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被質疑「造假」,期刊發函重點關注

2020-11-28 虎嗅APP


今天,Science一則「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震動中國學術圈。



東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團隊此前登上Science的研究,在被舉報質疑存在學術不端行為——文章的多處圖片與先前發表的文章高度相似後,現在由Science官方作出回應。


而「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編輯重點關注,不是小事。


學術公眾號iNature說:根據以往的經驗,「撤稿率幾乎達到了100%,幾乎不會有任何意外」!


而一旦撤稿,就是中國首次被撤稿的Science文章。


根據「科研打假網站」Pubpeer上的信息,質疑者正是Elizabeth Bik——學術圈有名的「質疑專業戶」,此前還質疑了南開大學曹雪濤多篇論文存在實驗圖片「不當複製」的問題。


Elizabeth Bik過去3年一共對中國400多篇科研論文提出過質疑。



更早之前,2020年7月22日,中國地質大學邢立達等人主動撤回了Nature文章。iNature當時就說,這是中國建國以來,中國學者首次從Nature撤稿文章。


那麼這一次,東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團隊引發質疑的,究竟是什麼樣的研究?又是怎樣的問題?


為什麼被舉報?依據是什麼?


這項研究是在今年7月10日刊登在Science,而在僅一個月後,便在Pubpeer上遭到了網友質疑。



質疑的點在於:文內多處圖片和論文作者發表過的文章高度相似。



第一張圖是論文中的圖 S10,被讀者發現與2017年Rong Xu等人發表的論文「Enhanced ionic conductivity of yttria-stabilized ZrO2 with natural CuFe-oxide mineral heterogeneous composite for low temperature solid oxide fuel cells」中 圖8b 十分相似。


其通訊作者正是這項研究的通訊作者之一。



上圖的紅色方框部分是看起來相似的區域。質疑者提出問題,這兩張圖片講的不是同樣的組合,是否應該顯示同樣的結構?


在下面第二張對比圖中,圖 S9b 與 2018年發表的論文「The composite electrolyte with an insulation Sm2O3 and semiconductor NiO for advanced fuel cells」的 圖8 高度相似。


其通訊作者也是Science這項研究的通訊作者之一。


對比之下不難看出,S9b中多出了一條「430℃」的曲線,而表中其他的曲線看起來都非常相似。



網友還將兩張圖重疊在一起,進行了比較。首先是x軸重疊的情況:



接下來,是y軸重疊的情況:



用Pubpeer網友的說法就是——完美重疊。


還有一位學者指出,雖然這三篇文章都是相同的主題,但分別是三種不同的物質材料,之間沒有關聯。因此他對這三種不同材料的實驗曲線重合表示質疑。



「東南大學的重磅研究」


被Science重點關注的這篇論文,全名是《電場誘導異質界面金屬態構建超質子傳輸》。


論文的研究課題屬於燃料電池領域,按照論文摘要和地大,以及東南大學官網相關報導來看,這項研究提出了提高電解質離子電導率的方法,並完成了一種高離子電導率的電解質開發。


東南大學太陽能技術研究中心/儲能聯合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朱斌,是該論文共同一作和主通訊作者。


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吳豔是論文的共同一作,地質大學宋懷兵副研究員是共同通訊作者。


在地大新聞網的報導中,這樣描述這選項研究:


以往提高電解質離子電導率的方法,是通過低價陽離子取代高價陽離子,如摻雜三價銥離子取代結構的四價鋯離子,從而產生氧空位,進而提高了氧離子電導率。


但是結構摻雜的方法,並沒有有效解決燃料電池電解質面臨的百年挑戰,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燃料電池的商業化進程。


我校燃料電池創新研究團隊,首次通過半導體異質界面電子態特性,把質子局域於異質界面,設計和構造具有最低遷移勢壘的質子通道。


……


是我國科技工作者在能源領域取得的又一重要原創性研究成果。


其實,一個月前,這篇論文在Science發表時,論文一作,朱斌教授所在的東南大學,和吳豔副教授所在的中國地質大學,都以「重大突破」、「原創」為標題,刊發了這一消息。



根據兩個學校的官方報導,這項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地質大學、 東南大學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等多方面的資金支持。



