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臺灣經濟為啥能這麼好?兩大原因是關鍵

2020-12-05 九個頭條

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近幾年來我國臺灣地區的經濟發展逐漸被包括新加坡、韓國以及我國香港地區在內其餘「亞洲四小龍」的發展拉開距離,早已不復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經濟輝煌。

但是臺灣卻在今年全球疫情特殊背景之下經濟實現了逆勢增長,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出口貿易數據,均創下了不錯的成績,臺灣經濟為何能夠實現逆勢增長?

臺灣今年前三季度GDP總量放在全國來看屬於哪個水平?

據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臺灣第一季度的經濟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2%;受疫情影響,第二季度同比下降0.58%;最新第三季度GDP增速初值為3.33%。也就是說臺灣前三季度經濟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66%,整體來看經濟發展向好。

具體來看,今年前三季度臺灣省實現的GDP總量達到50326.11億新臺幣,約為4783億美元,折合約33440億元人民幣。那麼這個數據放在全國來看,屬於什麼水平呢?

據調查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福建省GDP總量為3.1萬億人民幣,略低於臺灣,也就是說,臺灣前三季度的經濟總量至少是能夠排進全國前7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臺灣的人均GDP數據卻高達14.17萬元,位居全國前列。

臺灣出口貿易將創下歷史新高

疫情下,臺灣經濟能夠實現逆勢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離不開出口貿易的活力。

據公開數據顯示,截止1月-10月份,臺灣累計出口額高達2803.1億美元,其中早在8月份時,臺灣就創下了單月出口破300億美元的記錄,隨後出口數據均呈現增長態勢。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今年臺灣出口貿易將創下歷史新高。

兩岸經貿交流是關鍵

臺灣經濟能在疫情特殊時期實現逆勢增長,兩岸之間的經貿交流是關鍵。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兩岸貿易總額約為209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3%;其中大陸從臺灣進口總額更是高達1613億美元,同比增長14.8%。佔據臺灣對外貿易出口總額的43.6%,可以說兩岸之間的貿易交流是直接促進了臺灣經濟的發展。

最後,臺灣經濟的逆勢增長也與臺灣半導體行業發展繁榮有關。以著名半導體企業臺積電為例,臺積電今年第三季度營收3564.3億元新臺幣(約125億美元),同比增長21.6%;其中淨利潤高達1373億臺幣,同比增長35.9%。這也給臺灣經濟發展帶來了活力。

