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起憂蔡英文2020若連任 臺灣「火山爆發」
國民黨2020參選人韓國瑜政策顧問團成員蘇起10日說,臺灣寄望最深的美國忙得要死,錯誤期待加兩岸軍力對比與政治關係,擔心明年如果蔡英文連任,臺灣將「火山爆發」。 韓國瑜政策顧問團開直播談兩岸政策,前臺灣安全會議秘書長蘇起表示,臺灣安全面臨的問題,打比方他較擔心明年會不會「火山爆發」。
-
陳致中用這招測路平 臺灣網友看傻眼:高雄人這麼好騙?
(圖/摘自陳致中臉書)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華夏經緯網10月1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高雄市前市長韓國瑜的路平政策讓不少民眾相當有感,罷韓後新市府上任,路平也成了關注焦點。民進黨高雄市議員陳致中日前指出,前鎮崗山仔地區瑞信街的路面長期不善,接獲陳情後積極爭取,總算把路面整平,並影片宣示「路到底變得有多平?讓致中跳給你看!」
-
臺灣大選:蔡英文上臺了,大陸怎麼辦?
善解人意的島叔知道,你們心裡有根刺:為什麼在兩岸籤署了這麼多經貿協議,上千萬大陸遊客去了臺灣,兩岸關係好到前所未有的時候,支持兩岸和平發展的國民黨會輸得這麼慘,抱著「臺獨黨綱」不放的民進黨反而大獲全勝? 牌技 淡定,先別急著吐槽。兩岸牌仍是國民黨的好牌,只是這次沒能扭轉乾坤而已。
-
臺海觀瀾|臺灣經濟為什麼這麼好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 王義偉/文 雖然距離年底還有一段時間,全年的數據無法獲取,但是,已經統計出來的數據顯示,臺灣今年的經濟表現,非常好。從上市上櫃公司的財報看,今年第三季度,臺灣上市上櫃公司稅後盈餘達到7844.28億新臺幣的歷史新高,季增39.78%,年增26.28%。今年前三季度數據匯總,臺灣上市上櫃公司稅後盈餘達17149億新臺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0.80%。臺灣今年的經濟表現為什麼這麼好?筆者覺得,有三個原因。
-
疫情下,臺灣經濟為啥能這麼好?兩大原因是關鍵
但是臺灣卻在今年全球疫情特殊背景之下經濟實現了逆勢增長,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出口貿易數據,均創下了不錯的成績,臺灣經濟為何能夠實現逆勢增長?臺灣今年前三季度GDP總量放在全國來看屬於哪個水平?據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臺灣第一季度的經濟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2%;受疫情影響,第二季度同比下降0.58%;最新第三季度GDP增速初值為3.33%。也就是說臺灣前三季度經濟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66%,整體來看經濟發展向好。
-
臺灣經濟到底好不好?民眾與政府感受天差地別
臺灣經濟到底好不好? 中國臺灣網6月15日訊 臺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臺灣經濟到底好不好,似乎成為一個沒有交集的議題。
-
蔣介石創造中國臺灣經濟奇蹟史(下)
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工商業的發展,公共設施的發展使城市地價經常突飛猛進,形成飆升之勢,這樣,有些人就可能在短期內暴富。孫中山舉例說,某富翁原來用300元買得一塊地皮,並未加工改良,突然坐享其成,得了幾千萬。蔣介石對此在日記云:「今日交通發達,尤其都市地價增速,如不用增值稅,則地方暴富,使社會貧富更為不均,造成亂象,自非改革稅法不可!」為了臺灣社會的穩定,他決心對臺灣的「稅法」進行改革。
-
經濟差不敢生 臺灣生育率全球最低
《大公報》報導,根據「世界人口綜述」生育率排名報告,200個國家和地區當中,臺灣敬陪末座,平均每個婦女僅生下鄭知宇認為,「少子化」最根本的問題是年輕世代的收入太低,在經濟壓力大、託育環境不佳等問題席捲而來的當下,臺當局最重要的就是解決百姓的後顧之憂。但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卻在島內大搞政治鬥爭,在兩岸關係上大開倒車,根本無心為臺灣社會經濟發展琢磨用心。若是真心為臺灣長久的發展好,請臺當局和各政黨政治人物們好好全盤考量臺灣的人口政策、經濟政策,不要再繼續內耗下去了。
-
蔡英文不顧臺灣「悶經濟」,清算主力軍何時出動?
筆者認為,臺灣的年輕人只是受到蔡英文的欺騙而做出錯誤的選擇,臺灣年輕人終將會在臺灣經濟衰退的浪潮中覺醒,當然這也是臺灣年輕人做出錯誤選擇而應該受到的懲罰,甚至在不遠的將來,清算蔡英文的主力軍就是臺灣的年輕一代。
-
「迷之自信」的臺灣經濟
其中,第三季海外淨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高達4.04%,超過3.92%的GDP增速,連續兩季淨需求貢獻超過經濟增速,是自2011年以來第二次。 在中美博弈及疫情影響下,蔡當局加大官方及公營企業投資力度,繼續推動臺商回流,增加就業機會,穩定經濟基本盤。
-
經濟蕭條怎麼辦,我們把月亮賣了吧!
