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臺灣經濟增長是因為「脫中」?我們拿數字說話

2021-01-08 人民日報海外網

圖片來源:網絡

日前,韓國《朝鮮日報》發表了一篇報導說,2020年,臺灣經濟增長率為全球兩千萬人口以上經濟體的第1名,並稱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臺灣與大陸「對抗」,關鍵在於臺灣「脫離」中國(大陸)」。

這種「反中」觀點暗合了島內某些媒體立場,因此被他們喜孜孜地當成重大新聞重點進行報導。島內某些持「反中」立場的人也跟著「自嗨」起來。綠營民意代表陳亭妃就此揚言,蔡英文「執政」後,臺灣不再「依賴」中國大陸,這些成效讓全世界看到。

雖然我們不想打斷某些島內人的自娛自樂,但是數字會說話。根據臺當局「財政主管部門」自己的統計,中國大陸(含香港)去年1月至11月仍是臺灣出口第一大市場,佔臺灣總出口額43.8%,為近20年最高,貿易順差近800億美元,若以新臺幣換算超過2萬億元,佔GDP超過1成,由此來看,中國大陸仍是臺灣經濟增長的重要動能。

事實勝於雄辯。過去一年,大陸佔臺灣佔出口額四成多的比重,這能夠叫「脫離」大陸嗎?而且據臺當局「財政主管部門」統計,臺灣對大陸的出口增長率達13.7%,這是不降反增,證明臺灣與大陸的聯繫不但沒有鬆散反而更加緊密了。以上這些臺灣方面統計的數據,足以佐證,所謂臺灣經濟增長是因為「脫離」大陸的論調,純屬是睜著眼睛說瞎話。

再來看中國大陸的數字。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在去年12月30日的發布會上指出:2020年1至11月,兩岸貿易額2356.9億美元,同比增長13.8%,其中大陸對臺出口539.8億美元,同比增長8.4%,自臺進口1817.1億美元,同比增長15.6%。大陸臺企生產經營總體穩定,部分臺企持續增資擴產,8家大陸臺企在A股成功上市。臺商投資出現大項目多、科技含量提高的積極變化,兩岸產業鏈供應鏈持續穩固。

以上情況充分說明兩點:第一,兩岸經貿合作符合兩岸同胞利益需求,具有強大的內生動力,是偶發事件和人為幹擾所阻擋不了的。第二,今年臺灣經濟保持增長,與大陸臺胞臺企的貢獻、兩岸產業鏈供應鏈紐帶密不可分。

事實證明,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大陸。要知道,中國大陸是過去一年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保持經濟正增長的,臺灣經濟發展能夠在疫情之下還有良好表現,恰恰是因為旁邊有中國大陸這樣一個強大經濟引擎帶動。

可惜的是,島內某些「反中」人士已經被偏見蒙蔽了雙眼,把一些媒體毫無根據的結論拿來當做所謂「大內宣」的素材,真是荒謬又可笑。(文/李傑)

