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機構發布傳媒學者論文排行榜被質疑:兩同名學者混為一人

2021-01-11 網易教育

2021-01-04 06:02:37 來源: 澎湃新聞

舉報

學術類微信公眾號「remix計劃」2021年1月1日發布文章《2020年,新聞傳播學名師們都做了些什麼研究?》,統計了部分傳媒業界知名學者2020年的發文數量。

文章寫道: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熟悉的十位新聞傳播學界名師2020年都做了哪些研究。這是我們推出的2020年學者發文年終總結第一期,本期名單包括(按發文數量排序):喻國明、胡泳、楊保軍、陳昌鳳、彭蘭、吳飛、劉海龍、陳力丹、杜駿飛、李良榮。

對於統計數據來源和範圍,上述公號介紹:部分學者論文知網可能未能全部呈現,本文中所統計的論文範圍為:發文時間在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29日、發布於知網收錄的中文期刊中的論文。

高居榜單第一位的是喻國明教授。上述公號文章盤點:2020年,喻國明教授高居論文發表數第一,全年共發表了64篇期刊論文,學術生產力十分強勁,僅個人獨作就有14篇。喻國明教授的研究課題涉及5G、人工智慧、直播、媒介使用、未來傳播、媒體融合等多個領域。

文章發布之後在獲得新聞傳播學界、業界關注的同時,也引發了巨大爭議。

例如,上述公號文章統計,來自浙江大學的著名傳播學者吳飛教授有10篇學術論文:「吳飛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傳播思想史、新聞傳播理論、新聞生產。2020年,吳飛教授共發表了10篇學術論文,這一年他主要關注人工智慧、大數據、自媒體等領域。」

不過,傳播學界人士指出,計在吳飛教授名下的10篇文章中有4篇其實並非傳播學者吳飛的作品。這4篇作品題目分別是《AI賦能、教育先行,構建人工智慧生態圈》《大數據智能:從數據擬合最優解到博弈對抗均衡解》《人工智慧的下一步突破——多學科交叉內稟》《多媒體信號處理的數學理論前沿進展》。

學界人士指出,傳播學者吳飛教授研究領域雖然廣泛,但上述4篇文章的作者其實是同樣來自浙江大學的計算機領域學者吳飛,兩位教授同名同姓,又來自同一所高校,公號發布的時候卻將兩者混為一人進行了統計。

2021年1月1日晚間,澎湃新聞記者從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和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兩方面確認了上述學界人士的說法。

根據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網站介紹,傳播學者吳飛是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高級訪問學者。他現為浙江大學公共外交與戰略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院長,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常務副院長。他主要研究傳播與社會、傳播法及新聞理論,出版著作有《平衡與妥協——西方傳播法研究》、《新聞專業主義研究》。

根據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網站介紹:計算機學者吳飛是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他的主要研究領域為人工智慧、多媒體分析與檢索和統計學習理論。他還擔任浙江大學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統計系訪問學(2009.10-2010.8)。他是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16年)、入選「高校計算機專業優秀教師獎勵計劃」(2018年)、寶鋼優秀教師獎(2019年度),教育部人工智慧科技創新專家組工作組組長(2018.8-2020.12)、科技部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慧」重大科技項目指南編制專家(2018-2022)、《中國人工智慧2.0發展戰略研究》執筆人之一。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根據中國知網提供的作者信息顯示,計算機學者吳飛的幾篇論文都標註了作者來自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 孫穎瑩_NB19008