就在雙方學校報導一個月後,2020年8月10日,該文章被質疑存在學術不端。與此同時,Science雜誌也收到了兩個獨立來源的電子郵件,都提出了對論文的質疑。


9月4日,Science發布最新聲明,向讀者披露具體的情況,並等待作者機構的調查澄清。


目前,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和朱斌團隊,都還沒有對此事給出回應。



相關焦點

  • 中國燃料電池研究「造假」?Science:發函重點關注
    Pubpeer:「造假」剛剛刊登一個月,這項研究就在Pubpeer上遭到網友的嚴重質疑。質疑的理由是,研究論文多處圖片和本研究論文作者2017年、2018年發表的兩篇論文中的圖片高度相似。而且,網友將其中兩篇論文中實驗曲線圖進行X軸重疊和Y軸重疊,結果居然「完美重合」。
  • 《自然》發函「重點關注」被指造假中國論文:之前撤稿率100%
    而「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編輯重點關注,不是小事。根據「科研打假網站」Pubpeer上的信息,質疑者正是Elizabeth Bik——學術圈有名的「質疑專業戶」,此前還質疑了南開大學曹雪濤多篇論文存在實驗圖片「不當複製」的問題。
  • 《Science》主編回應中國燃料電池研究「造假」:發函重點關注,之前撤稿率100%
    而「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編輯重點關注,不是小事。學術公眾號iNature說:根據以往的經驗,「撤稿率幾乎達到了100%,幾乎不會有任何意外」!而一旦撤稿,就是中國首次被撤稿的Science文章。
  • 編輯部發函關切中國學者,或成我國首篇被撤稿Science論文
    而「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編輯重點關注,不是小事。據公眾號iNature稱:根據以往的經驗,「撤稿率幾乎達到了100%,幾乎不會有任何意外」!而一旦撤稿,就是中國首次被撤稿的Science文章。
  • 2019年諾獎得主30多篇論文被質疑造假!涉及中國學者團隊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從下面兩個連結中看到更多涉嫌造假的論文及其細節: https://forbetterscience.comq=gregg+semenza 這些被質疑涉嫌學術不端的論文,時間跨度從2001年到2018年,論文發表的期刊包括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PNAS、Cell Metabolism、Oncogene
  • 美權威學術期刊質疑臺灣一教授論文造假(圖)
    美權威學術期刊質疑臺灣一教授論文造假(圖) 2006年12月21日 16:34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 中國燃料電池研究「造假」被Science抓住
    這位質疑者正是學術圈有名的「質疑專業戶」——Elizabeth Bik,之前曾經暴錘南開大學曹雪濤院士多篇論文存在圖片造假問題的科研大牛。這個問題,論文作者一定可以給出最滿意的答覆,畢竟都是同一撥人做的。在Science發布了聲明並表示將等待作者機構調查澄清後,論文的責任方朱斌團隊和宋懷兵團隊,還沒有給出回復。有知情人士稱,如果是被編輯重點關注的論文出現造假,那麼幾乎會被100%撤稿。如果撤稿成功,這就是中國首次被撤稿的Science文章。
  • 未來科學大獎,Science或出現首篇被撤稿中國論文|紅黑榜
    中國燃料電池研究被舉報造假,《科學》雜誌發函重點關注(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文中指出:接到針對《科學》雜誌近日發表的來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東南大學團隊的一篇關於燃料電池的論文中學術不端的投訴,投訴指出,文中多處圖片與先前發表的文章高度相似。
  • 超400 篇論文被疑造假:曾質疑曹雪濤院士的 Bik 博士再出手
    想必大家還記得去年 11 月,Bik 在 Twitter 和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 PubPeer 上質疑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作為論文作者的一系列論文涉嫌用 PS 來代替實驗數據造假。
  • Nature「餘波未盡」,中國地質大學又遭Science撤稿!新冠竟成「罪魁...
    of Concern」(編輯重點關注)。根據以往經驗,收到「編輯重點關注」的論文,撤稿率幾乎達到100%。 這項有趣的發現,不僅登上了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Nature ,還被選為封面論文。據BioWorld統計,21世紀以來,我國學者僅有15篇論文登上Nature封面(包括這一篇)。
  • 我國學者Science論文或被首次撤稿
    而「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編輯重點關注,不是小事。據公眾號iNature稱:根據以往的經驗,「撤稿率幾乎達到了100%,幾乎不會有任何意外」!而一旦撤稿,就是中國首次被撤稿的Science文章。
