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著名學者加盟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2020-12-01 浙江在線

2017-03-14 13:50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曾福泉 通訊員 柯溢能

楊小平教授

兩位著名學者日前加盟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顯示該校這一由老校長竺可楨開創的歷史悠久的學科保持著強勁活力。

在3月9日舉辦的"浙大歡迎您"儀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文採教授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楊小平教授戴上了浙大校徽,全職加盟浙大地球科學學院。

楊文採院士是我國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是中國大陸科學鑽探主要參與者。他長期從事固體地球物理學研究,在地球物理反演的理論和應用、地球物理信息提取理論和應用、大陸動力學研究等多個方面取得了系統和獨創性成果。

"1973年、1974年為完成尋找富鐵礦的任務,我所在的科研團隊要開展的全部科學計算就在浙江大學完成。在長達好幾個月的工作中,我早已被浙大濃厚的學術氛圍薰陶。"75歲的楊文採說,"我希望我的全部能量在浙江大學燃燒起來,發揮更大的作用。"

楊文採院士

楊文採說,浙大將是他為地球科學寶庫添磚加瓦,探索更深層次自然規律的夢想平臺。"竺可楨老校長提出的求是精神就是科學精神的最好體現,求是就是找出自然規律,這樣的學術氛圍將推動我前進。"

"我讀過很多竺可楨老校長的文集,其中《向沙漠進軍》我更是讀過很多遍。今天加盟竺校長曾工作的浙大,我願意為沙漠、沙漠化研究做出更大貢獻的信心更足了。"53歲的楊小平教授說。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第四紀地質、地貌學,開拓了沙漠、荒漠化研究的新領域,取得了系統性創造性研究成果。

宋永華表示,人才隊伍建設是浙大的"一號工程",學校通過學術大師匯聚計劃,推動一流學科建設與發展。他說,"雙一流"建設要瞄準國際學術前沿,楊文採院士和楊小平教授的研究水平已是公認,相信他們在浙大工作能夠取得更大成就。

 

 

