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濟真的那麼好嗎

2021-01-09 東方財經雜誌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重創全球經濟,臺灣卻逆勢上升,前三季經濟增長率2.28%,重返四小龍之首,英國《經濟學人》高調稱臺灣經濟「重返過往榮光」。

12月21日,臺經濟部門公布11月外銷訂單為577.8億美元,連續第三個月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29.7%,為近十年五個月以來最大增速。臺經濟部門預估,全年外銷訂單為5296億至5311億美元間,可望刷新歷史紀錄,年增率約9%,並將2020年的經濟增長率預估,從1.56%大幅上修至2.54%。

臺灣經濟真的如同《經濟學人》、政府官員口中所說的那麼好嗎?面子上的數據看起來確實可圈可點,但其實「外熱內冷」、高度依賴大陸的裡子,一直未改變,甚至更嚴重了。

增長主要由投資帶動,民間消費負增長

臺灣2020年全體投資增長5.10%,其中民間投資小幅增加,政府部門投資增長8.93%,公營事業投資大幅增長34.76%。在投資增長帶動下,島內部門對GDP的貢獻率為0.42個百分點;再加上海外部門的1.86個百分點,使得前三季的GDP增長率達到2.28%。也就是說,島內部分增長的主因在於政府與公營事業的大額投資,而一般人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這些產業,自然對這一部分的增長也是無感的。

受疫情影響,2020年鮮有外國人來臺消費。

此外,臺灣民間消費在第2季落底之後,暑假出現「報複式消費」,使得第3季島內民間消費增長達到5.16%。然而,受疫情封境的影響,2月之後外國來臺人數幾乎降到零,2019年外國人來臺消費超過4000億臺幣,2020年全部都不見了。因此,最終造成前三季的島內民間消費是-2.80%,對GDP的貢獻是-1.48個百分點。

訂單貢獻多來自海外生產基地

臺灣2020年外銷訂單屢報佳績,但10月海外生產比從9月的54.%上升至57.4%,創近四年新高,相當於每100美元接單金額中,超過57美元來自海外生產貢獻基地,業界擔憂臺灣企業接那麼多單,卻都在海外生產,等於照顧到海外就業及經濟,對島內並無實質幫助。

增長主要來源於電子產業,標準的K型增長

拜「宅經濟」需求暴增所賜,2020年前十個月臺灣電子業出口大幅上升,增長率高達17.6%,但扣除電子相關產業之後,其它產業的出口卻是-10.7%,平均全體出口增長率為3.4%。進口方面,電子相關產業增長率也很高,達到14.9%;但是其他產業進口卻-7.6%,最終整體進口增長率-0.8%。

因新臺幣升值,如果換算成新臺幣,則進出口增長率為-0.53%與-4.12%,對GDP的貢獻分別為-0.32%與-2.18%,兩者相減以後,對GDP的貢獻成為正的1.86個百分點,這就是2020年臺灣經濟增長率的主要來源。

臺灣的出口集中在電子相關產業。

也就是說,造成順差大幅增加的原因固然出口增加,另一方面卻是因為進口大幅減少之故;而且出口集中在電子相關產業。

此外,新臺幣的升值對傳統產業造成巨大壓力。據臺財政部門統計,若以美元計,前11月出口年增4.2%;但若換算為新臺幣,則將轉為-0.3%。

表現出色的電子相關產業就業人數不到100萬人,只佔全體製造業三成,因此,大部分根本高興不起來。這種部分產業快速成長,而其他產業嚴重衰退,就是標準的K型成長。

仍高度依賴大陸市場

即使臺灣現行執政者強力推動反陸、抗陸、遠陸的政策,並且產生了嚴重的影響,但臺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不僅沒有消減,反而愈來愈大。

臺財政部門12月7日公布,臺灣11月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達144.6億美元,創歷年新高,同比增長17.2%,佔臺灣總出口額的45.2%。大陸(含香港)持續位列臺灣地區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順差來源地。

大陸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回應稱:據大陸海關總署統計,2020年1至11月兩岸進出口貿易總額是2356.9億美元,臺灣從大陸獲得的貿易順差是1277.3億美元。

朱鳳蓮直言:「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對外貿易將出現巨額貿易逆差,今年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

臺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愈來愈大。

臺灣前「國發會主委」、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林祖嘉12月25日出席「臺灣競爭力高峰會」發表演講時說,臺灣2020年出口正增長那麼多,絕大部分都是賣到中國大陸,再轉到其他地方,臺灣對大陸貿易依賴度9、10月約46%,全年約43%;這趨勢2021年也不會有太大改變;未來幾年臺灣對大陸出口依賴度會變得更高,而不是更低。

2020年可以說是多災多難且國際政經情勢極為動蕩的一年,對臺灣而言,2021年關注的重點仍在:新冠肺炎的爆發及蔓延;中美貿易及科技戰在拜登當選後的後續發展。能否對上述兩大事件提出有效因應對策,關係著臺灣如何再創經濟新局。(編輯:馬小閒)

