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亞洲四小龍想必大家並不陌生,「亞洲四小龍」就是指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和香港。但是說起「亞洲四小虎」大家可能不太清楚,「亞洲四小虎」是指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
當年「亞洲四小龍」經濟的飛速發展讓我們為之感嘆。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亞洲四小虎」的經濟發展像80年代的四小龍一樣突飛猛進。但經歷了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這四個國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沒能夠延續經濟高速增長,因此「亞洲四小虎」就很少被提起過了。
那麼未來20年亞洲四小虎GDP總值會超過亞洲四小龍嗎?個人認為,很大概率會超過。
首先我們來看看數據,2018年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的GDP分別為5049.9億美元、3543.5億美元、3309.1億美元以及1.04萬億美元,四國GDP總和為2.23萬億美元。
而亞洲四小龍當中的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和香港的GDP則分別為1.62萬億美元、3641.6億美元、5894億美元和3629.9億美元,總和為2.94萬億美元。目前「亞洲四小虎」的GDP總和相當於亞洲四小龍的3/4左右。
論發展水平,20年後的亞洲四小虎都遠不及亞洲四小龍,早在上世紀90年代,亞洲四小龍就已經發展成為亞洲富裕發達的經濟體之一。
而如今的亞洲四小虎仍然是發展中國家,人均GDP遠遠低於亞洲四小龍。但論發展勢頭,亞洲四小虎更強,後發優勢也更大。
亞洲四小龍面積都不大,其中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的體量僅相當於一座中等城市,由於它們的發展水平高,因此發展速度普遍低於3%。
而亞洲四小虎則不一樣,面積和人口都是亞洲四小龍不能夠相提並論的。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20年,印度尼西亞的GDP就可能超過韓國,而菲律賓、馬來西亞的GDP也大概率會超過香港和新加坡。
但是總體經濟GDP可能超過四小龍,但是人均的話就不太可能了。
目前來看,亞洲四小龍中韓國和新加坡的經濟增長已經十分緩慢,新加坡還算好,能夠勉強增長,韓國經濟發展受周邊國家影響較大,從這次日韓貿易戰就能看出端倪。
反觀「亞洲四小虎」,雖然在1997年的金融風暴中經濟損失慘重,但是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已經逐漸恢復的元氣,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講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了這四個國家,這就意味著未來的一段時期內四小虎的將再次實現經濟騰飛。再加上四小虎的人口數量更加龐大,體量大,能夠超越四小龍的可能性也更大。
總的來說,不出意外的話,未來20年亞洲四小虎的GDP會趕超亞洲四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