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曾經引以為傲的亞洲四小龍,現在經濟究竟如何?真的那麼差

2021-01-08 思路哥

一、臺灣是戰略要地,具有海上貿易的地理優勢

臺灣,作為中國的第一大島,地處大陸東南海域,東臨太平洋,與福建省隔臺灣海峽(寬130—200公裡)相望,由臺灣島和周圍21個附屬島以及澎湖列島64個島嶼組成,總面積約3.62萬平方公裡。

臺灣省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國與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繫的重要交通樞紐和戰略要地,海上貿易的地理位置相當優越。

臺灣省會為臺北市,下轄6個直轄市、3個市和13個縣,2020年末臺灣人口2369.4萬人,比上海市(2418.3萬人)略少,相當於兩個武漢市人口(1140.7萬人),臺灣人口密度(654.5人/平方公裡)排全國第7名,僅為上海的1/5.85。

臺灣人口的98%來自大陸的漢族,約2%為臺灣的高山族,漢族中,70%為從福建省南部沿海遷移過去的閩南人,14%為廣東東部遷移過去的客家人,因此,臺灣和大陸是同祖同宗,血脈相連!

正是由於臺灣獨特的地理位置,解放戰爭後臺灣才有機會與大陸長期對峙、分隔,並成為美國制衡中國大陸發展的棋子。

二、解放初期,臺灣的經濟基礎優於大陸

經過八年的抗日戰爭和四年的解放戰爭,大陸早已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到建國時的1949年,GDP僅約123億美元,90%以上產值來自於非常落後的農業,近代工業很少,產值不足總產值的1/10。

在5.4億人口中,近80%是文盲,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只有1.3%,人均GDP僅有23美元,而老蔣的後臺,美國當時的人均GDP已經高達1882美元。

反觀臺灣,1949年的GDP為13億多美元,已佔中國整個GDP的18.7%,人口僅約830萬,人均GDP為156美元,是大陸的6.78倍,經濟基礎遠勝於大陸。

這是由於臺灣在被日本佔領的近50年間,建立了較先近的工業基礎設施和教育制度,已經具有相對發達的工業體系,並且,基本普及中等教育,連大多數女性都上過小學,勞動者教育水平比較高。

三、老蔣敗退臺灣時,偷運了價值3億美元的黃金、白銀等硬通貨

根據1986年在臺灣出版的《俞鴻鈞傳》,第一次明確確認了國民偷運黃金入臺之事。當時俞鴻鈞是中央銀行總裁,是將國庫黃金運往臺灣最直接的當事人,第一批黃金起運時間是1949年12月1日夜晚。

目前,偷運到臺灣的其體數據仍有爭論,據專家估算,偷運到臺灣的黃金400萬兩,白銀及美元等,折合約當年的3億美元。

國民黨偷運到臺灣的黃金、美元等硬通貨約佔臺灣當年GDP的23%,這麼多錢是老蔣在臺灣立足、起步的重要資本。

四、美國的援助對臺灣經濟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不可小視

冷戰時期,東西方對立,為確保美國自身戰略利益,達到打壓、遏制大陸發展目的,臺灣作為美國人的棋子和對抗前哨,得到了來自美國的大量援助。

據統計,1950—1965年間,美國給予臺灣15億美元的經濟援助,以及軍事援助、低利貸款、直接投資、技術轉讓和人才支援等。甚至有臺灣學者認為:「沒有美國的援助,臺灣經濟至少要比現在落後20-30年」。

五、抓住歐美產業轉移的大好機遇,大力發展出口型海島經濟,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

臺灣與韓國、香港和新加坡曾是耀眼的「亞洲四小龍」,創造了亞洲經濟的奇蹟,在1970—1996年間,臺灣經濟發展相當迅速,甚至自詡位列「亞洲四小龍」之首(實際為第三名)。

在1970年以前,臺灣主要以農業和輕工業為主,在之後的20餘年中,抓住了歐美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大量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大好機會,利用臺灣廉價勞動力和貿易港口優勢,推行出口導向型工業化戰略。

臺灣大力發展出口加工業,吸引了大量的國外資金和技術,形成以輕紡、家電等加工為核心的支柱產業,同時,其高新技術產業和製造業也非常發達,在電子精密製造、IT、通訊、半導體等領域全球領先,湧現出HTC、富士康、宏碁、華碩、臺積電等一大批明星企業。

臺灣逐漸完成工業化和城鎮化,從而成為發達經濟體。到1995年,臺北已非常之繁華,大型商場、摩天樓、火車站及機場人流如織!