相關焦點

  • 臺海觀瀾|臺灣經濟為什麼這麼好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王義偉/文 雖然距離年底還有一段時間,全年的數據無法獲取,但是,已經統計出來的數據顯示,臺灣今年的經濟表現,非常好。從上市上櫃公司的財報看,今年第三季度,臺灣上市上櫃公司稅後盈餘達到7844.28億新臺幣的歷史新高,季增39.78%,年增26.28%。今年前三季度數據匯總,臺灣上市上櫃公司稅後盈餘達17149億新臺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0.80%。臺灣今年的經濟表現為什麼這麼好?筆者覺得,有三個原因。
  • 臺灣經濟真的那麼好嗎
    臺經濟部門預估,全年外銷訂單為5296億至5311億美元間,可望刷新歷史紀錄,年增率約9%,並將2020年的經濟增長率預估,從1.56%大幅上修至2.54%。臺灣經濟真的如同《經濟學人》、政府官員口中所說的那麼好嗎?面子上的數據看起來確實可圈可點,但其實「外熱內冷」、高度依賴大陸的裡子,一直未改變,甚至更嚴重了。
  • 「迷之自信」的臺灣經濟
    臺灣地區經濟主管部門歸納取得「好成績」的原因有三點,包括「出口超預期反彈」「加碼投資刺激經濟」「當局努力推動紓困與振興方案」。   對外出口表現良好,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最大動能。據臺灣地區國際貿易主管部門統計,2020年1-11月,臺灣地區對外貿易總額為5715.76億美元,同比增長2.37%。
  •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大疫情持續衝擊下的世界金融大動蕩
    本期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經濟學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執行主任、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主要成員陳彥斌主持,聚焦「大疫情持續衝擊下的世界金融大動蕩」,並邀請知名經濟學家曹遠徵、張燕生、王晉斌、管濤、王涵聯袂探討。
  • 「財經縱橫」林毅夫:只要大陸經濟發展得好,臺灣經濟就會更好
    那麼按照「防止社會主義的擴張」這個說法,美國對臺灣、對韓國等提供了很多經濟上的、軍事上的和技術上的援助,美國市場對這些國家和地區開放。我們知道,在經濟增長過程中,資金、技術、市場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按照這個說法,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或者說50年代以後,臺灣經濟可以發展得這樣好,是得益於兩大陣營之間的冷戰。不過這個說法到底是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 韓國瑜:臺灣經濟這麼蕭條 下一代怎麼辦?
    韓國瑜致詞時表示,現在臺灣的狀態是「世界忘記臺灣,臺灣忘記世界」,我們的下一代要怎麼辦?經濟這麼蕭條,民進黨是用阿拉伯數字來騙,蔡英文到中南部跟民眾面對面聽看看,苦人太多了。   韓國瑜也強調,我們要集中力量衝刺、翻轉臺灣,不要相信民調,那些民調有如孫悟空耳裡的金箍棒,可長可短、可大可小、可高可低,要相信得民心得天下、得民調不會得天下。
  • 中美經貿摩擦大背景下 2019年臺灣經濟形勢的「驚喜」與「隱憂」
    但臺灣不同產業、行業發展不平衡,民生問題未有明顯改善,解僱員工創七年新高。同時兩岸經貿關係發展陷入低潮,臺灣對大陸出口與投資雙雙衰退。2020年,國際政治格局與兩岸關係發展變數依然頗大,臺灣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增大,預計持續呈現低速平穩增長,但面臨的風險也在增大。
  • 劉國恩:疫情衝擊下的經濟發展與公共健康
    近日,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北大國發院教授、北大全球健康發展研究院院長劉國恩就新冠疫情衝擊下的經濟發展與公共健康相關問題開展了專題講座,以下為講座實錄。為什麼新冠疫情對經濟影響這麼大新冠疫情對社會經濟的衝擊體現在很多方面。我們重點看看它對經濟的影響。2020年,全球GDP預計比2019年倒退4.4%。中國GDP今年預計能夠實現2%~2.5%的增長,在全球大國經濟當中表現最佳。
  • 臺灣經濟明年會好嗎?四成民眾這麼看
    臺灣經濟明年會更好嗎?據臺灣《遠見雜誌》公布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島內民眾對於「2021年臺灣整體經濟」略悲觀。有39.3%民眾認為「會變差」,較「會變好」的比例要高。在20~29歲族群對臺灣經濟前景「最看好」,但樂觀指數隨年齡升高而一路遞減。
  • 臺灣經濟到底好不好?民眾與政府感受天差地別