相關焦點

  • 「財經縱橫」林毅夫:只要大陸經濟發展得好,臺灣經濟就會更好
    那麼按照「防止社會主義的擴張」這個說法,美國對臺灣、對韓國等提供了很多經濟上的、軍事上的和技術上的援助,美國市場對這些國家和地區開放。我們知道,在經濟增長過程中,資金、技術、市場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按照這個說法,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或者說50年代以後,臺灣經濟可以發展得這樣好,是得益於兩大陣營之間的冷戰。不過這個說法到底是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 臺灣經濟明年會好嗎?四成民眾這麼看
    臺灣經濟明年會更好嗎?據臺灣《遠見雜誌》公布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島內民眾對於「2021年臺灣整體經濟」略悲觀。有39.3%民眾認為「會變差」,較「會變好」的比例要高。在20~29歲族群對臺灣經濟前景「最看好」,但樂觀指數隨年齡升高而一路遞減。
  • 臺海觀瀾|臺灣經濟為什麼這麼好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王義偉/文 雖然距離年底還有一段時間,全年的數據無法獲取,但是,已經統計出來的數據顯示,臺灣今年的經濟表現,非常好。從上市上櫃公司的財報看,今年第三季度,臺灣上市上櫃公司稅後盈餘達到7844.28億新臺幣的歷史新高,季增39.78%,年增26.28%。今年前三季度數據匯總,臺灣上市上櫃公司稅後盈餘達17149億新臺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0.80%。臺灣今年的經濟表現為什麼這麼好?筆者覺得,有三個原因。
  • 臺灣經濟到底好不好?民眾與政府感受天差地別
    臺灣經濟到底好不好?   中國臺灣網6月15日訊 臺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臺灣經濟到底好不好,似乎成為一個沒有交集的議題。
  • 臺灣,曾經引以為傲的亞洲四小龍,現在經濟究竟如何?真的那麼差
    據統計,1950—1965年間,美國給予臺灣15億美元的經濟援助,以及軍事援助、低利貸款、直接投資、技術轉讓和人才支援等。甚至有臺灣學者認為:「沒有美國的援助,臺灣經濟至少要比現在落後20-30年」。五、抓住歐美產業轉移的大好機遇,大力發展出口型海島經濟,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臺灣與韓國、香港和新加坡曾是耀眼的「亞洲四小龍」,創造了亞洲經濟的奇蹟,在1970—1996年間,臺灣經濟發展相當迅速,甚至自詡位列「亞洲四小龍」之首(實際為第三名)。
  • 臺灣和內地的經濟水平相差究有多大,專家的話,讓人意想不到
    臺灣和內地的經濟水平相差究有多大,專家的話,讓人意想不到臺灣作為中國地圖上雞爪的位置,一直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年來,人們生活得很好,口袋裡的錢越來越多,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這座寶島,風景秀麗的阿里山,經濟發達的生活富裕的臺北市,還有沖天的玉山。
  • 七月去臺灣旅遊合適嗎 暑假去臺灣旅遊好嗎
    臺灣現在可是非常受歡迎的目的地,特別受到不少年輕群體喜歡,來這裡自由行是一種特別舒服的事情,不少人乘著暑假來這裡畢業旅行,那暑假去臺灣旅遊好嗎?七月去臺灣旅遊合適嗎?這些問題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做出解答。
  • 臺灣經濟成長 也該感謝鍾南山
    福州博覽會活動,臺灣美食吸引參觀者購買。(中新社)臺灣中國時報刊載「野臺」製作人練鴻慶撰寫的文章說,韓國《朝鮮日報》報導稱「臺灣不靠大陸經濟成長世界第一」,卻被踢爆去年是臺灣有史以來,對大陸出口依存度最高的一年,對此民進黨的回應是,「這證明了中國(大陸)需要臺灣」。
  • 臺灣真實的經濟水平怎麼樣?
    再說一個例子吧。 王晶當時就直言不諱稱:「我覺得這背後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人口限制,畢竟香港人口只有那麼多人,而隨著大陸經濟的騰飛,電影市場自然會轉向大陸,畢竟利益還是第一位。第二個原因就更簡單了,因為臺灣。」 「過去的香港電影興起的背後,其實是離不開臺灣這個大金主的。
  • 蔡英文稱好工作越來越多 前「立委」:智商真的沒下限了嗎?
