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我國的經濟實力還不足以在世界舞臺上佔據重要位置,即便是在亞洲範圍內,實力也難言在第一梯隊。彼時亞洲經濟開始崛起,韓國、新加坡以及我國的香港和臺灣地區開始飛速發展,它們一同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一時間風光無限。
時過境遷,現如今「亞洲四小龍」的名號已經淡出江湖,不再有人提及它們輝煌的國王,昔日亞洲經濟的驕傲如今也成為了明日黃花,這背後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下面就為大家解析一番。
「亞洲四小龍」崛起於上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之間,彼時發達國家開始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它們利用自身廉價的勞動力和土地,結合引入的技術和資金,實現了一次經濟轉型。由原先的農業與輕工業為主導的經濟模式徹底轉變為了以工業為主導,「亞洲四小龍」開始騰飛。
以韓國為例,在美國的扶持之下,國內崛起了數家巨頭企業,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三星集團,這些在那段時間崛起的企業,至今仍是韓國經濟的支柱。在1960年至1990年的這三十年間,韓國每年的GDP增速都接近10%。如此迅猛的發展,讓韓國在短時間內就躋身了發達國家之列。
而上述四個地區面積小、人口少、工業資源稀缺,但因為地理位置優越,或與發達國家存在特殊的關係,因此成為了發達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首選,但一旦國際形勢發生變化,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的潛質十分有限。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一場席捲亞洲的金融危機成為了一次重要轉折點,國際經濟形勢因此發生重大變遷,「亞洲四小龍」失去了發達國家的特殊照顧,處於發展停滯的境況當中,曾經風光無限的「亞洲四小龍」時代至此落下帷幕,中國大陸接過了交接棒,開始了自己的時代。
我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了改革開放,經過了十年探索之後,在九十年代起開始強勢崛起。國際形勢的變化、豐富的資源、幅員遼闊的土地、數量龐大的人口,這些都讓我國大陸的經濟有了更大的發展前景。這段時間,大陸取代了「亞洲四小龍」,成為了發達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首選,這是我國經濟實現騰飛的重要原因。
在技術和資金的加持之下,結合自身出眾的發展條件,我國的經濟增速震驚了整個世界,90年代之後,每年的GDP增速都保持在9%以上,如此龐大的力量保持如此驚人的增速,著實令人驚訝。
現如今大陸的GDP總量已經是「亞洲四小龍」總和的數倍之多,雖然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趨於穩定,增速度不及以往亮眼,但強大的實力早已傲視亞洲,躋身世界舞臺的重要位置。如今的「亞洲四小龍」,其經濟增速每年保持在2%左右,顯然屬於它們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你認為它們還有發展的空間嗎?大家可以相互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