    臺灣經濟到底好不好?   中國臺灣網6月15日訊 臺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臺灣經濟到底好不好,似乎成為一個沒有交集的議題。
  • 疫情之下臺灣經濟的「寒潮」來了!業者嘆:乾脆讓我們倒掉吧
    疫情對臺灣經濟正造成怎樣的衝擊?民進黨當局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會對經濟民生產生怎樣的影響?一系列問題凸顯,成為近來島內各界關切的熱點。「疫情衝擊比想像嚴重」從餐廳賓館「熄燈」、旅行社股價慘跌到航空公司鼓勵員工休無薪假,臺灣餐旅和交通業成為疫情首當其衝者。
  • 經濟差不敢生 臺灣生育率全球最低
    有學者指出,雖然臺當局推出各種生育補貼,但治標不治本,關鍵是要把經濟搞好,才能化解年輕人的疑慮。 臺青羅建平向大公報表示,臺灣的少子化危機並非今日才發生的。經濟發展停滯、低薪困境多年未解、物價卻不斷上升,島內政治局勢不穩定、食安問題和社會安全堪憂等等原因,導致臺灣結婚對數和新生兒人數屢創新低。
  • 孫運璿:經濟舵手扭轉臺灣命運
    他也是帶領臺灣經濟起飛的關鍵人物之一,將臺灣由農業社會帶到工業社會,為科技產業發展奠下基礎。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孫運璿早年任職臺電期間,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在二次大戰後,找了數百位專科學生,日以繼夜、不眠不休地搶修全省遭到戰爭破壞的電力設施,結果竟然在五個月內讓全省電力恢復正常供應達到八成,打破了日本人看笑話的」三個月後,臺灣將一片黑暗「譏諷預言,也創造頭一個「孫氏奇蹟」。
  • 疫情「坐牢」經濟催生下的未來消費趨勢
    很多專家都在大談特談新冠疫情後會出現報復性消費,很多領域將出現增長性爆發,其實回顧2003非典之後可以看到,消費經濟只是反彈並沒有報復性增長。 非典改變是一些消費習慣的變化,伴隨變化的底層邏輯是一些技術與心理的支撐,同樣本次新冠疫情的社會場景特徵也同樣催生很多領域的消費行為迭代。
  • 《疫情下的中國經濟》研究報告
    本報告由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大數據研究中心與百融雲創聯合發布。2020年1月以來全國新冠疫情大爆發,嚴重衝擊了我國經濟發展,疫情下我國經濟和保險業的未來走向成為被廣泛關注的重點議題。
  • 臺灣人均GDP高達15萬元,為何基礎設施這麼陳舊?原因讓人深思
    臺灣人均GDP高達15萬,為何設施這麼破舊?原因讓人深思臺灣,坐落在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是中國第一大島,有著35882.6258平方千米的面積,被譽為是「祖國寶島」,自古以來便是我們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國民黨專家:臺灣經濟增長,完全是受惠於大陸的經濟復甦
    臺灣2020年對陸出口依存度達43.8%,創歷史新高,蔡當局對此稱,是大陸對臺依賴度提升所致。中國國民黨智庫財政顧問施威全表示,該說法明顯違反正常認知,臺灣的經濟增長率完全是受惠於大陸的經濟復甦,在大陸陸續促成一帶一路、RCEP的當下,蔡當局卻宣稱大陸對臺經濟依賴提升,恐怕過於樂觀,並悖於事實。
  • 臺擺脫不了對大陸依賴,若大陸動用經濟手段,比軍事手段更狠
    而當前情況下,大陸更多的是打政治牌、經濟牌、文化牌、法律牌。不過,大陸有比軍事牌更能鉗制臺灣的牌,那就是「經濟」。在經濟上,臺灣對大陸依賴度連年增高。臺灣島內當然也在密切關注一系列經濟數據。據臺灣有關部門統計,從2020年1月到11月,臺灣地區對大陸出口額1367.37億美元,佔臺灣地區總出口比重43.8%,上升趨勢明顯,也就是臺灣出口的產品,有接近一半是銷往大陸。
  • 陳茂波:處理疫情恢復通關是穩住香港經濟的關鍵
    來源標題:陳茂波:處理疫情恢復通關是穩住香港經濟的關鍵 中新社香港11月15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5日發表網誌表示,儘快妥善處理疫情,儘快與內地恢復通關,是穩住香港經濟的關鍵所在
  • 很多人搞不明白:疫情期間錢不好掙,房子為啥賣的這麼好,因為……
    很多人搞不明白 :疫情期間錢不好掙 ,房子為啥賣的這麼好 !因為........01疫情下,全球瘋狂印錢。但中國已經基本復工複查,經濟逐步恢復正常。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資產的避風港,大量外資在抄底中國的核心資產,房產無疑是其中之一。美國股市10天4次熔斷,A股也在坐過山車,每天都在見證歷史。黃金下跌、原油暴跌,意圖抄底的中行原油寶客戶損失慘重,個別用戶負債上億。置業房產已經成為疫情之下為數不多、低風險穩收益的資產保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