臺灣在1963 — 1996 年間,創下了年均GDP成長率超過9%的「經濟奇蹟」,以至於國外許多學者將臺灣視作第三世界發展的成功典範。

尤其是1994年,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臺灣的GDP高達2564.4億美元,大陸的GDP只有5664.7億美元,臺灣相當於大陸的45%!

六、金融風暴之後,臺灣的經濟輝煌不再,經濟增長乏力

從1997 年起,臺灣經濟增長受阻,首先是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2001 年又雪上加霜,遭遇全球電子業衰退,GDP 首次負增長 1.26,失業率高達 5%,2007 年又被全球金融海嘯衝擊,2009 年 GDP 年成長率為負 1.57,失業率近 6%!2019年,臺灣GDP增長率為2.7%,而大陸為6.1%,是臺灣的2.26倍!

從下表可以看出,若以1952年的GDP為基數,臺灣從1982年至2017年,GDP基本保持了線性增長,而大陸則從1997年開始進入高速增長階段。

在2009—2019年的10年間,臺灣GDP增長了1.61倍,而大陸同期增長則高達2.88倍!

七、儘管臺灣的經濟增長乏力,在全國的GDP排名不斷下降,但其經濟實力仍不可小覷

2019年,臺灣GDP6048.59億美元,大陸為142433.7億美元,臺灣僅相當於大陸的4.25%,臺灣GDP排名居全國第9,位居湖北和福建之後。

儘管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快速崛起,臺灣的GDP在大陸的比重快速下降,但臺灣的人均GDP依然一騎絕塵。

2019年,臺灣人均GDP2.59萬美元,居全國第一,超越北京(2.38萬美元)和上海(2.28萬美元),臺灣的經濟實力仍然不可小覷。

如今,臺灣的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是其經濟支柱,在半導體、IT/電子和信息等領域實力仍舊強大,在全球供應鏈中依然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根據2020發布的《財富》世界500強,臺灣共有9家企業上榜,其中大部分屬於電子、半導體企業。

其中最牛逼的是鴻海精密和臺積電,尤其是臺積電,2019年在半導體製造領域市場佔有率高達52%,幾乎壟斷了全球7nm晶片的生產。目前已經成功掌握5nm晶片製造工藝技術,並正在研發3nm工藝。

總之,隨著大陸的崛起和經濟的快速持續增長,在與大陸的實力比拼中,臺灣早已遠遠地甩在身後,變得無足輕重,臺灣想以一省之力與大陸相抗衡,只能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

臺灣近年搞的「新南向」政策已經變成「新難項」。臺灣對大陸的經濟依存度高達46%,每年從大陸賺取1000億美金,對於缺乏資源並以外向型加工為主的臺灣而言, 如果在統一問題上不與大陸同向而行,臺灣經濟未來的發展前景堪憂!

