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科學大白的世界,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海洋,探索其中隱藏的奧秘吧。從太空中看地球,它就像一個藍色星球,因為這裡百分之70以上的面積都被水覆蓋著,這也註定了地球生命離不開水。但並不是地球上所有的水都可以被生物利用,只有淡水可以飲用,海水則無法直接飲用。因為其中的鹽分太多,導致海水非常鹹,如果直接飲用,會導致人體脫水甚至死亡。
海水之所以很鹹,是因為其中含有3.5%左右的鹽分,這裡的鹽分不只有我們平時所說的食用鹽氯化鈉,還有少量的碳酸鈣,氯化鎂等成分。也正是這些成分的存在,讓海水變得非常苦澀,不適合直接飲用。
那麼佔據地球面積這麼大的海洋對人類就沒有任何價值了嗎?當然不是,我們在地球上生活,離不開地球資源的供給。但隨著目前淡水資源的日漸缺乏,科學家們把淡水來源的希望轉向了海洋,畢竟都是水,雖然海水含鹽量高,但把其中的鹽分提取出來,剩下合適的飲用水,這豈不是一舉兩得?奔著這樣的目標,科學家們發展出了海水淡化技術,來解決淡水資源短缺的問題。
海水淡化註定是耗時耗力的一項工程,科學家們在攻克相應的技術難關時,還有一個疑問:海水會不會越來越鹹?
如果海水會越來越鹹,那麼現在的海水淡化設備就必須要考慮到這個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海水會不會越變越鹹?科學家們的這個擔憂也是完全有可能的,畢竟面積如此大的海洋直接裸露在地表,接受太陽的光照。我們都知道水是會蒸發的,在溫度高的情況下會加快蒸發速度。那麼海洋被太陽照射後,大量水蒸發,留下沉積在海底的鹽分,海水就可能會越來越鹹。
支持海水會越來越鹹的觀點的科學家們都認為海水的鹽分是後天形成的,這些鹽分的來源可能是水流侵蝕了地表巖石,從而巖石裡的鹽分溶解在水中形成的。如果真是這樣,最終的結果就是水被蒸發,鹽分被留下,海水會越來越鹹。
但也有科學家提出質疑,他們認為海水的鹽分來源並不是單一的,有大陸上的鹽分,也有海底火山巖的噴髮帶來的鹽分。大多數學者更偏向於這種說法,並且指出,即使海洋中的鹽分會越來越多,也並不一定就會越來越鹹,那些可溶的鹽分或許會和海水中的某些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從而沉積在海底,被海底吸收,從而保持海洋中的鹽分平衡。
那麼這兩種觀點,你更贊同哪一種呢?歡迎和科學大白一起,探索更多美妙的科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