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論文的引言,主要是介紹論文寫作的背景、理由、主要研究成果及其與前人工作的關係等,目的是引導讀者進入論文的主題,重點是突出本研究的創新性和特色,所以引言有總攬論文全局的重要性。引言的內容通常包括三個方面,即介紹研究背景、提出研究問題、闡述研究目的。下面,賽恩斯編譯就引言寫作中這三個方面內容容易出現的問題探討。
一、研究背景介紹不當,主要是繁簡度問題和收放口問題。
1.繁簡度問題。介紹研究背景的目的是為了說明論文的主題與較為廣泛的研究領域有何關係,同時要提供足夠的背景資料。但實際上,有的背景介紹動輒長篇大論,從古到今、從國外到國內進行介紹,甚至堆積大量的相關文獻並一一作介紹;相反,有的背景介紹則對前人的研究一筆帶過或者隻字不提,似乎本研究才是該領域的先例。
其實,由於閱讀相應期刊的讀者已具備相關的專業基礎知識,因此不必贅述潛在讀者早已明白的一般性知識,但過分簡略必要的信息也容易令讀者感到茫然。所以在闡述背景知識時應該做到繁簡適度,把握這個度的關鍵就在於作者能準確掌握該領域學術前沿以及歷史研究。
2.收放口問題。有些作者寫作期刊論文,對研究背景的介紹不是過於寬泛,就是過於狹窄,特別是在初級寫作者的論文中經常遇到。太寬的背景介紹通常從全球角度著手,但所寫內容與本研究並沒有必然聯繫,只是強行給本研究戴大帽;太窄的背景介紹通常只闡述國內已做的相關研究工作以及研究結果,沒有考慮到學術研究要與國際接軌,給人留下視野狹窄,思維閉塞的印象。
其實,研究背景的寬泛度應取決於該研究的大背景以及與本結果有關的討論所擴展的範圍。因為引言中背景介紹(放口)與討論中對相應問題所展開討論(收口),寬泛度應該一致,且內容相呼應。
二、提出問題的缺失。有些作者在寫作的過程中習慣於先羅列國內外已做的相關工作及其研究結果,然後就直接進入到闡述本研究的主要內容。即只介紹前人已做的研究,而沒有進一步表明尚需進行的研究、處理得不夠完善的重要研究以及前人的研究所衍生的有待探討的新問題,也沒有交代為何要開展本研究工作。
三、研究目的闡述不妥,常見原因有:
1.作者理解有誤。作者在闡述時常以「該領域少有研究」為研究目的。其實,沒有研究過的領域並不一定就有意義且值得研究。
2.作者認識淺薄。一些研究本身很有意義,但作者並未明確這種意義,故在寫作時往往將所要研究的內容當作目的來寫,這也有欠妥當。
此外,要避免出現千篇一律的「為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重要意義」等,這實屬空話套話,缺乏具體信息。所以,闡述目的時不僅要明確告訴讀者做本項研究的重要意義,而且要以有創新性為前提、以有新貢獻為終極目標,敘述要儘量具體化。