相關焦點

  • 現在臺灣經濟的發展為什麼淪為亞洲四小龍之末
    ,上個世紀七八年代經濟發展可謂是奇蹟,與中國香港 韓國 新加坡並稱亞洲四小龍。其實我來過臺灣很多次,尤其是兩年前第一次來臺灣真的是有些小震撼,當然這種震撼是落差的感覺,以前都說臺灣多好多發達多先進,來了之後我是傻眼的。出了機場從桃園搭捷運來臺北一路上的老舊的建築鱗次櫛比,大多都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建築,更新之慢。當然這是最直觀的,接下來我來到臺北市後另一個衝擊是滿大街的摩託車到處都是,注意不是我們那邊的電動車是燒油的機車。
  • 「亞洲四小龍」落寞?中國大陸已經崛起,現在亞洲誰最強?
    可能大家也都能發現,這些年關於亞洲四小龍的消息已經越來越少,甚至連這個稱呼都很少能聽到了,以致於很多人都不知道亞洲四小龍到底是哪四小龍。這裡先來普及一下,亞洲四小龍是上世紀60—90年代亞洲幾個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和地區,主要包括韓國、新加坡和我國的臺灣及香港地區。
  • 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如今經濟下滑,富裕程度卻不減當年
    中國香港以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天然深水港優勢創造了數百平方公裡的陸地面積與韓國相比的經濟成果,與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合併稱為「亞洲四小龍」,現在的香港整個國際貿易發展不景氣,周邊港口城市貿易的 現在香港的社會經濟發展不景氣,只相當於我國二線城市蘇州,但這並不意味著香港的有錢人也變少了,其實香港有錢人的數量似乎不減當年,除了有名的李嘉誠,還有很多有錢人,那麼,不說有錢人多和少,還是去香港看看這個城市的發展吧
  • 深圳人均GDP接近三萬,那趕上了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了嗎?
    在國內大中城市當中,深圳人均GDP接近三萬美元,高居榜首(21世紀經濟研究院數據)。深圳是我國最早實行開放的城市,當初也是最早引進外資的地方,尤其是來自港臺地區以及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投資就是最先進入深圳,並以此為跳板,慢慢地擴展到全國。
  • 亞洲四小龍: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前三季度GDP對比
    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以及中國臺灣是亞洲最早一批發達經濟體。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這四個國家和地區利用本地廉價而良好的勞動力優勢,吸引外國大量的資金和技術,同時利用發達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實現經濟的騰飛。這便是「亞洲四小龍」的由來。
  • 為什麼再無第二個「亞洲四小龍」?
    」亞洲四小龍「是一個久違的稱呼,它指的是上世紀70至90年代的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如今這些地區都已經躋身發達經濟體,是亞洲為數不多的富裕地區。從70年代至今,已經整整過去半個世紀,此後再也沒有國家能達到它們曾經的高度,即在短短的二十年時間,通過幾代人的努力,持續的經濟高速增長,發展成為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經濟奇蹟。不過四小龍之後,亞洲再也沒有出現一個像」亞洲四小龍「這樣的經濟體。
  • 亞洲四小龍和亞洲四小虎,你知道是哪些地方嗎?
    「亞洲四小龍」和「亞洲四小虎」幾乎同時崛起於上個世紀60年代末,亞洲四小龍至今為止依舊被公認為現在發達國家及地區,但差不多在同一時間崛起的「亞洲四小虎」卻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那四小龍和四小虎分別是哪些地方和國家你知道嗎?
  • 亞洲四小虎未來20年的GDP總值能超過亞洲四小龍嗎?為什麼?
    提起亞洲四小龍想必大家並不陌生,「亞洲四小龍」就是指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和香港。但是說起「亞洲四小虎」大家可能不太清楚,「亞洲四小虎」是指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當年「亞洲四小龍」經濟的飛速發展讓我們為之感嘆。
  • 什麼現在竟然有了亞洲四小虎?那麼他們分別是哪些國家?
    「亞洲四小虎」大家都知道麼?「亞洲四小龍」我們都熟知,分別是亞洲的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韓國、這四個地方是亞洲最發達的最富裕的地方,而現在卻有亞洲四小虎之說,亞洲四小虎是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
  • 為什麼現在很少有人說亞洲四小龍了?其中一個已不如我國的一個城