1489470608000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士楊經綏已加盟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中科院院士楊經綏已加盟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 澎湃新聞記者 石鳴 2019-09-23 09:50 來源:澎湃新聞
  • 國際著名土壤化學專家馬奇英,放棄美國終身教授,加盟浙江大學
    放棄美國終身教授,加盟浙江大學 馬奇英,國際著名土壤化學專家,主動放棄了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終身教授身份,選擇加盟浙江大學,成為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特聘教授。
  • 助力雙一流,河南大學新增兩位副校長,均來自生命科學領域!
    此次河南大學新增兩位副校長闞雲超和王學路,兩位竟然是校友,還都與生命科學有關係。闞雲超闞雲超,1974年出生,1992年,考入原南陽師專生物系;1995年,考入河南農業大學攻讀碩士,1998年進入浙江大學,師從著名分子植物病理學家李德葆教授
  • 浙江大學成立藝術與考古學院
    通訊員 吳雅蘭 柯溢能錢江晚報首席記者 王湛在浙江大學喜迎建校122周年之際,5月20日,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在紫金港校區成立,進一步形成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社會服務於一體的藝術與考古學科生態體系。
  • 2020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考研複試公告
    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複試錄取工作辦法根據《浙江大學關於做好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錄取工作的通知》,2020年地球科學學院(以下簡稱學院)碩士研究生招生錄取工作將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按需招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擇優錄取、
  • 吳息鳳教授全職加盟浙江大學
    3月20日上午,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舉行的「浙大歡迎您」儀式上,知名華人科學家吳息鳳教授全職加盟浙江大學,受聘為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 馬丁·克萊茵與許良英:兩位著名愛因斯坦學者之間的友誼
    該學院是美國一所著名的私立理工科大學,美國第一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阿爾伯特·麥可遜(Albert Michelson)曾任教於此,其間他與化學家莫雷早在1964年,耶魯大學的兩位著名科技史教授阿博(Asger Aaboe)和普賴斯
  • 洪永淼加盟中國科學院大學,此前為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此前擔任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的洪永淼教授已加盟中國科學院大學。據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網站消息,2021年1月4日下午,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世界計量經濟學會會士洪永淼教授為國科大師生做了題為「大數據革命和中國經濟學研究範式」的講座。
  • 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2016年「優秀地學大學生夏令營」活動
    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定於2016年7月2-4日在玉泉校區舉辦「優秀地學大學生暑期夏令營」。本次夏令營活動旨在促進優秀學生間的交流,選拔接收本校和外校優秀的免試研究生,提高我院研究生的生源質量。凡是具有所在高校外推資格的優秀大學生,可進入我院2017年接收推免生的預錄取名單。
  • 2019浙江大學勞務派遣人員招聘1人公告(派遣至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聘員工1名,派遣至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歐陽安蛟課題組從事相關崗位工作。招聘堅持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凡符合招聘崗位要求且有意向者,將請將個人簡歷(包括學習和工作經歷)以及其它證明本人能力、水平的相關資料發至電子郵箱ouy219@sina.com(主題註明「應聘科研助理+姓名+高校人才網」)。經面試考核後擇優錄取,待遇面議。具體招聘崗位及要求詳見附件。
  • 華東理工大學化學學院原院長龍億濤已加盟南京大學
    南大官網介紹稱,龍億濤教授是我校新引進的優秀人才,現任職於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生命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已在Nat. Nanotechnol., Nat. Methods, JACS, Angew. Chem.等期刊上發表論文200多篇;曾獲得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2017年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特等獎,2018年分析化學基礎研究梁樹權獎。
  • 浙江大學百萬獎勵兩位教學名師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杭州9月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今天,經浙江大學黨委常委會審議,決定如下:授予該校人文學院胡可先、物理學系趙道木等2位教師為浙江大學永平傑出教學貢獻獎,頒發獎教金每人100萬元人民幣。浙大傑出教學貢獻獎獲得者胡可先。
  •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新增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 本科一批首次在四川招生 ——訪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教務部部長、招生辦主任範曉清教授 摘要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2019年招生總計劃為2800人。招生專業(類)包括26個普通類本科專業(類)、1個藝術類本科專業類。
  • 兩位「百萬」名師!浙江大學永平獎評選結果新鮮出爐
    根據《浙江大學永平獎教金評選辦法》,通過各學部及學工部門選拔推薦、師生網絡投票、永平獎教金遴選委員會遴選和永平獎教金評審委員會評審,經校黨委常委會審議,決定如下:授予人文學院胡可先、物理學系趙道木等2位教師浙江大學永平傑出教學貢獻獎,頒發獎教金每人100萬元人民幣;授予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史治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陳文智、環境與資源學院林鹹永、公共體育與藝術部吳葉海等4位教師浙江大學永平教學貢獻獎
  • 浙江高校——浙江大學
    (Zhejiang University),簡稱「浙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首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211工程」、「985工程」,為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是一所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曾被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稱譽為「東方劍橋」。
  • 生命科學學院、理學院、工學院 西湖大學三大學院院長到位
    記者12月13日從西湖大學獲悉,伴隨生命科學學院首任院長於洪濤到崗任職,西湖大學三大學院院長全部到位。於洪濤,1995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長期致力於細胞周期及基因組穩定性領域的研究。他曾任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藥學系終身講席教授及美國霍華德休斯研究院研究員。2012年當選為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2018年當選為華裔生物學家學會董事會成員。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學院院士Michael Levitt來浙大了!
    4月13日下午,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Michael Levitt受聘浙江大學,加盟定量生物中心,並為現場師生帶來了題為《多尺度計算生物學的發展歷史與展望》的學術講座。校長吳朝暉致辭,並為Michael Levitt佩戴浙江大學校徽。副校長張宏建出席聘任儀式。
  • 浙大這個學院如何打贏漂亮「翻身仗」?
    與國內外著名高校對標,是第一步。對比國內外實力強勁的地學院系,他們發現,不論是加州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地質與行星科學系,還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都存在體量小、學科多的問題,但是在學科排名中均名列前茅。
  • 2019浙江大學勞務派遣人員招聘1人公告(派遣至浙江大學地球科學...
    本單位擬公開招聘員工1名,派遣至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吳仁廣教授課題組從事相關崗位工作。招聘堅持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凡符合招聘崗位要求且有意向者,將請將個人簡歷(包括學習和工作經歷)以及其它證明本人能力、水平的相關資料發至電子郵箱dilith@zju.edu.cn(主題註明「應聘科研助理」)。經面試考核後擇優錄取,待遇面議。
  • 一機構發布傳媒學者論文排行榜被質疑:兩同名學者混為一人
    例如,上述公號文章統計,來自浙江大學的著名傳播學者吳飛教授有10篇學術論文:「吳飛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傳播思想史、新聞傳播理論、新聞生產。2020年,吳飛教授共發表了10篇學術論文,這一年他主要關注人工智慧、大數據、自媒體等領域。」不過,傳播學界人士指出,計在吳飛教授名下的10篇文章中有4篇其實並非傳播學者吳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