除此之外,川普政府還在探討「對外層空間進行大規模經濟開發」的可能性。包括到2020年底,允許美國人通過私人月球車劃地的方式,確認其在月球上的實際土地產權,並賦予他們在小行星上開採稀有金屬的權利。似乎一切正向著《2001太空漫遊》中描繪的圖景前進。羅斯說這些話時帶著洋洋得意的神情,他說,電影中的情節「來的比任何人想像的都要快」。
-
臺灣經濟明年會好嗎?四成民眾這麼看
臺灣經濟明年會更好嗎?據臺灣《遠見雜誌》公布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島內民眾對於「2021年臺灣整體經濟」略悲觀。有39.3%民眾認為「會變差」,較「會變好」的比例要高。在20~29歲族群對臺灣經濟前景「最看好」,但樂觀指數隨年齡升高而一路遞減。
-
柳英:2018年臺灣地區經濟形勢回顧與展望(下)
乏力增長與壓力重重 ——2018年臺灣地區經濟形勢回顧與展望(下) 二、2019年臺灣經濟主要風險點 2019在大環境影響下,臺灣地區經濟發展也面臨諸多壓力,危機重重。 風險點一:全球經濟復甦觸頂 臺灣經濟是典型的淺碟型、外向經濟體,全球經濟走勢變動對其影響較大。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世界經濟增長大幅下滑,臺灣經濟也遭受重創。
-
臺前官員批蔡英文:冷血的毒蛇 你的性格綁架臺灣人的命
>蔡英文【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齊瀟涵】蔡英文上臺這一年,臺灣如同掉進了冰窟窿臺灣「國安局」一位前官員日前實在不滿蔡英文執政效果,直指臺灣目前的遭遇和民眾的不幸全因蔡英文「性格」而來,並指責稱蔡英文是在綁架了全臺灣民眾的命。臺灣「中時電子報」28日報導了這位「國安局」前官員李天鐸的說法,他憤憤表示,蔡英文靠「個性」治理臺灣,弄到抗爭不斷,經濟萎縮蕭條,內政、「外交」、「國防」,一無是處,好像每個人都吃足悶虧,每個人都倒透了黴,還不得哀號,「你說該怎麼辦呢?」
-
中美經貿摩擦大背景下 2019年臺灣經濟形勢的「驚喜」與「隱憂」
,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名譽院長) 2019年,在中美經貿對抗持續升級與國際政經形勢巨變形勢下,臺灣成為中美經貿對抗的意外「受益者」,在許多國家或地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或紛紛下調經濟增長率之際,臺灣卻調升經濟增長率,最新預計全年經濟增長2.64 %,臺灣股市更是創下多項歷史新紀錄
-
追平40倍經濟鴻溝,福建逆襲反超臺灣,海峽關係歷史性轉折即將出現?
對海峽局勢來說,福建GDP首超臺灣,釋放的信號意義非比尋常,兩地經濟局勢走向微妙。按理說,臺灣省的優勢更明顯。單拿產業來說,臺灣有臺積電這樣的科技巨頭,福建被人熟知的卻是頗具爭議的莆田系,產業層次高下立見。閩南人民,又是如何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條件劣勢下,一步步反超對岸,迎來逆襲?臺灣經濟,還有希望嗎?
-
臺灣經濟成長 也該感謝鍾南山
福州博覽會活動,臺灣美食吸引參觀者購買。(中新社)臺灣中國時報刊載「野臺」製作人練鴻慶撰寫的文章說,韓國《朝鮮日報》報導稱「臺灣不靠大陸經濟成長世界第一」,卻被踢爆去年是臺灣有史以來,對大陸出口依存度最高的一年,對此民進黨的回應是,「這證明了中國(大陸)需要臺灣」。
-
臺灣最大BBS網站大砍帳號 民進黨網軍大失血
PTT為1995年時,由臺大資工系學生所架設的電子布告欄(BBS),為臺灣當前最大的BBS網站。目前的經營者及管理者並非全部來自臺大師生,也不屬於臺大學校管理,現在PTT每日瀏覽人數約為15萬人次。PTT一個帳號市面上喊價約為8000元,但若帳號持有者若出售帳號,經PTT站方調查確認後,一律刪除。
-
孫運璿:經濟舵手扭轉臺灣命運
而隨後孫運璿先後出任過臺灣「交通部長」與「經濟部長」,全力推動各項經建計劃,讓臺灣能在島內外經濟危難中持續發展茁壯,創造了第二個「孫氏奇蹟」。 臺灣前「經建會」副主委蕭峰雄說:「他是帶領臺灣經濟起飛的人,他將臺灣由農業社會帶到工業社會,並為科技產業發展奠下基礎。」 孫運璿在1969年接任臺灣「經濟部長」,那一年臺灣平均國民所得是三百二十美元。
-
「財經縱橫」林毅夫:只要大陸經濟發展得好,臺灣經濟就會更好
真正造成它們發展這麼多資本和技術很密集產業的原因,在於從資源和要素來看,它們的資本相對豐富,勞動力相對短缺,在這樣的狀況下,資金的價格相對低,勞動力的價格相對高。那麼作為發達國家,如果它們想在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力的話,在它們的產業、產品的生產中就要多用它們有優勢的廉價的資本,少用它們沒有優勢的價格很高的勞動力,這樣形成的產業當然就是資本密集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