    可如今,我國已經成為了全球的焦點,什麼亞洲四小龍、四小虎已經很少有人被提及,甚至很多人連名字都叫不全了,這是為什麼呢?亞洲四小龍已成明日黃花亞洲四小龍是上世紀60—90年亞洲幾個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和地區,包括了韓國、新加坡和我國的臺灣及香港地區。
  • 亞洲「四小虎」能否接棒「四小龍」,如今發展都怎麼樣了?
    亞洲四小龍(The Four Asian Dragons) 要說上世紀最耀眼的經濟明星,非「亞洲四小龍」莫屬了。其實在英文中,亞洲四小龍的翻譯是"Newly Industrial Economics",簡稱「NIE」(新興工業經濟體),特別是在學術類期刊書籍中一般也都譯作NIE,很少用直譯。
  • 臺灣的真實經濟水平如何?
    臺灣的真實經濟水平如何?說實話雖然沒有上個八九十年代那麼輝煌,但是依舊不可小覷。首先要說的是臺灣是我國固有領土,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地處我國大陸東南海域,面積為3.6萬平方公裡,總人口約2360萬,省會臺北。
  • 亞洲四小龍人均GDP出爐,韓國突破3萬美元,新加坡、香港和臺灣呢
    亞洲四小龍分別是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和香港,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亞洲四小龍通過承接西方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實現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亞洲經濟最為發達和富庶的地區之一。國際社會普遍將亞洲四小龍視為發達國家和地區。
  • 「亞洲四小龍」為何落寞?背後原因是什麼?新舊時代已完成交替!
    曾幾何時,我國的經濟實力還不足以在世界舞臺上佔據重要位置,即便是在亞洲範圍內,實力也難言在第一梯隊。彼時亞洲經濟開始崛起,韓國、新加坡以及我國的香港和臺灣地區開始飛速發展,它們一同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一時間風光無限。
  • 不為人知的亞洲四小虎,遠不如亞洲四小龍,最後落得如此下場
    亞洲作為後起之秀,湧現出了很多經濟強國,強市。最先發展成發達富裕地區的韓國,新加坡,臺灣,香港被稱為「亞洲四小龍」。而如今又湧現出和四小龍同速度發展扎壯大的四個地方,被稱為「亞洲四小虎」四小龍於上個世紀60年代發展迅速,一躍成為富裕地區。
  • 風光無限的「亞洲四小虎」,為何沒能複製「四小龍」的奇蹟?
    這其中,在亞洲有四個國家和地區走在了發展的前列,它們分別是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和臺灣。它們有一個鼎鼎大名的合稱「亞洲四小龍」。通過發展出口導向型產業,這幾國都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蹟。時至今日,「亞洲四小龍」紛紛進入發達國家和地區行列,成為亞洲的富裕地區。
  • 當年的亞洲四小龍和四小虎齊頭並進,為何如今差距卻越來越大?
    當年的亞洲四小龍和四小虎齊頭並進,為何如今差距卻越來越大?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進入了和平發展的一個新的時期,為此很多的國家和地區都開始了經濟的高速發展。尤其是在亞洲的某些地區,比如東亞,還有東南亞有很多的經濟體迅速的崛起,所以在當時的時候,就有八個國家和地區分別被稱為「亞洲四小龍」和「亞洲四小虎」。「亞洲四小龍」分別是韓國、新加坡,還有我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和臺灣。
  • 李敖稱馬英九將把臺灣由亞洲四小龍變一條蛇
    批判人一向不留情面的李敖就說,「陸委會主委」可以選連戰、宋楚瑜,但因為馬英九不夠聰明,所以選賴幸媛這種「爛咖」,將來一定在「陸委會」上下其手,而臺灣在馬英九維持現狀的政策下,李敖斷言,會從亞洲四小龍變成亞洲一條蛇!據臺媒報導,李敖直言,「改朝換代以後會變好?我不這樣看」。李大師的第一句話就否定了民眾對「馬上」的所有期待,他認為,馬英九找了深綠賴幸媛當「陸委會主委」,像是下了一盤爛棋。
  • 作為90年代「亞洲四小龍」的臺灣,為什麼短短20年就掉到了車尾?
    從上個世紀開始,臺灣邁入發展快車道,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但是從目前的跡象來看,無論是城建、還是經濟總量,臺灣與其他三者的差距正在拉大。但這能否代表臺灣已經開始衰敗了呢?答案是明確的,不能。臺灣的2019年GDP是4.1萬億,排中國第6,已經不佔有什麼優勢了,而且不久將會被後面幾個省份逐一超越。是什麼原因讓亞洲四小龍之首的臺灣從車頭掉到了車尾?其一:產業難以跨入下一個新階段臺灣的特色是中小型企業眾多,跟浙閩等省的經濟結構類似。
  • 臺灣現在的經濟水平相當於內地哪個城市?
    臺灣是我國第一大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裡,人口約2350萬人。臺灣曾經是亞洲四小龍之一,在七八十年代經濟增長迅速, 1990年經濟鼎盛的臺灣GDP為1700億美元,大陸為3878 億美元,臺灣相當於大陸的43.8%。後來臺灣增長速度被大陸反超,差距越來越大,現在臺灣GDP不足大陸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