Inside NB-IoT晶片,量產了!
    而在眾多優秀的NB-IoT創業公司以及一些其他領域大公司新開拓的NB-IoT新產品中,那顆「全球首顆」集成CMOS PA的NB-IoT晶片及其團隊,用不懈的努力和強大的實力,繼續將領先優勢從技術突破夯實到了產品商用,已經領先於一眾友商,率先實現了量產商用!
  • 平頭哥發布含光 800:高性能 AI 推理晶片
    去年 9 月在杭州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正式宣布成立晶片公司「平頭哥半導體有限公司」,它由阿里去年 4 月收購的國產晶片企業中天微與阿里旗下達摩院晶片團隊整合而成,「平頭哥」自此橫空出世。
  • 中科院微電子所完成矽基30Gb/s鍺探測器和MZI調製器流片
    3/9/2017,近日,微電子所集成電路先導工藝研發中心閆江研究員團隊在矽光子平臺開發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完成矽基波導集成的鍺探測器(圖1)和矽基調製器(圖2)的流片並取得優良結果。  矽光子技術是集成電路後摩爾時代的發展方向之一,旨在利用基於CMOS工藝的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在矽基襯底上進行光子器件和晶片的開發,最終實現光電單片集成。
  • 國產數字音頻晶片「G1」橫空出世,百年電聲華人第一次
    Frnesmc百年電聲技術終於有了一個中國人的名字劉雍在4月21日上海國際HIFI展第一次聽到數字音頻解決方案後,就被高品質的音質吸引,他認為,這是一種全新的解決方案,開創了同時解決雜波和建築聲學疑難雜症的路徑,而「華星」這個名也正是劉雍所起,為表達感謝而成為第一代產品G1的命名。
  • 物奇微電子發布4顆AI-IoT晶片 打造終端和AI融合的新格局
    基於此,物奇微電子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量產了第一顆電力物聯網的載波晶片,是國內首家RISC-V晶片量產的廠商,出貨達百萬顆。誠然,物奇微電子今天發布的重頭戲,即是4款AI-IoT晶片,主要是3D結構光人臉識別晶片WQ5007、本地降噪和語音識別晶片WQ5106、AI能效管理晶片WQ5201、電量計算與通信領域晶片WQ3021。
  • 華為大量備貨快閃記憶體;海思自研OLED晶片已流片;摺疊iPhone送廠測試
    華為海思自研OLED驅動晶片已流片 據悉,華為的顯示驅動晶片已經完成流片,今年就會量產,有望用於華為自家的手機及大屏產品中。此外,顯示驅動IC的主流工藝還是65nm、40nm,最高的也不過28nm工藝,這些工藝國內代工廠都已經量產。
  • 曝蘋果A13處理器採用臺積電7nm+製程,有望有8核心CPU+6核心GPU
    另外,結合此前流出的消息來看,蘋果A13晶片將不僅用於蘋果手機,還有望登陸Mac電腦。雖然受制於ARM架構,蘋果筆記本為了保證兼容性始終採用來自於英特爾的晶片,但僅就新款iPad Pro的運算能力來看,蘋果ARM架構的晶片絲毫不遜於英特爾處理器。
  • 華為海思自研OLED驅動晶片已流片:最高28nm
    今年美國加緊了對華為的制裁,華為麒麟晶片已經處於斷供的狀態,而這也為國人上了一課,只有技術真正掌握在自己手裡才不至於被別人卡脖子。 之前有媒體報導稱,華為已經投入200億美元用於晶片生產。現在有關於OLED驅動晶片方面有最新進展,華為已成功研發出OLED驅動晶片。
  • 國產3D GPU「凌久GP101」一次流片成功
    雖然在半導體領域相對世界頂尖水平差距很大,但中國也正在努力迎頭趕上,國產CPU處理器、內存、快閃記憶體等等都在積極進取。現在,中國自己的顯卡又要來了!據新華社報導,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9研究所研發、具備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3D圖形處理器晶片「凌久GP101」近日一次流片成功。
  • 國科大5位本科生,用4個月成功研發出晶片
    為了提高晶片人才的培養效率,國科大於2019年8月啟動了「一生一芯」計劃,目標是通過讓本科生設計處理器晶片並完成流片,培養具有紮實理論與實踐經驗的處理器晶片設計人才,最終達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帶著自己設計的晶片畢業。今年首次參與這個計劃的5位本科生完成了設計,交出了完美答卷。
  • 專訪地平線創始人:國內首款車規級AI晶片是如何煉成的?
    據地平線介紹,徵程二代AI晶片已在高級別自動駕駛、輔助駕駛(ADAS)、多模交互等方向,獲得了5個國家客戶的前裝定點,搭載徵程二代AI晶片及解決方案的量產車型則最早將於明年年初上市。地平線創始人餘凱在接受《深網》獨家專訪時,透露了更多關於徵程二代AI晶片及其商業化情況的信息,同時,也詳細闡述了他對公司定位以及行業競爭等問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