    據臺媒8月6日報導,蔡英文日前出席宜蘭「改革挺臺灣」授旗誓師大會,她指出近兩年來,民進黨執政後,好工作越來越多,經濟也越來越好。前國民黨「立委」孫大千細數民進黨執政後五項「不簡單」改革政策,例如能源以肺養綠、用愛發電,國民黨的確是做不到,也只有民進黨敢做,不但做了,而且做得沾沾自喜,做得洋洋得意,「難道你們的智商真的低到沒有下限了嗎?」
  • 疫情下,臺灣經濟為啥能這麼好?兩大原因是關鍵
    但是臺灣卻在今年全球疫情特殊背景之下經濟實現了逆勢增長,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出口貿易數據,均創下了不錯的成績,臺灣經濟為何能夠實現逆勢增長?臺灣今年前三季度GDP總量放在全國來看屬於哪個水平?據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臺灣第一季度的經濟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2%;受疫情影響,第二季度同比下降0.58%;最新第三季度GDP增速初值為3.33%。也就是說臺灣前三季度經濟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66%,整體來看經濟發展向好。
  • 島內專家:臺灣經濟增長也該感謝鍾南山
    韓媒稱臺灣不靠大陸經濟增長世界第一,卻被踢爆去年是臺灣有史以來,對大陸出口依存度最高的一年,對此民進黨的回應是,「這證明了中國需要臺灣」。
  • 黑色沙漠手遊的畫面真的有那麼好嗎?
    封面臺服方面,《黑色沙漠MOBILE》已於7月18日開放進行事前預約,首日即達56萬預約數,五天內突破100萬,不斷打破臺灣手遊預約數的歷史紀錄,至8月17日為止正式突破200萬,遊戲即將在2018年8月29日在臺灣正式公測
  • 吹噓臺灣經濟,民進黨有多少「不能說的秘密」?
    【兩岸快評第1151期】去年11月,臺當局行政機構將臺灣2020年經濟增長率預測值從1.56%上修至2.54%,也就是說島內去年經濟增長率比預期小幅上調。臺灣「主計總處」日前也發布最新預測,臺灣人均GDP在2021年首度衝破3萬美元,聲稱突破所謂「發達社會」門檻。
  • 臺灣民眾真的支持蔡英文嗎?
    2016年的國民黨遭遇"換柱"、"軍宅"、"周子瑜事件"三重打擊,加之國民黨內部不團結,故而被早已準備好的民進黨打敗。 民進黨相比2012年也僅僅成長80多萬票,主要來自於年輕人跟部分中間選民。與其說民進黨獲得了選民認可,不如說國民黨遠離了選民的期待。整體算來尚且如此,具體計算蔡英文兩岸政策的認可度,恐怕也只是泛綠選民支持而已。
  • 臺灣的真實經濟水平如何?
    臺灣的真實經濟水平如何?說實話雖然沒有上個八九十年代那麼輝煌,但是依舊不可小覷。首先要說的是臺灣是我國固有領土,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地處我國大陸東南海域,面積為3.6萬平方公裡,總人口約2360萬,省會臺北。
  • 當年經濟全國第一的臺灣省,如今處在什麼水平,能比得過廣東嗎
    旅行不僅僅是欣賞風景,了解當地的文化和發展過程也很有趣,你有去臺灣旅行的夢想嗎?臺灣是偶像劇的大量生產地,雖然很美,但是很新鮮,特別是裡面的男女主角騎著電動自行車在臺灣轉,充滿了想像力,趁著機票便宜的時候,給臺灣打了個圈,我深受感動,太平洋的美景,大海的藍如寶石,令人感動。
  • 孫運璿:經濟舵手扭轉臺灣命運
    而隨後孫運璿先後出任過臺灣「交通部長」與「經濟部長」,全力推動各項經建計劃,讓臺灣能在島內外經濟危難中持續發展茁壯,創造了第二個「孫氏奇蹟」。  臺灣前「經建會」副主委蕭峰雄說:「他是帶領臺灣經濟起飛的人,他將臺灣由農業社會帶到工業社會,並為科技產業發展奠下基礎。」  孫運璿在1969年接任臺灣「經濟部長」,那一年臺灣平均國民所得是三百二十美元。
  • 臺灣紅心芭樂真的好吃嗎?它的作用功效你都了解嗎?
    臺灣紅心芭樂真的好吃嗎?它的作用功效你都了解嗎?很多看過綜藝節目《極限挑戰》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芭樂這種水果特產,小編記得這期節目是在臺灣錄製的,黃磊在節目上向觀眾普及了臺灣的紅心芭樂,於是這個本來知名度比較低的芭樂瞬間搖身一變就成為了「網紅水果」,芭樂能夠走紅的原因除了龐大的網絡力量推動之外,更多的則是芭樂本身的品質能夠贏得食客的心,但是很多沒有吃過芭樂的人都非常好奇,這個果肉看起來就跟沒熟的西瓜一樣的水果真的好吃嗎?
  • 臺灣商品出口大陸比例大增,國民黨:對岸以經濟手段殲滅臺灣
    民進黨反擊直指臺北市議員羅智強批蔡當局對大陸出口創新高是比馬「政府」更賣臺一說,是刻意誤導,並解讀臺灣對大陸出口增加,代表的是大陸需要臺灣,對此國民黨發言人陳偉傑5日回應,怎不說可能是大陸的陰謀,要以經濟手段殲滅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