相關焦點

  • 「學者排行榜」從何而來
    7月15日,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就某高校研究機構發布「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基於中文學術成果的評價(2020版)」一事作出回應,聲明該機構與社科司無關聯,排行榜的研究和發布活動亦無教育部授權,提醒各地各高校不要盲目採信、引用和宣傳此類排行榜,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學術生態。
  • 20名中外學者發論文質疑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這篇論文由國內外的20位科學家聯名發表,質疑韓春雨的實驗無法重複。論文作者包括此前曾實名發聲無法重複韓春雨的13名中國學者,以及新加入的7名學者,如美國NIH人類基因組研究所教授Shawn Burgess、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程臨釗、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黃軍就等學者。
  • 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被質疑「造假」,期刊發函重點關注
    根據「科研打假網站」Pubpeer上的信息,質疑者正是Elizabeth Bik——學術圈有名的「質疑專業戶」,此前還質疑了南開大學曹雪濤多篇論文存在實驗圖片「不當複製」的問題。Elizabeth Bik過去3年一共對中國400多篇科研論文提出過質疑。
  • 中國社會科學學者影響力排行榜(政治學、社會學)發布,湖南高校入選...
    12月26日,「中國社會學」發布《中國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政治學、社會學)》,其中,湖南高校入選9人,其中湘潭大學3人:彭國甫(政治學、中國政治與國際政治)、盛明科(政治學)、寧國良(政治學);吉首大學3人:羅康隆
  • 我國學者Science論文或被首次撤稿
    根據「科研打假網站」Pubpeer上的信息,質疑者正是Elizabeth Bik——學術圈有名的「質疑專業戶」,此前還質疑了南開大學曹雪濤多篇論文存在實驗圖片「不當複製」的問題。Elizabeth Bik過去3年一共對中國400多篇科研論文提出過質疑。
  • 20名中外學者聯名質疑韓春雨 過去半年無人重複試驗(3)
    時至今日,打開河北科技大學生科院網站,一首《浣溪沙/賀韓春雨博士發明基因剪刀》的詞還掛在第三條,後面兩條新聞也是關於半年前韓春雨因「諾獎級」發現的論文發表在頂級刊物《自然·生物技術》(下稱「《自然》」)期刊而揚名。五個月以來,這位年輕學者又因為實驗的可重複性而飽受質疑。  近日,12名科學家向《自然》期刊提交其實驗結果,均與韓春雨的論文結果有所不同。
  • 中國高校學者期刊論文排行榜:人大表現亮眼,社會科學領域最多!
    近日,學術志根據2006年至2017年9月中國知網收錄的論文數據,統計出了中國高校文章影響力最大的學者,根據該榜單統計,排名前4的都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學者,第1的王利明教授,是著名的法學家,也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常務副校長,排名第2的陳力丹教授,是傳播學領域的知名專家。
  • 教育部闢謠「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
    近期,某高校研究機構在網上發布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基於中文學術成果的評價(2020版)」,現鄭重聲明:教育部社會科學司與該研究機構沒有關聯,從未授權其開展有關排行榜研究和發布活動。在此,提醒各地各高校不要盲目採信、引用和宣傳此類排行榜,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學術生態。
  • 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首次被撤
    然而,8月10日,論文刊發僅一個月後,學術打假專家 Elisabeth Bik就在Pubpeer上對該論文圖片發出質疑。緊接著,有不少網友發現了其中的問題。質疑焦點集中在兩張附件圖片上。其公開表明,有兩個獨立的消息源向期刊指出,該論文 S9B 和 S10 兩張圖與此前朱斌擔任通訊作者的另外兩篇論文中的數據相似,可能存在學術不端行為。Science編輯部將等待作者單位的調查結果。
  • 第一作者嚴重操縱實驗數據;4.8分期刊上13篇中國學者論文被同一人...
    論文作者被質疑歧視女性和少數族裔,並且暗示中國論文發表量的快速增長導致國際期刊平均質量下降。此外,作者還提倡「學生應絕對服從於導師」。2020年6月6日,中國化學會發表聲明堅決反對作者觀點,「尤其是作者對中國化學界的武斷判斷及詆毀,是對致力於為化學學科發展不懈奮鬥的中國化學家群體的整體傷害」。多方壓力之下,所涉文章目前已被撤回。
  • 山大王廣振教授入選《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