相關焦點

  • 國民黨專家:臺灣經濟增長,完全是受惠於大陸的經濟復甦
    臺灣2020年對陸出口依存度達43.8%,創歷史新高,蔡當局對此稱,是大陸對臺依賴度提升所致。中國國民黨智庫財政顧問施威全表示,該說法明顯違反正常認知,臺灣的經濟增長率完全是受惠於大陸的經濟復甦,在大陸陸續促成一帶一路、RCEP的當下,蔡當局卻宣稱大陸對臺經濟依賴提升,恐怕過於樂觀,並悖於事實。
  • 2020-2025年四大數位技術對數字經濟的影響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以下簡稱信通院白皮書),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角度來看,數字經濟由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數位化治理和數據價值化構成,其中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是數字經濟核心產業。
  • 剛脫歐成功,又想要「脫中」?英國「脫歐先生」要求停止依賴中國
    據英國BBC報導稱,素來有著「脫歐先生」之稱的英國政客奈傑爾·法拉奇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新目標」,那就是幫助英國「脫中」。他認為英國政府對中國的依賴,會令英國失去獨立性。甚至多次強調,這種「威脅」遠遠超出歐盟。為此,他呼籲英國政府應該致力於擺脫對華依賴。不過對於他的發言,並非所有英國媒體都願意「買帳」。
  • 臺研究機構下調臺灣經濟增長預測
    原標題:臺研究機構下調臺灣經濟增長預測   新華社臺北7月15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臺灣「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5日發布最新的臺灣經濟發展情況預測,將2020年臺灣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從去年12月發布的2.58%下調為1.15%。
  • 2020年臺灣對大陸出口創新高 國臺辦:臺灣經濟離不開大陸
    人民網北京1月13日電 (劉潔妍、蘇纓翔)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13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朱鳳蓮主持發布會並答問。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提問:民進黨發言人日前稱,2020年臺灣對大陸出口創新高,證明大陸需要臺灣,而不是臺灣對大陸的依賴加深。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謝謝。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0-2025年四大數位技術對數字經濟的影響
    1、數字經濟的核心產業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以下簡稱信通院白皮書),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角度來看,數字經濟由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數位化治理和數據價值化構成,其中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是數字經濟核心產業。
  • 島內專家:臺灣經濟增長也該感謝鍾南山
    韓媒稱臺灣不靠大陸經濟增長世界第一,卻被踢爆去年是臺灣有史以來,對大陸出口依存度最高的一年,對此民進黨的回應是,「這證明了中國需要臺灣」。
  • 臺灣地區2020年人口負增長,死亡人數超越出生人數
    統計數據顯示,臺灣地區人口在2020年首度呈現負增長態勢。中時新聞網消息2021年1月8日消息:據臺當局內政部門最新統計,臺灣地區去年出生死亡人數正式出現「黃金交叉」,全臺出生數16萬5249人「創歷年最低」,而死亡人數則為17萬3156人,臺灣地區人口首度負增長。
  • 運氣還是實力,2020上半年臺灣GDP實現正增長!
    近日,據媒體報導,2020年上半年,以人民幣計價,臺灣名義地區生產總值折合21537.42億元,同比增長7.3%,與上年同期相比,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後,同比實際增長0.41%。在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居第7位,低於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和四川,高於福建1636.03億元。
  • 脫歐剛完又要「脫中」?法拉奇:英國要停止依賴北京
    脫歐剛完又要「脫中」?法拉奇:英國要停止依賴北京在英國的政壇中,法拉奇算得上一朵「奇葩」,他曾經用各種極端的言論引領政治鼓動英國脫離歐盟,而在這些極端的言論中,最能博得關注和流量的就是「中國威脅論」。作為英國知名的「脫歐先生」,在英國順利脫離歐盟之後,法拉奇也找到了下一個吸引眼球的話題,那就是「脫中」。近日法拉奇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比起已經脫離的歐盟,中國帶給英國的威脅更大,想要獲得安全,英國就必須停止依賴北京。外媒表示,在社交媒體上法拉奇表示,目前英國的政治任務就是讓英國民眾清楚中國的「陰謀」,法拉奇表示,英國民眾要明白中國到底意味著什麼,中國對待自己的人民和其他國家的人民如何。