  • 清華醫學院院長董晨被質疑24篇論文造假
    在這些論文裡,出現了部分實驗圖像在不同項目中重複出現,但標記數值不同;兩幅實驗圖像相似度極高;不同指標的直方圖完全一致的情況。《中國新聞周刊》查閱到的24篇論文全部由董晨擔任通訊作者或共同通訊作者。對於上述質疑,董晨於6月27日回復《中國新聞周刊》稱,「PubPeer上有人對於我們部分文章的少數展圖有些疑問,我們非常認真而慎重地對待,正在深入調查和核實原始數據。
  • 5分期刊被踢出SCI後,再曝大量中國學者論文造假質疑
    說到這裡,大部分人應該已經猜到了,沒錯,這本期刊就是「臭名昭著」的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CPB)。COPE(出版倫理委員會)規範,換句話說,就是涉嫌學術不端,目前期刊正在聯繫相關作者進一步處理。
  • 2019年諾獎得主30多篇論文被質疑造假!涉及中國學者團隊
    Semenza),被質疑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目前Pubpeer已經掛了他至少32篇論文,其中29項是最近2周發出的。這些被質疑涉嫌學術不端的論文,時間跨度從2001年到2018年,論文發表的期刊包括這些被質疑的論文所涉及的學術不端,主要是一圖多用,圖片PS等。目前僅有一篇被質疑論文得到作者回應,作者回應稱「論文中無意的錯誤並不影響實驗結論」。以這篇2008年發表在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雜誌的論文為例,谷歌學術顯示該論文被引用次數高達1405次,妥妥的超級高被引論文。
  • 中國學者評審造假被國際期刊集體撤稿,出版社稱不會對中國科學家...
    世界說王磬發自法國巴黎4月20日,一則來自學術出版巨頭施普林格(Springer)的聲明在科學界掀起了一場風波:107篇已發表於其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TumorBiology)的論文因涉嫌同行評審造假被撤稿。
  • 清華醫學院院長董晨被質疑 24 篇論文造假,本人回應:基本排除惡意...
    再例如,6月26日,核心學術期刊《生物化學雜誌》(JBC)在首頁醒目位置刊登公告,稱對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團隊在JBC上發表的12篇文章中的數據和結論可信性保持高度關注。而最近的一個「造假」事件是:PubPeer有人質疑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董晨24篇文章有些許展圖存在問題。
  • 中科院院士裴鋼論文在國外網站被質疑 期刊:已收到舉報 正調查
    荔枝特報專稿 記者/周詩婕繼首醫校長饒毅實名舉報中科院院士裴鋼論文涉嫌造假後,裴鋼參與署名的兩篇論文再度在國外網站pubpeer上被美國學者Elisabeth Bik博士質疑圖像異常。一篇論文於2014年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Plos One上,論文發現傳統中藥複方「聰明湯」可以改善阿爾茨海默病,為治療這項複雜疾病提供了新的策略;一篇論文於2015年發表在《免疫學期刊》上,論文發現了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通路中的重要分子β-arrestin1在NLRP3和NLRC4兩種炎症小體活化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兩篇論文中,裴鋼均列在最後一位,且是文章的通訊作者。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 被質疑是文章灌水重災區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學術質量究竟如何該雜誌給出的撤稿原因是「論文作者涉嫌學術不端並且沒有回覆編輯部的質詢」。然而,《歐洲醫學藥理學評論》也是被質疑文章灌水的重災區之一。
  • 清華醫學院院長董晨被質疑24篇論文造假,本人回應:「基本上排除惡意造假」
    本文轉載自中國新聞周刊作者李想俁自5月起,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陸續有人匿名發帖,質疑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中科院院士董晨的20多篇論文存在一圖多用和重複使用等問題。截至發稿時,PubPeer網站上能檢索到有上述被質疑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董晨的論文24篇。
  • 北大藥學院院長被指涉嫌學術造假,同組院士做出回應
    今年1月,Elisabeth Bik博士(曾舉報曹雪濤院士大數量論文造假的學者)在pubpeer上質疑一位中國權威學者學術不端。該人系北京大學藥學院院長周德敏。網站上Elisabeth Bik博士指出,其作為通訊作者或共同作者的6篇學術論文,存在明顯的一圖多用現象。其中包括一篇發在Science上的重磅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