    6月12日,由長安大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研究中心評選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基於中文學術成果的評價(2020版)》正式發布,山東大學城市文化研究院王廣振教授位列全國第158位(全國500位)、山東省29位和山東大學15位入選者之一進入「經濟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
  • 韓春雨事件最新:「實名質疑」又添 10 位學者
    原論文的作者中有兩位,即韓春雨和沈嘯,已同意雜誌發表「編輯部關注」,而高峰、姜峰和 Yongqiang Wu 則認為這並不合適。又有 10 位學者加入 「反對陣營」已有 30 位國內外學者實名質疑5 月,韓春雨論文「利用 NgAgo 進行 DNA 引導的基因組編輯」公布網絡版,受到國內外學者廣泛關注。
  • 又一諾獎得主被質疑論文造假,有華人學者牽涉其中
    +Ratcliffe針對網友的質疑,Ratcliffe本人作出了回應,稱:他將仔細查看每篇論文的細節,包括自己實驗室單獨發的、以及與其他實驗室合作完成的,並儘快回應網友的質疑。需要注意的是,兩位諾獎得主被質疑的論文並尚未涉及諾獎貢獻中提到的論文。1Ratcliffe是何人?
  • 愛思唯爾發布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高被引學者多 ≠ 學科實力強
    黃瑞勇/文總部位於阿姆斯特丹的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愛思唯爾(Elsevier),5月7日正式發布了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本次中國有2163位學者入選,涵蓋242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和企業。這2163位學者,分布於38個學科。
  • 編輯部發函關切中國學者,或成我國首篇被撤稿Science論文
    根據「科研打假網站」Pubpeer上的信息,質疑者正是Elizabeth Bik——學術圈有名的「質疑專業戶」,此前還質疑了南開大學曹雪濤多篇論文存在實驗圖片「不當複製」的問題。Elizabeth Bik過去3年一共對中國400多篇科研論文提出過質疑。
  • 論文主題、引用量、中國機構 & 華人學者,KDD 2020 關鍵數據搶先看
    前兩個月,KDD 2020 官方發布接收論文,共有1279篇論文提交到Research Track,共有216篇接受,接受率16.8%。而在去年,Research track 共收到約 1200 篇論文投稿,其中約 110 篇被接收為 oral 論文,60 篇被接收為poster 論文,接收率僅為 14%。今年的接收率有所提升。
  • 13名學者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 韓春雨:細胞汙染可能性大
    近日,13名國內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呼籲第三方介入調查。 資料圖片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將NgAgo基因編輯技術論文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已逾五個多月。這期間,多名國外科學家曾聲明無法重複實驗。近日,13名中國科學家也公開實名質疑,他們仍沒重複出實驗結果,並呼籲有關方面組織第三方介入調查。《自然-生物技術》雜誌昨日回應,正在繼續調查,現在沒有進一步結論。
  • 國內高引論文排行榜,中國科學院排名第一,大連理工大學挺進前十
    文|冷絲欄目|絲說大學校園這幾天又一份關於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排行榜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愛思唯爾中國學者和科研單位高引論文排行榜,中國科學院排名第一,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大連理工大學挺進前十名。
  • 13名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近日,13名國內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呼籲第三方介入調查。 資料圖片  希望有第三方介入;《自然-生物技術》稱正在調查,沒有進一步結論;韓春雨仍表示細胞汙染可能性大  新京報訊 (記者信娜)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將NgAgo基因編輯技術論文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已逾五個多月。這期間,多名國外科學家曾聲明無法重複實驗。
  • 重大發現:神經元就是乳腺癌細胞,眾多名牌大學學者「聯袂」呈現
    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編號81272450)資助的DOI號10.1159/000491718論文作者來自5個大學機構;江蘇師範大學學者單篇論文獲得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我們在採用艾普蕾英文論文相似性檢測系統篩查過程中發現江蘇師範大學學者的論文與河北醫科大學學者的論文呈現一定程度的文本相似(見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