  • 數字經濟時代的全要素生產率及增長動力
    二、數位技術對TFP及增長的作用機制  2012年前後,我們開始處於國際國內兩個重要時期的交匯點。一方面,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另一方面,恰好在這個時間節點上,中國經濟逐步進入以降速、換擋為特徵的新常態。這些與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在時間節點上也基本算是一個契合。
  • 臺機構:2018年臺灣經濟增長2.64% 2019年增2.45%
    中新網12月5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5日發布臺灣經濟預測,將2018年臺灣經濟增長率調降至2.64%,預期2019年臺灣經濟增長率為2.45%。所長簡錦漢更以「急轉直下」來形容2018年臺灣景氣。
  • 港臺腔:民進黨吹噓經濟政績,臺灣民眾:what?!
    來源:海外網臺灣對大陸出口依存度(圖源:臺媒)臺灣「主計總處」日前發布最新預測,臺灣人均GDP在2021年首度衝破3萬美元,突破「發達社會」門檻。民進黨當局據此宣揚「執政有成」,綠營政客大肆吹噓說「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蔡英文過去4年在拼經濟上的政績」。
  • 吹噓臺灣經濟,民進黨有多少「不能說的秘密」?
    【兩岸快評第1151期】去年11月,臺當局行政機構將臺灣2020年經濟增長率預測值從1.56%上修至2.54%,也就是說島內去年經濟增長率比預期小幅上調。臺灣「主計總處」日前也發布最新預測,臺灣人均GDP在2021年首度衝破3萬美元,聲稱突破所謂「發達社會」門檻。
  • 「迷之自信」的臺灣經濟
    2020年以來,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各國家及地區為防控疫情,紛紛採取封城、封閉邊境、限制人員活動等嚴格管制措施,致使全球需求近乎停擺,國際原油與原物料價格重跌,世界經濟陷入衰退風險,中國臺灣地區亦未能例外。依靠祖國大陸經濟的快速復甦,臺灣經濟實現逆勢增長,但產業發展冷熱不均,致使貧富差距加速擴大,島內社會進一步撕裂。
  • 王雍君:增長、平等和穩定視角下的數字經濟、數字企業與數字稅觀
    數字資產的獨特性蘊含了數字經濟朝向增長、平等和穩定發展的巨大潛能。正是在這一正面意義上,我們有充分理由擁抱數字經濟,為其謳歌和歡呼。強化增長潛能的特性增長是發展政策的首要目標。早期發展理論把土地、資本和勞動力看作增長的根本源泉,稍後則把主要源自科技進步的知識視為獨立的和關鍵的驅動因子,進而以「知識經濟」描述知識與經濟的融合創造的新經濟形態。
  • 臺灣人口首現負增長!2020年新生兒僅16.5萬人,死亡人數超過17萬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趙友平】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月8日消息,臺灣2020年出生人數為16. 5249萬人,創下歷年新低,而且2020年死亡人數為17.3156萬人,臺灣人口首度出現負增長。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截圖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根據臺灣內政部門統計的數據,2020年臺灣人口總數為2356.1236萬人,比2019年減少4.1885萬人,年減0.18%。新生兒部分,2020年全年出生人數為16.5249萬人,較2019年減少1.2518萬人,年減7.04%;死亡人數為17.3156萬人,較2019年減少3140人,年減1.78%。
  • 2019年臺灣經濟增長2.73%,GDP超4萬億元,那在全國排第幾名呢?
    來源:南生今世說中國臺灣也公布了2019年經濟初值了——同比實際增長2.73%,高於當局之前預測增長2.64%,但略低於2018年的增速(2.75%)。其中,在2019年第一季度同比實際增長1.84%,二季度為2.6%,三季度為2.99%,第四季度初值為3.38%。
  • 臺灣經濟真的那麼好嗎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重創全球經濟,臺灣卻逆勢上升,前三季經濟增長率2.28%,重返四小龍之首,英國《經濟學人》高調稱臺灣經濟「重返過往榮光」。12月21日,臺經濟部門公布11月外銷訂單為577.8億美元,連續第三個月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29.7%,為近十年五個月以來最大增速。
  • 臺灣經濟成長率「傲世全球」?臺經濟部門打臉:靠大陸撐起來的
    ,衝上「萬五」高峰,不過,就在一切看來喜氣洋洋的時候,冷不防被臺灣「財政部」的數字打臉,原來,臺灣的一切經濟榮景都是靠著中國大陸撐起來的?臺「財政部」8日發布「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數據,2020年臺灣對中國大陸、香港出口達1367.4 億美元,佔臺灣總出口值的43.8%,較2019年同期約增加14%、951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